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所管理規范
目次
前言I
1范圍1
2變電所人員管理1
3變電所安全管理3
4變電所設備管理4
5變電所運行管理11
6文明生產20
7培訓工作20
8變電設備基建、驗收及啟動階段運行管理21
附錄A(規范性附錄)記錄簿填寫說明23
A.1操作記錄簿23
A.2運行記錄簿23
A.3設備缺陷記錄簿23
A.4斷路器開閘記錄簿23
A.5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記錄簿23
A.6高頻收發訊機測試記錄簿24
A.7設備檢修、試驗記錄簿24
A.8直流設備巡視及蓄電池充放電記錄簿24
A.9避雷器動作記錄簿24
A.10反事故演習記錄簿24
A.11安全活動記錄簿24
A.12事故障礙異常記錄簿25
A.13運行分析記錄簿25
A.14培訓工作記錄簿25
A.15防誤裝置解鎖鑰匙使用記錄簿25
A.16事故預想記錄簿25
A.17運行維護記事簿25
附錄B(規范性附錄)變電所典型操作票的編制程序與管理規定26
B.1典型操作票任務的提出26
B.2典型操作票編寫26
B.3典型操作票審核26
B.4典型操作票批準26
B.5典型操作票的管理辦法:26
B.6典型操作票編寫規定26
附錄C(規范性附錄)記錄簿格式28
附錄D(資料性附錄)記錄簿格式35
變電所管理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公司)變電所人員管理、安全管理、設備管理、運行管理等工作規則。
本標準適用于省公司所屬各供電公司,
2變電所人員管理
2.1有人值班變電所
2.1.1變電所應配備所長和專責工程師各一人。所長應由從事5年以上變電運行相關專業工作、并具有相當于大專學歷水平的人員擔任,專責工程師應具有助理工程師及以上技術職稱。
2.1.2新工人進所前應經三級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值班前應按照培訓制度進行培訓并經考試合格,經本供電公司主管運行的副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正式上崗值班。
2.1.3容量為120MVA及以上的變電所值班長應具有相當于高級工及以上應知應會水平,值班員應具有相當于中級工及以上應知應會水平。
2.1.4變電所運行人員定員管理
變電所應根據原國家電力公司《供電勞動定員標準》(試行)規定,結合變電所重要性、設備實際情況配備足夠的運行人員,保證設備運行維護、事故處理的需要。
2.1.4.1變電所按開關折算系數劃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
a)500千伏變電所開關折算系數180以上者為大型;開關折算系數140-180者為中型;開關折算系數140及以下者為小型;
b)220千伏變電所開關折算系數63以上者為大型;開關折算系數41-63者為中型;開關折算系數41及以下者為小型;
c)66千伏變電所開關折算系數24以上者為大型;開關折算系數14-24者為中型;開關折算系數14及以下者為小型。
2.1.4.2變電所運行與維護定員標準
a)有人值班的500千伏大型變電所為23人,中、小型變電所為19人;
b)有人值班的220千伏大型變電所為14人,中、小型變電所為11人;
c)有人值班的66千伏變電所為7人
2.1.5變電所各級人員崗位職責
2.1.5.1變電所所長
a)所長是全所的負責人,是變電所的安全第一責任者。全面負責本所的安全經濟運行、設備管理、運行管理、文明生產、人員培訓等工作,監督落實全所人員的崗位責任制。
b)組織本所的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編制本所值班輪值表等,并督促完成。
c)領導全所人員貫徹國家電網公司、省公司及本供電公司下發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生產教育,組織安全活動,主持本所事故障、礙調查分析,并形成所內分析報告。
d)根據設備運行狀況、全所人員情況與上級要求編制所內年、季、月安全生產工作計劃、季節性維護計劃及大型作業安全措施等,并組織完成。簽發并按時報出總結及各種報表。制定和組織實施控制異常和未遂的措施,組織本所安全活動,開展季節性安全大檢查、安全性評價、危險點分析和預控等工作。參與本所事故調查分析,主持本所障礙、異常和運行分析會,組織做好反事故演習。
e)遇變壓器停電、母線停電、現場設備改造等較大的停電工作和較復雜的操作及新設備送電等,親自主持準備工作,做好危險點預防、安全措施、事故預想等,并到現場把關。
