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內發生的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
火災、爆炸、毒物重特大事故是指在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和廢棄危險化學品的處置過程中,由于自然、人為、技術或設備的原因而引發的等重特大事故。
二、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三)快速反應,聯動處置。
(四)專群結合,資源整合。
(五)科學施救,降低損失。
三、組織機構:
(一)成立公司的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搶救指揮部: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公司經理擔任總指揮,公司分管生產安全的副經理擔任常務副總指揮,設備安全部部長擔任副總指揮,事發單位主要領導人、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各成員手機必須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
四、工作職責:
(一)公司的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主要職責
1、決定啟動公司的火災、爆炸、毒物泄漏處置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2、組織指揮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成立事故現場救援組;
3、緊急指揮調度應急儲備物資、交通工具以及設施設備,指揮調度、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急救援工作;
4、對應急救援過程中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并實施監督和指導;
5、及時向通州區安監局報告事故和搶險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必要時請示通州區啟動通州區處置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6、尋求通州區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決策咨詢和建議;
7、尋求通州區專家組有關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信息研判等工作;
8、請求通州區給予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二)公司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主要職責
1、迅速確定應急救援方案,全力實施應急救援;
2、劃定事故影響范圍,設置安全警戒線;
3、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轉移、疏散安全受到威脅的人員和財產;
4、調集和配置有關應急救援資源,切斷事故災害鏈;
5、組織事故善后處理,組織事故現場保護、事故調查工作;
6、及時向通州區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事故事態發展及救援進展情況;
7、做好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事故經驗教訓總結和救援評估工作。
(三)相關單位主要職責
1、行政部:調集保安人負責現場人員疏散和事故現場警戒;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負責人員撤離區域的警戒保衛;負責事故現場區域周邊道路交通的管制工作;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負責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工作。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組織現場救護及轉運傷員;負責統計傷亡人員情況;
2、設備安全部:負責向通州區消防部門報警;組織疏通道路及確定搶救設施進場的路線;負責現場被困人員的搜救;負責現場檢測并劃定警戒范圍,會同相關單位技術人員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和有關設備容器的冷卻;事故得到控制后負責洗消工作;參與事故調查處理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有害物質的毒性鑒定。負責危險化學品污染事故監測與環境危害控制、評估工作。負責協助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并提出處置事故現場的實施方案。
3、物控部:負責協調搶險物資的調撥。
4、人力資源部:負責協調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5、各職能部門:協助公司有關部門實施應急救援工作。
五、事故現場救援組及職責:
(一)傷員搶救組:由行政部負責協調急救中心和指定的具有相應能力的醫院組成,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醫療救護點,對傷員進行救治,護送重傷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并根據人員傷害和中毒特點實施搶救。
(二)滅火救援組:由設備安全部協調消防大隊和專職消防隊伍組成,負責現場滅火、現場傷員的搜救、設備容器的冷卻,事故得到控制后協助做好事故現場的凈化工作。
(三)安全警戒和疏散組:由行政部負責協調市公安局、事故單位安全保衛人員和當地鄉鎮政府有關人員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車輛、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
(四)物控部:負責組織搶險物資的運送、供應。
六、應急救援程序:
(一)發生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時,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按照本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迅速組織救援,并立即報告通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二)通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請示市人民政府啟動市處置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并通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實施救援。
(三)在應急救援程序實施完畢、各項應急救援行動結束、事故影響消除后,由公司火災、爆炸、毒物泄漏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宣布應急期結束。
七、事故類別及處置措施:
危險化學品事故分泄漏、火災(爆炸)兩大類事故。其中火災分為固體火災、液體火災和氣體火災。事故主要原因有人為操作失誤和設備缺陷。
針對事故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滅火、點火、隔絕、堵漏、攔截、稀釋、中和、覆蓋、泄壓、轉移、收集等。
(一)事故現場區域劃分
危險化學品事故根據危害范圍分為3個區域:
1、事故中心區域:距離事故現場500米以內的區域。此區域危險化學品濃度指標高,隨時有爆炸、火災發生,造成建筑物及設備設施損壞和人員急性中毒事故。
2、事故波及區域:距離事故現場500~1000米的區域。該區域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造成人員傷害或物品損壞事故。
3、受影響區域:指事故波及區域外可能受影響的區域。該區域可能有從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化學品,對人員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事故處置措施
1、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1)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必須注意安全防護
進入現場救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如果泄漏物屬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區域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并立即在邊界設置警戒線,禁止車輛進入;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態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域,及時組織人員撤離。
如果泄漏物有毒的,事故中心區域邊界應立即設置警戒線;救援人員應穿戴專用防護服、隔絕式空氣面具;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態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域,及時組織人員撤離。為了適應現場搶救,救援人員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2)泄漏源控制
采取關閉閥門、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措施。
堵漏: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封堵住泄漏處。
(3)泄漏物處理
