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文設備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水文設備的管理,不斷提高水文、水質信息采集、傳輸和處理的技術水平,根據《水利部設備管理制定》,結合水文工作的特點,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電)廳水文、水環境部門的設備管理,其內容包括測驗儀器和測報設備的管理兩部分。測驗儀器系指為直接量測各水文、水質要素所采用的儀器,如雨量計、水位計等。測報設備系指為水文、水質監測提供的設施和場地、以及為數據處理、水情預報、傳輸服務的設備和設施,如測船、纜道、水質分析設備和通訊電臺等。
第三條水文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創造技術經濟條件,并依靠組織手段,對水文、水環境部門構成固定資產的各類設備,從選型購置、監造檢驗、運輸保管、安裝調試、交接驗收、運行維護、改造更新直至報廢進行綜合管理,使其經常處于完好技術狀態,充分發揮效能,取得良好效益。
第四條水文設備管理應貫徹預防為主,安全第一,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水文事業發展的方針;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管理工作要面向業務、面向基層、一切從生產實際需要出發;發揚自力更生、勤儉辦事業的精神,認真搞好現有設備的養護與維修;加強設備管理的科學研究,積極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第五條水文設備管理應實行分級管理的原則。
各級水文主管單位負責對所屬單位的設備管理工作進行業務管理和監督檢查。
第六條本規定根據水文測報、水質監測工作的需要,對各主要設備的配置標準,檢修和使用年限僅作原則規定,各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主管單位可根據所屬單位所承擔的任務、工作環境等條件,適當予以調整。非主要設備的管理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各級水文主管單位要建立、健全設備養護維修管理規章制度,并負責檢查落實。設備管理工作要遵照獎優罰劣的原則,對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應予表揚和獎勵。
第七條水文設備是獲取水文、水質信息的重要物質基礎,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水文設備是單位領導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并應作為考核單位及領導工作成績的內容之一。
第二章設備管理機構及職責
第八條設備管理機構的設置
1.水文司設立水文設備管理領導小組,對全國水文設備實行歸口管理。
2.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主管單位為一級設備管理機構,應建立設備管理領導小組,應有行政領導干部兼管設備管理工作,并應設立設備綜合管理部門。
3.流域水文總站、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分站(勘測大隊)為二級設備管理機構,應有行政領導干部兼管設備管理工作,并根據水文設備的規模,設立設備管理部門或專職管理人員。
4.水文站(勘測隊)為三級設備管理機構,應有負責人兼管設備管理工作,根據設備管理任務的大小,配備必要的專(兼)職設備管理人員。
各級設備管理單位,技術和管理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
第九條各級設備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
1.水文司設備管理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制定水文設備管理工作的規劃和有關規定;
(2)監督、檢查和組織、協調全國水文部門的設備管理和計量管理工作;
(3)組織制定水文設備的設計、運行、維護、檢修等有關技術規范;
(4)組織建立水文設備信息系統,掌握國內外水文設備的發展動態和現狀,收集先進設備的技術資料并評估其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編制全國水文設備發展規劃;
(5)組織制定水文設備管理評級辦法,開展全國水文設備管理的評比、表彰工作,總結交流和推廣設備管理的先進方法及檢修技術;
(6)組織制定水文部門設備管理檢修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7)組織調查、分析、處理設備特大事故。
2.一級設備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水利部和有關領導部門制定的設備管理方針、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
(2)制定本地區設備管理補充規定,劃分所屬單位管理范圍和權限,建立有關規章制度;
(3)監督、檢查和組織協調本地區設備綜合管理工作;
(4)負責本地區水文計量管理和監督,組織建立水文、水質計量標準和量值傳遞系統,按同級計量行政部門的授權,依法開展水文、水質計量檢定、測試,保證量值準確和統一;
(5)組織建立本地區水文設備信息系統,掌握本地區設備現狀,收集先進設備的技術資料,編制本地區年度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和發展規劃,建立各類主要設備的技術檔案;
(6)組織擬定消耗器材、用品的消耗定額;審定所屬各單位主要設備的配置定額;按設備管理權限,審定報廢設備,審批大、中型設備的大修和更新改造計劃并組織驗收;
(7)定期組織設備檢查、評比活動,評選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篇2:水利部水文設備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水文設備的管理,不斷提高水文、水質信息采集、傳輸和處理的技術水平,根據《水利部設備管理制定》,結合水文工作的特點,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電)廳水文、水環境部門的設備管理,其內容包括測驗儀器和測報設備的管理兩部分。測驗儀器系指為直接量測各水文、水質要素所采用的儀器,如雨量計、水位計等。測報設備系指為水文、水質監測提供的設施和場地、以及為數據處理、水情預報、傳輸服務的設備和設施,如測船、纜道、水質分析設備和通訊電臺等。
第三條水文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創造技術經濟條件,并依靠組織手段,對水文、水環境部門構成固定資產的各類設備,從選型購置、監造檢驗、運輸保管、安裝調試、交接驗收、運行維護、改造更新直至報廢進行綜合管理,使其經常處于完好技術狀態,充分發揮效能,取得良好效益。
第四條水文設備管理應貫徹預防為主,安全第一,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水文事業發展的方針;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管理工作要面向業務、面向基層、一切從生產實際需要出發;發揚自力更生、勤儉辦事業的精神,認真搞好現有設備的養護與維修;加強設備管理的科學研究,積極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第五條水文設備管理應實行分級管理的原則。
