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能測試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物理性能測試崗位職責
LabTechnician–TextilesPhysicalTechnician研發中心紡織品物理性能測試員英威達纖維(佛山)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英威達纖維(佛山)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英威達職責描述:
1、遵循公司相關的規定和政策;
2、安全合規獨立地進行紡織品(包括紗線,面料等)的物理性能測試,并提交工作報告;
3、操作紡織品物理性能測試設備;
4、優越的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常見問題處理能力;
5、團隊合作能力;
6、實驗室區域內的樣品管理。
任職要求:
1、熟悉紡織面料組織結構,工藝流程;
2、熟練操作Microsoftoffice系統,尤其擅長Excel;
3、簡單的英語讀寫能力;
4、高中以上學歷;
5、知識和技能優先錄取項:
-5年或以上相關紡織品測試工作
-熟悉實驗室測試操作流程
-熟悉紡織原材料基本性能
物理性能測試崗位
篇2:水泥物理室工作制度
1.水泥物理室具有的儀器設備,均應經相應的計量部門或檢測機構鑒定合格并需在使用中及時校正。
2.試驗人員應具有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識,并熟悉有關試驗基本知識及操作技能。
3.測試水泥及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各種性能特征值,并保證其品質。
4.有關混凝土用砂、碎石和卵石的試驗方法極其技術要求,應遵照JTJ058—94《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5.對公路工程所用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試驗,試驗人員應嚴格遵照部頒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6.試驗人員對自己分管的儀器設備,必須妥善保管,定期保養維修,對損壞的要查明原因,酌情處理。
7.試驗室要保持清潔衛生,做好防水防盜工作。
篇3:信息技術設備物理環境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為了適應公司物理與環境安全管理的需要,保障公司生產和辦公系統的正常運行,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依據:本管理辦法根據《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訂。
第三條?范圍:本管理辦法適用于公司。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四條?公司員工應根據公司運營需要對資產進行保護。公司的資產保護要求通過完成以下目標來實現:
(一)確保所有資產的物理和環境保護能得到公司的有效控制。
(二)減少擅自訪問或損壞或影響公司控制的資產的風險。
(三)防止公司控制的資產被人擅自刪除或移動。
第五條?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各項:
(一)公司的場地(機房、辦公室)的信息處理設施周圍設置實際安全隔離措施,如門禁系統等。
(二)公司的大樓入口安全防范措施。
(三)防護設備避免發生火、水、極端溫度/濕度、灰塵和電產生的危害。
(四)設備維護。
(五)清理資產。
第三章安全區域
第六條?公司的安全區域包括中心機房和敏感部門辦公區域。
第七條?安全區域的劃分與管理參見《物理安全區域管理細則》。
第八條?物理安全邊界
所有進入公司安全區域的人員都需經過授權,公司員工之外的人員進入公司安全區域必須登記換取不同的授權卡或訪客證才能進入(持有效證件,得到被訪者允許)。
第九條?安全區域出入控制措施
