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黨員干部下基層體會
小學教師黨員干部下基層體會
我是一名鄉鎮小學的普通人民教師。回顧這一段工作,經歷了很多,收獲很大,感觸很深,下基層,是一種教育,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下面本人就下基層工作總結如下:
一、 下基層就要帶著真情實意去下,才能切實掌握學生意愿。
下基層干部黨員及教師開展民情訪談,就是了解生意、傾聽生聲,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從而解生憂、幫生富,密切黨群干群及師生關系。如果我們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為完成下基層任務而工作,這樣不僅不能聽到學生的真實心聲和所思所盼,反而還可能引起學生及家長的不滿和反感。
下基層,就是要帶眼睛下,認真觀察生情;帶耳朵下,仔細傾聽生聲;帶腦袋下,認真思考發展思路;帶雙手下,盡其所能為生辦些實事。為認真開展好訪談,我們堅持“三促進”原則,充分利用學生在家時間開展工作,到學生家中串門,聊天的形式,認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深入學生才能了解學生、贏得生心;只有在感情上貼近學生,思想上尊重學生,行動上深入學生,才能了解他們的企盼;也只有深入農村、走近學生,在田間地頭、在農家小院、在農民餐桌上和學生貼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心扉,了解學生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準做好學生工作的方向,明確工作的重心和著力點。只有深入基層、深入學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最關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學生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只有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辦實事、謀發展,老百姓就會對我們充滿感激、充滿信任,就會把我們當親人。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及家長是最可親、最可敬的人,干部黨員教師與學生及家長有多近,學生及家長對干部黨員教師就有多親。
二、下基層就要帶著務實為民去下,才能真正為民服務。
我們本著“務實、為生、誠信”的原則,切實駐村家訪開展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于生。由于心靈上與學生密切溝通,真心實意為 學生服務,所以學生對我們更加信任,有心理話對我們講,溝通就更方便了,調解一些矛盾糾紛也有了基礎,這樣非常便于我們開展工作。
三、下基層就要帶著轉換角色去下,才能真正問計于生。
“身”入基層更要“深”入基層,在與農戶的面對面交流中, 我深深認識到要做好駐村家訪工作,必須做好工作角色的轉變, 駐村家訪干部黨員及教師的任務是協助而不是指揮;學生在我們的心里有多重,我們在學生的心里就有多重。在駐村家訪工作中, 我們先后走訪了村里的特殊特困生、單親、留守兒童和一些貧困戶,努力為他們解決了一些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分內之事,但學生及家長回報給我的是難以言表的感激,遠遠多于我的付出。我深深感到,學生及家長是純樸 的,也是最講感情的,只要真心實意為他們著想,他們都會銘記在心。通過走訪,我多了一份關注民生的責任感。
四、下基層就要帶著有的放矢去下,才能真正與生為朋。
學生利益無小事,只要多深入到為學生家中,實實在在與學生及家長交流溝通,學生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就會理解你、 支持你。在這次活動中,通過和學生溝通聯系,親眼見,親耳聽, 拉家長里短、解學生心結。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學生及家長勞作 的艱辛和獲取報酬的不易;當我們接待來辦事學生及家長時,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淺淺的微笑、一杯淡淡的開水、一時認真的傾聽就體現了尊重學生及家長的良好作風。
無論是在家庭院落、 田間地頭、 還是在養殖棚圈內,通過和學生及家長的交流溝通,我們深深感受 到了農民群眾對黨的富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和對未來發展的渴望和期盼,也感受到了廣大的基層干部黨員及教師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熱情、信心和決心。
此次下基層活動為干部黨員及教師展示才能、提高自己搭建了舞臺。也促使我在服務學生和家長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黨性修養。
篇2:黨員干部下基層個人總結
關于黨員干部下基層個人總結
共產黨員干部勤下基層,不是以上級的姿態去基層檢查指導的,更不是去基層海吃海喝的,而是要帶著向基層學習的心態,放下身段和基層干部、人民群眾交朋友、話衷腸、解難題。
勤下基層,要端正思想認識。要消除對下基層工作的模糊認識和抵觸情緒,要將下基層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基層干部的呼聲帶上來,把基層一線的作風帶上來,把基層創造的經驗帶上來,努力成為和基層聯系、受基層歡迎的黨員干部。
勤下基層,要善于處理關系。這當中,就要處理好與基層干部、與當地群眾的關系。黨員干部下基層,要放下“官架”,捧起“民心”,要懷著謙虛的心態,認真學,仔細聽,這樣才能讓基層干部和群眾認同你,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勤下基層,要勤于分析問題。基層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下基層調研就要善于從全局出發,看看哪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哪些是看似細微但影響全局的問題。要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得深一點,透一點,做到重要問題請示上級解決,一般問題自行解決,雞毛蒜皮的問題基層解決。
