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83
主編單位:上海市建筑工程局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備案
實行日期:1984年5月1日
關于批準頒發《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通知
(83)城科字第760號
我部組織進行了國家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7―66)的重新修訂工作。修訂稿業經會審通過,現批準頒發,并報國家計委備案,自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起實施,編號為GBJ202―83。
這本規范的具體修訂工作,是在上海市建委主持下,由上海市建工局主編,會同鐵道部、水電部、河南、廣東、陜西省建工局,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所屬設計、施工、科研單位進行的。在實施過程中如有問題和意見,希函告上海市建工局,以便解釋和修
正。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修訂說明
根據原國家建委(79)建發施字第168號文件通知,在上海市建委主持下,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任主編,會同鐵道部,水電部,河南、廣東、陜西省建工局,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所屬設計、施工、科研單位,共同對原國家建委頒發的《地基和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7―66(修訂本)進行修訂。
在修訂過程中,經過調查研究,廣泛征求全國各地有關單位意見,根據“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的原則,保留了原規范適用的條文,刪除、修改了不適用的條文,增加了已通過鑒定并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和科研成果。經兩次全國性會議討論審定后修改定稿。修訂后的內容,除保留原規范的地基、樁基礎、沉井和沉箱等章外,增訂和調整了井點降低地下水位、地下連續墻、強夯、預壓、土和灰土擠密樁、振沖、旋噴以及樁基礎中的靜力壓樁、硫磺膠泥錨接樁、鋼管樁和各類灌注樁等章節,取消了工民建中不常用的“土的人工凍結”和
“管柱基礎”等章節。
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如發現需要修改或補充的問題,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以便修訂時參考。
上海市建筑工程局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本規范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地基與基礎工程的施工及驗收。
地基與基礎工程中有關土石方、磚砌體、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等工程,除應按本規范執行外,尚應按國家標準《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1―83)、《磚石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3―83)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4―83)的規定執行。
鐵路、公路、水工建筑和礦井巷道工程等有特殊要求的地基與基礎工程,應按有關的各專門規定執行。
第1.0.2條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前,必須具備下列資料:
一、施工區域內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二、地基與基礎的施工圖紙,并應附有原有地下管線和其他障礙物的資料;
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四、必要的試驗資料。
注:施工時如發現實際情況與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不符時,應通知有關單位處理。