各級水文主管單位負責對所屬單位的設備管理工作進行業務管理和監督檢查。
第六條本規定根據水文測報、水質監測工作的需要,對各主要設備的配置標準,檢修和使用年限僅作原則規定,各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主管單位可根據所屬單位所承擔的任務、工作環境等條件,適當予以調整。非主要設備的管理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各級水文主管單位要建立、健全設備養護維修管理規章制度,并負責檢查落實。設備管理工作要遵照獎優罰劣的原則,對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應予表揚和獎勵。
第七條水文設備是獲取水文、水質信息的重要物質基礎,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水文設備是單位領導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并應作為考核單位及領導工作成績的內容之一。
第二章設備管理機構及職責
第八條設備管理機構的設置
1.水文司設立水文設備管理領導小組,對全國水文設備實行歸口管理。
2.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主管單位為一級設備管理機構,應建立設備管理領導小組,應有行政領導干部兼管設備管理工作,并應設立設備綜合管理部門。
3.流域水文總站、省(自治區、直轄市)水文分站(勘測大隊)為二級設備管理機構,應有行政領導干部兼管設備管理工作,并根據水文設備的規模,設立設備管理部門或專職管理人員。
4.水文站(勘測隊)為三級設備管理機構,應有負責人兼管設備管理工作,根據設備管理任務的大小,配備必要的專(兼)職設備管理人員。
各級設備管理單位,技術和管理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
第九條各級設備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
1.水文司設備管理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制定水文設備管理工作的規劃和有關規定;
(2)監督、檢查和組織、協調全國水文部門的設備管理和計量管理工作;
(3)組織制定水文設備的設計、運行、維護、檢修等有關技術規范;
(4)組織建立水文設備信息系統,掌握國內外水文設備的發展動態和現狀,收集先進設備的技術資料并評估其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編制全國水文設備發展規劃;
(5)組織制定水文設備管理評級辦法,開展全國水文設備管理的評比、表彰工作,總結交流和推廣設備管理的先進方法及檢修技術;
(6)組織制定水文部門設備管理檢修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7)組織調查、分析、處理設備特大事故。
2.一級設備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水利部和有關領導部門制定的設備管理方針、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
(2)制定本地區設備管理補充規定,劃分所屬單位管理范圍和權限,建立有關規章制度;
(3)監督、檢查和組織協調本地區設備綜合管理工作;
(4)負責本地區水文計量管理和監督,組織建立水文、水質計量標準和量值傳遞系統,按同級計量行政部門的授權,依法開展水文、水質計量檢定、測試,保證量值準確和統一;
(5)組織建立本地區水文設備信息系統,掌握本地區設備現狀,收集先進設備的技術資料,編制本地區年度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和發展規劃,建立各類主要設備的技術檔案;
(6)組織擬定消耗器材、用品的消耗定額;審定所屬各單位主要設備的配置定額;按設備管理權限,審定報廢設備,審批大、中型設備的大修和更新改造計劃并組織驗收;
(7)定期組織設備檢查、評比活動,評選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篇3:學院現金及報銷管理辦法
學院現金及報銷管理辦法
一、現金的使用范圍
根據國家和學院計財處有關規定及后勤基建處的實際情況,現金的使用范圍為職工工資、津貼、個人勞務報酬,日常5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二、支票的使用范圍
除以上可使用現金的支出外,其他結算款項原則上應使用轉帳支票支付。支出范圍在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款項,可以使用轉帳支票支付。支出在500元以上的款項,必須使用轉帳支票支付。
三、領用轉賬支票的程序及使用要求
1、領用人須填寫(借款單),經所在中心一支筆簽字同意后方可到財務領用轉帳支票。
2、轉帳支票有效期為10天,支票領用后,必須在付款期限內付款。轉帳支票付款并取得真實、合法的原始原始憑證后,應及時到財務辦理報帳手續。
3、如將轉帳支票丟失,必須立即通知財務采取補救措施,如票款因支票丟失已從我財務帳戶轉出,一經核實轉出金額將從領票人的工資中分期扣回。
4、轉帳支票簽發后,領用人應妥善保管,不得折疊、磨損。
四、日常支出的報銷
1、經辦人必須取得真實合法、內容完整的原始發票。發票必須是國家稅務局監制印有“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必須蓋有開票單位的財務專用章或發票專用章。
2、發票內容必須齊全,包括:付款單位名稱(即“北京印刷學院”字樣,必須由收款單位填寫)、所購商品的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含大、小寫金額)、填制日期、填制人姓名等等。上述內容不全、涂改、挖補及發票的大、小寫金額不相符等,會計人員有權予以退回,要求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由收款單位進行更正、補充或重新開列。
3、購置辦公用品、勞保用品及日常支出(修車配件、維修購配件、材料)等物資,應附收款單位開列的詳細明細清單(清單所蓋印章必須與開據發票一致),作為原始發票的必需附件,否則不予報銷。
4、使用轉帳支票付款,應在所取得發票的右上角填寫支票號碼后四位,以便報帳核對。
5、經辦人在原始發票背面簽名并注明所購物資用品使用方向,經單位財務“一支筆”審批簽字后方可報銷。
6、當月發生的日常支出,材料款、修理費、燃料費、市內交通費、辦公費、通訊費、招待費、餐費、勞務用品、禮品、差旅費等原則上應于當月報銷。當月因各種原因不能報銷的,上述費用的報銷時間最多延長到下月25日,否則不予報銷。
五、招待費
1、業務招待費的報銷,實行一事一結制度。
2、業務招待費標準一般為每人每餐15-40元,特殊情況經主管后勤院長批準。
3、報銷業務招待費時應完整填寫《業務招待費審批表》。
4、各中心安排的院內會議,報銷有關費用時應填寫《會議費報銷單》經辦人簽字,本單位“一支筆”審批后,由本單位預算經費支出。
5、禮品費報銷必須有明細或清單,由經辦人注明禮品用處,除單位“一支筆”簽字及主管財務處長簽字外,還必須有主管后勤院長簽字后方可報銷,列支本單位預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