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場所防火檢查要點
爆炸是指由于物質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產生溫度、壓力增加或兩者同時增加的現象,可分為物理爆炸或化學爆炸,具有突發性、連續性和系統性等特點。在消防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是可燃性氣體、蒸汽、粉塵、液滴與空氣或其他氧化介質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的爆炸,多以大火場形式出現,初期難以控制,火勢發展迅猛,損失慘重,也給消防撲救增加了許多難度。易燃易爆場所的使用管理單位在建筑防火檢查中,通過對建筑和設施配置等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的檢查,可以將燃爆需要的三個條件同時出現的可能性降低至最小程度,從而達到控制燃燒和爆炸的目的。
第一節?工業建筑防爆
工業建筑防爆是指對有爆炸危險的廠房和倉庫,合理地考慮建筑的布局及平面布置,采取防爆泄壓措施消除或減少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蒸汽或可燃粉塵的產生或積聚。防火檢查中,通過對爆炸危險區域的確定、有爆炸危險廠房的總體布局、平面布置、防爆泄壓措施的設置、與爆炸危險場所毗連變、配電所布置等進行檢查,核實易燃易爆工業建筑防爆是否滿足現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
一、檢查內容
1.爆炸危險區域的確定
爆炸危險區域按場所內存在物質的物態不同,主要分為爆炸性氣體環境和爆炸性粉塵環境。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區域范圍主要根據釋放源的級別和位置、易燃易爆物質的性質、通風條件、障礙物及生產條件、運行經驗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綜合確定。爆炸性粉塵環境危險區域范圍主要根據粉塵量、釋放率、濃度和物理特性,以及同類企業相似廠房的運行經驗確定。檢查中主要判定爆炸危險環境類別及區域等級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具體要求見《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第二篇第八章相關內容。
2.有爆炸危險廠房的總體布局
主要檢查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總(分)控制室和相關設備用房的布置位置。檢查要求為:
(1)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宜獨立設置。
(2)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的總控制室需獨立設置;分控制室宜獨立設置,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時,可貼鄰外墻設置。
(3)凈化有爆炸危險粉塵的干式除塵器和過濾器宜布置在廠房外的獨立建筑內,且建筑外墻與所屬廠房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10m。對符合一定條件可以布置在廠房內的單獨房間內時,需檢查是否采用耐火極限分別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3.有爆炸危險廠房的平面布置
主要檢查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部位和設備、疏散樓梯、辦公室和休息室、排風設備在廠房內的布置。檢查要求為:
(1)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部位,布置在單層廠房靠外墻的泄壓設施或多層廠房頂層靠外墻的泄壓設施附近。
(2)有爆炸危險的設備避開廠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構件布置。
(3)在爆炸危險區域內的樓梯間、室外樓梯或與相鄰區域連通處,設置門斗等防護措施。門斗的隔墻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門采用甲級防火門并與樓梯間的門錯位設置。
(4)辦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內。如必須貼鄰本廠房設置時,建筑耐火等級不得低于二級,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3.00h的非燃燒體防護墻隔開和設置直通室外或疏散樓梯的安全出口。
(5)排除有燃燒或爆炸危險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系統的排風設備不得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內。
4.采取的防爆措施
主要檢查有爆炸危險的廠房、倉庫是否采取有效的防爆措施。檢查要求為:
(1)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和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其地面采用不發火花的地面。當采用絕緣材料作整體面層時,采取防靜電措施。地面下不宜設置地溝,必須設置時,其蓋板嚴密,并采用不燃燒材料緊密填實;地溝采取防止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和粉塵、纖維在地溝積聚的有效措施,且在與相鄰廠房連通處采用不燃燒防火材料密封。
