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心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為維護學校師生人身安全,有效處理學校突發安全事故,使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鎮中心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成立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下設突發安全事故指揮中心,統一指揮學校突發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
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指揮中心:
主任:*(兼)
副主任:**
突發安全事故報告聯系電話:521521
根據安全應急事故的要求,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人員,調用物資及組織交通工具,各部門必須全力支持和配合。
二、學校突發安全事故種類:學校突發安全事故含學校火災安全事故,學校交通安全事故,學校危險化學藥品安全事故,學校重大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學校外出大型活動安全事故,學校外來暴力侵害事故,學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學校流行傳染疾病安全事故等。
三、安全事故報告及處理程序
1.報告制度實行學校一把手負責制。
2.學校發生或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后,必須在第一時間向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指揮中心主任報告,并及時向公安、交警、衛生、消防等相關部門報案請求援助。學校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指導現場師生離開危險區域,保衛好學校貴重物品,維護現場秩序,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上交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有關材料,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3.中心學校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報告后,根據事故情況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和善后處置工作。
4.對緩報、瞞報、延誤有效搶救時間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予以紀律處分。
四、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重大突發事件
1.報警程序:
(1)當事人所在學校負責人、派出所。
(2)鎮中心學校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公安機關,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110(電話110)。
2.處置措施:
(1)接報后,中心學校校長、所在學校校長、值日教師和有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控制局面。
(2)組織人員按照程序打電話向相關領導報告。
(3)組織領導根據事態嚴重程度,邊處置情況邊向到場領導匯報。
(4)如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當地衛生所或就近衛生院進行救治。
(5)如是毆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態外,應將雙方主要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帶離現場,其余人員驅散。
(6)如是意外事故,應盡快組織人員搶救,將受傷者送往醫院搶救。
(7)如是社會人員來校鬧事且較為嚴重的,須立即撥打公安“110”。
3.注意事項。
(1)學校領導、教師遇事一定要冷靜,果斷采取措施。
(2)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原則是:迅速平息、減輕傷亡、保護學生、控制事態。
(3)嚴格控制社會閑雜人員和家長進入校園。
4.疏散人員。
(1)當事人所在的教室、辦公室及公共場所應在統一安排下有組織的疏散到安全地帶,其余各室關閉門窗,避免更大的傷亡事故。
(2)確保師生的人生安全。
(二)重大火災安全事故
1.處置火災事故的組織:學校領導,值日教師,消防安全員。
2.報警程序:
(1)迅速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
(2)根據火勢如需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消防中心(電話119),報告內容為:“……發生火災,請迅速前來撲救”,待對方放下電話后再掛機。
(3)在向學校、中心學校領導匯報的同時,派出人員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導消防車輛。
3.組織實施:
(1)參加人員:在消防車到來之前,以校區內消防安全員和教師成員為主,其余人員(學生除外)均有義務參加撲救。
(2)消防車到來之后,校內人員配合消防專業人員撲救或做好輔助工作。
(3)使用器具:滅火器、水桶、臉盆、鐵锨,水浸的棉被等。
(4)學校各級領導和教師要迅速組織人員逃生,原則是“先救人,后救物”。
(5)無關人員要遠離火場和校區內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車輛駛入。
4.撲救方法:
(1)撲救固體物品火災,如木制品,棉織品等,可使用各類滅火器具。
(2)撲救液體物品火災,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滅火器、沙土、浸濕的棉被等,絕對不能用水撲救。
5.注意事項:
(1)火災事故首要的一條是保護人員安全,撲救要在確保人員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2)火災第一發現人應查明原因,如是電源引起,應立即切斷電源。
(3)火災后應掌握的原則是邊救火,邊報警。
(4)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滅火。
(三)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中心學校、鎮政府領導,學校值日教師,公安人員。
