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生社會實踐方案

小學生社會實踐方案

2024-07-31 閱讀 1957

王雪軍副校長(**)、胡麗平副校長(**)擔任副組長,組員為林金付、胡世庚、周紅明、王亞軍、陳亞娟、沈敏強、羅海玲。每班學生至少由兩位老師負責安全,由學校校醫全程進行健康安全護理。各校根據中心下派領導人數和學校實際安排好隨班教師。

為了安全地組織好活動,特對師生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認識,明確自身崗位和職責,提高安全意識,確保師生萬無一失。帶班老師在現場負直接責任,掛鉤領導負領導責任。

二、各班在出行前對學生進行一次安全文明的教育,落實好安全措施,以學校、班級集體活動為主,分好小組,確定好小組長負責每次活動的點名工作。

三、要求學生文明乘車、有序上下車,不把身體伸出窗外,不向窗外拋東西。按學校統配的車輛就座,不隨意私自調換車輛。

四、學生活動必須在導游和老師的帶領下,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學生活動必須在老師的視野之內。確需活動的項目,要按照規則進行,同時要加強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

五、教育學生文明參觀和活動,帶適量食物,注意飲食衛生,不隨地亂扔紙屑等雜物,保持景區的整潔。保管好自身財物,防止丟失,以免影響活動心情。

六、掛鉤領導要時刻了解和關注所在學校師生的安全,碰到問題及時處置。校醫帶好常用藥品,各校衛生負責老師要及時將師生身體不適情況及時報告領隊。

七、各校要在4月12日晨會等時間,集中對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其他未參加活動的學生進行教育,注意校外活動安全。4月13日,學校組織全體學生進行春游社會實踐活動。當天學生放學時間不變。請各校提早通知給家長接孩子的時間。

【范例】

一、問題提出

*在《關于教育的談話》中明確提出:“教育要與社會

實踐相結合。”最近,上海市頒發了《關于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學生減負后課余時間增多了,對此,全社會都要重視、關心和支持中小學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人生體驗,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全面素質。指導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實施以德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我們通過大量的情報資料研究和實踐反思,發現農村小學對于指導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不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且在這方面的研究也相對比較薄弱,出現這樣一些問題:⑴農村豐富的有教育意義的社會資源沒有充分開發利用,致使德育空間狹小,德育內容單調;⑵沒有充分利用學生雙休日、寒暑假以及減負后學生大量的空閑時間,組織社會實踐活動;⑶沒有充分滿足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需求,造成學生空閑期間在社會上的自發活動,失去了加強小學生德育的廣闊空間、大量時間和有利的環境條件,因而造成有些學生迷戀于游戲機,甚至參與賭博和觀看色情片,有的學生在社會上不良青年的引誘下,敲詐校內學生等。青少年的犯罪率上升且呈低齡化趨勢。因此利用雙休日、寒暑假、減負后的學生的休閑時間,指導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對于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相關理論研究和指導農村小學生社會實踐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特點,健全指導農村小學低、中、高年級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切實可行的系列方案。探索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原則、內容、途徑和方法,進而培養小學生自主活動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研究內容:

⑴指導農村小學生社會

實踐的相關理論研究;

⑵指導農村小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調查;

⑶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特點研究;

⑷健全指導農村小學低、中、高階段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案(包括組織網絡、導向、激勵措施、保障條件和基地建設);

⑸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原則、內容、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⑹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評價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

它包括二個方面:⑴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現狀;⑵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現狀,調查分析上述現狀不僅可以總結上階段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的教訓,也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現實依據。

⑴農村小學生

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現狀調查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低、中、高三個階段學生對社會實踐都有迫切需求,但與其相對的是,三個階段的學生在對待參與實踐的態度上缺乏主動性,在興趣上也一般,形成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與態度、興趣之間的矛盾,其原因在于教育內容的單調、呆板,教師指導方法的落后、乏味。

⑵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調查

a、輔導員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調查

從調查統計中我們不難發現,輔導員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缺乏足夠認識,還停留于重灌輸輕實踐的教育模式上,在指導過程中,輔導員往往是從上而下,缺乏與學生的民主協商,缺乏開拓與創新,指導方法單一,指導效果一般,

b、家長指導孩子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調查

在態度上卻只有25%的支持率,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家長擔心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后會使孩子成績下降。持這類觀點的家長占42%;(二)擔心在社會實踐中會出現意外事故,而這些無形中約束了孩子的參與性。在指導能力上53%的家長認為能力較弱。

