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可靠性崗位職責硬件可靠性職責任職要求
硬件可靠性崗位職責
可靠性硬件測試工程師復旦微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復旦1、進行可靠性試驗硬件設計及相關底層驗證軟件的開發;
2、完成芯片可靠性驗證與測試評估;
3、編寫產品可靠性分析報告,對產品進行可靠性質量管理。
職位要求:
1、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微電子或電子信息相關專業;
2、具備2年以上集成電路可靠性和一定硬件設計知識及實際經驗;
3、熟悉集成電路可靠性機理、考核方法及流程;
4、熟悉相關行業技術標準,有在相關企業從事集成電路可靠性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分享
微信郵件
篇2: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技術措施
1.提高發、供電設備的可靠性:采用高度可靠的發、供電設備,做好發、供電設備的維護運行工作。
2.提高供電線路的可靠性,對系統中重要線路采用雙回線,目前農電配網中,架設雙回線的還比較少,雙回線路供電,輸送能力大,穩定儲備高,輸電線路的可靠性很穩定。
3.選擇合理的電力系統結構和接線。
4.選擇合理的運行方式。
5.建立配電網絡自動化:選擇合理的與本地相適應的綜合自動化系統方案,配網自動化在實施一整套監控措施的同時,加強對電網是實時狀態、設備、開關動作次數、負荷情況,潮流動向等數據進行采集,實施網絡管理,擬定優化方案,提高供電可靠性。
6.主干線增設線路開關,架設分支,把分支線路故障停電范圍限制在支線范圍內,減少停電范圍。
7.在人口較集中、樹線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絕緣線或地下電纜敷設。
8.中性點接地和配套技術的應用。
隨著電纜廣泛采用,對地容性電流越來越高,中性點運行方式的改變和配套技術的應用,是改善系統過電壓對設備的危害、減少絕緣設備破壞造成的事故,增強潰線自動化對單項接地故障的判別能力的重要手段。
9.增大導線截面,提線路輸送客量。
10.增設10千伏開閉所,增加10千伏出線回路數,縮短10千伏線路供電半徑。
11.增設變電站之間的聯絡線,提高各站負荷的轉供能力。
12.開展帶電作業,減少停電時間,在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和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帶電作業,在10千伏線路上使用安裝方便,運行可靠的AMP線夾,與配套的AMP帶電作業工具配合進行帶電作業,可減少檢修停電時間。
篇3:提高農網可靠性及安全性措施
我們局作為農村兩網改造的試點縣區,早已完成了農村電網的改造并實行了同網同價,在農網改造中,把加強農村電網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以下主要談談農網建設中我們加強農村電網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幾點做法:
1合理的配網結構
(1)雙電源點:
我區原有220kV變電所一個,110kV變電所一個,35kV變電所三個,有35kV線路9條。農網改造中又新建了35kV變一個、35kV線路一條,約2.1km,改造了35kV線路約10km,使每個變電所保證有兩個電源點供電。部分變電所之間形成環網形式,增加了變電所供電的可靠性。
(2)配網的環網連接:
農網改造中我們新建了10kV線路約41.8km,改造了6.22km,新裝了真空斷路器約15臺,以上大規模的改造與新建,進一步使從不同開關站(變電所)連接的10kV干線末端通過開關和單刀,形成環網結構,同時在每一條主線中間用真空斷路器和閘刀進行分段,以縮小故障及檢修時的停電范圍,從不同公用變出來的兩條低壓主干線末端,也通過開關和刀閘進行聯接,使低壓線路也連成環網結構。以上改造進一步加強了農網的互聯互供能力,縮小了故障及檢修時的停電范圍,增加了電網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3)加強農網規劃,增加導線線徑,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裕度:
農網改造中對所有的高低壓配網及農村公用變進一步加強規劃及設計,主管部門嚴格把關;改造中科學的增大了導線線徑,農村10kV線路主干線基本上用150mm2導線或120mm2導線,農村公用變出線電纜用95mm2,綜合線主線70mm2,分支線50mm2;農業線25mm2;路燈線25mm2;同時減少農村公用變的供電半徑,單臺配變設置供電半徑,一般小于500m,負荷集中的集鎮和村莊其供電半徑小于300m,山區小于800m;接戶線采用1~2戶不小于10mm2鋁塑線,3~4戶不小于16mm2鋁塑線,5~6戶不小于25mm2鋁塑線,配網線徑的增加使電網的供電能力大大加強。
2科技領先,加強技術措施,大力推廣使用新產品
(1)在農村電網改造中逐步使用高壓電纜及絕緣導線。我局在農網改造中使用不同規格的電纜約2.96km,在安全距離不夠處使用絕緣線,規格從35~120mm2,低壓絕緣線,規格從35~95mm2,使故障率大為降低,對電網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提高起到了較大了作用。
(2)用棒式絕緣子替換針式絕緣子,針式絕緣子因耐壓能力差,在雷雨季節,經常發生擊穿,引起單相接地,且故障點不易尋找,延長了停電時間,用棒式絕緣子后,情況大有好轉。
(3)用真空斷路器替換油斷路器。真空斷路器技術性能及安全性遠遠高于油斷路器。
(4)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替換閥式避雷器,以增強線路避雷和防止過電壓的能力。
(5)采用全密封式變壓器:
原S7型變壓器,投入運行后,使變壓器吸入太多的水分,影響變壓器的壽命和運行安全。現在,逐步使用全密封式變壓器,此類變壓器安全、可靠、經濟,應用以后我們變壓器的事故有所減少。
3實現配網自動化和計算機管理
(1)調度自動化:
實現配網自動化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必然趨勢,在目前條件下,我們首先使開關站和變電所實現了調度自動化。開關站的遠動情況是:遙分,遙合,開關合分狀態,各種信號繼電器的信號量,10kV母線電壓及10kV進出線電流。終端RTU采用RTS-200型交流采樣分布式模塊化結構,調度端為SWJ-700型系統,無線通道,附有一部無線電話。
(2)MIS開發:
MIS的開發,從管理上保證供電可靠性。MIS中的關鍵是GIS(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即要有一張好的地圖。在地圖上幾乎標出了每一根電桿的位置,待開發成功后,我們將把全局各供電所、變電所、調度室等全部用光纜連接起來,做到信息共享。這使配網在規劃、故障點的定位、停電范圍的顯示、找配網的薄弱環節等等起了較大的作用。
農網改造中,進一步健全了組織機構,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了可靠性統計與分析,對檢修、項目實行周停電計劃。使農村電網的可靠性、安全性大大加強,農村電網的可靠性從1998年的0.99528增加到0.99689,同時事故也大大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