圍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對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現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泄漏的液體,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收容(集):對于大規模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物少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
2、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1)先控制,后撲滅。針對危險化學品火災勢頭發展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積極采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
(2)撲救人員應占領上風或側風陣地。
(3)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的人員,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自我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
(4)要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物是否有毒等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后逐步撲滅火勢。
(5)對有可能發生爆炸、爆裂、噴濺等特別危險情況,需要緊急撤退的,應按照統一的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撤退信號應格外醒目,能使現場所有人員都看得到、聽得到。
(6)火災撲滅后,要繼續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起火單位應當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助公安消防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調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公安消防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
3、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1)撲救氣體火災時切忌盲目滅火,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即使在撲救周圍火勢以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氣體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以免可燃氣體大量泄漏出來與空氣混合,發生爆炸事故。
(2)應先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3)對火勢中的壓力容器或受到火焰熱輻射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移動的應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轉移到安全地帶,不能移動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員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
(4)如果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先設法找到氣源閥門。閥門完好時,只需關閉閥門。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管工具等)。
(5)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或干粉、二氧化碳滅火,但燒燙的罐或管壁仍需用水冷卻。火被撲滅后,應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6)一般情況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滅火工作。如果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一段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氣體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防止泄漏出來的大量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爆炸事故,同時,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7)如果確認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只能采取冷卻著火容器及其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范圍,直到燃氣燃盡。
(8)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到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征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9)氣體貯罐或管道閥門處泄漏著火時,應先關閉閥門,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先撲滅火勢,再關閉閥門。一旦發現閥門無效,一時又無法堵漏時,應迅即點燃氣體,恢復穩定燃燒。
4、易燃液體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1)應先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如有液體流淌時,應筑堤(或用圍油欄)攔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體或挖溝導流。
(2)及時了解和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無毒害、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
(3)對較大的貯罐或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
大面積(大于50平方米)液體火災則必須根據其相對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燒面積大小,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撲救。
比水輕又不溶于水的液體(如汽油、苯等)起火時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輕水泡沫撲滅。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同時,用水冷卻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體(如二硫化碳)起火時可用水或泡沫撲救。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同時,用水冷卻罐壁。
具有水溶性的液體(如醇類、酮類等)起火時,使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同時,用水冷卻罐壁。
(4)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時,撲救人員必須采取防護措施,佩戴防護面具。對特殊物品的火災,應使用專用防護服。在撲救毒害品火災時應盡量使用隔絕式空氣面具。
(5)撲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噴濺危險的液體火災時,必須注意計算可能發生沸溢、噴濺的時間和觀察是否有沸溢、噴濺的征兆。一旦出現危險征兆時,指揮員應迅即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撲救人員看到或聽到統一撤退信號后,應立即撤至安全地帶。
(6)管道或貯罐泄漏的易燃液體著火時,在切斷蔓延方向并把火勢限制在限定范圍內的同時,應設法關閉輸送管道進出閥門;如果管道閥門已損壞或屬貯罐泄漏,應迅速準備好堵漏材料,同時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霧狀水等撲滅地上的火焰;再撲滅泄漏口的火焰,然后迅速采取堵漏措施。
篇2:項目部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項目部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特大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省質監局、省交通廳及省指揮部下發的有關文件的要求,結合本項目特點,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所稱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是指在本工程項目內使用特種設備的單位突然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大人身安全和特大財物損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特大事故:
1、電梯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墜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2、起重機、架橋機、空壓機等設備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3、鍋爐爆炸事故;
4、壓力容器(含固定、移動式)泄漏、爆炸事故;
5、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二、預防與應急救援措施
1、使用施工電梯的各項目部要負責電梯日常維修保養,配備與其所保養數量的電梯相匹配的工具、人員、交通工具,在接到電梯困人故障后3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搶救;
