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機械工藝工程崗位職責機械工藝工程職責任職要求

機械工藝工程崗位職責機械工藝工程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4 閱讀 6373

機械工藝工程崗位職責

工作內容:

1、搜集專業領域內的技術信息,將所搜集到的信息定期提供給技術經理。

2、生產線工裝夾具設計與改良,設計自動或半自動控制工裝以驗證產品技術性能標準是否達標;

3、負責公司機械圖紙的技術審核;提出產品改進建議和新產品開發提議。

4、負責對新產品開發項目的機械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對圖面資料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反饋,同時針對相關工藝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5、新產品設計改良提出,量產資料準備(包含零件圖,展開圖SOP/SIP,BOM表,包裝),新產品圖面審核

6、參與對供應商技術能力評估,并參與編制產品機械方面的標準。

任職資格:

1、大本以上學歷,機械、機電相關專業;

2、3年以上工作經驗,熟悉金屬和塑料等材料特性的優先考慮;

3、熟悉設計流程,具備本專業的送審設計和詳細設計能力,并可獨立完成設計工作,具有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

4、懂機械原理、傳動、鋼結構、鈑金結構、熟悉機械加工工藝;熟練AUTOCAD/Proe等繪圖軟件,熟悉機械制圖標準;

5、具備吃苦耐勞、踏實取進、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

篇2:機械沖孔灌注樁施工工藝規程

機械沖孔灌注樁施工工藝

本工程基樁設計為沖孔灌注樁,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設計要求,結合我公司施工同類工程基樁經驗,該工程我公司似采用沖擊成孔二次清孔,導管灌注施工工藝,以確保工程質量及進度。

1、結合本工程地層特點,土部以3m填方,中部為流塑狀淤泥及粘土,下部為中硬巖土層及嵌石量深度較大,我公司選用沖孔機施工。

2、上部雜填土部分用人工挖孔方法,清除較大的塊石等障礙物,并埋設護筒。

a.護筒埋設要準確、穩定,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b.護筒用5-8mm鋼板制作,其內徑大于鉆頭直徑200mm,上部開1-2個溢槳孔;

c.護筒埋設深度不小于1.5m,必要時埋設多節護筒,直至打入不透水層。

3、沖擊成孔開孔時,應低錘密擊,直至穿過填土層,至淤泥層、細砂層時,應加粘土塊夾小片石反復沖擊造壁,孔內泥漿面應保持穩定。

4、進入基巖后,應低錘沖擊或間斷,發生偏孔應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mm-500mm處,然后重新沖擊。

5.遇到弧石時,可預爆、填石或用高低沖程交替沖擊,將人弧石擊碎或擠入孔壁。必須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以防擾動孔壁造成塌孔、擴孔。

6.沖孔遇到斜孔、彎孔、梅花孔、塌孔、護筒周圍胃槳等情況時,應停止施工,采用措施后在進行施工。

7.泥漿制備性能指標

項次項目性能指標檢驗方法

1比重1.1-1.15泥漿比重計

2粘度10-25s50000/70000漏斗法

3含沙率<6%

4膠體率>95%量杯法

5失水量<30ml/30min失水量儀

6泥皮厚度1-3mm/30min失水量儀

7靜切力1min20-30mg/cm2

10min50-100mg/cm2靜切力計

8穩定性<0.03mg/cm2

9PH值7-9PH紙

8.由于雜填土孔隙較大,穿越雜填土層及淤泥層時,采用回填高塑性粘土往復沖擊沖進,使塑性粘土形成泥皮,吸附在孔壁上,保持孔內泥漿壓力與流

塑狀淤泥層負壓平衡,確保穩定。

9.施工期間護筒內的泥漿面應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漲落影該響時泥漿面應高出最水位1.5m以上。

10.澆注栓前,孔底500mm以上內的泥漿比重應小于1.25,含砂〈8%,粘度〈28s.