2.報告程序:
(1)學校領導。
(2)中心學校、鎮政府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3.處置措施
(1)接報后,學校領導迅速趕到現場,同時向有關領導報告。
(2)安排人員保護現場,同時向知情人了解事故原因和事故情況,并做好登記。
(3)根據事故的嚴重情況向公安機關報案。
(4)積極協助公安人員勘察現場,為處理案件提供條件。
4.注意事項
(1)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學校(幼兒園)要吸取教訓,充分認識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對全體師生員工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領導。學校要成立交通安全領導小組,認真分析學校交通安全的現狀、隱患原因和對策,要切實制訂道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今后,如因管理有漏洞,工作不認真,整改不及時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要嚴格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2)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學校要爭取在本學期結束前利用交通安全圖片、黑板報、宣傳窗、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對所有學生進行一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以提高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規范學生的交通行為。學校還要通過告家長書或家訪等途徑,要求家長加強對學生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3)強化交通安全工作措施。根據地理位置特點,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學生上學放學要穿越公路或交通繁忙地段,學校組織學生選好"路長",排隊過馬路。
(4)強化學生的管理工作。要制訂和完善學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予以落實,有住校生的學校特別要加強對住校生的管理。要加強寒假期間的學生安全管理。寒假期間,學校(幼兒園)不得組織學生、幼兒外出旅游及其他集體活動。
(四)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中心學校領導,學校值日教師,衛生防疫部門人員。
2.報告程序:
(1)學校領導。
(2)中心學校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教育局和地方防疫部門。
3.處置措施
(1)發現情況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和學校主要領導匯報。
(2)以最快速度將中毒人員送往當地衛生院(所),無交通工具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或“110”請求救助。
(3)由飲食服務管理人員封存現有食物,無關人員不允許到操作間或售飯處。
(4)立即組織骨干教師組成陪護人員隊伍,由各學校領導安排負責陪護,無關人員未經批準不準到醫療單位探視,以免影響治療秩序。
(5)根據領導要求,分別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市防疫部門報告。
4.注意事項
(1)穩定師生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2)如有個別家長來校探視,由各學校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發生后,要注意維護正常的學習秩序和工作秩序,組織人員做好食物中毒人員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聞媒體要求采訪,必須經過有關領導同意,未經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采訪,以避免報道失實。
(五)抗震救災事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中心學校、鎮政府領導,學校值日教師,防震減災工作組人員。
2.報告程序:
(1)地震發生后,學校各防震減災應急工作小組立即開展地震災情調查工作,并向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報告;
(2)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及時向中心學校、鎮政府領導報告。
3.處置措施
(1)當接到臨震預報后,學校防震減災領導小組進入震前應急準備狀態,按預案展開工作。
(2)學校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根據臨震預報、震情趨勢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準備必要的避震場所并組織教職工和學生避震。
(3)對不能離崗的部門采取臨時措施,確保在崗人員的安全。
(4)迅速組織搶險救災隊伍,以便配合專業搶險搶修隊伍實施快速救援。
4.注意事項
(1)領導小組立即按此預案展開工作,并立即將震情、災情報告上級防震減災指揮部,同時協助上級防震減災指揮部做好學校抗震救災工作。
(2)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各級減災應急工作組立即按本預案組織實施并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會議制度:破壞性地震后,由防震減災指揮部召集各應急工作小組成員立即趕赴領導小組所在地開會,研究、部署、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六)防溺水事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中心學校領導,學校值日教師。
2.報告程序:
(1)溺水事件發生后,學校成立防溺水應急工作小組立即開展調查工作;
(2)及時向中心學校領導報告。
(3)根據需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3.處置措施