(2)散發可燃粉塵、纖維的廠房內表面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掃。
(3)使用和生產甲、乙、丙類液體廠房,其管、溝不得與相鄰廠房的管、溝相通,下水道設置隔油設施,避免流淌或滴漏至地下管溝的液體遇火源后引起燃燒爆炸事故并殃及相鄰廠房。
(4)甲、乙、丙類液體倉庫設置防止液體流散的設施。如在桶裝倉庫門洞處修筑高為150mm~300mm漫坡;或是在倉庫門口砌筑高度為150mm~300mm的門坎,再在門坎兩邊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裝卸。
(5)遇濕會發生燃燒爆炸的物品倉庫采取防止水浸漬的措施。如使室內地面高出室外地面、倉庫屋面嚴密遮蓋,防止滲漏雨水,裝卸這類物品的倉庫棧臺設防雨水的遮擋等。
5.泄壓設施的設置
主要對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倉庫、廠房或倉庫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檢查其泄壓設施設置的有效性。檢查要求為:
(1)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宜采用敞開或半敞開式,承重結構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框架、排架結構。
(2)泄壓設施的材質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等,并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時不產生尖銳碎片的材料。作為泄壓設施的輕質屋面板和墻體的質量不宜大于60kg/m2。
(3)泄壓設施的設置避開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有粉塵爆炸危險的筒倉,泄壓設施設置在頂部蓋板。屋頂上的泄壓設施采取防冰雪積聚措施。
(4)散發較空氣輕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宜采用輕質屋面板作為泄壓面積。頂棚盡量平整、無死角,廠房上部空間保證通風良好。
(5)有爆炸危險的廠房、糧食筒倉工作塔和上通廊設置的泄壓面積嚴格按計算確定,具體計算方法見《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第二篇第八章相關內容。
6.與爆炸危險場所毗連的變、配電所的布置
變、配電所一般布置在爆炸危險場所區域范圍以外,當確需與爆炸危險場所毗連時,要考慮到產生火花、電弧和危險溫度的電氣設備與爆炸危險場所的互相影響。檢查要求為:
(1)爆炸危險場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不得設置變、配電所。必須毗連時,變、配電所盡量靠近樓梯間和外墻布置。
(2)根據爆炸危險場所的危險等級,確定變、配電所與之共用墻面的數量,共用隔墻和樓板為抹灰的實體和非燃燒體。
(3)當變、配電所為正壓室且布置在1區、2區內時,室內地面宜高出室外地面0.6m左右。
二、檢查方法
通過查閱消防設計文件、總平面圖、建筑平面圖、建筑剖面圖施工記錄、有關產品質量證明文件及相關資料,了解工業建筑火災危險性、建筑層數、存在爆炸危險的物質、爆炸危險環境類別及區域等級等,根據《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第二篇第八章的相關內容確定需要設置的泄壓面積后,對照上述檢查內容逐項開展現場檢查。
第二節?爆炸危險場所設施檢查
爆炸危險場所內設施的檢查,是指對具有爆炸危險性的場所,檢查其電氣設備、供暖和通風空調系統等設施在布置或選材上是否采取防爆措施,限制易燃易爆物質在空氣中的含量、消除或控制電氣設備產生火花、電弧或高溫的可能性,降低爆炸發生的概率和危害。
一、爆炸危險場所的電氣設備
在爆炸危險場所內,通常對電氣設備采取隔離法、限制正常的工作溫度、采用隔爆外殼、本質安全電路和超前切斷電源等措施,消除或控制電氣設備產生火花、電弧或高溫的可能性,使其與易燃易爆隔離并在低于引燃溫度下運行。防火檢查中,通過對導線材料和允許載流量、線路的敷設和聯接、電氣設備的選型和帶電部件的接地等進行檢查,核實易燃易爆場所的電氣防爆是否滿足現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
(一)檢查內容
1.導線材質
爆炸危險環境的配線工程,因為鋁線機械強度差、容易折斷,需要進行過渡聯接而加大接線盒,同時在聯接技術上難于控制并保證質量,所以不得選用鋁質的,而選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銅芯導線或電纜的截面在1區為2.5mm2以上,2區為1.5mm2以上。
2.導線允許載流量
為避免過載、防止短路把電線燒壞或過熱形成火源,絕緣電線和電纜的允許載流量不得小于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的1.25倍和自動開關長延時過流脫口器整定電流的1.25倍。
3.線路的敷設方式
主要檢查電氣線路的敷設方式是否與爆炸環境中氣體、蒸汽的密度相適應。檢查要求為:
(1)當爆炸環境中氣體、蒸汽的密度比空氣重時,電氣線路敷設在高處或埋入地下。架空敷設時選用電纜橋架;電纜溝敷設時溝內填充沙并設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2)當爆炸環境中氣體、蒸汽的密度比空氣輕時,電氣線路敷設在較低處或用電纜溝敷設。敷設電氣線路的溝道、鋼管或電纜,在穿過不同區域之間墻或樓板處的孔洞時,采用非燃性材料嚴密堵塞,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或蒸汽沿溝道、電纜管道流動。
