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基本藥物制度(精選)

基本藥物制度(精選)

2024-07-30 閱讀 4247

第一篇: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制度

內涵

基本藥物:可譯為精華藥物。它有兩層含義:一,它是已上市藥物中最為精華的;二,是最基本的,是滿足人群重點衛生保健需要的藥物,而且其價格是社會和公眾能夠負擔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指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須、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采購和配送,并逐步規范同種藥品的名稱和價格,保證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其核心是對國家基本藥物的遴選與管理。

國內外發展概況

1975年,世界衛生大會決議wha28.66提出:“希望成員國以合理的費用選擇和購買質量確切的與所在國健康需求相適應的基本藥物”。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在who第615號技術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基本藥物的概念:基本藥物是能滿足大部分人口衛生保健需要的藥物。1981年,建立了基本藥物行動委員會。1988年,who組織各國專家制定了《國家藥物政策指南》;1995年,who又對其進行了修訂,在指南中進一步闡述了國家基本藥物政策組成的基本框架。目前已經有64個who會員國開展了基本藥物規劃活動,29個會員國正在制定計劃,69個會員國制定了國家基本藥物政策。

我國1979年引入基本藥物概念,1982年頒布了首部《國家基本藥物(西藥部分)》,共選入28類178種藥物。1996年,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和臨床用藥特點及疾病發生情況,參照who的“基本藥物示范目錄”,采取專家遴選與廣泛征求意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基本藥物遴選,公布第一批《國家基本藥物目錄》。1998年,國家實行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同時不斷進行遴選和調整。2014年制定頒布了第4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4年8月18日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即(2014版),并于2014年9月21日起施行。至2014年2月底,全國28個省、區、市均已確定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其中1020個縣(占35.7%)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醫療機構1.8萬個);根據衛生部公布的統計數據,27個省完成了基本藥物招標采購,招標價平均降幅25-50%(內蒙古32%,江蘇47.7%,湖南53%的降幅)。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如基本藥物目錄不完整,不能完全滿足老百姓的用藥需求;政府補償機制不健全,雖然政府補償明顯增加,但仍補償不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虧損運營狀況;居民對基本藥物的認知程度較低,了解不深等。

第二篇:基本藥物制度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理順藥品購銷關系、保障藥品質量、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為目標。加快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在本院的實施步伐,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決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分配制度、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基本藥物制度與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體系銜接,保證基本藥物的規范合理使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讓利于人民群眾,切實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

(二)堅持政府主導,財政合理補助,體現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質,建立有效的補助機制。

(三)堅持公開的原則,增強透明度,讓廣大群眾知曉相關政策。

(四)堅持積極穩妥、分步實施的原則。

三、實施步驟及內容

(一)成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二)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學習有關會議精神、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有關政策,制定本院實施方案,加強對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工作的宣傳,建立管理制度。

(三)統一網上集中招標采購

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熟悉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的操作等程序。由政府指定的藥品集中采購機構按相關招標制度和帶量采購方式進行統一招標,本院使用的藥品(包括非目錄藥品),應統一通過醫藥采購服務平臺實行網上集中招標采購。

(四)對現有的藥品的品種、價格、劑型、用量進行盤點,并及時調整基藥零售價格。

(五)加強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監管

各臨床醫師和藥房工作人員要對基本藥物在應用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時報告。要加強基本藥物進貨、驗收、儲存、調配等環節的監管,加強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建立健全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保證基本藥物質量和用藥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途徑。全體醫務人員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周密部署,扎實推進,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加強協調配合。要主動作為,自覺把各項配套措施及時落實到位,動態跟蹤制度實施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建立各環節配套銜接、有效運轉的合理機制,確保基本藥物制度取得實效,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三)強化監督評估。各科室要按職責認真做好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工作的培訓指導、監督檢查、考核評價工作。要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監測評價制度,加強信息收集匯總培訓指導,保證上報的監測評價數據科學準確。對在貫徹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違反政策規定的機構和人員,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四)強化政策宣傳。各(敬請期待好文網更好文章)有關部門要通過各類媒體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政策,普及基本藥物知識,轉變不合理用藥習慣,正確引導群眾合理用藥、科學用藥、安全用藥。

第三篇: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熱烈歡迎上級領導蒞臨我院指導農村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工作。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堅持以人為本,讓利于人民群眾,切實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提高住院醫藥費用中的中醫藥費用補償比例。住院醫藥費用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草藥、中醫診療費用、經市藥監局批準的院內中藥制劑和中醫適宜技術的費用補償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

第四篇:什么是基本藥物制度

■什么是基本藥物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保障公眾基本用藥權益而確立的一項重大國家醫藥衛生政策,是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基礎,涉及基本藥物遴選、生產、流通、使用、定價、報銷、監測評價等多個環節。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首先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遴選調整、生產供應保障、集中招標采購和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全部配備使用、醫保報銷、財政補償、質量安全監管以及績效評估等相關政策辦法。■上海增補藥物目錄各有多少種?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機構使用部分)》(2014版)包括205種西藥、102種中成藥及頒布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上海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補藥物目錄》(2014版)包括381種藥品(其中西藥236種、中成藥145種)。主要涵蓋抗微生物藥、解熱鎮痛藥、心血管系統藥、呼吸系統藥、消化系統藥、激素及影響內分泌藥、維生素礦物質類藥、血液系統藥等24類藥品。

■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還能外配藥嗎?

