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測試工程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安全性測試工程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負責業務系統的日常安全測試,引導開發人員修復安全漏洞;
2、負責線上環境的滲透測試和web漏洞挖掘;
3、負責安全測試技術與方案的積累與優化,提升安全測試的能力和效率;
4、參與安全評審,在業務需求、產品設計等階段發現安全風險,提出解決方案;
任職資格:
1、2年及以上安全測試實踐經驗;
2、具備滲透測試,web應用漏洞挖掘、業務邏輯漏洞挖掘的實戰經驗;
3、熟悉主流的WEB安全工具,如:SqlMap,APPScan、Inspect、wvs、burpsuite等;
4、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2:高速銑削刀具安全性技術措施
1引言
高速銑削工藝在汽車、飛機和模具制造業中應用廣泛。由于銑刀高速旋轉時刀具各部分承受的離心力已遠遠超過切削力本身的作用而成為刀具的主要載荷,而離心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刀具變形甚至破裂,因此研究高速銑刀的安全性技術對發展高速銑削技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高速銑刀安全性技術研究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德國就開始了對高速銑刀的安全性技術研究,并制訂了DIN6589-1《高速銑刀的安全要求》標準草案,規定了高速銑刀失效的試驗方法和標準,在技術上提出了高速銑刀設計、制造和使用的指導性意見,規定了統一的安全性檢驗方法。該標準草案已成為各國高速銑刀安全性的指導性文件。
2.1高速銑刀的安全失效形式與試驗方法
標準草案規定了高速切削的速度界限,超過該速度后離心力將成為銑刀的主要載荷,必須采用安全技術。在刀具直徑與高速切削范圍關系圖中,曲線以上區域為該標準規定的銑刀必須經過安全檢驗的高速切削范圍:對于直徑d1≤32mm的單件刀具(整體或焊接刀具),其切削速度超過10000m/mm為高速切削范圍;對于直徑d1>32mm的裝配式機夾刀具,高速切削范圍為線段BC以上區域。
高速銑刀的安全失效形式有兩種:變形和破裂。不同類型銑刀的安全試驗方法也不同。對于機夾可轉位銑刀,有兩種安全試驗方法:一種方法是在1.6倍最大使用轉速下進行試驗,刀具的永久性變形或零件的位移不超過0.05mm;另一種方法是在2倍于最大使用轉速下試驗,刀具不發生破裂(包括夾緊刀片的螺釘被剪斷、刀片或其他夾緊元件被甩飛、刀體的爆裂等)。而對于整體式銑刀,則必須在2倍于最大使用轉速條件下試驗而不發生彎曲或斷裂。
2.2高速銑刀強度計算模型
高速刀具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是否發生失效的關鍵在于刀體的強度是否足夠、機夾刀的零件夾緊是否可靠。當把離心力作為主要載荷計算刀體強度時,由于刀具形狀的復雜性,用經典力學理論計算得出的結果誤差很大,常常不能滿足安全性設計的要求。
為了在刀具設計階段對其結構強度在離心力作用下的受力和變形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可通過有限元方法計算不同轉速下的應力大小,模擬失效過程和改進設計方案。高速銑刀有限元計算模型中包括刀體、刀體座、刀片和夾緊螺釘。首先計算刀體(包括螺釘、刀片等零件質量)的彈性變形,再對分離出的刀座作詳細分析,把所獲得的刀體彈性變形作為邊界條件加到刀座分離體;然后由切出的刀座、刀片、螺釘及無質量的摩擦副組成刀片夾緊系統的模型,進行夾緊的可靠性分析。有限元模型能模擬刀片在刀座里的傾斜、滑動、轉動以及螺釘在夾緊時的變形,可計算出在不同轉速下刀片位移和螺釘受力的大小。
3提高高速銑刀安全性的措施
結合高速銑刀安全性標準,通過有限元計算模型的分析,為適應安全性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1)減輕刀具質量,減少刀具構件數,簡化刀具結構
由試驗求得的相同直徑的不同刀具的破裂極限與刀體質量、刀具構件數和構件接觸面數之間的關系,經比較發現,刀具質量越輕,構件數量和構件接觸面越少,刀具破裂的極限轉速越高。研究發現,用鈦合金作為刀體材料減輕了構件的質量,可提高刀具的破裂極限和極限轉速。但由于鈦合金對切口的敏感性,不適宜制造刀體,因此有的高速銑刀已采用高強度鋁合金來制造刀體。
在刀體結構上,應注意避免和減小應力集中,刀體上的槽(包括刀座槽、容屑槽、鍵槽)會引起應力集中,降低刀體的強度,因此應盡量避免通槽和槽底帶尖角。同時,刀體的結構應對稱于回轉軸,使重心通過銑刀的軸線。
刀片和刀座的夾緊、調整結構應盡可能消除游隙,并且要求重復定位性好。目前,高速銑刀已廣泛采用HSK刀柄與機床主軸連接,較大程度地提高了刀具系統的剛度和重復定位精度,有利于刀具破裂極限轉速的提高。此外,機夾式高速銑刀的直徑顯露出直徑變小、刀齒數減少的發展趨勢,也有利于刀具強度和剛度的提高。
(2)改進刀具的夾緊方式
模擬計算和破裂試驗研究表明,高速銑刀刀片的夾緊方法不允許采用通常的摩擦力夾緊,要用帶中心孔的刀片、螺釘夾緊方式,或用特殊設計的刀具結構以防止刀片甩飛。刀座、刀片的夾緊力方向最好與離心力方向一致,同時要控制好螺釘的預緊力,防止螺釘因過載而提前受損。對于小直徑的帶柄銑刀,可采用液壓夾頭或熱脹冷縮夾頭實現夾緊的高精度和高剛度。
(3)提高刀具的動平衡性
提高刀具的動平衡性對提高高速銑刀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刀具的不平衡量會對主軸系統產生一個附加的徑向載荷,其大小與轉速的平方成正比。
