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機電設備管理規定

機電設備管理規定

2024-07-25 閱讀 4009

第一節:管理制度

一、一般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我礦機電設備管理,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轉,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規定,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訂沛城礦機電設備管理規定。

第二條:我礦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對全礦機電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堅持做到全面規劃、合理選購、及時安裝、精心維護、正確使用、科學檢修、適時改造和更新,以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和投資效益。

第三條:健全組織機構,礦設有分管機電工作的礦長,機電總工程師,機電科有分管設備的科長,技術員和專職設備管理人員;采、掘、運等單位有分管機電的區長,兼職設備管理網員,在機電礦長和機電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全礦形成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管理體系。

第四條:機電科是機電設備管理的職能部門,對全礦的機電業務實行統一領導,建立正常的機電工作秩序。

機電科必須健全機電設備、配件管路臺帳卡片、圖、牌、板、設備手冊和特種設備的單列分帳和設備固定次產臺帳。

第五條:由機電礦長、機電總工程師組織,機電科負責編制全礦機電設備大修計劃、維檢和更新改造計劃,每月統計匯總全礦機電“三率”編制報表及時上報公司機電業務部門。

在機電礦長的領導下,機電科每旬組織一次由各單位設備網員和機電維修人員、職能單位管理人員參加的設備質量檢查,每月匯總檢查結果兌現獎罰,機電科長、技術員應參加每周一次的定期檢查,查出的重大隱患必須及時處理。

第六條:機電礦長每月必須組織召開一次機電工作會議、研究、布置、檢查機電設備管理工作。

機電科長每周召開一次采、掘、運、機電區長各區隊維護班長例會,總結經驗布置工作。

二、設備選型,保管和使用

第七條:機電科應根據礦井機電設備的技術性能和生產發展,編制年度設備維簡更新改造計劃和月度設備購置計劃報機電礦長和總工審核,礦長批準。設備選型應堅持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原則,禁止選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大型固定設備選型、設計應經公司審查、批準。

第八條:新購設備到貨后,供應科負責通知機電科、企管科共同驗收,并填寫驗收報告單入庫。防爆設備應檢查其“產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礦礦用安全標志”。機電科負責登帳、編號和圖紙資料保管;財務科負責辦理固定資產入帳手續;供應科負責設備和隨機部件的妥善保管。驗收中如發現質量問題,由供應科負責退貸或向對方提出索賠。

第九條:設備必須入庫保管,大型設備必須下有襯墊,上有遮蓋,嚴禁露天存放,日曬雨淋,庫存設備應定期對庫存設備進行檢查保養,嚴禁拆卸配件使用。

第十條:機電設備、電纜,配件等由機電科統一檢查試驗領發,設備的領用必須由各單位維護員到機電科辦理領用手續。

重大機電設備、預防性緊急備用設備或配件須經機電礦長、機電總工簽字同意,對于特殊情況下,礦值班簽發的設備,使用單位必須在兩天內到設備組辦理領用手續,交倉庫保管人員。

三、設備的安裝與使用

第十一條:設備安裝前,必須檢查,保養和試驗,設備下井必須持有“設備下井合格證”否則井口把鉤工不得準許下井。

第十二條:采掘運等流動設備的安裝,生產技術部門必須一日前提出設計和安裝計劃,安裝單位必須按設計安裝,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與《機電設備安裝質量標準》,嚴禁未經檢修的設備安裝,及設備倒裝。

第十三條:安裝機電設備的巷道,硐室等井巷工程,必須經過機電、生產、技術科聯合驗收。符合安裝要求,方能進行機電設備安裝施工。機電設備安裝竣工后,應由機電礦長、機電總工程師、生產科、機電科以及工程施工單位、使用單位、設備管理員共同驗收并進行試運轉,合格后辦理設備移交手續,交付使用。否則,不得移交生產,并限期整改。

第十四條:如遇特殊情況或因生產急需,經礦領導同意,設備急需投入運行,但又有客觀條件或缺少材料、配件,一時達不到規定標準要求,而又不影響安全生產的設備可先交付使用,辦理臨時交接手續,接收單位不得推諉,由設備管理員記好所存在的問題,由安裝單位承擔設備不完好的責任,并待條件具備后繼續處理,直到合格辦理正式手續移交為止。特殊情況下,機電科、生產科進行裁決,設備投入運行后,使用單位要加強管理,安裝單位要催促供應部門落實材料、配件,不得無限期的拖延時間,造成不必要的扯皮和機電事故的發生。

