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設備入井入庫管理制度
一、防爆電氣設備入井前,必須由機電運輸科電氣防爆員檢查其“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安全性能,檢查合格并簽發“入井防爆合格證”后,方準入井。
二、未經機電運輸科防爆員防爆檢查驗收的防爆電器設備,不準入井。
三、防爆設備入井口時,由機電隊井口把鉤工負責查驗防爆設備的“入井防爆合格證”,并在井口信號室登記后方可入井,否則對責任單位每臺(件)每次罰款500-1000元。
四、新進的防爆設備必須帶有“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MA證號,并經電氣防爆員檢驗其防爆性能,符合要求的,張貼“入井防爆合格證”,方可入庫或入井。
五、檢修后的防爆電氣設備,必須經機電運輸科電氣防爆員檢查驗收,符合防爆性能要求的,張貼“入井防爆合格證”,方可作為完好的電氣設備入庫或投入井下使用。
六、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檢查和修理,由各單位專職電工負責,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并由機電運輸科包片防爆檢查員進行監督,防爆性能遭受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否則對責任單位罰款200元。
本制度由機電運輸科監督執行。
篇2:糧油出入庫管理制度范本
為加強企業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理順糧食出入庫流程,經庫領導班子研究決定,出入庫手續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糧食出入庫
首先企業法人接到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及大興區糧油總公司開具的糧食出入庫單后,及時通知財務科登記,由財務科以書面形式開具糧食出入庫內部通知單通知儲備,儲備接到通知后,安排倉位號、出入庫地點,安排好作業工人,通知機電檢查好出入倉的機械設備是否處于良好狀態,如有問題及時修理,由儲備保管會計按財務科通知內容給地磅開具出庫通知單,由地磅負責過磅,由化驗室負責糧食出入庫的檢驗工作并開具檢驗單。
1、數量確認:糧油出入庫數量已過磅數為準,保管區片以過磅小粉條結帳,儲備保管會計從地磅拿回保管會計聯,財務會計和統計從地磅拿回會計聯、統計聯,并以此為結算憑據,每天出入庫的數量第二天十點以前必須出結果。
2、糧食出庫:糧食出庫時,當外部車輛來我庫拉糧時,必須有貨主的簽字,留有身份證復印件,當沒有業務員時,要求貨主把拉糧車號以傳真形式傳到儲備部,確認無誤后方可出庫。
3、糧油出入庫的檢驗:當糧油出入庫時,化驗室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驗,不合格糧食不準入庫,合格后開具檢驗通知單給地磅,并由儲備配備取樣人員,化驗室及時從地磅取回檢驗報告單做好留存憑據。
4、工人作業質量:當糧油出入庫時,保管區片責任人必須在場負責工人作業質量,工人作業完成后必須做到活完底凈,按要求合格后方可簽字,否則出現返工現象由區片自負。
5、地磅:負責出入庫的過磅工作,要做到準確無誤,保存好各種單據,要經常檢查地磅的完好性,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主管領導。
6、樣品:當出入庫所需樣品須送市糧所檢驗時,區片所取樣品首先要到庫化驗室檢驗,合格后再送市糧檢所。
7、送市局的糧油出入庫結算單及各種報表要認真核對,做到準確無誤,經主管領導同意后方可上報。
二、調運
1、當糧食入庫以火車運輸來糧時,儲備要及時通知調運科,包括火車車皮傳真號、數量、每車件數,當火車到達后及時通知儲備,由儲備安排工人卸車,當火車卸下后,調運科以書面形式通知儲備化驗室進行檢驗,包括來糧地點、站臺號、火車號、噸數、件數,化驗室接到通知后,及時取樣化驗,合格后填寫檢驗單給儲備部通知入庫,儲備部應及時安排汽車入庫。
2、當糧食出庫走鐵路時,儲備要把出庫總數量和需用火車車皮數通知調運科,由調運科到鐵路報請車皮,車皮到庫后再由調運科通知儲備安排工人裝車。
篇3:危險化學品儲存出入庫銷售運輸廢棄處理管理制度
一、危險化學品存儲庫房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常用化學品貯存通則》對耐火等級、溫度、濕度、電器、通風、庫房周邊、衛生等有關要求。
二、銷售危險化學品時要嚴格審查對方的資格證照,不得向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出售危化品,并做好銷售記錄,詳實記錄好貨物的數量及流向,并簽訂購銷合同
三、銷售貨物時應將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及時傳遞到客戶手中。
四、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專車專用,并有明顯標志。危險化學品在運輸中包裝應牢固;各類危險化學品包裝應符合GB12463-90《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互為禁忌物料不能裝在同一車、船內運輸。易燃、易爆品不能裝在鐵幫、鐵底車、船內運輸。易燃液體閃點在28℃以下的氣溫高于28℃時應在夜間運輸。禁止無關人員搭乘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船和其他運輸工具。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船應有消防安全設施。
五、按危險化學品的特性,用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處理廢棄物品,不得任意拋棄、污染環境。
六、銷毀、處理有燃燒、爆炸、中毒和其他危險的廢棄化學危險物品,應當采取安全措施,并征得所在地公安和環境保護等部門同意。
七、對廢棄處理環節相關資料、記錄應存檔,存檔期限至少兩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