(一)物理控制措施
1、機房的門禁系統必須啟用,任何人都必須刷卡后才可進入機房;
2、出入機房必須登記《機房出入登記表》,記錄姓名、出入時間、事由等;
3、一段時間內不會頻繁進入的機房應上鎖,需要時由運維人員開啟進入工作,并確保辦公完成后鎖好;
4、機房應安裝閉路電視監控。在所有安全區域的工作均應接受監督或監控。
(二)合同方及第三方
1、要在主要出入口處填寫《來訪人員登記表》;
2、在顯眼處佩戴公司發出的臨時出入卡或訪客證。
(三)公司工作人員的控制措施
1、公司工作人員都必須在顯眼處佩帶胸卡;
2、公司工作人員調離公司時,其實際進入權也同時相應取消;
(四)審查訪問
科技信息部應定期(每三個月)審查訪問公司中心機房的人員名單并將進出權過期或作廢的人員從名單上劃掉。
(五)外部和環境威脅的安全防護
1、機房建設應符合GB9361中A類安全機房的要求;
2、危險或易燃材料應在離安全區域安全距離以外的地方存放。大批供應品(例如文具等)不應存放于安全區域內;
3、恢復設備和備份介質的存放地點應與主場地有一段安全的距離,以避免影響主場地的災難產生的破壞;
4、應提供適當的滅火設備,并應放在合適的地點。
第十條?交接區安全
(一)公司應設立交接區,同時:
1、向公司發送貨物必須預先通知貨物資產所屬部門的資產管理員和信息安全管理員;
2、送貨公司名稱和交貨時間應當在接收貨物之前由貨物資產所屬部門的資產管理員和信息安全管理員確認;
3、送貨公司在進入安全區域之前要經過物理環境主管部門有關人員的鑒別確認;
4、貨物資產所屬部門的資產管理員和信息安全管理員應檢驗貨物,以保證沒有潛在的危害。
第四章設備安全
第十一條?設備安置與保護
(一)公司中應考慮以下控制措施:
1、設備應進行適當安置,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對工作區域的訪問;
2、應把處理敏感數據的信息處理設施放在適當的限制觀測的位置,以減少在其使用期間信息被窺視的風險,還應保護儲存設施以防止未授權訪問;
3、要求專門保護的部件要予以隔離,以降低所要求的總體保護等級;
4、應采取控制措施以減小潛在的物理威脅的風險,例如偷竊、火災、爆炸、煙霧、水(或供水故障)、塵埃、振動、化學影響、電源干擾、通信干擾、電磁輻射和故意破壞;
5、應建立在信息處理設施附近進食、喝飲料和抽煙的指南;
6、對于可能對信息處理設施運行狀態產生負面影響的環境條件(例如溫度和濕度)要予以監視;
7、所有建筑物都應采用避雷保護,所有進入的電源和通信線路都應裝配雷電保護過濾器;
8、對于工業環境中的設備,要考慮使用專門的保護方法,例如鍵盤保護膜;
9、應保護處理敏感信息的設備,以減少由于輻射而導致信息泄露的風險;極其重要設備應部署在不同位置。
第十二條?支持性設施
(一)應有足夠的支持性設施(例如電、供水、排污、加熱/通風和空調)來支持系統。支持性設施應定期檢查并適當的測試以確保他們的功能,減少由于他們的故障或失效帶來的風險。應按照設備制造商的說明提供合適的供電。
(二)對支持關鍵業務操作的設備,推薦使用支持有序關機或連續運行的不間斷電源(UPS)。電源應急計劃要包括UPS故障時要采取的措施。如果電源故障延長,而處理要繼續進行,則要考慮備份發電機。應提供足夠的燃料供給,以確保在延長的時間內發電機可以進行工作。UPS設備和發電機要定期地檢查,以確保它們擁有足夠能力,并按照制造商的建議予以測試。另外,如果辦公場所很大,則應考慮使用多來源電源或一個單獨變電站。
(三)另外,應急電源開關應位于設備房間應急出口附近,以便緊急情況時快速切斷電源。萬一主電源出現故障時要提供應急照明。
(四)要有穩定足夠的供水以支持空調、加濕設備和滅火系統(當使用時),供水系統的故障可能破壞設備或阻止有效的滅火。如果需要還應有告警系統來指示水壓的降低。
(五)連接到公共提供商的通信設備應至少有兩條不同線路以防止在一條連接路徑發生故障時語音服務失效。要有足夠的語音服務以滿足地方法規對于應急通信的要求。
(六)實現連續供電的選項包括多路供電,以避免供電的單一故障點。
第十三條?電纜安全
(一)敷設到公司內各個區域的電纜線的保護方式如下:
1、進入信息處理設施的電源和通信線路宜在地下,若可能,應提供足夠的可替換的保護;
2、網絡布纜要免受未授權竊聽或損壞,例如,利用電纜管道或使路由避開公眾區域;
3、為了防止干擾,電源電纜要與通信電纜分開;
