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

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

2024-07-25 閱讀 1116

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一)

一、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成為學生自我管理的行為規范。

1、科學制定制度。

班級的奮斗目標在班集體的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擬定班集體目標時,要讓每位學生參與,廣泛聽取意見,經全體同學同意,明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避免盲目、低效地學習、生活。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凝神聚氣,形成合力。制定班級公約和班級規章制度,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的依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離不開一定規范的制約,班主任應引導學生在《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的指導下,遵守班級公約,制定切合本班的規章制度,使學生獲得心理認同,即班級公約是大家共同制定的,而不是班主任和少數班干部制定的,大家才是制定者,也是執行者、維護者。這樣,學生才能自主地去遵守。

2、有效地進行檢查督促。

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組織力量進行有效地檢查督促,否則,制度就會失去實際意義,成為一紙空文。在檢查督促的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我認為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督促。班主任主要是當好“參謀”,抓住并解決主要問題,日常工作可以大膽地讓學生去管理,改變既當“保姆”又當“警察”的舊做法。魏書生老師就很有辦法,班級中各項檢查督促工作都被學生爭著“承包”了下來。班主任外出幾十天也沒事,學生能正常學習,就連教室里的螺絲釘掉了也有學生過問,學生真正成了管理自己的主人。這確實是值得學習的成功經驗。

3、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用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是一個復雜艱難的過程,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認識過程。這其間學生的思想教育事關重大,不可忽視。所謂嚴格要求學生就是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絲毫不能放松教育。要讓學生多進行比較,不斷地與他人比,也和自己的過去比,多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習慣,才能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現在的學生多數受到家庭的溺愛,自我管理意識差,如果不嚴格教育,后果會不堪設想。有兩位學生有一點矛盾打架之后,寫檢查時均只是過多強調自己的理由,我問:“你們自己錯在何處?”學生默然。于是我說:“你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找不到自己的錯。”結果兩位學生各自分析了自己的錯誤,和好如初。

二、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的保障。

良好的班級常規是學生進行正常學習和生活的保證,擁有良好的班級氛圍,關鍵是讓常規走進學生的心里,師生達成共識,形成默契,自覺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自我管理提供保障。

1、充分利用晨讀,學會自主學習。我班利用晨讀課,進行《小學生必背唐詩300首》的吟誦,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班干部擔起“小老師”的重任,通過組織學生吟誦古詩、聽說英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鞏固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自覺完成作業,培養獨立自主觀念。各門功課的課代表及時上交全班作業,全班形成以抄襲作業、拖拉作業為恥的習慣,并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3、合理安排值日,強化勞動意識。對于教室衛生,我班實行“值周班長制”和“值日組長制”相結合,由學生自行來監督學生。“值日班長制”,讓每位同學都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班級衛生工作卓有成效。

4、做好兩操,保證質量。我耐心細致地向學生宣傳眼保健操與廣播操對于學生成長與成績的重要性,并結合實例向同學們宣傳近視與體質差對于學習的危害,現在我班學生均能自覺遵守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的紀律,認真做好每一個動作,從而也對我班良好班風的形成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5、面對學生,我們看見的不光是求知求能的規范學生,更應該看作是發展的人,才能使學生走上自主化的道路。陶行知先生說過“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學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并持之以恒。

三、建好班干部隊伍,創造自主發展的空間。

一個班,如果一切都是班主任一個人來管理,往往會顧此失彼。素質高、能力強的班干部是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開展班級工作的左膀右臂。那么,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如何選拔呢?

