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計調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周邊計調崗位職責
計調人員承接各社交給我們的所有傳真件和電子郵件,收到計劃后應認真閱讀,以書面形式回執確認,及時將計劃輸入電腦;
2.發布和落實旅游團的接待計劃和變更通知,按要求安排旅游團的吃、住、行、游、購、娛等事項,并負責客房自訂項目的驗證與落實;
3.監期接待計劃的實施和協助處理旅游團在途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必須做到下情上傳,上情下達,通力協作;
4.負責落實參觀、訪問、拜會等特殊要求的落實工作;
5.協助相關合作單位的選擇和評審工作,協助不合格服務的處理;
6.參加業務培訓和考核,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
周邊計調崗位
篇2:周邊眼使用空氣柱裝藥安全技術措施
為提高巖巷光面爆破效果,提高巷道成型,控制周邊眼形狀和眼痕率,根據公司要求,在12051工作面中間底抽巷使用周邊眼空氣柱裝藥技術,為保證在周邊眼空氣柱裝藥爆破過程中的安全,特編制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應用地點
12051工作面中間底抽巷
二、施工方法
1、周邊眼空氣柱爆破技術與一般光爆的區別在于周邊眼的裝藥結構上面,周邊眼裝藥時,必須將藥卷送至眼底,使用炮泥封孔時,先用一根棉線繩拴住一卷充好水的水炮泥一端,將水炮泥送入距眼口500mm-600mm位置,安裝完水炮泥后,再用粘土炮泥將眼孔封實,保證封泥長度不小于500mm。
2、裝填粘土炮泥時要一手拉住棉線,保證水泡泥在要求的位置范圍內,在搗實粘土炮泥時不要用力過猛。其余炮眼保持原裝藥方式。
三、施工要求
1、裝藥使用的炮泥必須柔軟,可重塑形狀且必須有黏度,保證封口時封實。
2、必須保證打眼質量,特別是周邊眼和掏槽眼,要嚴格按照設計角度和深度進行施工,嚴防炮眼上挑、下扎,同時保證同一類型的炮眼落底必須保證在同一個平面上。打眼時要求嚴格掌握“準、平、直、齊”等要點。點眼的位置要準確,每一圈眼間距要均勻,輔助眼相互平行,且眼間距不得大于500mm。炮眼方向與設計一致。周邊眼間距控制在300mm以內(周邊眼與第一圈輔助眼間距不得大于500mm),眼底稍向輪廓線外偏一些,眼底要落在同一輪廓上。
3、根據圍巖情況,及時調整裝藥量,對周邊眼巖石松軟或層理發育容易出現片落地點只需要裝1卷藥。
4、炸藥選用規格為φ20×200mm的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每卷重200g,雷管選用ⅰ~ⅲ段毫秒延期電雷管,掏槽眼使用ⅰ段管、輔助眼使用ⅱ段管、周邊眼及底眼使用ⅲ段管。最后一段延期不超過130ms。
5、明確責任。班組長帶領員工按照要求做好每一步工作;跟班隊干引好中腰線、畫好輪廓線、標好眼位,在打眼裝藥過程中做好指導、監督工作,指導打眼工控制炮眼位置、角度和深度,裝藥時監督每一個眼裝藥、封泥質量。
四、安全技術措施
1、正常情況下必須按施工爆破圖表進行打眼、裝藥、連線、爆破,若圍巖條件變化,要及時調整爆破參數。
2、堅持爆破前后對爆破地點20m范圍內灑水沖塵。
3、井下進行爆破工作必須由專職爆破工擔任。爆破作業前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制度(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后檢查瓦斯濃度,瓦斯濃度達到0.6%時,嚴禁裝藥爆破,爆破后,瓦斯濃度達到0.6%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停止工作,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裝藥前必須測量炮眼內瓦斯,炮眼內瓦斯濃度達到0.6%時嚴禁裝藥)。
4、電雷管必須由藥卷的頂部裝入,嚴禁用電雷管代替木棍扎眼。
5、堅持“三人連鎖”放炮制度。爆破前,爆破工將自己攜帶的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組織撤人,安排警戒,并檢查頂板與支護情況,班組長設置警戒及檢查頂板與支護情況合格后,班組長將自己攜帶的爆破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工,瓦斯檢查工檢查爆破地點的瓦斯、煤塵合格后,將自己攜帶的爆破牌交給爆破工。爆破工接到起爆命令后,連接母線和腳線,爆破母線要同電纜、信號線分別掛在巷道的兩側(如果必須掛在同一側,爆破母線必須掛在電纜的下方,并應保持0.3m以上的距離),然后爆破工最后一個撤至安全地點,安全地點距爆破地點的距離等同警戒距離。爆破前爆破工必須先發出爆破警號,至少再等5s,方可起爆。爆破后,必須立即將鑰匙拔出,摘掉母線并扭接成短路。爆破15min后,起爆后,爆破工必須立即將把手或鑰匙拔出,摘掉母線并扭結成短路。待工作面炮煙被吹散,躲炮時間符合規定,且工作面瓦斯濃度也符合規定時,班組長、爆破工、瓦斯檢查工、安檢員才可首先進入工作面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頂板、支架、瞎炮殘炮等情況,處理頂板活矸和通風瓦斯問題,確認無問題后,撤離警戒,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工作。