第1.0.3條在鄰近原有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施工前,必須了解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原有結構及基礎等詳細情況;
二、地基與基礎施工,如影響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時,應會同有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第1.0.4條地基與基礎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制品等的品種、規格、標號和濃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第1.0.5條地基與基礎工程,必須在完成準備工作及所需施工機械設備和管線安裝妥善,并經試運轉正常后,方可施工。
第1.0.6條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的軸線定位點和水準基點,經復核后,應妥善保護,并經常復測。
第1.0.7條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中,對隱蔽工程應進行中間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完工后,應按本規范的規定進行驗收。
第1.0.8條地基與基礎工程在冬期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現場道路和施工地點的冰雪,必須清除;
二、影響施工的凍土應挖除并采取防凍措施;
三、凍結的材料,不得使用。
第1.0.9條需要進行沉降觀測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參照本規范“附錄三”執行。
第1.0.10條采用本規范時,有關巖石與土的分類及鑒定,應按《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J21―77)有關規定執行。
第1.0.11條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中,如發現有文物、古跡遺址或化石等,應立即報請有關部門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
第1.0.12條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時,對安全、勞動保護、防水、防火、爆破作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應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章井點降低地下水位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2.1.1條井點降低地下水位(簡稱降水,下同)的方法和設備選擇,可根據土層的滲透系數、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點,作技術經濟和節能比較后確定,各類井點的適用范圍可按照表2.1.1選用。
各類井點的適用范圍表2.1.1
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border=0>
第2.1.2條降水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主要內容應包括:
一、降水地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采用的土層滲透系數必須可靠,必要時應作現場抽水試驗確定;
二、井點管的構造、長度和數量,抽水機械的型號和數量(包括泵和電動機的備用量)。必要時應設雙電源。濾管和砂濾料的規格和數量;
三、井點降水系統的平、剖面布置圖和安裝圖。井點管沉設方法,排水溝管的埋設及排水地點選擇。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基坑(槽)的措施。井點管路與施工道路交叉處的保護措施;
四、噴射井點降水應附高壓水泵、循環水池(箱)的位置及排水管(槽)的安裝詳圖;
五、電滲井點降水應附陰、陽極和直流電路的布置詳圖;
六、深井井點的井孔施工方法及機械設備要求;