當發生溺水時,不熟悉水性時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臥位,頭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呼氣時人體比重為1.057,比水重),此時千萬不要慌張,不要將手臂上舉亂撲動,而使身體下沉更快。會游泳者,如果發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鎮靜,采取仰泳位,用手將抽筋的腿的腳趾向背側彎曲,可使痙攣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邊。
救護溺水者,應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觀察清楚位置,從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長桿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
4.注意事項
領導小組立即按此預案展開工作,并立即報告指揮部,協助中心學校做好學校溺水工作。
(七)防洪事件
1.處置事故的組織:學校領導,中心學校、鎮政府領導,值班教師。
2.報警程序:
(1)學校領導。
(2)中心學校、鎮政府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2.處置措施
(1)上級防洪抗汛預報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防洪抗汛工作。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筑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室內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食堂、門衛室、電腦室等重要場所的防護,保證防洪減災順利進行。
(4)加強對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各種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4.注意事項
(1)在防洪減災應急行動中,學校各部門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2)學校各部門應根據本預案,并切實落實各項組織措施。
洪澇災害情況發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防洪抗汛工作,把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安全穩定。
(八)防觸電事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中心學校領導,學校值日教師,電工、醫務人員。
2.報告程序:
(1)學校領導。
(2)中心學校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3.處置措施
(1)觸電后,立即切斷電源,拉下電閘,或用不導電的竹、木棍將導電體與觸電者分開。在未切斷電源或觸電者未脫離電源時,切不可觸摸觸電者;
(2)對呼吸和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復為止。如呼吸不恢復,人工呼吸至少應堅持4小時或出現尸僵和尸斑時方可放棄搶救。有條件時直接給予氧氣吸入更佳;
(3)在就地搶救的同時,盡快呼叫醫務人員或向有關醫療單位求援。根據具體情況,急送醫院,請最好的醫生救治。
4.注意事項:
(1)穩定師生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2)如有個別家長來校探視,由各學校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發生后,要注意維護正常的學習秩序和工作秩序,組織人員做好食物中毒人員的思想工作。
(九)非法入侵事件
1.門衛人員應嚴格執行門衛驗證、登記制度。要提高警惕,禁止攜帶管制刀具、有毒、易燃易爆或可疑物品的人員和神志不清、酗酒、衣衫不整及形跡可疑人員進入校園。外來人未經允許強行闖入,門衛不得放行,及早將闖入者查清并逐出學校。
2.對按規定允許進入校園,但觀其行為又有嫌疑的人,門衛人員應掌握其活動情況,并予以記錄,必要時請其出校。
3.值日領導須加強校園周邊巡邏,發現有不良分子翻墻入校,應立即予以制止。校內發現不良分子襲擊、行兇、行竊、斗毆,先制止、制服,為防不測,同時撥打“110”報警。
4.不法分子侵入校園滋事,值日領導、班主任應及時控制第一現場。
5.身在第一現場的教師應挺身而出,與不法分子開展斗爭,盡力保護學生安全不受侵害,學校財產不受損失。
6.學校領導迅速調配各種力量,有效制止不法侵害事件的發生、蔓延,同時緊急部署將學生撤離到安全地方。
應急措施:
1.事故現場的教師邊指揮學生進行緊急集結疏散,一邊以最快的速度將發生事故信息傳遞到指揮部。
2.指揮部:指揮部人員馬上按工作職責到現場指揮全校師生進行緊急疏散,并靈活機動地做好與犯罪分子周旋的工作。
3.學生應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和保護能力,發現可疑人員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園應及時報告(報警),根據現場情況及自身的客觀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應對發生的情況:沉著冷靜,遇險不慌,尋求救助,及時避讓,保證安全。
(十)危險化學藥品安全事故
1.學校危險化學藥品要求專柜存放,專人管理。
2.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安全事故,現場教師要及時將師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將情況報告主要負責人。
3.在最短時間內將受傷師生送至醫院搶救,及時報告119、120請求援助,保護好事故現場。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置工作。
(十一)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1.學校要定期檢查鍋爐使用情況,做好鍋爐工的培訓工作。
2.事故發生后,及時搶救受傷師生,及時報告110、119、120請求援助,封閉事故現場。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置工作。
(十二)外出大型活動安全事故
1.學校組織外出大型活動必須申報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經同意后才能實施,學校組織的外出大型活動要制訂安全應急預案。
2.事故發生后,學校迅速搶救受傷師生,及時將事故信息上報上級行政主管部門。
3.及時報警110、120請求援助,保護好事故現場。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置工作。