首先,要了解學生上一學期的工作情況,對一些不能以身作則的班干部要敢于換下來,但同時要對其做好思想工作;其次,對新任用的班干部要給予指導;再次,每學期要對已任用的班干部進行民主測評,對同學們不滿意的班干部進行總結,找出原因。通過這樣的選拔,基本上就可以選出有能力的和樂于為班服務的學生來擔任班干部。

班干部選出后,也不一定就高枕無憂了,還一定要注意對班干部隊伍的培養,如何培養班干部呢?首先,要提高思想品德素質。班干部是為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我一方面加強他們為同學服務的思想教育,對班干部的成績,好思想、好作風、好行為要給予肯定;對他們的缺點,不姑息并適時批評,幫助他們進步。其次,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第一是組織同學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協助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如點名發放練習本,將教具送到教室,擦黑板,組織學生把擺放整齊等;在課內,對學生作業進行檢查訂正、了解學生作業情況,將信息反饋給教師,或輔導后進生;在課后,組織學生復習,布置自主作業,幫助教師組織好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各種興趣。

四、多方合作,齊抓共管,實施全員育人機制。

(一)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相互配合

班主任、科任、學生三位一體,形成了一個班集體。班主任則是這個集體的核心,科任老師以其優異的專業知識,良好的人格魅力等優勢成為班級建設的催化劑。一個班級的健康成長,依賴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科任老師關心和參與班級建設,與班主任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對于班集體的形成、鞏固、發展和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必須搞好關系,配合要密切,教育思想要一致。如何做呢?我想:一方面,班主任隨時將每個學生的情況通報給任科教師,讓老師們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狀況、思想品德、知識能力、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等。如:讓科任老師了解哪些學生的基礎知識好,能遵守紀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愛護公物,樂做好事,自理能力強;哪些學生學習一般;哪些學生學習較差,能力較差,紀律較差。這樣有利于各科任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進行思想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任教師及時和班主任溝通,相互交換學生的情況,使班主任沒有掌握的學生情況,能夠從科任教師那里得到,以便在工作中國共產黨同研究如何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的方法。由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對學生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再加上相互之間的密切協作、配合,使得班級的各項工作都能正常開展。

(二)班主任和家長相互配合

家長評論學校是從班主任開始的,因為班主任與他們接觸最多。家長的評價認可程度,對學校對班級對教師的影響都很大。他們認可你、反感你,他們都會到處替你宣傳。所以,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至關重要。我們班主任向家長說學生在校做的任何一件事,家長都能感覺到你對他孩子的關注。跟家長的溝通方式可以是:家長會、家長學校、家訪、家校書面聯系、電話聯系、個別家長約見、學生記事本、家長調研等等。通過溝通最終達到的目的是家長積極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級工作和學校工作。

素質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養一個合格的公民,然后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公民。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形成與道德成長的最重要階段,自覺、自省、自愿的人格,是班級建設的重中之重。作為班級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要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時樹立正確的教育管理觀念,根據班級教育管理的規律指導班級管理的實踐,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我愿做好寸草心,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和平崛起,培養出更多有愛心、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好孩子。

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二)

1、政治思想班集體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勤奮、嚴謹、團結、創新”的良好班風。積極開展班隊活動,形式新穎,效果良好,班會每月不少于兩次。全班同學在思想、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班集體凝聚力強。

2、班級管理班干部以身作則,有號召力,善于管理,班級管理制度健全,班級工作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并取得一定的成績。

3、學風建設班級學風嚴謹,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氣氛濃厚,能較好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4、基礎文明全班同學注重基礎文明建設和個人品德修養,維護社會公德,尊敬師生,團結友愛;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5、組織紀律班級紀律嚴明,全班同學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

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三)

1、班級環境要求

(1)、教室前黑板上方正中掛國旗。

(2)、勞動、衛生等方面的工具一律擺放在教室后內墻角。

(3)、獎狀、錦旗一律掛在教室后黑板上方,做到整齊、美觀。

(4)、“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值日生表”等貼在規定位置。墻壁、講臺、課桌等不得亂貼、亂畫。

(5)、教室黑板報內容每月更換一次,圍繞當月主題;雛鷹天地內容豐富多彩,版面設計要有特色和創意,講究藝術美

(6)教室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整潔。

2、值日班長(生)責任

(1)監護班級各項環境設施、設備。

(2)開啟和關閉教室里的燈、電扇和門窗。

(3)督促同學擺好課桌椅、保持整齊排列,負責講臺的清潔衛生,做到每節課后講臺保持潔凈。

(4)認真記錄值班情況,并送班主任審閱。

篇2:班級物資領取使用收歸管理辦法

班級物資領取、使用、收歸管理辦法

為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為進一步提高班級學生勤儉節約、愛護公物、愛惜使用公物的意識,倡導物盡其用,愛惜使用、節約使用、循環使用,特制訂并實施本方法。