2、起重機、架橋機等設備在作業中應防止觸電、傾覆、履帶吊的墜桿事故以及高處墜落和物擊事故的發生。空壓機在作業過程中應防止觸電或因燃料燃盡,空磨時間過長,導致爆炸,引發大火的事故發生。
3、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后,為防止事故擴大,鍋爐的燃燒剩余應用水熄滅,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所有閥門應迅速關閉或采取堵漏;對可燃氣體和油類應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設置隔離帶以防火災事故蔓延;對受傷人員立即實行現場救護,傷勢嚴重的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現場搶險人員必須佩帶風面盔、過濾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氣呼吸器等進行呼吸防護,進入現場關閉所有通氣閥門或采取堵漏,并將救出人員抬至通風空氣新鮮處進行現場救護,中毒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火災發生會伴有濃煙、火光,產生大量的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合成纖維、像膠、塑料等燃燒時還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氫等毒氣;苯、汽油等易燃液體燃燒會產生有害的苯、汽車蒸汽。因此,參與消防滅火和救護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采取或掌握滅火過程中防煙防毒的基本措施:(1)發生室外火災,消防人員一般不要站立在著火點的下風側,避免吸入煙氣暈倒。(2)發生室內火災,消防人員進行撲救前,應先打開門窗。若火災發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員滅火時還應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險。(3)發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火災,消防人員在撲救時一定要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護衣鞋等。過濾式防毒面具應根據化學毒劑和有害氣體的種類選用相應類型的濾毒罐。當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氣體濃度在2%以上時,各種型號的濾毒罐都不起濾毒作用,應停止使用濾毒罐,改用氧氣呼吸器。如果發現搶救人員有頭暈、惡心、發冷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撤離火災現場,讓其安靜休息,吸取新鮮空氣,嚴重者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急救。
三、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程序
1、發生安全事故后,當事人應立即報告項目負責人,并報告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指揮部,移動式壓力容器、特種設備異地發生事故的,還應同時報告設備使用注冊登記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事故報告時間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后1小時。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迅速聯系119、120處理事故現場。
2、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救援組,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和損失加重,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3、特大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后,根據省指揮部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匯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并按分工組織實施。
篇3: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學校穩定,根據《特種設備監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我處的實際,制定本預案(草案)。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以黨的*屆四中全會精神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防止突發性重特大設備事故發生,并在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處理,防止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防止群死群傷,確保師生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學校穩定。二、后勤特種設備基本情況和危險隱患根據《特種設備監察條例》的規定,我校后勤系統設備配置中屬于特種設備有:乘客電梯八臺;生活鍋爐兩臺、液化器具(液化氣鋼瓶)共171只。這些設備的事故形式主要有:電梯事故,鍋爐爆炸和液化氣泄漏起火引起鋼瓶爆炸。三、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后勤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成員:***、***、**********************************************2、區片(現場)事故救援指揮(責任)人全校膳食系統特種設備事故救援―――――――――――***、******校區:宿舍區燃氣罐事故救援―――――――――――――*******校區:宿舍乘客電梯、校區食堂特種設備事故救援―――*****校區:學生宿舍燃氣罐事故、校區食堂特種設備救援―――――***3、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職責:①領導小組職責:檢查督促做好重特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購置各種應急備用器材);組織重特大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習工作;事故發生時,領導小組即行使應急指揮部功能,組織指揮對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現場應急搶救工作。②現場指揮(責任)人的職責:緊急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研究現場救援方案,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指揮現場應急救援工作。③事故單位職責:各事故單位要積極做好自救工作的同時,迅速向有關區片指揮(責任)人和后勤特種設備事故指揮部報告,主動積極配合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做好救援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救援設備和工具。四、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1、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時,校區及相應有關現場指揮系統立即啟動:現場指揮以責任指揮人作第一時間內按照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立即組織現場緊急自救;2、發生突發性特種設備事故的原則:第一要立即組織指揮學生疏散,遠離事故現場,力爭無傷亡事故;第二要按照預案立即組織實施撲滅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力爭把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第三要做到事故應急救援決不拖延、不推諉。3、立即報告后勤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領導小組以至學校領導,請求指示或由領導小組派員趕赴現場指揮救援工作。4、發生重大的特種設備事故或當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時,應立即報警110、119和向市政府辦公室報告,請求市特種
設備應急救援指揮部給予支援。五、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的措施(一)鍋爐爆炸1、迅速搶救傷員,設法撲滅火源,防止火勢蔓延,如用滅火機等器材或用水,同時立即聯系消防部門到現場處理。2、切斷設備的電源、水源,組織現場及附近人員迅速撤離事故現場。3、立即搬移現場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其罐體。(二)液化石油氣儲罐及其壓力管道泄漏1、判斷漏氣位置,從上風向逼近漏氣地點。2、迅速熄滅一切明火,關閉電源,停止生產。3、關閉漏氣處上游的閥門。4、用消防噴水將漏出的氣態液化石油氣沖散。5、大量泄漏時,應迅速組織現場及附近的人員迅速撤離,并熄滅火種、關閉電源與通訊設施。(三)液化石油氣火災1、關閘堵漏,切斷電源。如火情發生在罐群中,有倒罐條件的時間,應及時倒罐。2、窒息火源,撲滅火區。采用大量水噴射方法。3、冷卻降溫,向火區噴發滅火物(二氧化碳、干粉、霧狀水),向鄰火的容器表面噴水或開啟水簾水源。(四)液化石油氣瓶火災1、如果是連續膠管或爐具漏氣起火,應迅速關閉角閥。2、如果是減壓閥或角閥漏起火,可用濕毛巾或濕被等將著火點蓋上,使之與空氣隔絕。3、如火勢較大,無法接近鋼瓶,則要先設法將火撲滅,如用砂土覆蓋,或用滅水機、滅火劑等器材迅速控制火勢。(五)乘客電梯不安全狀態1、電梯失控而安全鉗未起作用時,乘客首先按下急停按鈕,同時要做好承受因轎廂急停或沖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