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易燃易爆場所和設備檢修的安全(二)

易燃易爆場所和設備檢修的安全(二)

2024-07-25 閱讀 7195

4.2.5敞開孔洞,泄壓通風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要將周圍無易燃易爆物的動火場所的門窗打開,容器、設備、管道上的人孔、手孔、視鏡孔、放空管、進出管(有一定的泄壓面積或三個以上)應盡量敞開,徹底泄壓通風。這樣做的益處,一是防止可燃氣體重新聚集;二是萬一出事,敞開部位成為泄爆口,有足夠的泄壓面積,不至于“一鍋端”。嚴禁在未開孔洞和有壓力的密封容器、管道上動火、補焊、切割作業。

4.2.6動火分析

動火前半小時以內要對動火場所的環境、設備、管道的易燃氣體進行檢測或化學分析。如果動火作業間斷半小時以上,情況可能有變時應重新分析。取樣要有代表性和防止死角,并考慮可燃氣體與空氣的比重。一般在上、中、下部位和進出管口各取一個樣,周圍環境取一至三個樣。取樣管應插入一定的深度。分析方法有燃燒法、爆炸法和儀器法。對一類、二類動火作業,必須要有準確的分析數據,有些特別危險和影響較大的要害場所和設備,哪怕是清洗、置換后,明明感覺很難檢測到可燃氣體含量,也應作例行檢測分析,執行可燃氣含量“0”報告制度,作為動火的科學依據。因為,危險場所可燃氣含量“0”報告就意味著動火檢修“0”事故。

關于動火合格標準,理論上控制可燃物濃度在爆炸極限以下,動火就是安全的。實際操作上考慮到取樣的代表性,檢測儀器、分析操作的誤差等因素,應該留有相當的余地和足夠的保險系數。化工企業動火分析合格標準為:①原則上可燃物含量小于其爆炸極限的1/10,即動火安全保險系數必須大于10。具體規定是:如爆炸下限<4%(體積百分比)的可燃氣合量<0.2%為合格;爆炸下限>4%的可燃氣含量<0.5%為合格。②若有人進入容器設備內動火作業,氧含量在18%~22%為合格(氧含量不能太低,也不能富氧)。③毒物濃度應在國家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以下。

4.2.7其他要求

(1)動火檢修之前應制定施工計劃和作業程序,明確監護人,準備適當的滅火器材。

(2)金屬焊割作業動火執行人必須由經過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持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合格證的電焊工擔任。

(3)進入容器、設備內作業需要照明時,使用獨立電源或安全隔離變壓器電源24V以下的安全電壓的照明燈。

(4)點燃和熄滅焊、割炬均應在容器外面進行,在容器、設備內動火作業中途休息或間斷作業時,應把熄滅的焊割炬放在容器外面,防止過多和泄漏的乙炔、氧氣聚集在容器內。

4.3帶壓不置換動火

帶壓不置換動火俗稱正壓動火,指在未經排料置換而帶有一定壓力,甚至是不停車的可燃性介質的容器、設備、管道上的動火補焊。其基本原理是在檢修補焊之前,采取一定措施,嚴格控制氧含量(或其他助燃氣體含量)不超過1%,使容器管道內可燃氣體濃度大大超過爆炸上限而使之嚴重缺氧,無法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在正壓條件下讓可燃氣以比較穩定的流速,從容器、管道的破漏孔洞、裂縫處逸出,經點燃后與容器外部空氣形成一個局部的燃燒系統,從而為焊工提供一個穩定施焊的條件。這在理論上是允許的,技術上是可行的,實際操作上是可為的,并具有不停產、耗時短、費用低的優點。但由于其變化的因素比置換動火多,稍有疏忽就會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只能在企業管理水平高、安全工作好、技術力量強的單位推行。審批和實施均按高于一級動火的要求進行,分管安全工作的領導和總工、安全、保衛有關職能部門,均要到現場組織和監督。然而,對易聚合和會發生分解爆炸的氣體,不能采用此法。而且,帶壓不置動火只能用于補焊,禁止用于切割。

