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第十一節礦井防滅火管理制度
第175條防滅火工作實行齊抓共管,群防群治,董事長是公司防滅火工作的第一責任者,總經理對公司防滅火工作負全面責任,總工程師對公司防滅火工作負技術責任,其他副總經理對公司防滅火工作負相應管理責任。
(一)通風處負責自燃火災防治和礦井火災處理的技術業務管理工作。
(二)機電處負責電氣火災和機械火災預防的技術業務管理工作。
(三)生產處負責開拓、開采設計和生產工藝方面預防自然火災和外源火災的技術業務管理工作。
(四)安監局負責自燃火災和外源火災防治措施的監督檢查和隱患排查工作。
(五)救護消防中心負責滅火救災和火區啟封等工作。
(六)物資裝備公司負責防滅火所需設備、材料的供應。
(七)人力資源中心負責防滅火所需人員的配備。
(八)財務中心負責防滅火所需資金的籌劃。
(九)其他處室負責分管范圍內防滅火工作的落實。
第176條礦井必須建立健全礦井防滅火責任體系,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和各崗位人員在礦井防滅火工作中的職責,保證機構、投入和防滅火規劃、計劃、目標、措施的制定實施等落實到位。
礦井通風部門牽頭負責防滅火工作,具體負責自燃火災的防治和礦井火災的處理,并設立防滅火分(兼)管副職,并建立防滅火機構。
第188條所有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鑒定工作由有資質的鑒定部門負責取樣鑒定,鑒定結果對礦井或煤層負責,且報集團公司(子公司)、省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備案。凡已鑒定屬于容易自燃(Ⅰ級)和自燃(Ⅱ級)的煤層或實踐證明有自燃傾向的煤層,均屬于自燃煤層;存在自燃煤層的礦井稱為自然發火礦井。
第182條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礦井,應編制防滅火專項設計,建立防滅火系統,制定防治自然發火專門措施,設計(措施)報上級管理部門備案;開采容易自燃或放頂煤開采自燃煤層的礦井必須采取以預防性灌漿為主,注氮氣、充填、噴灑阻化劑、注凝膠、均壓等為輔的兩種以上綜合防滅火措施;開采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自燃煤層礦井必須采取兩種以上綜合防滅火措施。在自然發火期內能采完,并能及時予以封閉的工作面和采區,可不采取上述防治自然發火措施。
第189條礦井某一區域出現如下現象之一時,即定為發生自燃火災:
(一)由于自燃出現火炭、火焰、煙霧等現象;
(二)由于自燃出現空氣、煤炭、圍巖及其他介質溫度升高,并超過70℃,其風流出現一氧化碳,且有上升趨勢。
礦井某一區域出現如下預兆時,即存在自燃火災隱患:
(一)風流中出現一氧化碳,其發生量呈上升趨勢;
(二)風流中出現二氧化碳,其發生量呈上升趨勢;
(三)煤、巖、空氣和水溫度升高超過正常溫度;
(四)風流中含氧量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趨勢。
第190條每個自燃礦井的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須統計煤層的自然發火期。煤層最短發火期按如下規定進行統計:
(一)巷道:從煤層揭露之日起至煤層發生自燃火災之日止,為該巷道的煤層自然發火期;
(二)回采工作面:從工作面開切之日起至發生自燃火災之日止,為該回采工作面的煤層自然發火期。
第191條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礦井,集中運輸大巷和總回風巷應布置在巖層內或不易自燃的煤層內,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層內,必須砌碹或錨噴,砌后的空隙和冒落處必須用不燃性材料進行充填,或用無腐蝕性、無毒性的材料進行處理。
第192條在自燃煤層中布置沿空留巷要編制防滅火專項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報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審批。
第193條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時,采區和回采工作面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選擇煤層切割量少、丟煤量少、采空區漏風小、回采速度快的采煤方法,要根據煤層的自燃危險程度、自然發火期長短、回采速度以及所采煤層的防火措施等因素合理確定采區和工作面尺寸。回采工作面應堅持正常的開采速度,不應隨意停采,因故長期停采的,必須對工作面進行封閉或制定專項防火措施,報集團公司(子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2/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第194條自燃煤層中所有煤柱的設計都應考慮防火的要求,應視煤層硬度、裂隙發育以及采場壓力等情況留設足夠寬度的煤柱,防止煤柱漏風導致自燃,煤柱寬度一般不應小于6m,隔離煤柱不允許掘進巷道。
第195條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撤出一切設備、材料,并進行永久性封閉。因故不能按期封閉的工作面,必須制定防滅火措施,報集團公司(子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已經報廢或無用的井巷均應及時充填或封閉,以簡化通風系統和保持通風系統風流的穩定性。
第196條自燃礦井的主扇風壓不得超過3000Pa,已經超過者應列入礦井通風系統改造規劃。
第197條開采自燃煤層的采區和回采工作面必須實現分區通風,并保持足夠通風斷面;采區和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兩端風壓差不超過200Pa;開采容易自燃煤層的采區,必須設置至少一條專用回風巷;專用排瓦斯巷禁止布置在容易自燃煤層中。
第198條開采有自燃煤層的礦井中,風門、風窗等通風設施均應按防滅火要求正確選擇位置,避免增加采空區、煤柱裂隙、火區的漏風壓差。每種設施的阻力不宜超過100Pa。
第199條封閉采空區位置應選在采場壓力穩定,留出密閉加固空間,密閉前后10米內巷道支護不得拆除,密閉質量符合《礦井密閉防滅火技術規范(AQ1044―2007)》要求。
第177條礦井必須建立消防供水系統,并在礦井、水平和采區投產同時投入使用,并保證送到用水點時,管中水壓不低于39.2KPa,水量不少于0.6m3/min。地面建設的永久性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貯水量必須能夠滿足全礦井防塵供水系統連續2h的用水量,并設有備用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塵水池的一半。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每隔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膠帶輸送機巷道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盤區及以上(或固定)膠帶輸送機巷道支管閥門應加裝不少于25m的軟膠管。
第178條各礦井進風井口應裝設防火鐵門,如果不設防火鐵門,必須有防止煙火進入礦井的安全措施。井下機電硐室、火藥庫、風動工具清洗硐室的出
3/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口必須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門。自燃礦井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口及可能發生自燃的巷道或硐室必須砌筑防火門套,并在其附近儲放足夠數量封閉材料。