七、降水范圍內的水位觀測孔位置和數量。
第2.1.3條復雜土層應按降水要求作補充勘察,查明相對含水層和不透水層、地下水的補給關系、主要含水層和下臥層等的情況。
第2.1.4條降水施工前應復驗基坑(槽)位置。
第2.1.5條井點濾管在運輸、裝卸和堆放時應防止濾網損壞,下入井點孔前,必須對濾管逐根檢查,保證濾網完好。
第2.1.6條降水設備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組裝前,必須檢查和清洗,并妥善保管。
第2.1.7條井點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井孔應垂直,深度應符合要求,孔徑宜上下一致;
二、濾管位置應按要求埋設,如井孔淤塞,嚴禁將濾管插入土中;如要降低成層土中的地下水位時,宜將濾管設在透水性較好的含水土層中,必要時可采取擴大井點濾層等輔助措施;
三、灌填砂濾料前應把孔內泥漿適當稀釋,井點管應居中,灌填高度應符合要求,灌填量不得少于計算值的95%;
四、井點管口應有保護措施,防止雜物掉入管內;
五、井點施工時應參照附表5.1做好記錄。
第2.1.8條在降水過程中,應加強井點降水系統的維護和檢查,保證不斷抽水。
第2.1.9條抽出的地下水中含泥量應符合規定,如發現水質渾濁,應分析原因及時處理,防止泥砂流失引起地面沉陷。
第2.1.10條降水前,應考慮到水位降低區域內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可能產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必要時應做好沉降觀測和采取防護措施。
第2.1.11條降水完畢后,應根據工程結構特點和土方回填進度,陸續關閉及逐根拔除井點管。土中所留的孔,應立即用砂土填實,如果地基有抗滲等特殊要求時,孔口應按有關要求填塞。
第2.1.12條拆除多層井點應自底層開始逐層向上進行,在下層井點拆除期間,上部各層井點應繼續抽水。
第2.1.13條冬期施工應對水泵機組和管路系統采取防凍措施,停泵后必須立即把內部積水放凈。
第2.1.14條土洞發育地區如進行井點降水,必須注意和防止可能引起鄰近地面塌陷。
第二節輕型井點
第2.2.1條輕型井點施工宜按下列順序:
一、挖井點溝槽,敷設集水總管;
二、沖孔,沉設井點管,灌填砂濾料,將井點管同集水總管連接;
三、安裝抽水機組,連接集水總管;
四、試抽。
第2.2.2條集水總管、濾管和泵的位置和標高應正確。井點系統各部件均應安裝嚴密,防止漏氣。連接集水總管與井點管的彎聯管中的短管宜采用軟管。
第2.2.3條按封閉方式布置單套井點設備時,集水總管宜在抽水機組的對面斷開;采用多套井點設備時,各套井點設備的集水總管之間宜裝設閥門隔開。
第2.2.4條井點管的沉設可按現場條件及土層情況選用下列方法:
一、直接利用井點管水沖下沉;
二、用沖水管沖孔(亦可同時用壓縮空氣或使用加重鉆桿協助沖孔)后,沉設井點管;
三、套管式沖槍水沖法或振動水沖法成孔后,沉設井點管。
第2.2.5條沖孔孔徑不應小于300毫米,深度應比濾管底深0.5米以上,管距一般為0.8~1.6米。
第2.2.6條每根井點管沉設后應檢驗滲水性能: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砂濾料時,管口應有泥漿水冒出,或向管內灌水時,能很快下滲,方為合格。
第2.2.7條井點系統安裝完畢,必須及時試抽,并全面檢查管路接頭質量、井點出水狀況和抽水機械運轉情況等,如發現漏氣和“死井”應立即處理。檢查合格后,井點孔口到地面下0.5~1.0米的深度范圍內應用粘性土填塞。
第2.2.8條輕型井點按抽水機組類型分為干式真空泵井點、射流泵井點和隔膜泵井點。
干式真空泵井點,可根據含水層滲透系數大小選用相應型號的真空泵和水泵。
射流泵井點和隔膜泵井點,適用于粉砂、輕亞粘土等滲透系數較小的土層中降水。
第2.2.9條干式真空泵井點的水泵與排水管連接處,宜裝置逆止閥。
氣水分離箱與總管連接的管口,應高于水泵的葉輪軸線。
第2.2.10條射流泵使用前應進行檢查,確保其噴嘴和混合室完好和光潔,并采取防止雜物堵塞的措施。
第2.2.11條隔膜泵底座應平整穩固。出水的接管應平接,不得上彎。皮碗應安裝準確和對稱,使工作時受力均?。
第2.2.12條每套隔膜泵井點需裝設兩臺泵,也可和射流泵組成混合機組,以保證連續抽水。
第2.2.13條在降水過程中,應按時觀測流量、真空度和觀測孔內水位,并參照附表5.2做好記錄。觀測孔孔口標高??在抽水前測量一次,以后定期觀測,以計算實際降深。
第三節噴射井點
第2.3.1條噴射井點施工宜按下列順序:
一、安裝水泵設備(包括循環水池或水箱)及泵的進出水管路;
二、敷設進水總管和回水總管;