4.3.1環境安全

在系統外面的動火場所,應無可燃易爆物,空間分析可燃氣含量符合動火分析合格標準。

4.3.2控制可燃氣體的高純濃度和氧含量

爆炸性混合物在不同管徑、壓力和溫度條件下,會影響其爆炸極限的范圍,不能將特定溫度和壓力下測得的數據與理論計算的數據照套,同時也要考慮檢測分析的誤差。故對氫氣、乙炔;一氧化碳、煤氣、天然氣等容器設備、管道中的可燃氣的氧含量規定<1%為合格,并以可燃氣的濃度>95%為參考,濃度越高越安全。因此,在焊補前和整個操作過程中,要求生產負荷平衡,前后工序協調統一,關鍵崗位專人把關。尤其要加強容器內氣體含量分析,采用氧氣自動分析儀等連續檢測。一旦氧含量增高,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排除,若超過1%立即暫停補焊。

4.3.3正壓操作

容器、設備管道內保持連續穩定的正壓,是此類動火安全程度的關鍵。若有負壓,空氣進入容器管道,達到一定濃度難免會爆炸。故要在被焊補的容器取樣管上,裝設U型水柱壓力計或0.01MPa以下的壓力表,以隨時監測系統中的壓力。一般控制微正壓在150~500mm水柱之間,以保證正壓而又不猛烈噴火為原則。

動火以前必須在破漏處引燃可燃氣體,形成拉長形柱狀火焰的穩定燃燒。正壓的大小以不猛烈噴火為宜。火焰過猛,焊條熔滴容易被快速氣流沖走,且穿孔部位的鋼板在火焰高溫作用下易變形或裂成更大的孔縫,給焊接操作帶來困難。壓力太小,波動頻繁,使空氣乘隙而入,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對壓力的要求是保持連續不斷的低壓穩定氣流。穿孔裂縫越小,壓力調節的范圍越大,選用的壓力也可較大。反之,應考慮較小的壓力。筆者曾經組織對氨冷系統的管道實施帶壓不置換焊補,采用的壓力為150mm水柱左右,焊補作業的時間很短。

4.3.4電焊工的安全操作要求

(1)引燃和動火補焊操作時,焊工身體不可正對動火點,防止出現壓力突增,火焰急劇噴出,燒傷作業人員的意外情況。

(2)作業中萬一猛烈噴火,不能驚慌失措,應注意躲避和立即滅火。在火未熄滅前,不得為了滅火而切斷容器設備中可燃氣的總來源和降壓,防止倒吸空氣,造成更大危險。

(3)焊工技術水平要高,焊條的選擇要適宜,焊機電流的大小應預先調節好。壓力超過0.1MPa和鋼板較薄的設備,焊接電流過大容易熔擴穿孔,在介質的壓力下將會產生更大的孔和裂縫,容易造成事故。因此,補焊操作要均勻、準確、迅速,焊工需要預先經過專門培養和訓練,不允許技術差、經驗少的焊工帶壓補焊。

(4)焊補前應弄清補焊孔縫的位置、形狀及大小。有的還要用鉛、加釘填塞裂縫或補貼鋼板。

5動火安全教育

易燃易爆場所、設備檢修中的動火作業,是一項經常而又長期的任務,對有關領導、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操作人員,都面臨一個安全意識、安全責任心、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針對性的開展安全宣傳和教育培訓減少和避免危險場所動火中人的不安全行為,提高人的綜合安全素質和操作技能,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貫徹到實處。

為確保易燃易爆場所、設備檢修中的動火安全,原化工部明確制定了精練的“防止違章動火六***令”,許多化工企業和安全工作者、焊工也提出了十種情況下不能進行焊割作業,簡稱為“焊割十不燒”,既是對動火焊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又是動火安全教育中針對性較強的好內容。

違章動火焊割“十不燒”是指出現下列違章動火作業情況之一,金屬焊接、氣割作業人員有權拒絕焊割作業:

(1)焊工沒有IC卡操作證,又沒有正式持證焊工在場進行技術指導時,不能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特殊動火、一、二級動火范圍的焊割,未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能擅自進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的情況,不能盲目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割內部是否安全時,不能焊割;

(5)盛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氣體、有毒物的各種容器,未經徹底清洗、置換,不能焊割;

(6)用可燃材料(如塑料、軟木、聚丙烯薄膜等)做保溫、冷卻、隔音、隔熱的部位,火星飛濺到的場所,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前,不能焊割;

(7)有壓力或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得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徹底清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能焊割;

(9)與外單位相接觸的部位,在沒有弄清外單位有否影響,或明知存在危險性而未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能焊割;

(10)焊割場所與附近其它作業互相有危險抵觸時,不能焊割。

篇2: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加強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檢修作業過程中各類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據《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以及《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中,從事設備設施的檢修作業及其安全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是指生產、儲存、使用、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場所;

