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公務員培訓心得體會

公務員培訓心得體會

2024-07-27 閱讀 7577

公務員培訓心得體會

  我有幸參加了20**年度公務員培訓。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培訓班精心安排各級領導以及黨校教授開展深入淺出地授課。通過培訓學習,我認清了這次培訓的重大意義、認清了公務員崗位的重要、認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更使我深刻的認識到,從基層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面臨新的工作挑戰,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嚴格遵守《公務員法》的要求,更好的適應新崗位、勝任新工作。下面將本人培訓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此次培訓課程設置合理,師資力量也十分雄厚,授課老師都是省、市從事相關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和黨校教授,老師們上課都激情飽滿、事例豐富、內容生動。我也從中認識到課堂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必須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應該熟知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認清各種當前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要善于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要毫不動搖的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只有首先解決好方向問題我們才能夠走的穩,走的遠。而過硬的政治素質,高尚的政治情操是保證我們正確方向的根本。

  這些理論知識為我消除了迷惘心理,照亮了前進努力的方向。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公務員精神就是: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廉潔奉公、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具體到工作當中首先應盡職盡責,公務員代表國家行使國家權力,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因此,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的責任意識,盡職盡力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其次要廉潔奉公。要有良好的情操,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同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做到依法行政,公正辦事,努力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最后要團結協作。單位的工作是一個整體,部門的劃分是為了在分工的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公務員要有大局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這樣才能更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理論知識的學習,使我得以重溫學生時代的幸福時光,為以后繼續提高理論知識素養,更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深知,創新是政府機關工作活力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要首先具有創新工作的意識和勇氣,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和主觀偏見的約束,敢于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能超越原有的觀念,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能力,干好工作和爭做合格公務員、優秀公務員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在不斷深化學習的同時,我清醒的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要盡快實現從基層公務員到市直公務員的角色轉變、適應工作。這光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更主要的還是要多結合實踐工作。一是要調整心態,增強自信。“境由心生”良好的心態是前行的動力。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正確的定位,心甘情愿、腳踏實地當好一名“公仆”的態度。二是要珍惜崗位,踏實工作。生疏的工作內容,緊迫的任務,一點一滴都是全新的考驗,雖有壓力,更是學習的動力。要切實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立志做好事。在工作中,既要忌眼高手低,又要防患得患失,正確認識事業和自身的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好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地從本職工作的一點一滴做起。三是要努力學習,提高素質。

  學習,是公務員提高自身素質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法寶。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始終自覺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學習要始終堅持學以致用,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努力工作,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中去,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四是要廉潔自律,樹好形象。一定要在思想上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忘廉潔自律,做到始終對黨負責、對事業負責。在理想信念上始終堅定不移,在法律上嚴格遵守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增強黨紀法規意識,經受住各種考驗,樹立廉潔自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的良好形象。

  總之,作為一名公務員,必須堅持執政為民,服務大眾的理念,迎接新時代的挑戰,苦練基本功,為成為一名群眾滿意的公務員而努力!

  XX年XX月XX日

篇2:公務員培訓規定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進公務員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根據公務員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公務員培訓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務員隊伍建設需要,按照職位職責要求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公務員特點進行。

第三條公務員培訓應當遵循理論聯系實際、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注重能力、學以致用、改革創新、科學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公務員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公務員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第五條*中央組織部主管全國公務員培訓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協調全國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工作。

中央機關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的公務員培訓工作,指導本系統公務員業務培訓。

地方各級黨委組織部門主管本轄區公務員培訓工作。政府人事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協調本轄區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工作。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的公務員培訓工作。

第二章培訓對象

第六條公務員有接受培訓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公務員培訓的對象是全體公務員。機關根據公務員工作和職業發展需要安排公務員參加相應的培訓。

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公務員每5年應當參加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或經廳局級以上單位組織(人事)部門認可的其他培訓機構累計3個月以上的培訓。

其他公務員參加脫產培訓的時間一般每年累計不少于12天。

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可以實行公務員培訓學時學分制。

第八條公務員應當服從組織調訓,遵守培訓的規章制度,完成規定的培訓任務。

公務員參加培訓經考試、考核合格后,獲得相應的培訓結業證書。

第九條公務員按規定參加脫產培訓期間,其工資和各項福利待遇與在崗人員相同。

第十條法律法規對領導成員、后備領導人員和法官、檢察官培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章培訓分類

第十一條公務員培訓分為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專門業務培訓和在職培訓。

第十二條初任培訓是對新錄用公務員進行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論、依法行政、公務員法和公務員行為規范、機關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識和技能,重點提高新錄用公務員適應機關工作的能力。

初任培訓由組織、人事部門統一組織。專業性較強的機關按照組織、人事部門的統一要求,可自行組織初任培訓。

初任培訓應當在試用期內完成,時間不少于12天。

第十三條任職培訓是按照新任職務的要求,對晉升領導職務的公務員進行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論、領導科學、政策法規、廉政教育及所任職務相關業務知識等,重點提高其勝任領導工作的能力。