4、使用清晰的可識別的電纜和設備記號,以使處理失誤最小化,例如,錯誤網絡電纜的意外配線;
5、使用文件化配線列表減少失誤的可能性;
6、對于敏感的或關鍵的系統,更進一步的控制考慮應包括:
(1)在檢查點和終接點處安裝鎧裝電纜管道和上鎖的房間或盒子;
(2)使用可替換的路由選擇和/或傳輸介質,以提供適當的安全措施;
(3)使用纖維光纜;
(4)使用電磁防輻射裝置保護電纜;
(5)對于電纜連接的未授權裝置要主動實施技術清除、物理檢查;
(6)控制對配線盤和電纜室的訪問;
第十四條?設備維護
(一)應按照供應商推薦的服務時間間隔和規范對設備進行維護。
(二)由供貨商維護的設備。各種維護活動要按照合同協議或設備購買時的維護計劃進行。
(三)只有已授權的維護人員才可對設備進行修理和服務
(四)原則上應保存所有維護記錄
(五)要保證所有可疑的或實際的故障以及所有預防和糾正維護的記錄;
(六)設備資產的管理部門和行政服務公司應當向外包維護單位索取維護計劃和記錄。
(七)設備資產的管理部門和行政服務公司定期審核維護記錄和計劃。
(八)當對設備安排維護時,應實施適當的控制,要考慮維護是由內部人員執行還是由外部人員執行;當需要時,敏感信息需要從設備中刪除或者維護人員應該是足夠可靠的;
(九)應遵守由保險策略所施加的所有要求。
第十五條?場外設備的安全
(一)離開辦公場所的設備的保護應考慮下列措施:
1、離開建筑物的設備和介質在公共場所不應無人看管。在旅行時便攜式計算機要作為手提行李攜帶,若可能宜偽裝起來;
2、制造商的設備保護說明要始終加以遵守,例如,防止暴露于強電磁場內;
3、家庭工作的控制措施應根據風險評估確定,當適合時,要施加合適的控制措施,例如,可上鎖的存檔柜、清理桌面策略、對計算機的訪問控制以及與辦公室的安全通信;
4、足夠的安全保障掩蔽物宜到位,以保護離開辦公場所的設備。安全風險在不同場所可能有顯著不同,例如,損壞、盜竊和截取,要考慮確定最合適的控制措施。其它信息用于家庭工作或從正常工作地點運走的信息存儲和處理設備包括所有形式的個人計算機、管理設備、移動電話、智能卡、紙張及其他形式的設備。
第十六條?設備的安全處置與重新使用
(一)設備報廢處置時,存有敏感信息的存儲設備要從物理上加以銷毀,或用安全方式對信息加以覆蓋,而不能采用常用的標準刪除功能來刪除。
(二)所有帶有諸如硬盤等儲存媒介的設備在報廢前都要對其檢查,以確保其內存儲的敏感信息和授權專用軟件已被清除或覆蓋。存有敏感數據的已損壞的存儲設備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以決定是否對其銷毀、修理或遺棄。
(三)為保證信息安全,必須在處理介質前擦除有關的敏感信息:
1、用碎紙機銷毀所有的敏感紙質記錄。廢紙可在碎紙后立即處置掉。
2、公司內部不應積累過量紙質記錄。所有的紙質記錄都必須在處置前銷毀。
3、磁帶和磁盤必須在處置前實際銷毀和核對。
4、數據存儲光盤應在處置前實際銷毀。
(四)凡敏感性介質的處置都必須填寫《信息介質處置申請表》,經部門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進行處置。并記錄在《信息介質處置記錄表》,留待審計時備查。
第十七條?設備的移動
(一)應考慮如下措施:
1、在未經事先授權的情況下,不應讓設備、信息或軟件離開辦公場所;
2、明確識別有權允許資產移動,離開辦公場所的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
3、應設置設備移動的時間限制,并在返還時執行符合性檢查;
4、若需要并合適,要對設備作出移出記錄,當返回時,要作出送回記錄。
(二)應執行檢測未授權資產移動的抽查,以檢測未授權的記錄裝置、武器等等,防止他們進入辦公場所。這樣的抽查應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執行。應讓每個人都知道將進行抽查,并且只能在法律法規要求的適當授權下執行檢查。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管理辦法由科技信息部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十九條?本管理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