1、總的流程:每學年初,總務處根據各班情況配置發放相應物資,如教室鑰匙、粉筆盒、黑板擦、飲水機桶及若干清衛工具等(詳見配置發放物資清單)。期中總務處根據各班物資使用情況實行物資以壞(不能再使用)換新,對物資丟失的賠償后再領用。每學年末,總務處要求各班將學年初配置發放的一應物資收歸入庫,經整理后再使用。

2、班級物資的領取、更換原則上應由班級勞動委員、生活委員負責,特殊情況也可由班主任委托其他同學進行。否則倉庫按要求不予發放。

3、總務處按學年對班級物資的使用、收歸管理進行量化考核,該量化考核結果納入學校對班級的考核,具體辦法為

①匯總統計班級物資的更換頻次。對于高于年級平均更換頻次的班級予以扣分,每高一個頻次則扣一分,高二個頻次扣二分,以此類推。反之,如低于年級平均更換頻次的班級則予加分,每低于一個頻次加一分,低于二個頻次加二分,以此類推。

②匯總統計每學年末班級物資的收歸情況。暫規定若干班級收歸物資中凡缺失一個種類則扣一分,缺失二個種類則扣二分,以此類推。暫規定若干班級收歸物資中因相對重要,如有缺失要求賠償的物資,如果班級因故缺失,在規定期限內賠償的,可免予扣分;但如在規定期限內末作賠償的,則予以扣分,每缺失單位數量扣一分。同時賠償金額在每學年班級代辦費結算的余額中予以扣除。

③量化考核結果于每學年末反饋公示。

附:每學年班級配置發放物資清單暨每學年末班級應收歸物資清單

篇3:班級安全教育管理規定

1.班主任是班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具體負責組織日常對本班學生進行安全與生命工作的宣傳教育、指導檢查、監督管理。要經常、及時、有針對性地對本班學生進行安全和生命教育;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校外交通、消防、用電、網絡、防溺等各類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教育學生遠離“黃、賭、毒、邪”,不受誘騙,不進“三廳二吧”(歌舞廳、游戲廳、錄像廳、網吧、迪吧),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學生在校外各種場合下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班主任要及時傳達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文件和會議精神,可結合本班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對本班學生提出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

3.班主任要經常督促、指導學生認真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及時了解班級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積極主動采取相應措施,以避免班級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別是要注意個別學生的情緒波動和言行變化,及時主動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防患于未然。

4.班主任應對本班教室內各類設施、備品的安全狀況及時、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處理或上報總務處,并提醒學生注意,以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5.班主任應每日按時做好學生點名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填寫點名冊。發現學生未經請假、不按時到校,或逃堂、曠課,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其監護人。必要時應進行家訪,了解或說明情況,以爭取家長的配合。

6.班主任要嚴格執行學生請假制度。學生因病、因事必須請假者,必須履行請假手續,以有效控制學生請假外出,預防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7.班主任應認真負責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如文體活動、社會實踐、衛生勞動等,對安全隱患要有預見性,并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要教育學生注意安全。

8.班主任應積極主動地與各科任教師交流、溝通,了解本班學生在各學科中的表現。幫助科任教師協調好與學生的關系,保證本班正常教學秩序,避免學生因與科任教師矛盾而影響學習與生活。

9.班級學生在校內發生各類安全事故,班主任必須及時到場處理,對受傷學生要及時送到附近醫院就診,并與家長取得聯系、上報政教處及相關責任人。

10.班主任除負責對本班學生進行日常安全管理外,在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期前和每學期初要重點進行安全教育。

11.班級管理安全責任依據分工不同,貫徹“誰組織,誰負責”、“誰在場,誰負責”的原則;同時依據“分工不分家、齊抓共管”的原則,在無明確分工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其他有關教師為第二責任人,班主任不在的情況下,代理班主任或學校指定的臨時教師為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