第179條礦井采用滾筒驅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應裝設溫度保護、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置。
第180條礦井井上下消防材料庫和井底車場、機電硐室、加油硐室、抽采泵站、火藥庫等火災隱患嚴重地點,應配備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防滅火規范》等規定,并在礦井應急預案和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各地點消防材料的品種和數量。
第181條礦井必須建立反風系統(包括主要通風機反風設施和井下反風設施),反風操作必須在10min中內完成。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反風設施,每年應進行一次反風演習。
第184條生產和在建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礦井的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定。
第185條嚴格實行明火管制,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并執行以下規定:(一)嚴禁帶明火下井。
(二)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明火,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三)井下嚴禁使用電爐和燈泡取暖。
(四)井口電氣設備必須有防雷擊、井下電氣設備必須有防短路的保護裝置。
(五)井下燒焊作業必須按《晉城煤業集團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規定(晉煤集通字【2008】602號)》。
(六)嚴禁使用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爆破器材和爆破工藝。
(七)打鉆防火執行《晉城煤業集團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補充規定(晉煤集通字【2010】38號)》。
(八)攝影、攝像器材入井執行《晉城煤業集團煤礦井下攝影、攝像管理規定(晉煤集通字【2012】249號)》
第186條每一礦井都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嚴格實行可燃物管制,建立健全可燃物管理制度,切實做到:
4/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一)嚴格限制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下井。
(二)井下嚴禁存放汽油、煤油、變壓器油。井下存放油脂的管理應執行《關于強化井下現場油脂、備品備件管理的規定(晉煤集機字【2009】748號)》。井下使用的棉紗、布頭、廢紙和潤滑油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嚴禁扔、灑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區內。
(三)在井下清洗風動工具必須在專用硐室內進行。
(四)嚴格限制使用可燃性支護材料。
(五)井下膠帶運輸機應采用阻燃、抗靜電膠帶。
(六)各礦應制定專門的無軌膠輪車防滅火管理制度。
第187條礦井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掌握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每季度由礦長組織有關人員對礦井消防供水系統、防滅火系統、反風設施、防火門、防火墻、消防材料庫及滅火器具進行一次檢查。
第200條自然發火礦井必須建立自然發火預測預報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并采取人工檢測和人工取樣分析等綜合方法開展火災監測和預報工作。加強維護和管理,確保監測系統及分析儀器保持完好運行狀態。
第183條開采自燃煤層的礦井應建立氣體分析實驗室,并配備如下儀器:(一)分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氮氣、乙炔、乙烯、乙烷、氫氣的氣相色譜儀。
(二)檢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氣的便攜式檢測儀表和現場氣體取樣裝置。
(三)測定水溫、巖溫及空氣溫度、濕度、風速、氣壓及壓差的儀表。
(四)測定礦井水酸度的裝置。
第201條自然發火礦井一氧化碳、溫度、煙霧等傳感器的安設執行《晉城煤業集團礦井安全監控系統傳感器設置規范(晉煤集通字【2008】419號)》的有關規定。
第202條自然發火礦井必須安裝束管監測系統對生產作業區域設點進行監測分析,束管管路系統每周全面檢查維護一次,保證系統暢通、運行正常、監測準確,無堵塞和漏氣現象。
5/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自然發火礦井應在開采設計中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觀測地點:采空區、回風巷、采煤工作面及上隅角等可能發火地點。觀測內容:氣體成分、溫度、密閉內外壓差等;觀測次數:已封閉的采空區每周至少觀測1次、工作面及上隅角每班至少觀測1次、其他地點每天至少觀測1次。發現異常地點,應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自燃發火礦井的采空區密閉墻,應按規定設置檢測口,每周安排防滅火工對密閉墻內氣體成分、溫度及密閉內外壓差等內容觀測預報一次,并填寫記錄牌板。
第203條自然發火礦井的瓦斯檢查員每班至少檢測一次礦井總回風巷、盤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及回風巷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和溫度等參數。
第204條通過統計自然發火臨界值,確定適合于本礦應用的自然發火指標。及時整理和觀測分析結果,一旦發現某一指標已達臨界值,應迅速作出預報,并通知通風、調度及相關生產區隊,同時采取相應防滅火措施。
第205條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火災情況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應立即按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
礦值班調度和在現場的區、隊、班組長應依照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中的人員撤離,并組織人員滅火。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搶救人員和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他有害氣體和風向、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第205條采用直接滅火時應采取保證井下風流方向穩定的措施;當井下火災無法直接滅火或直接滅火無效時,必須采取封閉措施滅火,且必須符合《礦井防滅火規范》有關規定。
第206條井下火災無法直接撲滅而予以封閉的區域,稱為火區。每一火區都要按時間順序進行編號,建立火區管理卡片和編制火區位置關系圖,由通風部門永久保存。