市衛生局指出,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只能在國家基本藥物和本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補藥物的范圍內配備使用藥品。確因病情需要,患者還可以使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具的處方外購藥。

本市今年上半年內基本藥物目錄制度將正式推出實施,進入全市23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688種藥品將全部實行“零差率”并全部實行公開招標,屆時,市民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醫藥費用支出至少比以往下降15%以上。這將進一步減輕本市患者醫藥費用負擔,讓人民群眾真正從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中得到實惠。

第五篇:基本藥物制度目標完成情況

基本藥物制度目標完成情況

1、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規范基本藥物采購驗收,藥品

零差率銷售。

2、強化基本藥物制度宣傳培訓。鄉村兩級醫務人員每月培

訓不少于一次。(培訓計劃和內容不完善不合理,培訓也未落實到位)

3、降低門診次均費用,中心衛生院次均門診費用不能高于

25元/人次。(實際為31.1元/人次)次均門診藥品費用不能高于15元/人次。(實際為17.1元/人次)

4、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住院人次與上年同比增長20%(實

際增長5%)

5、控制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例。中心衛生院藥占比不超

過55%(實際為56%)

6、提高307種基本藥物使用比例,中心鄉鎮衛生院不低于

70%(實際為72.42%)

7、規范藥房管理。建立健全307種基本藥物和200種增補

目錄臺賬。(非基藥臺賬未建立)

8、加強基本藥物信息統計和運行分析工作。每月1日上報

統計報表,要求數據準確。(運行分析需要補齊)

制度大全推薦更多文章: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制度宣傳標語

2014年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制度宣傳內容

篇2:基本藥物使用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有效控制藥品費用增長,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按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有關內容和要求,特制定我中心基本藥物管理制度:

1、堅持全面配備、優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基本藥物配備使用的規定,全面配備基本藥物,同時要按照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基本藥物處方集要求,加強對中心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促進基本藥物的優先合理使用。

2、合理實施臨時用藥政策,加強臨時用藥管理。為保證突發事件、急診搶救、專科治療的配藥需要,中心可臨時使用部分目錄外藥品,具體用藥比例按省衛生廳《關于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臨時用藥范圍的通知》(閩衛農社函〔20**〕549號)規定執行,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時用藥品種數不超過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目錄品種總數(518種)的20%,臨時用藥應是醫保目錄或新農合目錄中的品種,使用臨時藥品,要按照省衛生廳《關于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有關工作的通知》(閩衛農社發明電〔20**〕281號)和《關于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臨時用藥范圍的通知》(閩衛農社函〔20**〕549號)規定,進行采購、銷售和備案管理。

3、加強中心臨床用藥管理,督促和監督其使用基本藥物,減輕患者藥品費用負擔。

4、按規定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配備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

5、加強基本藥物購進與價格管理,基本藥物購進嚴格按照福建省招標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基本藥物價格按照零利潤銷售。

6、及時公布中心基本藥物購進和供應信息,中心基本藥物供應目錄應及時下發臨床科室。

7、積極宣傳國家基本藥物政策,加大基本藥物使用的宣傳與教育力度,加強基本藥物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師和患者使用基本藥物的自覺性。

8、認真貫徹執行藥品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堅持臨床合理用藥制度,加強基本藥物應用管理,嚴格處方評價管理制度,對未按照規定使用基本藥物的科室與醫生,參照中心不合理用藥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篇3: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范本)

根據《*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為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第二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包括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據臨床藥理學分類,中成藥主要依據功能分類。

第三條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制定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相關政策問題,確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框架,確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和調整的原則、范圍、程序和工作方案,審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各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做好國家基本藥物遴選調整工作。委員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總后勤部衛生部組成。辦公室設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承擔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四條國家基本藥物遴選應當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基本保障、臨床首選和基層能夠配備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藥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品種(劑型)和數量。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應當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

第五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應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原衛生部公布藥品標準的品種。除急救、搶救用藥外,獨家生產品種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應當經過單獨論證。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名稱采用中文通用名稱和英文國際非專利藥名中表達的化學成分的部分,劑型單列;中成藥采用藥品通用名稱。

第六條下列藥品不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范圍:

(一)含有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

(二)主要用于滋補保健作用,易濫用的;

(三)非臨床治療首選的;

(四)因嚴重不良反應,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明確規定暫停生產、銷售或使用的;

(五)違背國家法律、法規,或不符合倫理要求的;

(六)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七條按照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確定的原則,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組織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專家庫,報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專家庫主要由醫學、藥學、藥物經濟學、藥品監管、藥品生產供應管理、醫療保險管理、衛生管理和價格管理等方面專家組成,負責國家基本藥物的咨詢和評審工作。

第八條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工作方案和具體的遴選原則,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后組織實施。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程序:

(一)從國家基本藥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成立目錄咨詢專家組和目錄評審專家組,咨詢專家不參加目錄評審工作,評審專家不參加目錄制訂的咨詢工作;

(二)咨詢專家組根據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對納入遴選范圍的藥品進行技術評價,提出遴選意見,形成備選目錄;

(三)評審專家組對備選目錄進行審核投票,形成目錄初稿;

(四)將目錄初稿征求有關部門意見,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審稿;

(五)送審稿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后,授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

第九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在保持數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3年調整一次。必要時,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同意,可適時組織調整。調整的品種和數量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我國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和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變化;

(二)我國疾病譜變化;

(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

(四)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情況監測和評估;

(五)已上市藥品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

(六)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十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種,應當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調出:

(一)藥品標準被取消的;

(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撤銷其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

(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評估不宜再作為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的;

(四)根據藥物經濟學評價,可被風險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所替代的;

(五)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認為應當調出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應當遵循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九條的規定,并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屬于第十條規定情形的品種,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調出目錄。

第十二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應當堅持科學、公正、公開、透明。建立健全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標準和工作機制,科學合理地制定目錄。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三條中藥飲片的基本藥物管理暫按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中藥飲片定價、采購、配送、使用和基本醫療保險給付等政策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鼓勵科研機構、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等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工作。

第十五條本辦法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