6、爆破前,警戒人員將所有警戒區域內所有人員撤至安全區域后,在頂板完好的地點設置警戒,并堅持去二回一制度。且滿足警戒距離直巷不低于150m,拐彎巷道不低于100m。隨著巷道施工,警戒點的設置隨巷道施工距離不斷進行調整。爆破結束后,班長下達口頭命令解除警戒。
7、通電以后拒爆時,爆破工必須先取下鑰匙,并將爆破母線從電源上摘下,扭結成短路,至少等15min后方可進入工作面查找拒爆的原因。
8、處理拒爆、殘爆時,必須在班組長指導下進行,并應在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當班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處理拒爆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由于連線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連線起爆。②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③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藥卷或從起爆藥卷中拉出電雷管。不論有無殘余炸藥嚴禁將炮眼殘底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拒爆(殘爆)炮眼。④處理拒爆的炮眼爆破后,爆破工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的矸石,收集未爆的電雷管。⑤在拒爆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拒爆無關的工作。
五、危險源辨識
雷管與炸藥運輸與儲存必須分開。
裝藥前撤出工作面所有其他工作人員。
裝藥前必須按作業規程及相關措施中的規定設置把口警戒。
在搗實粘土炮泥時不得用力過猛。
處理殘爆、拒爆時必須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
爆破后,禁止空頂作業。
裝藥前首先將工作面電氣設備保護好,防止放炮損壞設備。
篇3:某某煤礦周邊老窯防治水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為進一步加強煤礦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治水害事故發生,結合我礦實際,特制訂本礦井周邊老窯積水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一、礦井水文地質情況
1、(1)井田水文地質條件
遵沿煤礦位于云貴高原北部的大婁山山脈中斷,地形起伏較大,山巒疊嶂、溝谷眾橫、平地少見。地形總體上受區域性地質構造和巖性控制,屬構造剝蝕山地地貌為主的中山地區,山脈走向與總體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其總體地勢主要呈近東西向展布的脊狀山脈和溝谷,其次為近南北的羽狀沖溝和溶蝕溝槽。南部較高,中部及北部相對較低,呈向北傾斜的斜坡地貌。礦區最高點位于礦區中部的南山(標高為1494.0m),最低點位于礦區北西部的河壩(標高為1109.00m),相對高差為385m。
礦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在礦區的西北部有一條溪流,長年有水流量在7.5l/s左右,外圍河流遠離礦區,開采條件下,河流遠位于采空區塌陷影響范圍以外,河流對礦床充水的可能性小。
二、水文地質
1、含水層及隔水層
(1)、根據地層時代、巖性及其含水透水特征,本礦區內出露地層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三疊系下統夜郎組九節灘段,玉龍山段、沙堡灣段,二疊系上統長興組、龍潭組,二疊系中統茅口組。
(2)、水文地質類型
該礦區的最低侵蝕基準面為+675m,允計開采標高為+1000m,資源均位于最低侵蝕面以上;地表水體與礦床充水無關;煤系是礦床頂板直接充水含水層,其富水性弱;其中“t1y?;+p3c”層是礦床間接頂板充水含水層,其富水性弱至中等,p2m含水層為礦床頂板直接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強。水文地質勘查類型劃為第三類第二亞類第三型,即以巖溶含水層充水為主、地板進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的巖溶充水礦床。
2、廢棄的礦井、小窯老塘積水情況
根據礦井提供的老窯積水情況調查說明該礦老采空區大,但積水量小,但礦井在掘進時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小煤窯采空區調查情況如下:
(1)、m12煤層:存在8個老窯,無新的小煤窯開采。具體情況如下;
編號井口方位傾角(°)開采深度開采層位回采面積地表位置積水量1#33521150mm12200㎡老系統井筒東翼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2#33822100mm121200㎡寒婆嶺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3#3402380mm121300㎡寒婆嶺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4#35723100mm122000㎡棺材石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5#122270mm121200㎡棺材石預計采空區積水量2000立方米6#3422270mm121200㎡瓦廠預計采空區積水量2000立方米7#2702265mm121200㎡瓦廠預計采空區積水量2000立方米8#3422250mm121000㎡瓦廠預計采空區積水量1500立方米