因此,進一步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提高教師指導能力是指導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關鍵;轉變輔導員觀念,加深認識是成功指導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前提,而改進指導方法、提高指導能力是成功實施的保證;在指導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研究中,不能忽視家長在社會

實踐中的影響,必須把提高家長認識消除家長顧慮、提高家長支持率和指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二農村小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特點

1、認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特點

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一般有以下特性:主體性、情境性、差異性、發展性。

2、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發展規律

⑴從活動的認知上,由感性認識逐步向理性認識發展;⑵在活動態度上,由被動逐步向主動發展;⑶在活動內容上,由簡單模仿型向復雜研究性逐步發展,⑷在實踐能力上,學生由簡單操作向創新探究發展;⑸在人格發展上,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自主性不斷發展,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

4、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特點

在對低、中、高參與社會實踐的調查中,我們感到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特點不同。

⑴低階段的學生對社會實踐還很陌生,認識模糊、朦朧,在活動中他們都希望有老師或家長陪伴在身邊,活動形式也熱衷于集體方式,他們在家依賴于家長,在校依賴于老師,在內容上更偏愛具體形象,帶有情境性、情節性的活動,適應簡單的容易操作的有趣味性的實踐內容。學生活動以模仿為主,而積極性來源于老師、家長的表揚。

⑵中階段學生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他們需要老師的點撥,在形式上偏愛于以小隊方式開展活動,動機的來源以情感動機和觀念的結合為主。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有了一定的發展,社會化程度有了初步的提高,實踐能力也有所提高,逐漸從機械式的操作到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帶有思索性的小調查、小實驗等社會實踐活動。

⑶高階段學生以抽象思維為主,他們需要老師、家長的關心和支持,但并不希望老師或家長直接參與,更不滿意他們的“承包”。在這一階段,他們強烈的自主意識和個性色彩也逐漸加濃,通常活動以小隊或以小伙伴(朋友)形式參與,所選的活動側重于思考、研究性內容,他們有“為社會做點事”的意愿,他們在實踐中基本能夠面對、應對出現的問題,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2:小學生春季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和要求:

1、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學生踏青春游的好季節.通過踏青春游活動,讓學生親密接觸大自然,欣賞春天美景,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景.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2、教育學生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綠化,嚴禁學生攀摘花草樹木,亂丟垃圾,每生自帶保潔袋,返回時清理好環境衛生.為強化春游活動安全管理,增強帶隊老師、活動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應急措施必須落到實處,以利于及時應變。

活動計劃:

(一)安全教育:

1、排隊行走安全:一切行動聽從老師指揮,緊跟隊伍,不掉隊,在隊伍中行走不喧嘩,不擁擠,不吃東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小溪邊玩耍,不攀爬石頭,樹木;

(2)不鉆草叢、樹叢,不做危險游戲;

(3)不觸摸電線。

(4)在老師視線范圍內活動,不得隨意離開,有事離隊要向老師請假并結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來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亂穿馬路,走人行道和斑馬線。

2、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文明:不亂丟廢棄物,扔在自己帶的塑料袋里,離開休息地,要搞好衛生。

3、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講臟話,不大聲喧嘩;如有游客詢問要熱情地回答。

4、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行為文明:不追跑打鬧、不損壞公共財物,在游玩過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學生實踐探索活動:

在公園里,讓孩子們找一找鳥窩,聽一聽蟲叫鳥鳴,數一數樹的數量,比一比樹的高矮、粗細、看一看哪些樹是長葉子的,哪些樹是開花的,體會語文書上寫到的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

活動建議:

1、全班分成7個組,每組5人、小組長.1人,負責每一場地清點人數,組織同學午飯和游戲。小組分工:帶塑料布、帶創可貼、暈車藥等。

2、建議學生講究節約,帶適量的物品,不宜多。動員不帶相機等貴重物品。如果帶了,請教育好注意保管。

3、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每人自帶一個塑料袋,以便裝垃圾。

4、活動結束后,對學生強調一定要立即準時回家,不能在路上、同學家逗留。

5、、建議同學統一穿校服、穿運動鞋。

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急措施

如遇一些突發事件,(如:演出場地發生火災,學生摔傷等)發生意外時,要注意的處理原則:

1、保持鎮靜、沉著應對。

2、學生優先原則。

3、就地搶救原則。

4、報警、求援原則。

5、維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則。

作業設計:

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寫一段描寫春天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