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學校國際教育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學校國際教育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7 閱讀 7237

學校國際教育崗位職責

職責描述:

1、根據英國愛德思國家考試局大綱要求使用英語教授相關的KS、IGCSE、ALEVEL、SAT或AP生物/化學課程。

2、布置適當的作業并及時批改,根據授課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及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有所提高。

3、為學生查缺補漏,保留學生學習成績及作業情況記錄。

4、配合教務部門,做好學生及家長的溝通和維護。

5、完成學校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學歷,有海外學習背景優先。

2、能夠進行中英文雙語教學,有相關課程教學經驗者優先。

3、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向上,善于溝通和協作。

4、服從學校的教學安排和行政管理。

學校國際教育崗位

篇2:學校教職員撫恤條例

發文單位:臺灣當局

發布日期:1972-4-1

執行日期:1983-1-12

條例

第一條(適用之范圍)

學校教職員之撫恤,依本條例行之。

第二條(撫恤之教職員之限制)

依本條例撫恤金之教職員,以各級公立學校現職專任教職員,依規定資格任用,經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有案者為限。

第三條(給與遺族撫恤金之事由)

教職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給與遺族撫恤金:

一病故或意外死亡者。

二因公死亡者。

第四條(撫恤金之給與標準)

前條第一款人員撫恤金之給與如下:

一在職未滿十五年者,給與一次撫恤金,不另發年撫恤金。其給與標準為在職滿一年者,給與一個基數,未滿一年者以一年計,以后每增半年,加一個基數,未滿半年者以半年計。

二在職十五年以上者,按下列標準,給與一次撫恤金,另每年給與六個基數之年撫恤金:

(一)在職十五年以上未滿二十年者,給與二十五個基數。

(二)在職二十年以上未滿二十五年者,給與二十七個基數。

(三)在職二十五年以上未滿三十年者,給與二十九個基數。

(四)在職三十年以上者,給與三十一個基數。年資之奇零數,逾六個月者,以一年計。

三遺族依規定領有實物配給及眷屬補助費者,照下列標準給與之:

(一)在職未滿十五年者,一次發給兩年應領之數額。

(二)在職十五年以上者,隨同年撫恤金十足發給。基數之計算,以教職員最后在職之月薪額及本人實物代金為準。第三款眷屬之實物配給,折合代金發給。

第五條(因公死亡之定義等)

第三條第二款因死亡人員,指下列情事之一:

一因冒險犯難或在戰地殉職。

二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死亡。

三因公差遇險或罹病以致死亡。

四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死亡。

五因戰事波及以致死亡。

前項人員除按前條規定給恤外,加一次撫恤金之百分之二十五。其系冒險犯難或在戰地殉職者,加百分之五十。第一項各款人員在職未滿十五年者,以十五年論。第一款人員在職十五年以上未滿三十年者,以三十年論。

第六條(拒領撫恤金等之處理)

教職員在職二十年以上亡故,生前立有遺囑,不愿依第四條第一項第二、第三兩款之規定,領撫恤金、實物配給及眷屬補助費者,得改按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一次退休金之標準,發給一次撫恤金、實物配給及眷屬補助費,其無遺囑,而遺族不愿依第四條第一項第二、第三兩款規定辦理者亦同。依前條第二項規定加給一次撫恤金者,其加給部分之計算標準,仍以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各目之規定為準。

第七條(受有功章等撫恤金之增加)

教職員受有勛章或有特殊功績者,得增加一次撫恤金額;增加標準,由教育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八條(支給遺族撫恤金之機關)

遺族撫恤金,在國立學校者,由國庫支給;在省(市)立學校者,由省(市)經費支給;在縣(市)、區(市)、鄉鎮立學校者,由縣(市)經費支給

第九條(領受撫恤金權利人及其順序)

教職員遺族領受撫恤金之順序如下:

一父母、配偶、子女及寡媳,但配偶及寡媳,以未再婚者為限。

二祖父母、孫子女。

三兄、弟、姐、妹,以未成年或已成年而不能謀生者為限。

四配偶之父母、配偶之祖父母,以無人扶養者為限。

前項遺族同一順序有數人時,其撫恤金應平均領受,如有死亡或拋棄或因法定事由喪失領受權時,由其于遺族領受之。

第一項遺族,教職員生前預立遺囑,指定領受撫恤金者,從其遺囑。

第十條(給與撫恤金之年限)

遺族領年撫恤金者,自該教職員亡故之次月起給與,其年限規定如下:

一病故或意外死亡者,給與十年。

二因公死亡者,給與十五年。

三冒險犯難或戰地殉職者,給與二十年。

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之遺族,如為獨子(女)父母,或無子女之寡妻,得給與終身。