設旋轉體質量為m,質心與旋轉體中心的偏心量為e,則由不平衡量引起的慣性離心力F為:
F=emω2=U(n/9549)2
式中:U為刀具系統不平衡量(g·mm),e為刀具系統質心偏心量(mm),m為刀具系統質量(kg),n為刀具系統轉速(r/min),ω為刀具系統角速度(rad/s)。
由上式可見,提高刀具的動平衡性可顯著減小離心力,提高高速刀具的安全性。因此,按照標準草案要求,用于高速切削的銑刀必須經過動平衡測試,并應達到ISO1940-1規定的G4.0平衡質量等級以上要求。
4結語
高速銑刀安全性技術是研究高速刀具的一個重要內容,應加強刀具安全性的定量分析,精確確定影響高速銑刀安全性的微量因素,并從刀具的材料、結構、制造工藝等方面解決好高速銑刀的安全性。(
篇3:升降式腳手架安全性
升降式腳手架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并作為一種先進的輔助施工技術被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接受并在工程中采用,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建筑結構高層、超高層越來越多,使升降式腳手架得到迅速推廣。短短幾年間,升降式腳手架企業就由原來的幾家發展到目前五十多家,升降腳手架的規格、樣式、提升方式也變得多元化。
而如何提高升降腳手架的安全性目前已成為其是否能夠繼續發展的首要問題。經過經驗總結,目前升降式腳手架結構已經趨于定型,主要由架體構架、附著結構、提升設備、防墜設備等部分組成:
架體結構:采用定型焊接段組合結構,加強了結構剛性設計,也滿足了便于安裝、運輸和存放的要求,架體底部設計有底部支撐桁架。
附著結構:采用剛度好的焊接結構,加大桿件的設計截面,提高設計安全度,并采用高強度穿墻螺栓與建筑結構連接,對于附著結構與架體結構連接采用留橢圓孔、上下固定位置可調節等措施,方便安裝拆卸操作。
提升設備:市場上主要有電動環鏈葫蘆、液壓提升設備和卷揚機三種,采用機械設備取代早期的人工手拉環鏈葫蘆,提高了施工效率。為了較少在升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升降腳手架單位為提升設備配置了同步控制器、超載報警器。
防墜器:在建設部要求必須設置防墜裝置以來,在工程中使用的各類附著升降腳手架基本上都加設了防墜裝置。根據其采用的機械制動原理和構造,目前已出現的各種防墜裝置一般都能達到及時制停的要求,滿足設計要求。
綜上所述,升降式腳手架生產企業在提高自身產品的安全性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已經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績,但是在升降式腳手架方案設計和施工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關于附著結構與建筑工程主體連接處混凝土強度設計要求。在《建筑施工附著升降腳手架管理暫行規定》建建[2000]230文件中第三章第二十二條第五項規定:“對附著支承結構與工程結構連接處混凝土的強度要求按計算確定,并不得小于C10”,結果很多企業僅以不得小于C10作為標準,而不經過實際計算,給施工安全帶來了極大安全隱患。對于升降式腳手架計算中應該有具體的關于附著點的結構強度計算,確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行性。
目前廣大升降式腳手架施工企業往往在備案中僅提供架體合格證和相關資料,忽視了其他配件,在相關規定中有明確要求:“附著升降腳手架所使用的各種材料、機具和設備都應具有質量合格證、材質單等質量文件。使用前應按相關規定對其進行檢驗。不合格產品嚴禁投入使用。該部分資料應該在產品投入使用前由生產廠家及時提供,并經審核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
升降式腳手架安全事故中除了機具自身缺陷,施工管理因素也占了相當比例。目前現場升降腳手架施工人員崗前培訓或崗前培訓的質量不能保證,應具備的基礎和知識相對較差,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尤其是升降式腳手架的操作更應該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嚴禁野蠻施工。同時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不嚴格,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實際檢查中往往發現施工時沒有按規定對作業人員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施工操作馬虎。因此施工現場不按標準規范進行安全防護,管理人員、施工作業人員違章作業,不按要求安裝和拆除升降腳手架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降式腳手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預防、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從技術方面、管理方面等多方面進行強化規范,認真學習貫徹《建筑施工附著升降腳手架管理暫行規定》中的要求,加強基礎工作,規范建設工程各方主體的安全行為和安全責任意識,堅持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原則,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