第207條井下火區必須采用永久防火墻封閉。所有永久防火墻都必須統一編號,按《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加強管理。
6/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第208條火區封閉后應積極采取措施加速火區熄滅進程。通風部門負責編制火區滅火方案,經礦長、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
第209條火區經連續取樣分析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火區熄滅條件,由礦長或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鑒定確認火區已經熄滅,提出火區注銷報告,報集團公司(子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第210條啟封已注銷的火區必須編制啟封計劃和安全措施,報集團公司(子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第211條火區啟封必須由救護隊進行,必須采用鎖風方法啟封,發現有復燃現象必須立即停止啟封,重新封閉。
第212條對廢棄的溜煤眼、暗斜井和風眼必須進行層間永久性封閉,以防止自然發火及層間有毒、有害氣體擴散。
第213條回風巷、硐室回風道、聯絡巷等地點浮煤、電纜皮等可燃物必須明確責任單位管理,定期檢查,及時清理干凈。
第214條礦井應定期普查地表塌陷裂縫,對產生的裂縫必須進行充填,防止因地表裂縫漏風導致采空區自燃。
第十二節礦井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第191條各礦要成立綜合防塵領導組,明確各部門(采、掘、機、運、通)的職責和范圍。通風區(科)要有專門防塵隊伍,采掘隊要指定專人負責綜合防塵工作。
第192條生產礦井每延伸一個新水平,應進行一次煤塵爆炸性試驗工作。
煤塵的爆炸性由國家授權單位進行鑒定,必須符合省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規范煤礦煤塵爆炸性和煤層自燃傾向性鑒定工作的通知》(晉安監煤字[2006]62號文件)要求,鑒定結果必須報集團公司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備案。各礦井應根據鑒定結果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193條礦井、采區及采掘工作面的設計中應含有粉塵災害防治設計,要有明確的供水系統及供水參數、綜合防塵措施等具體內容。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對綜合防塵措施要有明確詳細的規定,要有用水量計算,要選擇合理的防塵管徑,保證采掘面供水壓力符合要求。
第194條礦井必備的防塵資料:1、防塵系統圖;2、防塵設施管理牌板;
3、煤層注水臺帳;
4、煤層注水鉆孔臺帳;
5、防塵管路管理臺帳;
6、采掘工作
7/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面防塵措施臺帳;7、隔爆設施管理臺帳;8、測塵臺帳;9、防塵設施管理臺帳;
10、巷道沖洗清掃記錄;11、隔爆設施檢查記錄;12、井巷刷白記錄;13、粉塵測定記錄;14、采掘工作面開工防塵設施驗收記錄(或采掘工作面開工驗收記錄中包含防塵設施驗收內容);15、煤塵爆炸性鑒定資料;16、煤層注水可注性鑒定報告。
第195條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綜合防塵系統,符合《礦井防塵供水系統技術標準》(QJMJ1.0028-2013)的規定。沒有防塵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不得生產,礦井主要運輸巷、帶式輸送機斜井與平巷、主要進回風巷、上山與下山、皮帶運輸巷、采區進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掘進巷、開拓巷、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運煤轉載點、裝載點等產生粉塵和有可能粉塵堆積地點必須敷設防塵供水管路。
第196條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采煤工作面的進回風巷、掘進、開拓巷道及其它需要風流凈化的巷道必須安設能封閉巷道全斷面霧化效果好的凈化風流水幕,凈化水幕的設置符合《風流凈化水幕設置標準》(QJMJ1.0032-2013)的規定。
第198條采煤工作面應采取煤層注水、采煤機內外噴霧、液壓支架噴霧、破碎機噴霧、轉載點噴霧、風流凈化、清掃沖洗、個人防護等綜合防塵措施,且滿足《采煤工作面綜合防塵技術標準》(QJMJ1.0029-2013)的規定。
第197條采煤工作面應有國家認定的機構提供的煤層可注性鑒定報告,并對可注水的煤層采取注水防塵措施。注水系統必須設置壓力表,流量表,逐日統計注水量,每月測定一次煤體水分。采煤工作面煤層注水符合《采煤工作面煤層注水技術標準》(QJMJ1.0030-2013)。
第199條掘進工作面應采取機組內外噴霧、濕式鉆眼、沖洗巷道、水炮泥、爆破自動噴霧、裝煤巖灑水、凈化風流和個人防護等綜合防塵措施,且滿足《掘進工作面綜合防塵技術標準》(QJMJ1.0031-2013)的規定。
第200條破碎機、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輸送機轉載點等產塵地點,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且符合《破碎機、轉載點、煤倉放煤口等地點綜合防塵要求》(QJMJ1.0041-2013)的規定,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
第200條錨噴作業應使用符合規定的噴漿機,采用潮料噴射工藝、噴射前
8/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沖洗巖幫、安裝凈化水幕、個體防護措施到位,符合《錨噴作業防塵技術標準》(QJMJ1.0039-2013)的規定。
第202條在煤巖層鉆孔,應采取濕式鉆孔,符合《打眼作業防塵技術標準》(QJMJ1.0030-2013)。煤(巖)與瓦斯突出煤層或軟煤層中瓦斯抽采鉆孔難以采取濕式鉆孔和其它采取濕式打眼有困難時,報集團公司批準后,可采取干式鉆孔,且必須在孔口附近采取捕塵、降塵措施,工作人員必須佩戴防塵保護用品。
第203條開采有煤塵爆炸危險煤層的礦井,必須有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礦井兩翼、相鄰的采區、相鄰煤層、相鄰的采煤工作面間,煤層掘進巷道同其相連的巷道間,煤倉同其相連的巷道間,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他地點同與相連通的巷道間,必須用水棚或巖粉棚隔開。煤巷炮掘工作面應安設被動式輔助隔爆水棚;煤巷機掘工作面可安裝被動式輔助隔爆水棚或自動抑爆裝置。
高瓦斯礦井和低瓦斯礦井的高瓦區域的每個煤巷掘進工作面都必須安設隔(抑)爆設施。
每組隔爆設施必須懸掛隔爆設施管理牌,牌板格式符合集團公司統一規定。礦井應至少每周檢查一次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自動抑爆裝置必須使用具有煤安標志的合格產品,并符合《煤礦用自動抑爆裝置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
第204條隔爆設施設置地點及要求符合《隔爆水棚技術標準》(QJMJ1.0038-2013)。
第205條礦井必須建立定期沖洗刷白制度,定期對井巷進行清掃、沖洗、刷白,符合《煤礦井下沉積粉塵防治標準》(QJMJ1.0037-2013)。
