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隊放炮員崗位職責
1、放炮員必須是專職放炮員,持證上崗,非專職放炮員嚴禁進行放炮工作。
2、放炮員根據工作面情況計劃領取炸藥、雷管數量,雷管由放炮員親自運送。
3、進入工作面檢查炸藥箱、雷管箱是否完好,并清點炸藥、雷管數量是否與領取數量相符,無誤后全部分別入箱上鎖,放到支護完好的地點,并準備好水炮泥、炮泥。
4、裝配引藥嚴格按規程進行,雷管腳線必須進行短路,引藥數量不得超過炮眼數量,必須單獨存放。嚴禁同炸藥放在一起,嚴禁同電鉆、電纜等導電體相接觸,放炮器必須親自保存好。
5、放炮員嚴格進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并做好記錄。
6、裝藥時采取正向連續裝藥,嚴禁反向裝藥,必須使用水炮泥,黃泥填滿搗實,嚴禁用煤、紙等可燃物充填,雷管腳線必須吊空短路。
7、裝完藥后要清點剩余炸藥,并全部放回炸藥箱鎖好。
8、聯線放炮必須做到一次裝藥,一次起爆,放炮前由放炮員最后一個離開放炮地點,并由班組長清點好人數,派人放好警戒,方可發出放炮信號進行放炮。
9、放炮后,放炮母線必須回收并扭結短路,嚴禁掛設永久放炮母線。
10、工作面出現瞎炮按規程規定處理。
11、下班前清點好剩余雷管、炸藥,并交回炸藥庫。
篇2:掘進放炮安全技術措施
**煤礦屬高瓦斯礦井,為確保礦井實現安全生產,杜絕放炮事故的發生,特編制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通風管理
1、根據礦井設計及安全專篇的要求配備安裝礦井主扇和備用扇,確保礦井有足夠的風量。
2、加強通風設備和設施的管理,確保礦井通風系統的穩定。
3、加強局部通風的管理,確保各掘進頭及作業點有足夠的風量,局扇由通護隊安排瓦檢員管理,嚴禁任何人任意停開局扇。風筒必須吊掛平直,接頭處嚴密不漏風,破損處要及時修補更換,風筒出口距工作面不得大于5米,拐彎處要用鐵彎頭。風筒出口風量不得小于90m3/min。
4、臨時停工后,不得停風;局扇因故停風或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5%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瓦檢員、安全員、班組長把所有人員撤到進風流中,瓦檢員在巷道開口處設柵欄或揭示警戒并報告調度室?;謴屯L前,必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均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動局扇,恢復正常通風。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由瓦檢員按規定進行排放。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編制措施報批,由救護隊按措施規定排放瓦斯。
5、嚴禁無風、微風、瓦斯超限作業。
二、放炮管理
1、放炮員必須是經過專門培訓,并持有放炮合格證的專門人員擔任。(由班隊長落實)
2、炸藥雷管必須分別存放在專用的非金屬炸藥箱、雷管箱內,并加蓋上鎖。炸藥雷管不得混裝,炸藥、雷管箱必須放在頂板完好、支護完整、避開電器設備的地點。每次放炮時都必須將藥箱放在警戒點以外的安全地點。
3、從成束的電雷管中抽去單個電雷管時,不得手拉腳線硬拽管體,也不得手拉管體硬拽腳線。應將成束的電雷管順好,輕拉前端腳線將管體抽出。抽出后的單個電雷管的腳線末端要扭結短路。
4、做炸藥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必須在頂板完好、支護完整、避開電器設備和導電體的炮藥箱附近進行,禁止坐在炸藥箱上裝配引藥。
裝配引藥時,必須防止電雷管受震動、沖擊以及折斷電雷管腳線和損壞腳線絕緣層。
電雷管只許由藥卷的頸部裝入,嚴禁將電雷管斜插在藥卷的中部或捆在藥卷上。
電雷管插入藥卷后,必須用腳線將藥卷纏住,并將電雷管腳線扭結短路。
5、必須按照爆破說明書要求使用炮泥,剩余部分由黃泥填滿封實,要求封填長度不得小于0.5米,,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瓦檢員現場監督)。
6、必須正向裝藥,正向爆破,放炮母線與雷管腳線、放炮母線與放炮母線嚴禁出現明接頭,凡有接頭的地方必須用絕緣膠布包扎好。
以上六條由放炮員執行,瓦檢員監督。
7、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及“停動力電源遠距離放炮”制度。由班長、放炮員和瓦檢員負責,放炮鑰匙由瓦檢員保管好,不得轉交他人使用。
8、設專門瓦檢員檢查瓦斯,只有當工作面及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小于1%時方可裝藥放炮。由瓦檢員負責監督。
9、嚴禁在井下用放炮器與母線導通試驗,嚴禁連續兩次扭放炮器。由瓦檢員監督、放炮員執行。
10、放炮前必須開啟噴霧防塵,炮后用水沖洗巖幫,裝矸灑水。
11、炸藥雷管必須使用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和毫秒延期雷管,總延期時間不超過130毫秒。
12、如遇殘爆或拒爆,處理拒爆時按《煤礦安全規程》第342條規定進行(貫徹該措施時一并貫徹)。
13、在拒爆,殘爆眼未處理完之前,嚴禁從事與處理瞎眼無關的工作。
14、放炮警戒:距放炮點100米以外全負壓進風流的安全地點,每班由班組長布置并檢查落實警戒崗到位后,方可下達放炮命令。由班長負責安排警戒人員,炮放完后由放炮員撤除警戒,安全員監督執行。
15、迎頭炮放完15min后,經瓦檢員檢查瓦斯,確認瓦斯濃度低于1.0%后,安全員沿途檢查頂板,通風及巷道支護等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送動力電源,施工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作業。
三、其它:
1、機點設備定期檢查、維修,達到部件齊全完好,電氣設備消滅失爆。
2、采用濕式打眼,實行綜合防塵,嚴禁干打眼。
3、防塵管路必須緊跟工作面,放炮前、后及出貨過程中必須進行灑水降塵。
4、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應立即按,《**煤礦2007年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規定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
5、一旦發生災害立即啟動《**煤礦2007年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實行緊急逼災。
篇3:采區掘進工作面放炮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掘進工作面現使用震動炮+機掘施工工藝,為確保安全生產,特編制此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中隊必須嚴格按要求執行。
二、總體要求