4.線路的聯接
電氣線路之間原則上不能直接聯接。如必須實行聯接或封端時,檢查是否采用壓接、熔焊或釬焊,并保證接觸良好防止局部過熱。線路與電氣設備的聯接,特別是銅鋁線相接時,采用適當的過渡接頭。
5.電氣設備的選型和安裝
防爆電氣設備類別中,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分為I類和Ⅱ類兩種類別;可燃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分為A型塵密設備、B型塵密設備、A型防塵設備、B型防塵設備等四種類別。具體分類及選型原則見《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第二篇第九章的相關內容。主要檢查電氣設備的防爆型式是否與爆炸危險區域適應;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是否與爆炸危險環境物質的危險性適應;電氣設備的選型是否與環境條件適應、是否符合整體防爆的原則。同時,還需結合消防設計文件現場查驗各類型電氣設備的類型、級別、組別標志的銘牌和防爆標識;測量防爆電氣設備、粉塵防爆電氣設備外殼表面的最高溫度。
6.帶電部件的接地
許多電氣設備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不接地,但為了防止帶電部件發生接地產生火花或危險溫度而形成引爆源,所以在爆炸危險場所內仍需要接地。主要包括以下設備:
(1)在導線不良的地面處,交流額定電壓380V以下和直流額定電壓440V以下的電氣設備正常時不帶電的金屬外殼。
(2)在干燥環境,交流額定電壓為127V以下,直流電壓為110V以下的電氣設備正常時不帶電的金屬外殼。
(3)安裝在已接地的金屬結構上的電氣設備;敷設鎧裝電纜的金屬構架。
檢查時還需注意,接地干線宜設置在爆炸危險區域的不同方向,且不少于兩處與接地體相連。
(二)檢查方法
通過查閱消防設計文件、電氣設備材料清單、隱蔽工程施工記錄、按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提交的有關設備的調整、試驗記錄及相關資料,了解環境可能出現爆炸的危險介質、爆炸危險區域范圍,電氣裝置的組成等基本數據后,對照檢查內容逐項開展現場檢查,并核實向產品質量證明文件與消防設計文件的一致性。
二、爆炸危險場所的供暖系統
防火檢查中,通過查閱消防設計文件、供暖系統設備清單、供暖系統隔熱、絕熱材料的產品質量證明文件及相關資料,了解建筑使用性質、是否有易燃易爆場所或部位后,對供暖方式、管道敷設、管道和設備絕熱材料的燃燒性能開展現場檢查,并實地測量散熱器表面溫度,核實易燃易爆場所供暖系統的設置是否滿足現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主要檢查內容為:
1.供暖方式的選擇
對一些容易發生火災或爆炸的廠房,需檢查其供暖系統是否采用不循環使用的熱風采暖。常見容易發生火災或爆炸的廠房主要有:
(1)生產過程中散發的可燃氣體、蒸氣、粉塵、纖維與采暖管道、散熱器表面接觸,雖然采暖溫度不高,也可能引起燃燒的廠房,例如二硫化碳氣體、黃磷蒸氣及其粉塵等。
(2)生產過程中散發的粉塵受到水、水蒸汽的作用,能引起自燃和爆炸的廠房,例如生產和加工鉀、鈉、鈣等物質的廠房。
(3)生產過程中散發的粉塵受到水、水蒸汽的作用能產生爆炸性氣體的廠房,例如電石、碳化鋁、氫化鉀、氫化鈉、硼氫化鈉等放出的可燃氣體等。
2.供暖管道的敷設
供暖管道不得穿過存在與供暖管道接觸能引起燃燒或爆炸的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房間,必須穿過時,檢查是否采用不燃材料隔熱。同時,供暖管道與可燃物之間保持的距離滿足以下要求:當溫度大于100℃時,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熱;當溫度不大于100℃時,不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熱。
3.供暖管道和設備絕熱材料的燃燒性能
對于甲、乙類廠房(倉庫),建筑內供暖管道和設備的絕熱材料采用不燃材料。
4.散熱器表面的溫度
在散發可燃粉塵、纖維的廠房內,散熱器表面平均溫度不得超過82.5℃。輸煤廊的散熱器表面平均溫度不得超過130℃。
三、爆炸危險場所的通風空調系統
爆炸危險場所的通風空調系統,因排出有火災爆炸危險物質沒有采取有效措施或由于排風機與電機不配套等引起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防火檢查中,通過對通風空調系統的管道敷設、通風設備選型、除塵器和過濾器的設置、接地裝置的設置等進行檢查,核實易燃易爆場所的通風空調系統設置是否滿足現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
(一)檢查內容
1.空氣調節系統的形式
對含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粉塵、纖維的空氣的甲、乙類廠房及丙類廠房,檢查空氣調節系統是否采取不循環使用的方式;對民用建筑內空氣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險物質的房間,檢查是否設置自然通風或獨立的機械通風設施且其空氣不循環使用。
2.管道的敷設