第206條各種噴霧灑水設施齊全,安設就位,使用正常。防塵設施不健全的工作面不得開工。要加強防塵設施維護和使用情況的檢查,推廣應用自動噴霧,加強職工教育,保證防塵設施的正常使用。
第208條礦井必須開展粉塵測定工作,必須定期對井上、下作業場所的粉塵進行測定。
第210條粉塵測定應符合以下要求:
1.作業場所總粉塵濃度和呼吸性粉塵濃度每月測定兩次,地面測點每月測定一次。
9/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2、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測定周期、樣品數量符合《個體呼吸性粉塵濃度測定技術標準》(QJMJ1.0036-2013)。
3.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粉塵分散度每半年測定一次。
4.粉塵測定點設置和測定方法應按AQ1020-2006《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范》、《煤礦作業場所粉塵檢測地點設置標準》(QJMJ1.0033-2013)、《作業場所總粉塵濃度測定技術標準》(QJMJ1.0034-2013)、《作業場所呼吸性粉塵濃度測定技術標準》(QJMJ1.0035-2013)、《個體呼吸性粉塵濃度測定技術標準》(QJMJ1.0036-2013)等規定執行。
第211條各礦井應建立粉塵實驗室,制定粉塵測定制度,按規定進行粉塵測定,并按規定上報粉塵濃度測定報表。
測塵人員按每50個測塵點配一個測塵員進行配備。
第十三節礦井燒焊管理制度
第212條井下、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嚴禁在采掘工作面進行燒焊作業。
地面煤倉燒焊每次必須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213條每次燒焊作業前必須由礦井相關業務部門組織施工單位編制燒焊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經礦總工程師審批簽字后,對口上報上一級管理機構,經上一級管理機構生產、機電、通風、安監、調度等部門進行會審后,再由該管理機構的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簽字批準后方可執行,并在對口業務部門備案。燒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根據作業方式和作業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夠保證作業安全,不得使用通用措施。燒焊安全技術措施中必須明確燒焊時間、地點、負責人及安全要求等內容,同時包括燒焊器材的運輸保管和點火工具的管理等內容。第213條
第214條燒焊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后,方可編制燒焊報告,燒焊報告必須一式五份,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工作內容,安全負責人等。
安檢、機電、通風、調度值班人員及礦長必須在看到燒焊安全技術措施后方
10/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可審批燒焊報告。
煤倉附近燒焊時必須由礦長或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燒焊。
燒焊報告審批完畢后,必須及時送安檢、機電、通風、調度各一份,施工單位留存一份貫徹學習。所有燒焊報告(措施)必須留存至少一年以上。
第215條燒焊工作按零星作業進行管理,相關人員要學習措施(必須有記錄可查)。燒焊作業現場必須有一名礦領導跟班,對作業現場進行全面指揮和協調。
第215條燒焊作業在操作過程中必須明確工程負責人、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加強燒焊作業過程管理,及時匯報燒焊作業情況,同時現場必須有專門的瓦斯檢查員、安檢員、救護隊員等至始至終在現場檢查與監督。
第215條現場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具有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書。
第216條燒焊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第217條燒焊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第218條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燒焊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第219條燒焊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第220條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燒焊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第221條煤倉上下口(包括井上煤倉)、卸煤坑附近等地點如果必須進行燒焊時,必須將煤倉放空,燒焊現場周圍20米范圍內用水沖洗干凈積塵,專職瓦斯檢查員在現場用加長管深入煤倉內及燒焊地點附近10米范圍內的所有空間檢查瓦斯,只有在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進行燒焊。
第222條皮帶巷、地面皮帶走廊進行燒焊、皮帶硫化等作業時,皮帶上不得有存煤并停止運轉。
第223條抽采管路、抽采設備燒焊前必須對管路、設備內的瓦斯進行排放,
11/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防火、防塵部分
燒焊現場周圍20米范圍內及抽采管路、設備內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進行燒焊。
12/12
篇2:晉城煤業集團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辦法
晉城煤業集團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辦法[2011]975
晉城煤業集團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辦法[2011]975為規范集團公司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根據集團公司《關于加快構建整合礦井集團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晉煤集辦字[2010]648號)的要求,結合業務管理特點,特制定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辦法。
一、管理職責
1、集團公司通風處對整合主體的“一通三防”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2、整合主體是所轄整合礦井“一通三防”工作的管理主體,按規定成立通風部門,負責整合礦井“一通三防”業務管理,對整合礦井“一通三防”工作行使管理、組織、協調、檢查、考核等業務管理職責。
3、整合礦井是本礦井“一通三防”工作的責任主體,在集團公司通風處及整合主體的領導下對本礦井的“一通三防”具體工作負責。
二、管理要求
(一)集團公司通風處
4、負責貫徹落實上級有關“一通三防”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制度標準等。