三、沉設井點管,灌填砂濾料,接通進水總管后及時單根試抽;
四、全部井點管在沉設完畢后,接通回水總管,全面試抽。
第2.3.2條井點管組裝前,應檢驗噴嘴混合室、支座環和濾網等。組裝后,每根井點管應在地面作泵水試驗和真空度測定。地面測定真空度不宜小于700毫米汞柱。
第2.3.3條進水總管與濾管的位置和標高應正確,井點管路應安裝嚴密。各根井點管的連接管必須安裝閥門。
第2.3.4條高壓水泵的出水管必須裝有壓力表和調壓回水管路,以控制水壓力。
第2.3.5條井點管的沉設方法和檢驗應按第2.2.4、2.2.6和2.2.7條的規定執行。當直接利用井點管水沖下沉法時,應先沉設外管,待下沉結束后再安裝內管。
第2.3.6條沉設井點管前,應先挖井點坑和排泥溝,坑的直徑應大于沖孔直徑,坑內不得有石子等硬物。
第2.3.7條沖孔孔徑不應小于400毫米,深度應比濾管底深1米以上,管距一般為2~3米。
第2.3.8條每根井點試抽時排出的渾濁水,不得回入循環管路系統。試抽時間的長短,應根據井點出水由濁變清程度而定。
第2.3.9條井點的內管與外管底座接觸處,必須安裝嚴密,內、外管頂端接頭處,應用油封裝置連接。抽水時,如發現井點管周圍有翻砂冒水現象,應立即關閉此井點,及時檢查處理。
第2.3.10條工作水應保持清潔。全面試抽兩天后應用清水更換。在降水過程中應視水質渾濁程度定期更換。
第2.3.11條每套噴射井點宜控制在30根左右,并配相應水泵。各套進水總管均應用閥門隔開,各套回水總管應分開。
第2.3.12條在降水過程中,應按時觀測工作水壓力、地下水的流量、井點的真空度和觀測孔水位,并參照附表5.3做好記錄。發現異常現象,應采取措施進行調節。觀測孔孔口標高應在抽水前測量一次,以后定期觀測,以計算實際降深。
第四節電滲井點
第2.4.1條電滲井點陰、陽極的制作與設置,宜符合下列規定:
一、陰極可用原有的井點管,陽極可用直徑25毫米以上的鋼筋或其他金屬材料制成,并應考慮電蝕量;
二、陰、陽極的數量宜相等,必要時陽極數量可多于陰極數量。陽極的設置深度宜較井點管深約500毫米,露出地面為200~400毫米;
三、陰、陽極應分別用電線或鋼筋連接成電路,并接至直流電源的相應極上;
四、陽極埋設應垂直,嚴禁與相鄰陰極相碰;
五、在不需要通電流的范圍內(如滲透系數較大的土層)的陽極表面可涂絕緣材料。
第2.4.2條電滲降水施工前宜通過必要試驗,確定合理的電壓梯度和電極布置,井點設于基坑四周時,陽極應布置在井點圈內側,與陰極并列或交錯。陰、陽極的一般距離:采用輕型井點時,為0.8~1.0米;采用噴射井點時,為1.2~1.5米。工作電壓不宜大于60伏特,土中通電時的電流密度宜為0.5~1.0安培
篇2:錨網噴支護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模版
引言
我單位承包的采礦工程位于紅旗溝-深水潭脆韌性剪切帶及其所形成的斷裂構造集中帶之中東段,是五龍溝地區的一個重要構造發育區,隸屬五龍溝地區三大主要成礦構造區帶之一,因此,構造極為發育,開拓、采準工程巷道常穿過或沿斷裂帶構造方向掘進,極易冒頂片幫,對巷道掘進人員安全及后期的使用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故對巷道揭露的斷裂破碎帶、節理裂隙發育較大的危巖采用錨桿掛網噴射混凝土方法進行支護,以達到生產期內安全使用的目的。
為使支護工程的設計、施工符合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確保質量的要求,制定本規范。此次編寫參考《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2015),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對錨桿、鋼筋網片、噴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質量加以控制,更好促進支護施工的規范化、合格化。
本規范適用于項目部井下需要支護的各種斷面巷道和硐室工程。
一、錨桿
1.錨桿類型的選擇
1.1.1管縫式錨桿適宜于軟弱破碎或塑性流變巖層中且服務年限小于10年的地下工程支護或初期支護,因此,在我國礦山軟巖巷道支護中應用較廣。它是一種全長錨固,主動加固圍巖的新型錨桿,由開縫鋼管、擋環、承壓板三部分組成。它立體部分是一根縱向開縫的高強度鋼管,當安裝于比管徑稍小的鉆孔時,可立即在全長范圍內對孔壁施加徑向壓力和阻止圍巖下滑的摩擦力,加上錨桿承壓板的承托力,從而使圍巖處于三向受力狀態,并實現巖層穩固。在爆破振動圍巖位移等情況下,后期錨固力明顯增大,當圍巖發生顯著位移時,錨桿并不失去其支護抗力,缺點是鋼管直接與巖層接觸,耐久性較差,易銹蝕。