勤下基層,要注重解決問題。在下基層過程中,不僅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更重要的是充分解決好問題,要發揮自身工作優勢和本單位職能優勢,通過謀劃好下一階段工作的方式,把基層的問題、難點統籌規劃,通過協調各方面的力量,讓基層的問題能為上級所知,能盡早得到解決。
通過認真學習了黨會議精神以及**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后的關于“中國夢”的重要講話,我對精神和“中國夢”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主席提出讓人民共享“中國夢”,共享“出彩機會”,做為一名財政干部,我認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財政干部,我們的夢想就是中國財政實力日益增強、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
要實現這一夢想,絕非易事,必須牢記“三個堅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堅持走***主義道路,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這“三個堅持”,是實現“中國夢”、“財政夢”的工作方針和指導思想。“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人民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斷為人民群眾造福。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為方式,深入推進gg開放,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將吃飯財政、建設財政變為公共財政、民生財政。結合實際工作,就是要為建設“開放誠信活力信豐、經濟繁榮實力信豐、創業宜居魅力信豐、物阜民安美麗信豐”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為掛點服務企業做好服務,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能自己解決的盡量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二是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堅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按照財務制度履行好報賬手續,把好財政關、做好財政事。
篇3:社區???????黨員下基層心得體會
社區黨員下基層心得體會
社區建設是新時期加強基層政治建設,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不斷地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推動社區建設深化發展。平安和諧社區指導員進社區活動的廣泛開展,豐富了社區工作的內涵,拓展了社區工作的外延,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社區、貼近群眾,受到社區居民的普遍關注和歡迎,本人在這次活動中,認真貫徹區委組織部的工作布置,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結合社區建設的實際,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以“健康、溫馨、文明、和諧”為工作的立足點,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不斷將“平安和諧社區指導員進社區活動”引向深入,一年來,進社區開展工作122次,累計65天,上門走訪居民群眾41戶,黨員家庭14戶,為社區群眾辦好事辦實事31件,幫助有困難群眾26人次,為社區辦好事實事7件,幫助社區解決突出問題和困難6宗,上報有關工作信息6篇,聯系幫扶困難黨員3戶,幫助社區成立3支社區義工隊伍,共提供幫扶資金和物品970元,保障了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機構,加強教育管理,強化社區黨員組織意識。
一是抓好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已開始,我就和社區一起,把抓好社區黨組織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使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能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對新轉入黨組織關系的老弱病殘、參加組織生活不正常的社區黨員實行“三必訪”制度,關心、愛護社區黨員。通過黨員先鋒臺、黨員一人一崗以及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社區黨員的熱情,積極參與創建文明社區,為社區獻計獻策,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針對社區部分黨員的黨員意識退化,組織觀念弱化,宗旨觀念淡化的“三化”問題,積極開展黨員教育活動,加強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開展章程知識競賽活動、上黨課和黨史講座、抓會風會紀等,增強社區黨員的黨員意識、組織觀念和紀律意識;推動和督促社區支部實行重大問題議事規則,堅持重大事項由社區黨支部集體討論決定;幫助建章立制,形成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如黨支部幫扶困難群眾家庭制度,黨員服務群眾、責任落實制度等。二是推進社區民主自治。通過邀請社區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同志和居民代表等,召開社區建設議事協商會,廣泛聽取建議和意見,共同研究社區建設事宜。同時選拔一些政治素質高,搏覽群書的黨員干部擔任社區文化指導員,由社區搭臺定期開展活動。聘請離退體干部及居民代表擔任社區監督員,對社區的居務公開情況進行監督。邀請5名在職的領導干部,定期的為社區黨員、群眾上課。