(十三)流行傳染病安全事故
當接到某班級突發“傳染病”病例后,在第一時間即采取如下措施:
1.學校指揮中心領導,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進行防治工作的現場指揮和總體協調。
2.立即與區教育局、區疾控中心及有關醫療單位取得聯系,爭取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
3.在當地政府及公安派出所的支持下,對“病例”所在區域及直接接觸者進行隔離封閉。
4.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對“病例”所活動的區域進行嚴格消毒,并對封閉區域隨時進行消毒。
5.根據隔離封閉“病區”的需要,及時提供“病區”隔離工作人員的防護用具、用品,提供被隔離人員的吃住及生活必需品。
6.及時做好被隔離人員的思想穩定和疏通工作,并做好隔離區域外圍家長及有關人員的思想工作。
7.及時做好來訪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員的宣傳、解釋工作。
8.要重視每一個工作環節,必須周密考慮各種防范措施,嚴格防范交叉感染。
(十四)學校體育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1.成立以學校校長掛帥的學校體育工作安全領導小組
2.體育教師和班主任要加強有關學校體育安全的法規、辦法、理論的學習
3.學校體育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廣開渠道、加強宣傳。
4.學校體育工作中的開展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確保安全。
5.加強、加快硬件建設、布局合理、給學生一片安全的天空。
6.妥善處理已經發生的傷害事故。
7.體育與健康教學要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1)掌握身體失去平衡的自我保護方法
(2)學會課堂教學保護幫助方法
(3)根據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要不斷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
(4)通過課堂教學規范學生正確的技術動作,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8.課余運動訓練方面
(1)少年兒童運動員的選材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2)運動員的訓練應體現因材施教原則、符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
(3)教練員組織的課余訓練要具備高度負責的精神。
9.組織學校的運動會
(1)制定競賽規程。包括安全防范的要求、措施。
(2)培訓裁判。特別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制定比賽項目的安全預案。
*年三月一日
篇2:鄉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根據國土資源部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結合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及省地質災害調查隊調查,預測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提出預防和防治措施,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為我鎮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和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災害損失。
一、基本情況
(一)
孕災環境
紅白段橫跨多個大地構造單元,北西、南東兩側發育,北川――映秀大斷裂和江油――灌縣大斷裂,中間則密集平行分布眾多次發生斷層,又被后期平移斷層切割,形成網絡分布格
局,巖層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受長期地質營力的作用,特別是“5.12”地震后,巖體穩定的力學結構受到破壞。
該地區屬中山溝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溝谷多呈“v”字型,水系發育,呈樹枝狀,水位隨季節變化,汛期受暴雨影響陡漲陡落。
該區域植被覆蓋率70%左右,局部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二)誘發因素
人類工程活動和降雨量,降雨強度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險對象
區內工礦企業、居民點眾多,交通線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點初具規模。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已制約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
根據以上因素,結合地質災害調查成果,預測如下:
地質災害發生的次數、規模及危害均將有所增加,紅白是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1、松林村四組――木瓜坪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該地區地形陡峻,地質構造作用強烈,礦山開采工程活動頻繁,暴雨集中且強度大,洪水沖刷侵蝕作用強烈,特別是“5.12”地震后,該區域極易誘發和產生地質災害,應特別注意廣青路沿線、趙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馬槽灘泥石流、將軍巖崩塌、水磨溝地面塌陷等不穩定地質災害。該地區地質災害具有類型多、規模大、穩定性差、治理難等特點,嚴重危害礦業生產、農林生產、交通建設和職工居民安全。
2、紅白鎮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該區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區域地質構造影響巖體破碎,完整性、穩定性較差。殘坡積松散堆積物覆蓋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漲陡落,易引發滑坡。應密切注意椅子框潛在崩塌,石崗坪潛在滑坡及金河磷礦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縫有大規模滑坡發生的先兆,應加以注意。