2.外觀質量及技術性能
1.2.1管縫式錨桿的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外徑(mm):φ42(±0.5);長度(mm):1800;管壁厚度(mm):2.5;
?(2).承壓板規格(mm):3*140*140。
1.2.2管縫式錨桿的技術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初始錨固力:25KN/M;
?(2).擋環焊縫拉脫力:80KN;
?(3).錨桿極限抗拉力:110KN;
?(4).桿身材質應使用Q235普通碳素結構鋼,冷拔工藝制作。
3.施工
1.3.1錨桿現場存放不得妨礙行人、車輛通行,且應在干燥無泥漿的地上堆疊,如現場水或泥漿過多,應豎立靠幫堆放,并在錨桿下墊放高出水面的木塊或石塊。
1.3.2施工順序從頂板向兩幫施工,從一頭向另一頭依次施工,不得從中間向兩頭施工。
1.3.3現場應有良好照明,鉆孔前應觀察現場巖層情況,檢撬干凈巷道內浮石;大塊危巖應進行支柱后作業。
1.3.4鉆孔時使用YT28式氣腿鑿巖機,逆破碎帶方向鉆進,不得順向鉆進;鉆進孔深不得小于錨桿長度。
1.3.5鉆孔時兩幫自底板上0.8m位置開始沿巷道輪廓線呈扇形均勻分布。
1.3.6錨桿布置形式宜為菱形或矩形,錨桿的網度應控制在0.8m~1.0m之間。
1.3.7錨桿孔的方向與井巷輪廓線的角度或與層里面、節理面、裂隙面夾角不應小于75°。
1.3.8錨桿桿體放入孔內前,應清除孔內巖粉、石塊和積水。
1.3.9當遇塌孔或孔壁變形,錨桿插不到孔底時,應對外露錨桿進行截斷處理。對插入深度小于錨桿長度1/2的,在旁邊擇位補打錨孔重新注入錨桿。
4.質量與控制
1.4.1錨桿進場應有質量合格檢驗證書,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1.4.2錨桿使用前清除桿體上附著的泥土和油漬;施工全過程中,不得使用桿體明顯變形的錨桿。
1.4.3孔徑應比錨桿直徑小2mm~3mm,即鉆孔直徑宜為39mm~40mm。
1.4.4錨桿插入孔內的長度,不得小于錨桿長度的97%(外露長度≤54mm)。
1.4.5對外露長度大于54mm的錨桿,不得報量;對只施工素錨桿的地段,網度小于0.8m的,不得報量;對順破碎帶方向注入的錨桿,按不合格錨桿根數的2倍扣量。
二、鋼筋網片
1.定義
2.1.1鋼筋焊接網是一種焊接成型的網狀鋼筋制品,是縱向和橫向鋼筋分別以一定的間距排列且互成直角,全部交叉點均用強電阻壓力熔焊在一起的鋼筋網片。
2.規格、材質、技術性能
2.2.1鋼筋網片的規格為1m*2m,網格間距宜為100mm~300mm;
2.2.2鋼筋網材質宜使用Q235線材,鋼筋直徑宜為φ6(±0.5)mm;
2.2.3網線抗拉強度≥550N/mm2(即56.12kg/mm2),網片抗剪強度≥150N/mm2(即15.31kg/mm2)。
3.網片的施工
2.3.1現場存放不得妨礙行人、車輛通行,且應在干燥無泥漿的地上堆疊,如現場有水或泥漿過多,應豎立靠幫堆放,并在網片下面墊放高出水面的木塊或石塊。
2.3.2施工順序從頂板向兩幫施工,從一頭向另一頭依次施工,不得從中間向兩頭施工。
2.3.3掛網時,不得打完所有孔后再掛網,應隨網片的布置來確定錨桿的位置;遇斷面起伏較大的,應對照斷面形狀對網片進行大致彎折,在凹進去的位置處先打一個錨孔,插上錨桿然后連同彎折的網片一同注至離巖層2~3cm的位置;遇網片與巖層空隙過大,需用石塊進行填塞。
2.3.4兩張網片的銜接位置重疊宜為10~20cm,一般以10cm為宜。
4.質量與控制
2.4.1網片進場應有質量合格檢驗證書,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4.2使用前應清除網片上粘附的泥土和油漬;對個別脫焊的交叉點應進行綁扎處理后使用,多點脫焊的不得再使用。
2.4.3凹陷處連同錨桿注入時,不得過于用力注入錨桿致使網片多點脫焊。
2.4.4網片銜接應規整有序,重疊區域不宜超過20cm,避免材料過于浪費。
2.4.5緊跟掘進工作面時,應在噴射混凝土終凝3h后再進行放炮作業,避免崩壞網片。
2.4.6對第2.4.3、2.4.4、2.4.5這三條不按要求操作的,按不合格網片張數的3倍扣其錨網量(如1張網片不合格扣3張錨網)。
三、噴射混凝土
1.一般規定
3.1.1噴射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20,特殊條件下的工程支護,設計強度不得低于C25。
3.1.2噴射混凝土厚度設計應滿足巷道工程穩定要求及對不穩定危石沖切效應的抗力要求,最小噴射厚度不得小于50mm。
2.原材料