二、加大宣教力度,豐富社區黨建內涵。
一年來,我和社區支部一幫人,結合社區實際,著重在社區建設的內涵豐富上動腦筋。一是精心設計宣傳陣地。在外圍布置上:在社區內設立精心挑選的公民道德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廉政格言等為主要宣傳內容的宣傳欄、窗;并在社區宣傳窗內公開社區黨務、居務和相關制度以及社區建設的活動圖片。在室內布置中:在社區一樓設立了社區指南和“群眾”信箱,搭建起社區與居民群眾交流、溝通的服務平臺;在黨員活動室,制訂了社區的全年教育計劃,黨課教育計劃,同時還懸掛了由黨員群眾創作的書畫作品和當代共產黨人風采;二是積極探索基層黨員教育的新模式。以“小型黨課”為載體來充實黨課的內容,黨支部制訂每季度開設一期小型黨課,每一期有一名黨員為主講人,確定一個主題,另有1至2名黨員圍繞這個主題利用10分鐘左右時間來進行授課,使黨課具有新穎性,靈活性和生動性,也調動了黨員參與黨組織學習培訓的積極性。擴大了教育的知識面,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與此同時,社區定期與不定期的邀請社會各階層專業人士為黨員、群眾進行培訓和講座,從八榮八恥教育、廉政知識傳播、科普知識講座、文明禮儀輔導、法律、法規政策咨詢等,擴大了教育對象面,從而也提高了社區教育的層次。
三、拓展服務功能,解決熱點問題,想群眾之所想。
一是加強社區綜合治理,確保一方平安。利用社區智能化設備在社區的各個路口實行24小時攝像監控,積極調動社區保安做好社區保衛工作的主體力量,發揮社區黨員、志愿者的作用,及時排查社區不和諧的動態,尤其是每逢重大節慶日發揮群防群治的作用,組織更多的人員參加社區的治安巡邏,使社區的治安發案率降底在最底的限度。二是針對社區群眾連續投訴和呼吁的問題,立即組織人員協調,解決問題不拖泥帶水。如:東林美快餐店占道經營、污染人行道路和農林下路八橫路十六號大院排污主干管堵塞造成小區內形成大-片積水,直接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等具體問題。經過與居委會的同志積極協調,共同努力,爭取到方支持和諒解,使問題及時得到落實和解決。東林美快餐店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快餐店老板還主動寫了保證書,決心今后一定遵章守紀,依法經營。下水道堵塞問題通過集資改造的形式也得到了妥善解決。
四、實施人文關愛,增強社區建設活力。
關愛人是社區建設的根本所在。一是深入居民群眾,妥善化解矛盾。在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協調解決群眾間的矛盾糾紛時,堅持深入居民群眾,深入群眾家中,了解掌握真實情況,注意掌握工作方法,并針對不同的個體,處理問題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使矛盾及時得到解決。如農林上路七橫路兩戶居民,因門前曬衣架占用空間多少問題,互不相讓,多年來一直爭吵不休。經與居委會的同志多次走訪,請出雙方關系都比較好的老鄉共同協調,耐心說教,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兩家人從此又成為好鄰居。二是引導鄰里和諧親情。社區居民之間也是向往鄰里間的真誠交往,也有渴望情感關愛的強烈需求。為調動樓道居民積極性,我們有條件的在社區挑選兩棟居民樓,組織居民共同布置樓道環境,組織各種比賽、郊游活動等來創建樓道文明、健康、溫馨、和諧的氛圍,實現了鄰里互助情同手足,小家大家親如一家的鄰里親情。三是關愛弱勢群體。社區老弱病殘群體都是社區關愛的對象,這是構建和諧社區的初衷,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社區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324人,殘疾人7名,困難邊緣3戶,失業職工65人。對這些弱勢群體,一方面,我們通過結對幫扶的形式,發動社區志愿者同3戶純老人結對,把他們的家庭情況,子女聯系電話都進行記錄以備急用,平時通過走訪慰問、電話問候及時了解純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幫助和解決老人們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需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的送到需要關愛的人群。使老年人能老有所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生活多姿多彩。另一方面,還和居委會的同志一起,積極尋求就業崗位,不斷滿足和提供失業人員再就業,今年已為失業職工提供就職信息129條,已就業17人。
當前社區主要存在的問題:由于居民結構層次差異大,居民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社區建設中出現了一些環境上的不和諧。一是店面房商鋪業主由于不長住社區,他們對愛我家園觀念意識談溥,占道營業、亂堆、亂扔、亂掛現象依然存在,因此店面商鋪的管理還是社區和諧環境的障礙;二是隨著居民收入提高,私家車輛驟增,車主為圖方便,不愿把車子停放到車庫。社區出現地面停車擁擠。以至影響到區內交通和人員出行。這些現象都是與和諧社區相違背的。也是我們今后要逐步協調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