任職培訓應當在公務員任職前或任職后一年內進行。

擔任縣處級副職以上領導職務的公務員任職培訓時間原則上不少于30天,擔任鄉科級領導職務的公務員任職培訓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5天。

調入機關任職以及在機關晉升為副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的公務員,依照前款規定參加任職培訓。

第十四條專門業務培訓是根據公務員從事專項工作的需要進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重點提高公務員的業務工作能力。

專門業務培訓的內容、時間和要求由機關根據需要確定。

第十五條在職培訓是對全體公務員進行的以更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為目的的培訓。

在職培訓的內容、時間和要求由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和機關根據需要確定。

第十六條對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公務員,應當按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要求,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第十七條沒有參加初任培訓或培訓考試、考核不合格的新錄用公務員,不能任職定級。

沒有參加任職培訓或培訓考試、考核不合格的公務員,應及時進行補訓。

專門業務培訓考試、考核不合格的公務員,不得從事專門業務工作。

在職培訓考試、考核不合格的公務員,年度考核不得確定為優秀等次。

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培訓的公務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

第四章培訓方式

第十八條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制度。

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制定公務員脫產培訓計劃,選調公務員參加脫產培訓。公務員所在機關按照計劃完成調訓任務。

第十九條推行公務員自主選學。

組織、人事部門應當按照公務員個性化、差別化的培訓需求,定期公布專題講座等培訓項目和相關要求。

鼓勵公務員利用業余時間自主選擇參加培訓。

第二十條建立健全公務員在職自學制度。

鼓勵公務員本著工作需要、學用一致的原則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有關學歷學位教育和其他學習。

公務員所在機關應當為公務員在職自學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二十一條推廣應用網絡培訓、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手段,提高培訓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二條組織、人事部門根據工作需要,組織開展公務員境外培訓工作。

第五章培訓保障

第二十三條國家根據公務員培訓工作需要加強培訓機構建設,構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公務員培訓機構體系。

第二十四條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應當按照職能分工開展公務員培訓工作。

部門和系統的公務員培訓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承擔本部門和本系統的公務員培訓任務。

其他培訓機構經市(地)級以上組織、人事部門認可,可承擔機關委托的公務員培訓任務。

第二十五條公務員培訓機構應當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省級以上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建立公務員培訓師資庫,實現資源共享。

從事公務員培訓工作的教師應當根據學員特點,有針對性地綜合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培訓方法,提高培訓質量。

第二十六條建立統一規范、科學實用、各具特色的教材體系,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公務員培訓的需要。

第二十七條通過培訓、交流等措施加強公務員培訓管理者隊伍建設。

第二十八條公務員培訓所需經費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并隨著財政收入增長逐步提高。對重要培訓項目予以重點保證。

加強對公務員培訓經費的管理,提高培訓經費使用效益。

第六章培訓登記與評估

第二十九條公務員的培訓實行登記管理。

公務員所在機關建立和完善公務員培訓檔案,對公務員參加培訓的種類、內容、時間和考試考核結果等情況進行登記。

第三十條公務員的培訓情況一般由公務員培訓機構或培訓主辦單位記載,并及時反饋公務員所在機關。

公務員自學情況由公務員所在機關認可后予以登記。

第三十一條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對公務員培訓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培訓方針、培訓質量、師資隊伍、組織管理、基礎設施、經費保障等。

公務員培訓主辦單位要對培訓班進行評估,也可委托培訓機構進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培訓方案、培訓教學、培訓保障和培訓效果等。

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的重要依據。

第七章監督與紀律

第三十二條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對公務員培訓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制止和糾正違反本規定的行為。

第三十三條公務員所在機關未按規定履行公務員培訓職責的,由組織、人事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給予通報批評。

第三十四條公務員培訓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組織、人事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由有關部門對負有主要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一)采取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的;

(二)以公務員培訓名義組織公費旅游或進行高消費活動的;

(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培訓費用的;

(四)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擅自印發學歷證、學位證、資格證、培訓證的;

(五)其他違法違紀行為。

第三十五條公務員在參加培訓期間違反培訓有關規定和紀律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直至處分。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七條本規定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八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6月5日印發的《國家公務員培訓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篇3:公務員培訓部主任崗位職責內容

1.主持公務員培訓部的全面工作。

2.負責本部門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業務學習。

3.負責本部門人事工作及經費的使用審批。

4.負責公務員培訓中長期計劃的制訂和培訓市場的開發;負責審核年度培訓計劃、各類班次教學方案及培訓教材、資料使用。

5.負責公務員培訓部教學及科研工作,負責協調、組織編寫公務員培訓教材。

6.負責公務培訓課程開發、招標工作。

7.負責對設區市行政學院(分院)公務員培訓工作的指導。

8.負責每年一次的行政學院會議籌備工

9.負責《行政管理內參》審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