3.2.1水泥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的有關規定,標號不低于42.5。
3.2.2骨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粗骨料應選用堅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徑不宜大于12mm;當使用堿性速凝劑時,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碳的石料;
(2).細骨料應選用堅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細度模數宜大于2.5(即砂的平均粒徑為0.39mm以上);干拌法噴射時,骨料的含水量應保持恒定并不大于6%。
3.2.3拌合水應滿足一般生活用水的標準。
3.2.4噴射混凝土速凝劑應符合下列規定:
(1).摻加正常用量速凝劑的水泥凈漿初凝時間不應大于3min,終凝時間不應大于12min;
(2).宜用無堿或低堿型速凝劑。
3.噴射混凝土設計
3.3.1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小于400kg/m3;
(2).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3).干拌法混合時水膠比不宜大于0.45;
(4).膠凝材料與骨料比宜為1:4.0~1:4.5;
(5).砂率宜為50%~60%。
3.3.1噴射混凝土1d齡期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8N/mm2,28d齡期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20N/mm2。
3.3.2噴射混凝土支護的設計厚度不應小于50mm,含水巖層中的噴射混凝土支護設計厚度不應小于80mm,鋼筋網噴射混凝土支護設計厚度不應小于80mm。
3.3.3當噴射混凝土設計厚度大于150mm,宜設置雙層鋼筋網。
3.3.4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0mm。
4.設備
3.4.1干拌法噴射混凝土機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密封性能良好,輸料連續均勻;
(2).生產能力(混合料)應為3m3/h~5m3/h,允許輸送的骨料最大粒徑為20mm;噴漿管內徑為φ51mm。
(3).輸送距離(混合料)水平不應小于50m,垂直不應小于20m;
(4).震動電機功率為0.37KW,電壓380V。
3.4.2干拌法噴射混凝土用空氣壓縮機的供風量不應小于7m3~9m3/min。
3.4.3輸料管應能承受0.8MPa以上的壓力,并應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3.4.4干拌法噴射混凝土施工供水設施應滿足噴頭處的水壓力不小于0.15MPa。
5.混合料攪拌
3.5.1混合料攪拌前,應按混合料配比對各種原材料稱重,對重量允許偏差2%~3%。
3.5.2混合料應采用機械攪拌,所采用的材料應拌合均勻,攪拌時間不得少于2min。
6.噴射作業
3.6.1噴射作業現場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1).拆除作業面障礙物,如泥漿或巖渣堆積物,有鋼筋網的應清除污銹;
(2).埋設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一般以覆蓋鋼筋網20mm為準則);
(3).噴射機司機與噴射手不能直接聯系時應配備聯絡裝置;
(4).作業區應有良好的通風和足夠的照明裝置;
(5).噴射作業前應對機械設備、風水管路、輸料管路和電纜線路等進行全面檢查及試運轉。
3.6.2受噴面有滴水淋水時,噴射前應按下列方法做好治水工作:
(1).有明顯出水點可埋設導管排水;
(2).豎井淋幫水可設截水圈排水。
3.6.3噴射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噴射作業應分段分片進行,噴射順序應由上而下;
(2).噴射作業區的氣溫不應低于5℃,受噴面溫度不得低于2℃;
(3).對受噴巖面應用壓力水預先濕潤,對遇水易潮解的巖層可用壓風清除巖面的松石、浮渣和塵埃;
(4).在噴射作業前應先對巖面上出露的空洞、凹穴和較寬的張開裂隙進行噴射混凝土充填;
(5).噴嘴指向與受噴面應保持90°夾角;
(6).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不宜大于1.5m;