11.廢棄的泥漿按環境保護及施工的要求外運15KM外。

12.在雜填土層及流塑狀淤泥層成孔易造成坍塌現象,加大了砼的灌入量及成孔難度,根據以往同類地層的施工經驗,擬采用泵送正循環沖擊成孔,排喳采用泥漿循環或抽喳筒等方法.泥漿循環清孔時應保持泥漿面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且不斷置換優質泥漿,直至澆注水下砼。

13.水下砼澆注工藝

13.1施工順序

下放孔規→安放鋼筋籠→安設導管→二次清孔,安放隔水塞→灌注首批砼→連續灌注直至樁頂→撥出護筒

13.2施工注意事項

13.2.1導管必須具備良好的密封性,導管管徑選用250mm、300mm.

13.2.2灌注首批砼,最好先配制0.1-0.3立方米水泥砂漿,放入隔水塞以上導管和漏斗中,然后再入砼,確認初灌量備足后,方可剪斷鐵絲,灌注首批砼。當初灌量較大時,初灌量可適當加入減水劑或凝劑,提高砼和易性或延緩砼初凝時間。

13.2.3保持關注的連續性,在灌注過程中,導管內砼不滿含有空氣時,后續砼宜通過滑槽灌入漏斗和導管,避免空氣負壓損壞密封件或阻止砼灌注的流暢性。

13.2.4上撥導管時,避免將鋼筋籠上帶,就放慢灌注速度和撥管速度,且管埋入砼深度不宜小于1.5m.

13.2.5樁頂灌注時,由于導管內砼柱高度減小,壓力降低,而導管外泥漿及所含渣土調度和比重增大,如樁砼面上升困難時,可在孔內加入稀泥漿,上下活動導管,確保砼灌注量超出設計標高不小于0.25m.

篇3:樓地面一次性機械抹光施工工藝

樓地面一次性機械抹光施工工藝

采用一次性機械抹光工藝進行施工,能更好地滿足樓地面的結構要求,以及平整與美觀,同時起到了找平的效果,出現裂縫、起毛、脫落等不良現象,本工程廳房混凝土樓地面均采用一次性機械抹光工藝進行施工。機械抹光工藝簡述如下:

(1)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流程為:綁扎鋼筋→布設標高控制網點→澆筑混凝土→排除混凝土表面游漓水→施撒干硬劑→機械粗抹→機械精磨→人工收光機抹印痕→灑水養護。

板面標高控制采用在柱內豎筋上測設+50cm線作為標高控制點。

混凝土澆筑時先用平臺振動器振搗,再用2~3m括尺(鋁合金方鋼做成)按控制標高刮平,并使用一臺水平儀跟班復測整平,最后抹平壓實。

為了便于機械抹光,混凝土表面游漓水需要排除,采用引管和混凝土面刻劃臨時排水槽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排除(若用空吸水機排除效果會更佳)。

一次性抹光地面范圍為建筑標高控制。

機械抹光在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進行,即在混凝土澆筑后約4~6h進行。抹光工藝采用先進的EY200(從美國進口)抹光機一次性抹光。施抹時從一邊開始,機械沿該邊順行施抹形成一個抹光帶,逐漸向前推進,相鄰抹光帶間要重疊半個單機抹光面寬度。

機械抹光后,對機抹印痕進行人工收光,地面抹光全過程即算完成。

(2)注意事項

混凝土表面水平控制要特別重視,混凝土澆筑前一定要做好可靠的標高控制,澆筑過程中用水平儀跟班復測(小面積施工可不設水平儀),確保混凝土面水平。

混凝土中游離水盡量減少,可使用減水劑減小混凝土坍落度,摻加減水劑等方法來實現。

干硬劑施撒,要根據每次施撒面積來稱取重量,便于宏觀控制,施撒時縱橫兩個方向各撒一道,避免單向施撒形成"條狀"不均勻現象。

機械抹光是最關鍵一環,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開抹時間要把握好;二是機抹操作要熟練。開抹時間與氣溫、混凝土配合比等多種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定,最好先作試抹來確定最佳開抹時間,抹光機械操作人員也要經過事先操作培訓,掌握其性能才能提高抹光質量。

對機抹印痕和機抹不到處,進行人工收光時操作人員腳下需墊墊塊,防止踩壞地面。墊塊可用五夾板或塑料板做成,尺寸約40~50cm見方,操作人員每人兩塊,交換鋪墊移動。

地面保護采用鋪砂法或鋪板法均可,鋪砂法砂層厚度為3~5cm,鋪板(或竹笆)時接頭要參疊,地面若有局部碰壞,可用樹脂漿施補,機械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