5、負責制定“一通三防”工作規劃、計劃、制度、標準及其他文件,督促檢查整合主體貫徹落實。
6、負責按照《晉城煤業集團整合礦井“一通三防”技術文件審批管理辦法》的要求和審批權限對整合主體有關“一通三防”事項進行上報、審查、批復、備案。
7、負責對整合主體進行業務指導,對整合主體、整合礦井的“一通三防”工作進行業務檢查和考核。
(二)整合主體
8、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行業有關“一通三防”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度標準,嚴格遵守集團公司“一通三防”各項管理規定,并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及時向集團公司備案。
9、建立“一通三防”責任制。各整合主體的行政正職是“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責任者,必須保證“一通三防”工作人、財、物的投入,全力抓好“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各整合主體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是“一通三防”工作的技術負責人,對“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負責;其它副職對分管范圍內的“一通三防”工作負責。
10、設立專門的“一通三防”管理機構。配齊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履行整合主體“一通三防”管理職責。
1/3
晉城煤業集團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辦法[2011]975
設立專門的通風調度,負責所轄整合礦井日常通風調度工作,接受集團公司通風調度指令,按集團公司通風調度管理制度匯報“一通三防”工作情況。
11、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按照《集團公司“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的要求建立通風、瓦斯、監控、防塵、防滅火、爆破等各項制度。
12、建立“一通三防”例會制度和瓦斯地質預測預報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解決所轄整合礦井“一通三防”存在問題。整合主體要參加集團公司“一通三防”工作例會,并向所轄礦井及時傳達、貫徹有關精神。
13、建立“一通三防”工作考核體系,對瓦斯超限、礦井抽采率、瓦斯抽采進尺、瓦斯抽采量、粉塵濃度、質量標準化等工作或指標進行重點考核,考核結果報集團公司備案。
14、按照《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專控產品管理規定》(晉煤集通字[2009]35號文)要求,對“一通三防”大型設備、檢測儀器儀表、防滅火及自救產品等涉及礦井“一通三防”安全的特殊產品進行專門控制,必須報集團公司審批。瓦斯檢測儀器儀表執行集團公司有關文件要求(另文下發)。
15、按照《晉城煤業集團礦井“一通三防”技術文件審批管理辦法》(晉煤集通字[2009]880號,整合主體對應文中的“子公司”)要求,制定本單位的技術文件審批制度,并報集團公司備案。嚴格按照審批權限和程序進行上報、審查與備案。
16、匯集所轄整合礦井的“一通三防”監控數據,并上傳到集團公司。
17、按照集團公司《瓦斯超限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晉煤集通字[2010]636號文)要求,建立瓦斯超限事故分析、追查、問責體系,對所轄整合礦井發生的瓦斯超限事故進行追查分析,并將追查分析結果及時報集團公司。
18、每半年收集各礦井最新通風系統圖,審核后上報通風處綜合科備案。礦井通風系統圖按標準繪制,并清楚繪制標注舊巷、采空區等。
19、每半年搜集并整理資源整合主體及礦井基本情況,上報通風處綜合科。
(三)整合礦井
20、貫徹執行國家、行業的有關“一通三防”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度標準,遵守集團公司“一通三防”工作各項管理規定。
21、在整合主體的領導下,建立“一通三防”責任制。礦井行政正職是本礦井“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保證“一通三防”工作人、財、物的投入;各礦井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是“一通三防”技術負責人;通風副礦長是“一通三防”管理負責人;其它副職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一通三防”工作負責。
2/3
晉城煤業集團整合礦井“一通三防”管理辦法[2011]975
22、按照要求設立“一通三防”管理機構,配齊“一通三防”業務人員,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開展“一通三防”知識培訓,全面履行“一通三防”管理職責。
三、檢查考核
23、集團公司通風處將整合主體“一通三防”工作情況納入考核范疇。制定對整合主體“一通三防”工作的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納入集團公司對整合主體的業績考核體系。
24、集團公司通風處每季度對整合主體的“一通三防”業務管理工作進行一次檢查指導,根據“一通三防”工作重點,對整合礦井實行不定期抽查。
25、整合主體制定“一通三防”檢查、考核管理辦法,對所轄礦井的“一通三防”工作進行日常檢查、考核工作,考核管理辦法報集團公司備案。
26、集團公司通風處按照《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督查辦法》(晉煤集通字[2009]34號文)對整合主體及其整合礦井進行督查,對存在的重大隱患進行處罰,有權作出“限期整改、停產整頓”等處理決定。
四、其他
27、本辦法中的整合主體指:沁秀公司、天安公司、晉圣公司、金鼎公司、金明公司、晟泰公司、晉牛公司等。
28、本辦法從下發之日起執行,解釋權歸集團公司通風處。
晉城煤業集團
2013年10月10日
3/3
篇3: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第三節礦井瓦斯檢查制度
第51條集團公司各生產礦井必須按規定進行礦井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鑒定工作。瓦斯礦井每2年進行一次瓦斯等級鑒定,高瓦斯礦井和突出礦井不再進行周期性瓦斯等級鑒定工作,但應每年測定和計算礦井、采區、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建設礦井每年進行礦井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測定工作,在批準試生產后,選擇生產正常月份進行礦井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鑒定工作。鑒定結果報集團公司審核后,統一上報省煤炭工業局審批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備案。礦井必須依照年度批復的礦井瓦斯等級進行管理。
第52條集團公司各礦井必須根據瓦斯檢查范圍、類型、法定出勤等配備足夠的專職瓦斯檢查工。瓦斯檢查工必須具有煤炭相關專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責任心強,有二年以上工作經驗,熟悉通風瓦斯管理的基本知識和要求,能熟練使用瓦斯檢定儀器(光學瓦斯檢測儀等),并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資格證。