(7).素噴混凝土對邊墻部位一次噴射厚度:摻速凝劑70~100mm,不摻速凝劑50~70mm;對拱部一次噴射厚度:摻速凝劑50~60mm,不摻速凝劑30~40mm;
(8).在噴射過程中,應對分層、蜂窩、疏松、空隙或砂囊等缺陷作出鏟除和修復處理;
(9).分層噴射時,后層噴射應在前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若終凝1h后進行噴射,則應先用風水清洗噴層表面;
(10).噴射作業緊跟掘進工作面時,下一循環爆破作業應在混凝土終凝3h后進行。
3.6.4鋼筋網噴射混凝土中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網使用前應清除污銹;
(2).鋼筋網應與錨桿聯結牢固,噴射時鋼筋不得晃動;
(3).噴射時應適當減小噴頭與受噴面的距離;
(4).噴射混凝土厚度應完全覆蓋鋼筋,覆蓋厚度不得小于20mm。
7.施工安全和粉塵控制
3.7.1噴射混凝土的施工安全應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認真檢查和處理作業區危石,施工機具應放置在安全地帶;
(2).施工中應定期檢查電源線路和設備的電氣部件;
(3).噴射作業中處理堵管時,應將輸料管順直緊按噴頭,疏通管路的工作風壓不得超過0.4MPa;
(4).非操作人員不得進入正在作業的區域,施工中噴頭前方不得站人。
3.7.2采用干拌法噴射混凝土施工時宜采取下列綜合防塵措施:
(1).在滿足混合料能在管道內順利輸送和噴射的條件下增加骨料含水率;
(2).在距噴頭3m~4m輸料管處增加一個水環,用雙水環加水;
(3).在粉塵濃度較高的地段設置除塵水幕;
(4).加強作業區局部通風、采用增粘劑等外加劑;
(5).噴射混凝土作業人員應采用個體防塵用具。
8.質量與控制
3.8.1原材料與混合料的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每批進場材料進行質量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對噴射混凝土混合料的配比以及拌合的均勻性,每工作班應檢查一次。
3.8.2噴射混凝土的厚度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控制噴層厚度應預先埋設控制厚度的標志;
(2).噴射混凝土的回彈率:拱部應控制在30%以內,邊墻應控制住25%以內;
(3).噴層厚度檢查點密度:結構性噴層,全噴地段每5m不得少于1組(1組為3處,兩幫及拱頂各一處),半噴地段每5m只需在幫頂各留一處檢查點,噴射長度不足5m也需留設檢查點;防護性噴層,全噴地段每8m不得少于1組,半噴地段每8m只需在幫頂各留一處檢查點,噴射長度不足8m也需留設檢查點;
(4).噴射厚度合格條件:所有檢查點中應有60%的噴層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最小值也不應小于設計厚度的50%。
本制度由地測技術部制定下發,望各分隊仔細查看并嚴格執行此標準。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西北分公司金水灣項目部
2017年6月17日
篇3:GB503102002電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1總則
1.0.1為了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統一電梯安裝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保證工程質量,制訂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電力驅動的曳引式或強制式電梯、液壓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安裝工程質量的驗收;本規范不適用于雜物電梯安裝工程質量的驗收。
1.0.3本規范應與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配套使用。
1.0.4本規范是對電梯安裝工程質量的最低要求,所規定的項目都必須達到合格。
1.0.5電梯安裝工程質量驗收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
2術語
全文下載:電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