第十五條:在用中的設備應實行包機制,包機組可按單臺設備、系統或機組為單位承包,并由各班司機、維護員組成,一般的設備管理、維護、保養、檢查、維修和故障排除由使用單位負責,重要檢修與故障排除由機電科配合解決,包機人員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方可承擔。

四、設備后期管理

第十六條:設備的使用、管理、維護、更換。

1、管理范圍:原則上是誰使用誰管理,誰保養、誰維修,包括檢查排除故障,更換等。

2、電氣設備:單頭面以變電所的尾端開始,多頭面以本頭面第一臺饋電開關

篇2:煤礦機電設備事故管理制度

為加強機電、運輸事故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3.1在生產、施工過程中發生的機電、運輸設備事故,應按有關規定進行登記、調查、分析、統計和報告。

1.3.2?機電、運輸事故按其影響生產或基建施工時間,造成損失程度和性質,分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重大事故三種。

1.3.2.1?一般事故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一般事故:

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0.1~2萬元者。

2)造成設備停運影響生產或基建施工1小時及以上或產量損失200噸及以上者。

3)3千伏級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者。

4)提升設備的斷繩,大型物件墜入井筒,運輸設備的碰頭、追尾、車輛顛覆、斜井跑車,壓風機風管爆炸或風缸搗毀,膠帶、電纜或電氣設備著火等惡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不到或達到一般事故程度者。

1.3.2.2?重大事故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重大事故:

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2萬元以上到50萬元者。

2)主排水泵停泵,造成泵房進水或淹泵者。

3)全礦井停電10分鐘以上,地面車間供電中斷4小時以上至7天。

4)提升設備的斷繩,大型物件墜入井筒,運輸設備的碰頭、追尾、車輛顛覆、斜井跑車,壓風機風管爆炸或風缸搗毀,膠帶、電纜或電氣設備著火等惡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超過一般事故程度者。

5)全礦井停風10分鐘以上者。

1.3.2.3特大事故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稱為特大事故:

1)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超過50萬元者。

2)因機電、運輸事故引起的淹井、著火、瓦斯爆炸、停電造成全礦井停止生產8小時以上,基建施工企業造成全部礦井工程停工8小時以上者。

3)全礦井停風30分鐘以上者。

1.3.3提升設備的過卷,大型物件墜入井筒,運輸設備的碰頭、追尾、撞信號、斜井跑車,3千伏及以下的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等惡性事故,但情節嚴重,應視為未遂事故。

1.3.4機電、運輸事故的管理和報告辦法:

機電、運輸事故發生后,除分別按程序匯報及時組織搶修外,還要按下列程序逐級上報:

1.3.4.1?發生一般機電、運輸事故時,各科隊負責人應立即向機電動力科和安監部門匯報,并在2天內把事故報告報機電動力科和安監部門。

1.3.4.2?發生重大、特大機電、運輸事故時,礦安監部門應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事故單位應將機電、運輸事故發生經過、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事故責任者、處理意見及結論在5日內逐級上報。特大事故要于15日內逐級上報到有關部門。

1.3.4.3?發生未遂事故時,班組長應立即向科隊負責人匯報,情節嚴重的應向礦相關部門匯報。

1.3.5?發生事故,機電動力科要會同安全監察部門,本著“三不放過”的原則認真進行追查,對事故的責任者要及時處理,按責任大小,情節輕重和造成的后果,給于批評教育、經濟賠償或行政處分以至追究刑事責任,對隱瞞事故情節或不報者應加重處罰。

1.3.6?發生重大、特大機電、運輸事故,各生產單位要將事故情況及時在本單位內通報,同時抄報上級主管部門,以便共同接受教訓。

篇3: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管理制度

1、礦井上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和10KV及其以下的電氣安裝工程,按《煤礦機電安裝工程質量標準及檢驗評級試行辦法》進行驗收。

2、新安裝的設備在使用前必須由礦機電主管工程技術人員組織有關人員詳細研究說明書內容,并制訂出操作規程。在使用初期,主管工程技術員要經常檢查其運行情況。

3、新設備安裝必須有安裝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程和設備說明書要求進行安裝,對隱蔽工程應有工程記錄。

4、施工單位對新設備,或經大修后的設備進行驗收,凡未經檢修好的設備嚴禁繼續使用。

5、設備安裝完畢后,由機電動力科組織相關業務部門人員,施工單位及使用單位共同按施工圖與安裝質量驗收標準進行驗收。

6、在設備試運轉驗收中,一般設備空運轉2—4小時,帶負荷運轉24小時無故障,無異常才算合格,特殊設備按相關標準驗收,如發生故障以及其他遺留問題由安裝單位限期進行處理,合格后方能移交。

7、大型設備或關鍵設備按相關規定要求進行調試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