礦井建立瓦斯檢查工檔案,每半年對瓦斯檢查工進行人員核定,確保人員滿足需要,并報集團公司備案。
第53條集團公司所屬礦井必須建立按巡回檢查計劃圖表檢查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的制度,其檢查次數規定如下:
1.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和瓦斯礦井高瓦斯區的采掘工作面、其它有人工作地點,每班至少檢查3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檢查時間誤差不超過20min,下同);機電峒室、無人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檢查1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機采、綜采回采面與煤巷、半煤巖巷掘進面應設專職專人檢查瓦斯。
2.瓦斯礦井采掘工作面、其它有人工作地點,每班至少檢查2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機電峒室、無人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檢查1次瓦斯和二氧化碳。
3.礦井的分區回風和礦井總回風等回風巷道都必須設點檢查,每班至少檢查1次瓦斯和二氧化碳。
4.井上、下煤倉每班至少檢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已采區永久閉墻、盲巷永久閉墻,每周至少檢查一次;受動壓影響區的密閉、封閉火區的密閉、有自燃傾向性煤層封閉采空區的密閉、臨時密閉,每班檢查一次。
5.高冒區、水倉等其他檢查點的設置、檢查次數根據有關規定由礦總工程師確定。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6.特殊情況下,當班瓦檢員不能按規定時間到達巡回檢查地點時,必須根據通風值班干部指令執行,采取相應措施,并有記錄可查。
第54條通風管理部門及其專業隊組要根據通風系統和檢查任務的大小分別劃分瓦斯檢查區域,據此確定檢查人員,規定每個區域的巡回路線、檢查時間、檢查內容、交接班地點和方式等,制定各區域瓦斯巡回檢查計劃圖表。
瓦斯檢查計劃圖表每月制定一次,報礦總工程師審批。當月內原確定瓦斯檢查區域發生變化時,計劃圖表應及時修改,月度中檢查計劃圖表發生重大變化時,應重新修訂審批,臨時增減檢查點時可在瓦斯日報表中備注審批或單獨審批。
礦井瓦斯檢查的班次和生產隊組的班次相統一。時間間隔及誤差如下:
瓦斯礦井:
“三八制”瓦斯檢查工,要求每次巡回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4h;檢查時間誤差不超過20min。
“四六制”瓦斯檢查工,要求每次巡回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3h;檢查時間誤差不超過20min。
高瓦斯礦井和低瓦斯礦井高瓦斯區域:
“三八制”瓦斯檢查工,要求每次巡回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3h;檢查時間誤差不超過20min。
“四六制”瓦斯檢查工,要求每次巡回檢查間隔時間不超過2h;檢查時間誤差不超過20min。
第55條瓦斯巡回檢查圖表中,應設的主要檢查點為:
1.采煤、掘進工作面進風、工作面風流、回風、高冒區,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等。
2.其它需要檢查的地點。
第56條除上述檢查點外,瓦斯檢查工對負責區域各種峒室、通風設施的完好情況、監控裝置及有關地點的瓦斯情況都應進行檢查,發現有瓦斯超限時,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并及時做好班中匯報。
第57條礦井所有瓦斯檢查地點都必須設置統一規格的瓦斯檢查牌板,嚴禁2個工作地點共用1塊瓦斯牌板。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檢查牌板懸掛在距工作面不大于50米范圍內的回風巷內安全地點,其他地點懸掛在檢查位置。
第58條瓦斯檢查工按《瓦斯檢查工崗位作業操作標準》上崗作業,帶全
2/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檢查用具,應認真嚴格履行職責,及時到崗,嚴禁脫崗、虛報、假報、漏檢、假檢等情況,否則要給予嚴肅處理。
瓦斯檢查工使用光學瓦斯檢測儀器檢查瓦斯時要帶有不少于2米長的膠管和檢查高度相適應的加長桿,嚴禁佩帶非防爆電子表。
第59條檢查井上、下煤(矸)倉瓦斯時,檢查煤倉上口以膠管伸入煤倉不少于2米為準,檢查下口以放煤口附近最高處為準。
第60條瓦斯檢查工必須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嚴格按巡回檢查計劃圖表規定的地點、時間、內容認真檢查,每次檢查結果必須記入瓦斯巡回檢查手冊和檢查地點的記錄牌上。瓦斯檢查工班中、班后要向通風調度匯報,發現問題要及時請示匯報,做到巡回檢查手冊、瓦斯檢查記錄牌板、瓦斯臺帳“三對口”,并將檢查情況通知現場工作人員,經該工作地點班組長簽字確認。
第61條井下瓦斯檢查工每班應對所轄區域內安全監控系統設備及電纜進行外觀檢查。并使用光學瓦檢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記錄檢查結果。當兩者誤差大于允許誤差(0~1%,±0.1%;1~2%,±0.2%;2~4%,±0.3%)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將對照檢查結果及時報告地面值班員,通風部門和監測部門必須在8h之內將兩種儀器校準。
第62條瓦斯檢查工必須在指定地點交接班,交接班時必須交清本班情況及下一班須注意的問題,并在對方的圖表上簽字。瓦斯檢查工發現瓦斯超限、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運等特殊情況,必須在現場安全地點交接班。
第63條各礦必須建立瓦斯報表審查制度,并遵守下列規定:
1.通風部門管理人員下井遇到瓦斯檢查工必須審查瓦斯檢查圖表,發現隱患問題必須提出處理意見或協助瓦斯檢查工進行處理。
2.瓦檢班長上崗應認真落實瓦斯檢查工巡回檢查瓦斯的工作質量,分析審查圖表,協助處理問題;班長在班后必須審查當班全部圖表,及時匯總情況,交回通風管理部門,并向通風調度和值班干部匯報。
3.通風值班干部必須及時審查全部瓦斯檢查圖表,掌握瓦斯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向礦調度室匯報。審查瓦斯檢查圖表后須注明審查意見并簽字。
第64條通風調度要及時填寫“瓦斯臺帳”、“礦井瓦斯日報”等記錄報表,經通風值班干部和通風區(科)長審閱簽字后,報礦長、礦總工程師審閱,
3/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一礦多井的礦必須同時送井長、井技術負責人審閱。
1.所有瓦斯巡回檢查地點的瓦斯數據都必須如實記入瓦斯臺帳。
2.采掘工作面(包括回收、安裝和備用工作面)、采區及以上回風巷中瓦斯數據(以各檢查地點全天最高瓦斯濃度為準)填入瓦斯日報表;其他檢查地點要有記錄可查,若瓦斯濃度超過0.5%時,也必須填入瓦斯日報表。
3.通風值班干部和通風區(科)長要認真審閱當日瓦斯報表,并簽字。
4.礦長、礦總工程師必須及時審閱通風瓦斯日報,明確批示,對重大的通風、瓦斯問題,必須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5.通風調度負責將集團公司及礦長、礦總工程師的批示通知有關單位和人員,及時掌握問題的處理情況,直至處理完畢。
第65條瓦斯檢查手冊至少保存一年,瓦斯臺帳、瓦斯日報表必須歸檔永久保存。
第四節瓦斯排放管理制度