本規定所稱檢修作業是指施工、維護保養、清洗、檢測檢驗等作業。

第三條(管理部門的職責)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實行綜合安全監督管理。

建設管理部門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建設工程施工實施行業安全監督管理。

公安消防部門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依法實施日常監督檢查。

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重大修理過程的監督檢驗實施監督管理。

市政管理部門對燃氣供氣設備設施檢修作業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責任)

存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的生產經營單位(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單位”),對檢修作業負有下列安全管理職責:

(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制定本單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動火作業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管理等規章制度;

(二)負責審查檢修作業單位的相關資質;審核檢修作業單位編制的作業方案(包括檢修作業安全措施);

(三)對進入易燃易爆場所從事檢修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告知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存在的危險因素及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負責審批《檢修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等;

(五)負責檢修作業現場的日常檢查和督促;

(六)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五條(檢修作業單位責任)

按照“誰作業、誰負責”的原則,檢修作業單位負責檢修作業任務范圍內的下列安全管理職責:

(一)制定檢修作業方案及檢修安全防范措施;

(二)組織落實檢修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三)開工前應當向相關管理等部門告知檢修作業相關情況;

(四)組織檢修作業人員現場安全交底;

(五)辦理《檢修施工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等。

(六)指定專人負責整個檢修作業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承發包管理)

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從事檢修作業的單位,應取得建設管理部門頒發的相應施工資質。從事特種設備重大更新、改造、維修的單位,還應取得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相應的《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

生產經營單位與檢修作業單位簽訂工程合同時,應當簽訂安全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生產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檢修作業全過程監控,防止檢修作業單位將作業任務轉包給不具備資質的單位或個人。

第七條(教育、培訓和考核)

檢修作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對施工人員的日常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和考核的制度,并嚴格組織實施,對從事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的人員,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從事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項目經理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安全資格證書,并具備危險化學品安全、消防相關知識和管理能力。

電焊、氣割等特種作業人員應經專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后,方可上崗。

檢修作業單位不得安排未接受過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并經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員上崗作業。

第八條(檢修作業證制度)

檢修作業前,作業單位應當向生產經營單位申請辦理《設備設施檢修安全作業證》,涉及動火作業的,應當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

未經生產經營單位批準,不得進行檢修作業。

第九條(編制專題施工方案)

從事動火、進入密閉空間以及設備設施壓力試驗和氣密性試驗等危險性較大的檢修作業,作業單位應當編制專題檢修作業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措施,經生產經營單位審核,檢修作業單位技術負責人審定,檢修單位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第十條(檢修前的安全教育)

檢修作業前,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會同檢修作業單位對參加檢修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內容包括:檢修作業項目、任務、檢修方案和檢修安全措施;檢修作業現場和檢修過程中可能存在或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及對策;檢修作業必須遵守的有關檢修安全規章制度;檢修作業過程中個體防護器具和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第十一條(設備設施清洗和交出)

對盛有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的檢修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應按以下規定進行處置:

(一)必須進行工藝處理。按照退料、置換、清洗,分析等工作程序,由生產經營單位處置合格后移交;

(二)發包給專業清洗公司的,生產經營單位應會同專業清洗公司制定清洗方案和相應的安全措施,并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三)檢修作業場所和設備設施應與其他場所、非檢修設備設施有效隔離(拆除連接短管或加盲板);

(四)檢修作業單位和生產經營單位現場負責人雙方確認合格后,辦理檢修設備移交手續。

第十二條(警示告知)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設置檢修作業警示標志,內容包括:易燃易爆危險特性、防火防爆管理要求、檢修安全操作規定、事故防范及應急措施等事項。

檢修作業單位負責對檢修作業區域設警戒線。

第十三條(檢修作業報告制度)

檢修作業實行告知制度。檢修作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在作業前向有關部門報告:

(一)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進行新、改、擴建設工程的檢修施工作業的,應報告建設管理部門;

(二)在加油(氣)站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場所從事檢修作業的,應報告區(縣)安全生產監管部門;

(三)涉及燃氣設施檢修作業的,應報告市或區燃氣管理部門;

(四)涉及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重大檢修作業的,應當在施工前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將擬進行的安裝、改造、維修情況書面告知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告知后即可施工。

第十四條(檢修前的安全檢查)

生產經營單位和檢修作業單位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專業管理人員對以下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一)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現場交底;