3、峽馬口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紅鐘公路新修段危險性斜坡群,紅金公路新修段危險性斜坡群,樺頭尖――紅星煤礦一帶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區地質災害的發生是明顯的季節性,降雨量和降雨強度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控因素,地質災害的發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別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區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對該區的影響,可能誘發該地區規模較大的地質災害。
二、預防措施
(一)加強領導,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法規和要求。
(二)制定地質災害防御預案,落實預防措施,分戶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監測體系。
防御地質災害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工作,“群測群防、群專結合”是防御地質災害的根本方針。大力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普知識,使廣大干部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強化防災、減災和救災意識。增強全社會防御地質災害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關部門和責任人在災情發生時應及時出動,確保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及時監測方法得當,組織避險措施得力,險情信息反饋迅速。
(四)完善制度,協調配合,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紅白鎮已成立地質災害防御領導機構,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加強與防洪、氣象、地震、救災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為制定當地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確依據。確保鎮、村、組三級之間信息暢通,聯系密切。
組織有關負責人和責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對本地區重點地質災害和危險區進行巡回檢查,了解其發展趨勢,督促有關部門落實預防措施,努力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減災。
根據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安排以下幾條汛期巡回檢查路線:
1、紅白――西部驚奇歡樂谷;
2、紅白――峽馬口――鐘鼎寺;
3、紅白――觀通橋――金蓮池。
重點預防區域:
(一)趙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區回填,采區預留保安礦柱,防止塌陷繼續下陷和誘發新的地質災害。
2、坑道閉坑道應嚴格按規范驗收,特別是對采空區的處理,閉坑報告的提交應嚴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實客觀反映井下情況。
3、禁止非法進入礦井挖掘殘余礦柱。
4、搬遷采空區上部及塌陷影響區居民。
(二)岳家山泥石流
1、首先應要求治理泥石流上游形成區的滑坡、崩塌防止河道兩岸的松散殘坡積物淤積河道,切斷泥石流的物質來源。
2、清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理河道中已經淤粉的松散堆積物,保證水流暢通,避免洪水直接沖刷坡積物。
3、重要建筑設施前方應修建楔形分流堤,防止被泥石流直接沖擊。
4、關停區域內不合法小礦井。
5、未作治理工程時,應以避讓為主,建議搬遷泥石流影響區居民,并禁止在該區域修建長久性建筑物。
6、應急路線應由中間向兩側撤離,隨時保證道路的暢通無
阻。
7、汛期應有雨情、水位、泥位專職值守,定期觀測,形成數據體系。并定期上報。
(三)樺頭尖泥石流
1、完善群防群測體系,長期應有專人觀測雨情及泥位變化。
2、治理分水嶺附近的滑坡,可采用坡改梯,坡面種草,坡腳穩攔,以防止大量松散物淤積河道。
3、河道被阻塞段應采用排導的方式,同時巖坡植樹種草,減少水土流失。
4、徑流區分段設立擋墻,逐級降低泥石流的沖擊。
(四)紅白鎮松林村四組至木瓜坪村
由于“5.12”特大地震后,該區域形成了一個地質災害帶,雖然該村村民已全部搬遷到紅白鎮集鎮區域臨時安置,但也嚴重影響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綜合上述,應采取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強領導,增強防危意識;
我鎮非常重視該項工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各村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防危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協調處理防危工作。
(二)根據各村災害點情況,全面落實了預防方案和措施,落實了防御責任人,值班報警制度,重點地質災害長期監測,監測人員要做好記錄,建立了鎮、村、組三級地質災害防御體系。把災害減輕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組織機構:
為了更好地落實汛期防災預案、險情巡查、汛期值班、災情速報、應急調查等各項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鎮政府決定建立紅白鎮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搶險隊。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指揮長:
副指揮長:
應急分隊成員:
紅白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由紅白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以及各村、礦山企業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領導小組和搶險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