(2)、m5煤層:存在5個老窯,無新的小煤窯開采。具體情況如下;
編號井口方位傾角(°)開采深度開采層位回采面積地表位置積水量1#3342150m51000㎡老系統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2#3342260m51300㎡寒婆嶺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3#222380m51500㎡寒婆嶺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無積水4#232370m51000㎡棺材石預計采空區積水量1500立方米5#252265m51000㎡棺材石預計采空區積水量1500立方米
3、礦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礦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地表水排泄條件好。根據礦井已掘巷道實測的涌水量,正常涌水量52m?;/h最大涌水量156m?;/h。
二、礦井水文地質特點、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分析、可能發生突水的地點和突水量預計。
1、礦井水文地質特點
礦井為頂底板進水的裂隙充水礦床。
2、礦井水害類型
本礦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井水害類型主要有長興組巖溶裂隙水、龍潭組裂隙水、老窯采空區積水和地表沖溝水。
水患威脅程度表
水患類型特征威脅程度備注小窯水、老空水淺部小窯和老空,采空客觀存在主要水患突水底板巖溶水強含水層茅口組距m12煤層3-5m主要水患突水頂板裂隙水采掘活動形成頂板裂隙,形成充水通道次要水患頂板巖溶水滲入礦坑而造成涌水量增大
因此,礦井在采掘過程中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防治突水事故的發生。
三、防治水方案
1、⑴精心組織,為了加強防治水工作的管理,確保礦工生命安全和礦井正常施工,特成立遵沿煤礦防治水機構。
⑵我礦現已配備了t*u-150a5臺探水鉆,主水泵3臺。
2、建立完善礦井疏水、防水及排水系統。
3、必須對全礦區小窯進行全面的調查,對其分布范圍、老窯的積水性及積水量做出調查及預測并標注在礦井采掘平面圖及井上下對照圖上,以指導礦井實際防治水工作。
4、雨季到來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完善各相關設施,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5、地面防治水措施
⑴、必須及時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疏水能力及有關水利工程情況,掌握當地歷年的降水情況和最高洪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排水系統。
⑵、對地表可能滲入井下的積水及容易積水的地方必須修筑溝渠等進行疏排水,修筑溝渠時應避開煤層露頭、裂隙及導水巖層,對較低洼地點、塌陷區及地面裂隙應及時進行充填壓實;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滲入井下。
⑶、對可能與井巷連通的地表裂隙及塌陷地點必須進行填平、堵塞等工作,以防止地表水通過裂隙滲入井下。
⑷、每次降大到暴雨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隙、老窯陷落、塌陷等現象,如發現問題,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⑸、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段。
⑹、井口上方,地面工業廣場建筑物周圍修筑排截水溝,進行防排水。
⑺、地面排水溝必須隨時進行清理,保持暢通,確保正常排水。
四、井下防治水措施
1、在井田采空區域內布置采掘作業時編制探放水設計,必須先回復礦井涌水量,切實做好防治水工作。
2、明確老空的具體位置,采用物探測,確定警戒線和探水線,接近探水線時,必須按《防治水規定》進行探水。
3、為了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并結合實際情況,按《防治水規定》確定采空區隔水煤柱。
4、礦井必須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礦井廢棄老窯積水情況,掌握本礦采空區范圍和積水情況。將礦界以外至少100m范圍內臨近礦井的井田位置、開采范圍、積水情況標繪在井上下對照圖上。
5、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報,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