f)結合本所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組織全所人員技術、業務學習和考核,做好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生產準備工作,組織或參加驗收。
g)定期巡視設備,掌握設備運行狀況,核實設備缺陷,督促消缺。
h)檢查、督促兩票、兩措的執行,組織搞好全所設備維護、環境衛生、文明生產、所容所貌等工作。
2.1.5.2變電所專責工程師職責
a)變電所專責工程師是全所的技術負責人,協助所長做好變電所技術管
篇2:煤礦變電所防雷措施
1雷云的形成和雷電發展
雷電是大氣中自然放電現象,一般叫閃電,它的形狀分為線狀、帶狀、片狀和球狀。按空間位置可分為雷云之間和雷云對大地之間兩類。前者發生在高空,對人類危害較小,后者為發生在雷云對大地間的落地雷,尤其是負極性落地雷,對人體和設備危害最大,是造成煤礦變電所雷擊事故的主要來源。雷電與雷云的存在分不開,在天氣悶熱時,熱空氣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氣,水蒸汽結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運動,與繼續上升的熱空氣發生碰撞出現水滴分離形成微細水滴,這些水滴隨風吹聚形成帶負電的雷云,雷云是產生雷電放電的前提。負極性的落地雷的發展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1先導放電
當天空中有帶負電電荷的雷云時,由于感應作用,地面和地面物體都帶上正電荷,雷云中某處電荷較多就使該處附近電場強度增大,增大到一定值時,就使空氣絕緣被破壞,開始出現游離,形成先導放電通路,方向從雷云向大地逐級發展(放電速度約數10km/s),向下發展到一定高度時,地面物體可能產生向上的先導,它影響下行先導的發展方向和雷擊點的方位。
1.2主放電
下行先導的極高電位和上行先導的感應電荷與大地距離較小,在電場強度足夠大時,就使剩余的空氣隙被擊穿,游離出來的電子很快流入大地,大量地面電荷迅速沖向雷云,就會產生很強的光亮和巨大的雷聲。主放電電流極大,大多數雷電流瞬間幅值約數10kA,少數可達數百千安。劇變的雷電流產生過渡過程,形成雷電沖擊波,使雷擊點周圍的磁場出現很大的變化。雖然主放電時間只有幾十微秒,但破壞作用極大,造成人畜傷亡、建筑物和設備損壞及引起火災。
1.3余輝放電
主放電后,雷云中的剩余電荷按通路持續流入大地,形成余輝放電,放電電流隨時間的延長而快速減小,只需幾毫秒放電就結束了。在存在多個雷云中心時,還會出現重復放電,只是放電電流小多了。
2雷電活動規律和雷電流幅值概率
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雷電活動的規律。按地理環境的分布規律是:山區和熱而潮濕的地區雷暴高于平原和冷而干燥的地區,內陸多于沿海。按地質條件易遭雷擊的地點為:土壤電阻小,地表土壤中粘土電導率高;地下埋有金屬礦床等;高聳突出或孤立的建筑物;高壓輸電線路轉角等。雷電活動時間大多在白天下午1至9時,雷暴的高峰月為七八月。
3變電所雷擊類型及防雷的首要任務
煤礦變電所遭受雷擊事故的類型分為三類:一是輸電線路受雷擊時沿線路向變電所入侵的雷電波;二是雷擊輸電線路附近地面的感應雷;三是雷直擊變電所內線路和設備的直擊雷。雷電波與感應雷的陡度大、幅值高,危害嚴重,不采用防雷措施就使變電所的電器設備絕緣擊穿。據統計,我國110~220kV的變電所因雷電波引起的事故率約0.5次/百所.年,直配電機的損壞率約1.25次/百所.年。
變電所防范雷電波和感應雷是防雷的首要任務,對直擊雷要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對高壓輸電線路要用耐雷水平和雷擊跳閘率來衡量防雷性能優劣,確保煤礦變電所安全正常運行。
4煤礦變電所對直擊雷的防護措施
變電所防護直擊雷的有效措施就是在變電所安裝避雷裝置。避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接閃器采用避雷針、帶、線和網。引下線要保證接閃器與大地間有良好連接,接地裝置的電阻應不大于10Ω。
在避雷針高于被保護設備時,它的保護范圍包括變電所廠房及室外所有設備。避雷針就像一把傘,只要把被保護設備置于傘蓋的范圍內,它就能將雷電吸引到自身上,就能把極大的雷電流通過引下線引入地下的接地裝置,盡快散逸到大地并與異種電荷中和,可以保護設備雷擊概率小于0.1%。要防止它們之間造成反擊事故。在采用滾球法計算時,避雷針保護范圍縮小,可在建筑物上安裝避雷帶(網)。
5煤礦變電所對雷電波的防護措施
5.1變電所內防護雷電波措施