第66條礦井必須從采掘設計生產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積聚;當發生瓦斯積聚,必須及時處理。
采掘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通風瓦斯管理的措施,或制定專門的通風瓦斯管理措施,防止瓦斯超限。
第67條礦井必須有因停電和檢修主要通風機或通風系統遭到破壞以后恢復通風、排除瓦斯和送電的安全措施。
第68條因停電等原因造成全礦井停風時,必須首先打開防爆蓋(門)或井上其它風門。主要通風機啟動時,采用風流短路的方法排放瓦斯,在主要通風機出風口瓦斯濃度不超過2%,逐漸將風門關閉。
第69條在恢復礦井通風系統后,當主要通風機出口處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時,通風瓦斯檢查人員方可入井檢查通風瓦斯情況。礦井總回風流瓦斯濃度不超過0.75%時,其他人員方可入井。
第70條井下中央變(配)電所、采區配電室、電機車架線附近,在恢復送電前應由瓦斯檢查工全面檢查,只有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方可由外向里逐級送電。
第71條采煤工作面禁止使用局部通風機處理上隅角瓦斯。
排放瓦斯必須堅持低濃度排放的原則,采用控制風量等方法排放,但不得采
4/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用捆綁風筒、堵風機進風口等方式控制風流,與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5%,嚴禁“一風吹”、“循環風”。瓦斯流經的線路及影響區域必須事先切斷電源、撤出人員、設置柵欄或警戒,停止其它工作。
第72條掘進工作面臨時停風地點實行分級管理、分級排放制度。
1.掘進工作面臨時停風時間不超過30min時,由瓦斯檢查工按一般規定進行排放;
2.停風時間在30min至8小時以內,或雖未超過30min但巷道口柵欄處瓦斯濃度超過2.0%、不超過3%時,由瓦斯檢查工(或專職爆破工)電話匯報調度,由值班長提出排放瓦斯措施,指定人員進行排放;
3.停風時間超過8小時或巷道口柵欄處瓦斯濃度超過3%時,排放瓦斯由通風部門制定專門措施,由救護隊協助進行排放,排放時,指定通風干部現場指揮進行排放,與排放作業無關人員撤出至安全地點。
第73條嚴格排放瓦斯措施審批程序。符合《晉城煤業集團礦井“一通三防”技術文件審批制度》規定的排放安全措施,要按時上報集團或子公司,經通風部門組織審查,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執行,其他排放瓦斯措施要按規定提前向上級備案。
排除封閉區、情況不明的巷道、聯通已采區、老空區、火區等處的瓦斯時,由礦制定專門的排放瓦斯措施并按審批權限報上級管理機構審批,由礦總工程師現場指揮,礦山救護隊協助排放。
第74條單巷排放瓦斯時要由外向里逐段進行排放,1個采區內嚴禁2個瓦斯超限地點同時排放瓦斯。排放串聯通風區域的瓦斯時,必須嚴格遵守排放次序,首先從進風方向第1臺局部通風機處開始排放,只有第1臺局部通風機送風的巷道內排放瓦斯結束后,且串聯風流的瓦斯濃度降到0.5%以下時,下1臺局部通風機方可送電排放其送風巷道的瓦斯。
第75條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出現體積大于0.5m3,濃度達到2%的局部瓦斯積聚時,由瓦斯檢查工立即處理。不能立即處理的瓦斯積聚要匯報礦分管領導,由分管領導提出排放瓦斯措施,指定專人進行排放,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
第76條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必須包括下列內容:
1.制定排放瓦斯的方法,采取控制供風量和排放量的措施,嚴禁“一風吹”。
5/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2.確定排放瓦斯的流經路線和方向、風流控制設施和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安設位置,并明確停電撤人、設崗地點的范圍和避災路線。
4.明確礦方人員和救護隊的職責。排放瓦斯工作應以礦方為主,救護隊員負責氣體檢測、危險作業監護、應急救援三項職責,其他工作一律由礦方負責。
5.明確排放瓦斯的組織領導和排放瓦斯人員名單,責任落實到人。
6.禁止深入瓦斯濃度較高區域。進入停風區、啟封密閉區檢查或排放現場檢查前方瓦斯時,應由兩名檢查人員攜帶瓦斯和氧氣等氣體檢定器進行,檢查礦燈和儀器完好并攜帶牢靠后,兩人一前一后相距3-5米,前后照應進入巷道,由外向里邊行走邊連續檢查瓦斯和氧氣濃度,儀器進氣口位于人的呼吸高度,當瓦斯、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或氧氣濃度低于18%、或其他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第100條規定,或具有支護不完好等隱患時,應停止前進,立即撤退。
7.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礦總工程師組織安監、生產、機電、調度、通風等部門共同審批、上報。
8.嚴格把好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的貫徹學習關。參加排放人員(包括救護隊員)必須認真學習排放瓦斯措施,并簽字后方可參加瓦斯排放。
第77條其他注意事項:
1.減少排放瓦斯次數,合理選擇排放瓦斯方法。采掘布置中,應盡量不留盲巷;生產銜接中,對復用巷道要盡量創造條件利用全風壓排放瓦斯;具備抽放條件的要利用抽放系統先行抽放瓦斯;較短巷道排放瓦斯時,啟封密閉后,利用局部通風把密閉墻附近瓦斯排放完,不要急于向內延伸風筒,在巷口設置柵欄和專人警戒,利用瓦斯擴散性,延長時間釋放瓦斯;巷道內預留有風筒時,應在巷口控制風量,防治風筒劇烈擺動產生火花,控制排放速度,實行全巷道慢速排放;巷道內未預留風筒時,應由外向里控制風量逐段接風筒進行排放。
預計排放瓦斯時間較長時,應分班次組織人員排放,防止一班人員長時間昨夜,因疲勞急躁而違章作業。
2.有計劃排放瓦斯前,通風部門要在調度會上做安排,通知有關隊組和人員。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要及時向安監、調度和通風等部門和人員匯報。
3.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瓦斯檢查人員要對巷道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離開。
4.排放瓦斯工作要嚴格控制火源。參加排瓦斯人員必須穿防靜電衣服,所
6/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攜帶的礦燈要專門安排進行失爆檢查,確保完好;現場排放人員行動要謹慎,避免引發金屬撞擊火花;不能把未排放區的導電體與外界接通;啟封密閉墻要使用銅質工具,邊澆水邊啟封。
5.排放瓦斯工作結束后,要及時做好有關記錄。
第五節礦井井下瓦斯抽采管理制度
第78條集團公司所屬礦井,必須根據《煤礦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第七條、《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及上級部門和集團公司有關要求,建立礦井抽采瓦斯系統。
第79條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和高瓦斯礦井必須建立地面固定抽采瓦斯系統,其他應當抽采瓦斯的礦井可以建立井下臨時抽采瓦斯系統;同時具有煤層瓦斯預抽和采空區瓦斯抽采方式的礦井,根據需要分別建立高、低負壓抽采瓦斯系統,且管路系統能通過閥門調節互通。