6、井巷在掘進過程中必須先探后掘,掌握前方水文情況,若發現有水患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待確認安全后才向前掘進,并將出水點位置標于井上下對照圖及采掘工程圖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動態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
7、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出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8、井下和地面排水設施保證完好,所設沉淀池、水溝要及時進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一次。每年雨季前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成立防洪搶險隊伍,并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9、對于巷道破碎和淋水段特別加強支護,并采取導水等措施以免淋水直接淋至電纜上腐蝕電纜,巷道排水溝按規定設置并及時清理,巷道要保證排水坡度,對于巷道局部地段低洼集水段要設潛水泵或泥漿泵及時排水。
10、以后掘進的開拓、準備巷道應根據井下地層情況選擇穩定、淋水小的巖層,盡量避免穿過斷層等構造帶。
(9)老窯采空區位于首采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往上。因此,在工作面掘進時需采取“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措施,防止突發透水事故。
五、放水安全措施
(1)打鉆前必須明確探水眼的位置、方位、傾角、眼數、孔深,嚴格按探放水設計施工。
(2)打鉆時必須有一名技術員及以上的領導在現場指揮,負責打鉆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等全面工作。
(3)打鉆時必須有一名瓦檢員和一名安檢員在現場,負責瓦斯及有害氣體的檢查和打鉆過程中的安全檢查、監督。
(4)現場施工的所有人員必須清楚發生透水和各種預兆。
(5)瓦斯管理措施:
(6)打鉆期間,工作面必須正常供風,設一名瓦檢員跟班作業,時常檢查瓦斯和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氣體濃度,并做好記錄。每鉆進一根鉆桿就檢查一次。
(7)不管是那一個鉆孔打透老窯,必須停止鉆孔作業,要等此鉆孔放完后,方可施工其它鉆孔;
(8)整個放水過程由技術員監測水量并記錄;
(9)水壓大時,必須安裝水閥門,便于調節放水量
(10)嚴格交接班制度,必須在現場交接班,上一班的探水情況必須逐項向下一班交待清楚,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11)探放水過程中若發生異常情況時,必須停止鉆進,立即撒出人員,匯報礦調度,及時制定措施進行處理,隱患沒有排出不得作業。
六、發生水災時的避災路線及避災措施
(1)發生水災時的避災路線
進行探放水施工作業前,技術科必須結合探放水巷道的實際情況,另行編制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明確探放水作業人員一旦面臨突水威脅時的避災路線。不同的探放水地點有不同的避災路線。
(2)避災措施
(3)進行探放水施工作業前,必須提前撤出可能受探水作業點突水威脅的其它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點的所有人員。
(4)掘進工作面上山掘進時必須每間隔一定距離掘進避難硐室并安設壓風自救系統。
(5)井下發生透水事故,如因涌水來勢兇猛,現場無法搶救,或者將危及人員安全時,井下職工應迅速組織起來,沿著規定的避災路線和安全通道,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在行動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6)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退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告知礦井領導人。
(7)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迅速撤往突水地點以上的水平,不得進入突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8)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的礦石和木料撞傷。
(9)如因突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10)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11)撤退中,如因冒頂或積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尋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的出口封堵無法撤退時,應組織好災區避災,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等冒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