廠房內用于有爆炸危險場所的排風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和有爆炸危險的房間隔墻。甲、乙、丙類廠房內的送、排風管道宜分層設置。對排除有燃燒或爆炸危險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系統,檢查排風管是否為明裝,并采用金屬管道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點。
3.通風設備的選型
對空氣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的房間,檢查其送、排風系統是否選用防爆型的通風
設備。當送風機布置在單獨分隔的通風機房內且送風干管上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時,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風設備。對燃氣鍋爐房,檢查是否選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風機,且排風量滿足換氣次數不少于12次/h。
4.除塵器、過濾器的設置
對排除含有燃燒和爆炸危險粉塵的空氣的排風機,檢查在進入排風機前的除塵器是否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對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塵,嚴禁采用濕式除塵器。
5.接地裝置的設置
對排除有燃燒或爆炸危險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系統和燃油或燃氣鍋爐房的機械通風設施,檢查其是否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二)檢查方法
通過查閱消防設計文件、通風空調平面圖和設備材料表、隱蔽工程施工記錄、通風空調設備有關產品質量證明文件及相關資料,了解建筑的用途、規模,是否有爆炸危險場所或部位后對照檢查內容逐項開展現場檢查,核實風機選型、接地裝置等產品質量證明文件與消防設計文件的一致性。
篇2:商場防火檢查制度
商場防火檢查制度
1.營業小組及其它部門要設立一名防火檢查員,每天進行防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檢查記錄。
2.防火檢查員要認真負責,檢查中不留死角,確保不發生火情。
3.各部門要在經理(主管)帶領下,每月要進行兩次防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把情況向安保部匯報(書面材料)。
4.安保部每月不定期的對各部門進行安全防火檢查,主要檢查放火制度措施是否落實,有無重大火險隱患,有無安全防火檢查記錄,以消防工作為依據,協同各部門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附:《消防安全日查情況表》
填寫說明:
1.按年、月、日各兩位填寫
2.檢查人員簽字
3.檢查情況
4.遺留隱患具體情況
5.安保主管簽字,并簽署意見
篇3:酒店防火三級檢查工作制度
酒店防火"三級"檢查制度
(1)檢查的基本內容
①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貯存、管理、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貯存容器、管道有無定期測試,有無"跑、冒、滴、漏"現象。
②使用液化石油氣爐灶是否按照安全要求操作,擺放位置是否符合安全規定。
③對煙頭、遺留火種是否注意和處理好。
④倉庫內貨物、物資分類及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規定,庫房內燈泡規定60瓦以下,燈距、堆距、堆放高度、通風、室溫是否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以及值班情況等。
⑤電器設備運行是否正常,有無超負荷運行,電線、電纜的絕緣有無老化、受潮、漏電短路等。電動機有無空轉現象,防雷設備是否完好,有無亂拉電線情況。
⑥使用多種可燃、易燃油類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要求,以及殘油、氣的處理情況。
⑦危險場所動火是否按規定辦手續,焊工操作時是否達到"八不"、"四要"、"一清"要求。
⑧使用有毒有害物品的場所是否有防毒的安全措施。
⑨消防器材及消防系統的完好情況。各部門和消防器材有無管好、用好和到期換藥,保證完整好用。
⑩門衛對出入人員是否進行嚴格檢查,對攜帶易爆危險物品的人員是否按酒店規定把關等。
(2)一級檢查由班組織實施
①每個員工每天對本崗位、本地段進行一次火情安全的檢查,排除本身能夠排除的一般不安全因素,上報本身不能解決的火情隱患及不安全因素。
②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及時報告,否則發生事故則由本崗位當班人員負責。
③每天應將班組各人檢查的結果向領班匯報。
④接班時應提前10分鐘進入崗位,并向上一班了解安全情況,檢查內容進行驗收并簽名,發現的問題,一般由接班班長負責處理,較大的問題以書面報部門領導處理,不得忽視或拖延。
(3)二級檢查由部門領導實施
①部門領導每周組織主管對本部管轄地段、設備物資(特別是易燃易爆物品)進行一次檢查。
②檢查班組一級對防火安全工作的執行落實情況。
③組織處理本部門的火險隱患及整改,向員工進行教育、表揚或批評。
④負責將一周的消防安全情況書面報告總經理室。
(4)三級檢查由酒店領導實施
①每月由酒店領導或由領導委托消防中心主持對各部門進行重點檢查或抽查。
②檢查各部門貫徹防火安全的執行情況,檢查要害部位防火安全管理及制度執行情況好的表揚或獎勵,差的批評或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