(二)《檢修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的辦理;

(三)檢修作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四)生產經營單位對移交檢修的設備設施退料、置換、清洗及分析情況;

(五)設置盲板或斷開管道連接等有效隔斷措施的落實;

(六)檢修現場易燃易爆物品的清理;

(七)檢修作業使用的氣體防護器材、檢測儀器、消防器材、通信設備、照明設備等配備;

(八)檢修作業現場的消防通道、行車通道暢通;

(九)檢修現場安全警示標志及警戒線(施工安全隔離)的設置等。

第十五條(動火檢修作業限制)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動用明火檢修作業實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進行焊接、切割作業以及使用噴燈、電鉆、砂輪等產生火焰、火花和熱源的臨時性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動火作業的,應當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

第十六條(動火檢修作業安全措施)

從事動火檢修作業必須落實以下安全措施:

(一)執行動火作業許可制度;

(二)對裝置、設備設施、容器(爐、塔、釜、罐等)進行安全處置,符合檢修作業條件;

(三)應將動火檢修部位與其他相連的設備設施、金屬容器等有效隔斷;

(四)對動火檢修部位的設備、設施、管道、容器以及作業環境等進行測爆分析(動火作業中止半小時以上應重新測爆分析);

(五)存放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設備、容器等處置合格后,應采取注滿水或充氮保護的措施;

(六)進入設備內部檢修作業,必須對設備內部可燃氣體、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含量分析檢測合格;

(七)施工人員應使用相應防爆等級的防爆電器和工具;

(八)作業現場要安排2名現場監護人,配備必要的救護器具和消防器材,對作業的安全措施給予確認并做好監護工作。

第十七條(檢修作業過程安全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及檢修作業單位應當加強檢修作業現場日常的安全巡視和檢查,督促施工人員按照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安全操作規程以及本項目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作業,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個體防護器具。

檢查中發現事故隱患和違反施工安全技術標準或者安全操作規程的行為,應及時予以制止或者糾正。

第十八條(作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作業人員應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個體防護器具,嚴格遵守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發現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實或不具備檢修作業安全條件,有權拒絕檢修作業,作業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或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場所。

第十九條(法律責任)

未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違法使用明火進行檢修作業,由公安消防部門依照《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條例》等有關規定依法實施處罰。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安全生產法》、《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一)將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作業的項目發包給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單位的;

(二)未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和相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

(三)未制定檢修作業方案和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并經生產經營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檢修作業單位負責人批準的。

違反特種設備檢修安全管理規定的,由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條?本規定自二OO八年五月十五日起實施。

篇3:易燃易爆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1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區嚴禁一切煙火,貯存場所要符合消防安全條件和要求。

2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品種繁多,性質各異要按照分類、分間、分堆穩妥存放。

3化學性能相互抵觸能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品或使用不同滅火方法的物品不準同庫貯存。

4遇水燃燒的物品不準存放在露天或潮濕和容易積水的地點,閃點在45℃以下的桶裝液體,受陽光照射容易燃燒、爆炸的物品(或包裝上標明不準在陽光照射存放警告的)不準在露天存放。

5易燃易爆化學物品進入庫前,保管人員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檢查驗收:校對物品的品名、生產廠、規格、數量等是否與送貨單據相符;檢查物品包裝是否完好、銹蝕、滲漏、封口不嚴、危險標志等。

6對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對性質不明,包裝損壞的物品一律不準入庫。

7對租用的壓縮氣體、液化氣體和溶解氣體鋼瓶,應要求供應商提供按規定進行校驗使用期限有效的氣體鋼瓶。

8倉庫進出易燃易爆物品后,對遺留或散落在現場地面的物品,要及時清掃和處理。

9易燃易爆物品堆放要符合要求,不得超高、超寬,要做到穩固、整齊、且要“三留距”即留墻距、柱距、堆距,以便清點檢查,確保物品的安全。

10允許露天存放的物品,要根據不同的包裝和物品需要,要有遮蓋物,火災危險性較大以又允許露天堆放的物品不得用蘆席、油氈等遮蓋。

11凡易燃易爆液體罐開蓋取料后,應及時將蓋擰(蓋)緊,防止液體蒸發,引起火災。

12定期做好滅火器材的檢查保養,使之處于良好狀態。

13使用過的油棉紗,油手套等沾油纖維物品以及可燃包裝,應及時清除,保持場地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