1、爆破作業說明書由生產科負責編制,應標明斷面尺寸、炮眼布置、數量、深度、角度及編號等內容。
2、所有涉爆人員,都必須熟悉爆炸材料性能,提高護人護己工作。
4、爆破前,班組長必須親自指定專人巡查炮眼流經線路人員撤退情況,清點好人數,必須確保一采區回風下山、總回風及風井內無人員作業,確認無誤后在規定地點設置好警戒,經調度室允許后,方可爆破。
5、放炮點:嚴格執行遠距離放炮規定,此工作面放炮點定在一采區軌道下山液壓泵站進風流中,并根據要求安裝監控攝像頭。
6、爆破過程,監測監控系統必須正常運行,嚴禁亂移動監控探頭。
7、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煙被吹散(15~30分鐘),爆破工、瓦檢員和班組長必須首先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頂板、拒爆、殘爆等情況。瓦斯濃度在1%以下,無安全隱患后,其它作業人員才準進入作業。如有危險情況,必須立即處理。
三、放炮安全措施
1、爆破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炸藥:必須使用等級不低于三級的煤礦許用含水炸藥,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2種不同品種的炸藥。電雷管:不同廠家生產的或不同品種的電雷管,不得摻混使用。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時,最后一段的期時間不得超過130ms。
2、掘進工作面應采用毫秒爆破。掘進工作面必須全斷面起爆,不能全斷面一次起爆的,必須采取安全措施。
3、放炮時,應采用正向起爆。若采用反向爆破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4、炮眼封泥應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粘土炮泥封實。炮眼封泥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無炮泥或不實的炮眼,嚴禁放炮。
(1)炮眼深度小于0.6m時,不得裝藥、爆破;在特殊條件下,如挖底、刷幫、挑頂確需淺眼爆破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須封滿炮泥。
(2)炮眼深度為0.6~1.0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
(3)炮眼深度超過1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5m。
(4)炮眼深度超過2.5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1m。
5、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散、透老空等情況時,不準裝藥放炮。
6、放炮母線、連接線和電雷管腳線必須相互扭緊并懸掛,不得同軌道、金屬管、鋼絲繩、溜槽等導電體相接觸。嚴禁使用固定放炮母線。
7、在放炮地點20m內,有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體阻塞巷道1/3以上時,不準裝藥放炮。
8、專職爆破工必須固定在同一個工作面。爆破工必須把炸藥、電雷管分開存放在專用的爆炸材料箱內,并加鎖;嚴禁亂扔、亂放。爆炸材料箱必須放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機械、電氣設備的地點。爆破時把爆炸材料箱放到警戒線以外的安全地點。
9、處理拒爆、殘爆時,必須在班組長指導下進行,并應在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班爆破工交接清楚。
處理拒爆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由于連線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連線起爆。
(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
(3)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藥卷或從起爆藥卷中拉出電雷管。不論有無殘余炸藥嚴禁將炮眼殘底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拒爆(殘爆)炮眼。
(4)處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電雷管。
(5)在拒爆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拒爆無關的工作。
10、放炮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查”(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和“三人連鎖放炮”(放炮員、班組長、瓦檢員)制度,嚴禁采用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裝藥多次放炮。
11、掘進工作面或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必須停止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的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
12、采掘工作面或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四、警戒設崗
爆破前,班組長必須親自指定專人在以下地點設置警戒。
1號警戒點:一采區皮帶下山巷道口1人;
2號警戒點:一采區軌道下山液壓泵站放炮點1人;
3號警戒點:行人大巷2號風門進風側1人:
4號警戒點:一采區軌道上山巷道口1人:
5號警戒點:風井1號風門前。
警戒人員到崗后,在安全地點設置警戒牌或拉繩警戒,必須堅守崗位,禁止一切人員進入警戒范圍,未接到撤崗通知不得擅自解除警戒。
五、避災路線
如發生異常情況,必須以班長為隊首、隊長為隊尾有序撤退。
①瓦斯、火災事故撤退路線:
掘進工作面→一采區軌道下山、一采區皮帶下山→運輸大巷→避難硐室(等待救援)
掘進工作面→一采區軌道下山、一采區皮帶下山→行人大巷(運輸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②水災撤退路線:
掘進工作面→一采區軌道下山、一采區皮帶下山→避難硐室(等待救援)
掘進工作面→一采區軌道下山、一采區皮帶下山→行人大巷(運輸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掘進工作面→水泵房繞道→一采區回風下山→總回風巷→風井→地面
③其他地點沿就近避災路線避災。
避災過程能升井至地面的,嚴禁進入避難硐室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