第十一條(喪失撫恤金領受權之事由)

遺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喪失其撫恤金領受權:

一褫奪公權終身者。

二犯內亂罪、外患罪經判決確定者。

三喪失中華民國國籍者。

第十二條(停止領受撫恤金之事由)

教職員遺族,經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停止其領受撫恤金之權利,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

第十三條(消滅時效)

請恤及請領各期撫恤金權利之時效,自請恤或請領事由發生之次月起,經過五年不行使而消滅。但因不可抗力之事由,致不能行使者,其時效中斷;時效中斷者,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重行起算。

第十四條(撫恤金領受權之專屬性)

領受撫恤金之權利及未經遺族具領之撫恤金,不得扣押、讓與或供擔保。

第十五條(殮葬補助費之發給)

教職員在職亡故者,應給與殮葬補助費;其標準由教育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十六條(年撫恤金之調整)

教職員俸給調整時,年撫恤金應按在職之同職等人員調整。

第十七條(已領退休金年資之扣除)

教職員曾以其他職位領受退休金者,應于計算撫恤金年資時,扣除其已領退休金之年資。

第十八條(公立社會機關服務人員撫恤之準用)

公立社會教育及學術機關服務人員之撫恤,準用本條例之規定。

學校主計人員及人事人員之撫恤,應依公務人員撫恤法之規定;軍訓教官之撫恤,應依軍人撫恤條例之規定。

第十九條(私立學校教職員撫恤金之支給)

私立學校教職員之撫恤金,由各該學校參照本條例,依其經費情形,自定辦法支給之。

第二十條(外國人任教員因公死亡撫恤金給與之準用)

外國人任中華民國公立中等以上學校教員,因公死亡者,給與一次撫恤金;其數額得準用本條例之規定。

第二十一條(施行細則之訂定)

本條例施行細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二十二條(施行日期)

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篇3:學校地震安全預案

1.本預案為發生地震、火災等突發事件時,為最大限度保障師生人身安全、電子信息安全、文書檔案安全和公有資產安全,設計的緊急應對方案。

2.發生事故時,按人員在場情況,依次由學院黨委書記、行政副院長、行政辦公室主任擔任現場總指揮。上述人員均不在場時,按照資深原則,由在場的本學院職工自主產生總指揮。

3.總指揮接受學校辦公室、保衛處等有關部門指揮,根據現場情況安排搶險或撤離。總指揮負責調動指揮現場工作人員;負責組織和協調人員撤離、重要物品的保管、現場保護、善后等工作;負責對各類緊急情況做出當機立斷的處理。

4.在事故現場,本院所有師生需聽從安排,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搶險或撤離,以將損失減少到最低。

5.院長不在場時,由行政辦公室負責在第一時間向院長匯報情況,并向現場總指揮傳達院長指示,向學校辦公室、保衛處等有關部門匯報;黨委辦公室得到總指揮指示后,負責在第一時間聯系110、119、120等緊急救險部門;團委(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學生配合進行搶險或撤離。

6.各辦公室工作人員須掌握滅火器用法,發生小面積火災時,可就近取用滅火器進行撲救。要注意防范毒煙和灼傷,可用濕布捂住口鼻防煙,用水浸濕衣服防止身上起火。

7.各辦公室窗子安裝防盜欄的,如果欄上有門,應每月第一個星期一檢查門鎖能否開啟,防備緊急情況下因不能開啟逃生門而被困險境的情況發生。

8.對可能危及電腦、檔案材料的事故,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各辦公室負責搶險備份與本職工作相關的電子資料和重要文檔,以保證事故之后盡快恢復正常工作。

9.發生嚴重事故要有組織地撤離,撤離時各辦公室人員負責本室拉閘斷電,行政辦公室負責關閉總電閘。撤離不得乘坐電梯。發生地震事故時,不要盲目下樓,可在較狹小的房間暫避,待震情稍穩再擇機下樓。

10.本院撤離路線主要是由教學樓西側樓梯或中部樓梯下樓,到一樓后從正常出口逃生。如樓道濃煙密布,災情不明,情況非常緊急,可從二樓西側博物館附近的出口或一樓玻璃門逃生,行政辦公室和教學辦公室各備鐵棰一柄,必要時破門使用。

11.如果撤離路線已不能采用,險情仍在繼續加重,可考慮從窗子逃生。我院地處五樓,行政辦公室和教學辦公室各備一條15米長的繩索,必要時,在有保衛、安全人員擔任地面接護的條件下使用。

12.撤離時團委(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開路,撤離順序依次為學生、女教師、55歲以上老教師、其他人員、學院負責人和指揮人員。

13.必要時,學院組織有關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