變電所內的主變電壓最重要,應重點保護。利用變電所母線安裝閥型避雷器,把它接在主變壓器旁邊。在雷電波入侵到主變壓器時,產生全反射使它們身上的電壓升高,雷電波電壓曲線與閥型避雷器的較平坦的伏秒特性相交,使避雷器動作。對有正常防雷的110~220kV變電所,流過避雷器的雷電流不大于5kA,在主變壓器沖擊耐壓大于避雷器沖擊放電電壓時,主變壓器得到可靠保護。要選擇好安裝避雷器的位置,它與主變壓器及其它設備的距離都應小于最大允許電氣距離。一組不滿足要求時可再增一組。
5.2輸電線路防護雷電波措施
35~110kV無避雷線的輸電線路,當進線段遭雷擊時,雷電波的幅值和陡度會超過變電所設備的耐壓值。在接近變電所1~2km的進線段處安裝避雷線就能降低雷電波的陡度,限制流過變電所閥型避雷器中的雷電流不大于5kA,使進線段內出現雷電波的概率大為減小,即使出現也只能在進線段外。對重雷區及雨季經常合閘的情況,還應該在進線段保護的首端各安裝一組管型避雷器。
5.3各種變壓器防護雷電波措施
(1)三相繞組變壓器只須在低壓繞組某相出口處加裝一只避雷器;
(2)自耦變壓器可在高壓、中壓側與斷路器之間各安裝一組避雷器;
(3)35kV變壓器中性不用保護,110kV變壓器中性接避雷器;
(4)3~10kV配電變壓器采用閥型避雷器,對多雷區還要在低壓側安裝一組氧化鋅避雷器。
5.4直配電機防護雷電波措施
在每臺電機出線的母線處安裝一組磁吹避雷器,再采用進線段保護措離來限制流入磁吹避雷器中的雷電流不大于3kA;在電機母線上安裝電容器,也能限制雷電波陡度,降低幅值,保護直配電機匝間及中性點絕緣。
篇3:變電所電纜上架安全技術措施
電纜施工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
(1)敷設電纜作業應設專人統一指揮。作業前,作業負責人或總指揮應向全體作業人員講明作業要求、聯絡信號及注意事項。作業人員應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盡心盡責。在居民區及公路、鐵路交通要道附近作業,要專人看管監護,井設“前方施工、車輛繞行”標志,夜間應設紅燈標志。
(2)電纜敷設時,應選擇堅硬平坦的地面支撐電纜軸,使用的絲杠千斤支架應轉動靈活、堅固且安全可靠,能保證電纜軸架起落時端面垂直、卷筒水平。電纜軸保護板拆除后要集中保管,以免釘子扎傷人腳。
(3)電纜在溝內展放時,操作人員一般由手提或肩扛將電纜拖到終點,在拐彎處操作人員必須站在電纜的外側,以免被電纜掛倒;在墻洞口、溝口、管口或隔層敷設時,手應距口處lin以上,以免碰傷手指。敷設電纜必須戴手套。
(4)電纜敷設時,任何時候必須保證電纜的彎曲半徑在允許范圍之內。
(5)溝內敷設電纜應先將溝內雜物清除干凈,墊砂內不準有堅硬鋒利之物;沿墻或架空敷設時必須牢固可靠,架空敷設應遵照架空線路施工的有關安全規定。
(6)同一溝內或隧道內敷設的數條電纜,工程需要移動其中運行中的電纜時,除應經電氣負責人批準外,還應制定現場安全措施,并有專人指揮,移動電纜的長度不應超過100m,移動距離(平移或直線移動)不得超過Zm。10kV及以上的電纜禁止帶電移動。移動過程中必須保證電纜的彎曲半徑在允許范圍內。
(7)電纜頭作業時,使用噴燈或明火加熱應有防火措施,易燃品、化學物品及油類應妥善保管并遠離熱源。
(8)作業中搬運電纜膠時,應戴防護手套;搬運加熱后的電纜膠時,應用有嘴和帶蓋的桶,傳遞時應注意不得使膠濺出或翻倒,除戴套袖外,應穿長袖工作服、戴鞋蓋,必要時要戴口罩。
(9)在高處加灌電纜膠時,下面不準站人,作業人員應戴防護眼鏡。加熱電纜膠或熔鉛時,應戴口罩、手套及鞋蓋,且站在上風側,現場應有防止水滴人燒熱的電纜膠內的措施;用勺取熔鉛液時,勺應先預熱,以免鉛液飛濺。
(l0)熔化電纜膠必須采用緩慢溫火,嚴禁急火猛火。不得用錫焊成的容器加熱,容器應有嘴有蓋,避免溢出。
(11)在制做環氧樹脂電纜頭作業中,當烘干石英粉時,必須戴口罩,配制藥液應戴防護眼鏡和醫用手套。現場通風必須良好,并在上風側操作。當皮膚接觸到胺固化劑,應立即用水沖洗并用酒精擦凈,如發現頭暈或疲勞時,應立即離開現場,到通風處休息。為了安全,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用熱縮電纜及熱縮電纜頭。
變電所電纜上架安全技術措施
變電所電纜上架由于生產需要,部分電纜不能斷電,必須在不停電情況下逐個將現用1#、2#進線、920、965、1012水平高壓電纜上架,
嚴禁帶電作業,進行電纜上架作業時必須先斷掉電纜電源再干活。
電纜上架前要從原地溝抽出,要經過墻眼,不得野蠻操作,損壞電纜。充分考慮到塑料電纜和橡膠電纜彎曲極限不同,操作時不得用力過猛損壞電纜。移動電纜時保護好電纜接頭,不得受力過大損壞接頭,或造成磨損降低絕緣性能。操作人員高空作業應系安全帶佩戴安全防護用品。
電纜上架操作人員必須帶手套作業,以防擠壓擦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