第80條礦井必須堅持“多措并舉、應抽盡抽、抽采平衡、效果達標”的原則綜合抽采瓦斯,并且提前3-5年制定抽采瓦斯規劃,每年年底前編制下年度的瓦斯抽采達標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以確保抽采瓦斯工作面的正常銜接,做到“抽掘采平?”。
第81條在礦井開拓布局和煤層開采程序方面,應堅持瓦斯抽采工程優先、保護層開采優先的設計原則。抽采瓦斯方法應根據各礦的具體情況確定。
第82條有煤與瓦斯突出的生產礦井,在采用鄰近煤層和采空區瓦斯抽采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抽采的同時,必須對突出煤層進行本煤層瓦斯預抽。
突出煤層工作面采掘作業前必須將控制范圍內煤層的瓦斯含量降到煤層始突深度的瓦斯含量以下或將瓦斯壓力降到煤層始突深度的煤層瓦斯壓力以下。若沒能考察出煤層始突深度的煤層瓦斯含量或壓力,則必須將煤層瓦斯含量降到8m3/t以下,或將煤層瓦斯壓力降到0.74MPa(表壓)以下。
第83條凡進行瓦斯抽采的地點,必須編制瓦斯抽采設計,并經礦總工程師審批后方可施工。
瓦斯抽采設計主要內容應包括工作面(或抽采地點)概況、瓦斯基礎數據、鉆孔參數(鉆孔直徑、間距、開孔位置、鉆孔方位、傾角、深度等)、施工要求、鉆孔(鉆場)工程量、抽采方法、抽采設???的選型與進度計劃、有效抽瓦斯時間、預期抽采效果以及組織管理、安全技術措施等。
7/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第84條瓦斯抽采應推廣使用水環式抽采泵,對于進行本煤層預抽或抽采濃度低于25%的瓦斯抽采系統必須使用水環式抽采泵。
1.本煤層預抽和采空區抽采的抽采系統,備用泵臺數不得少于運行泵臺數。
2.運行泵的裝機能力不得小于瓦斯抽采達標時應抽采瓦斯量對應工況流量的2倍。
3.礦井瓦斯抽采泵房必須建立健全值班制度、人員出入登記制度等管理制度。
4.瓦斯抽采泵必須保持正常運行。瓦斯抽采泵有計劃檢修、停運和調整運行工況,要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按規定程序報批。如因停電、故障等原因瓦斯抽采泵臨時停止運轉,要立即通知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當抽采泵停止運轉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啟動備用泵。如果利用瓦斯,在抽采泵停止運轉后,必須通知利用瓦斯的單位,恢復供氣前必須取得利用單位同意,做好記錄后方可供應瓦斯。
6.瓦斯抽采泵站值班人員每班必須向礦調度和通風調度匯報泵站運行參數和運行情況。
7.瓦斯抽采泵房內必須設置環境監測傳感器。瓦斯抽采監測系統數據必須能傳至礦調度室。
8.瓦斯抽采泵房必須配置高濃度光學瓦斯檢定器等器具,定時人工檢測管路系統參數。
第85條設置井下臨時抽采瓦斯泵站時,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并做到:使用臨時抽采瓦斯泵站應安設在新鮮風流中;抽采的瓦斯排入回風巷時,在排瓦斯管路出口必須設置柵欄、懸掛警戒牌,柵欄設置的位置是上風側距管路出口5m、下風側距管路出口30m,兩柵欄間禁止任何作業和行人,并在下風側柵欄外必須設有甲烷斷電儀或安全監控系統的甲烷傳感器。
第86條抽采的瓦斯利用時,瓦斯濃度不得低于30%,且在利用瓦斯的系統中必須裝設防回火、防回氣、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裝置。采用干式抽采瓦斯設備時,抽采瓦斯濃度不得低于25%。用于利用瓦斯的礦井,瓦斯泵抽采瓦斯濃度低于利用要求時,應及時把抽采的瓦斯放空并向礦調度室匯報,增加檢查次數,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同時通知用氣單位。抽采瓦斯泵站放空管的高度不得低于10m,并應超過泵房房頂最高物體3m。
8/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第87條抽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瓦斯時,必須經常檢查一氧化碳濃度和氣體溫度等有關參數的變化,發現有自然發火征兆應立即采取措施。
第88條井上下敷設的瓦斯管路,不得與帶電物體接觸并應有防止砸壞的措施;管路入井前、接入專用瓦斯排放巷道前,必須設置絕緣段。
1.各礦在選擇瓦斯抽采管路時,必須使用具有煤安標志的產品,除采空區埋管的抽采管路外,其余支管、干管、主管一律停止使用玻璃鋼管、PE、PVC等高分子材料管。抽采系統支、干、主管路的選擇,應根據瓦斯抽采混合量確定,做到管路內流速經濟合理(一般取10~15m/s),礦井各采掘面抽采管路盡可能保持通用性。
2.瓦斯抽采管路系統中必須設置除排渣裝置,并按規定裝設防回火、防回氣、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裝置。
3.抽采瓦斯管路必須吊掛或墊高,高度、質量符合要求,做到平、穩、直、密,不得相互交叉。
4.進入工作面尾巷或采空區的瓦斯管路必須符合抗靜電、阻燃性能,不得使用金屬管材和帶金屬骨架的其他管材;在其他地點使用的導電材質管路,必須按規定每300米加設一個防火砂包,每100米加設一節金屬材質管路并安設接地極。絕緣管或其它聯接抽采系統的軟管,其斷面不小于被聯接管路斷面。
5.加強敷設抽采管路巷道的維護,保證支護完好,巷道暢道,無積水。凡因巷道積水或失修,造成一個或幾個工作面瓦斯抽采量大幅度下降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工作面必須停產處理。
6.抽采管路應通過回風井或專門抽采管道井到達地面,地面排空地點的條件必須符合規程、規范的要求。
第89條凡是新安裝的抽采瓦斯管路,必須進行氣密性試驗。試驗時管內瓦斯濃度不得超過3%,負壓不得低于30Kpa,漏氣率不得超過每千米3m3/min。
第90條抽采瓦斯礦井必須配備瓦斯抽采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瓦斯抽采日常管理,總結分析抽采效果,研究改進抽采技術方案。必須有專門的抽采隊伍,負責打鉆、管路安裝和抽采參數的觀測等,并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同時要對抽采管路進行經常性檢查,及時堵漏、放水、排除故障。
第91條抽采瓦斯礦井必須具備《礦井瓦斯抽采管理規范》要求的圖紙、記錄、報表、臺帳。瓦斯抽采參數(抽采量、瓦斯濃度、負壓、正壓、大氣壓、
9/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溫度)人工測定時,泵房內每小時測定1次,井下干管、支管每周測定1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抽采瓦斯礦井必須有抽采瓦斯系統圖、泵站平面與管網布置圖、抽采鉆場及鉆孔布置圖、泵站供電系統圖。
抽采瓦斯系統圖按季繪制,按月補充修改,每半年報集團公司。
2.抽采瓦斯礦井必須有抽采工程和鉆孔施工記錄、抽采參數測定記錄、泵站運行記錄。
3.抽采瓦斯礦井必須有抽采工程年、季、月報表,抽采量年、季、月、旬報表。抽采工程年、季、月報表和抽采量年、季、月、旬報表由通風科(區)技術主管、科(區)長、礦總工程師審閱后,按規定時限報集團公司。
4.抽采瓦斯礦井必須建立抽采設備臺帳、抽采工程臺帳、抽采量臺帳。
5.抽采礦井必須建立瓦斯抽采達標評價工作體系,制定礦井瓦斯抽采達標評判細則,建立瓦斯抽采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抽采工程檢查驗收制度、先抽后采例會制度、技術檔案管理制度、抽采瓦斯觀測制度、抽采瓦斯系統檢查管理制度等。要設專人對抽采管路進行經常性檢查,保證系統正常運行。
6.抽采泵站、抽采系統主、干管路及支管與主、干管連接處、及需要單獨評價的區域分支、鉆場等地點必須設置檢查瓦斯濃度、流量的計量裝置,并設置抽采觀測牌板。
第92條瓦斯抽采管路應敷設在專用回風巷或專用排瓦斯巷內。在對敷設在專用排瓦斯巷內的瓦斯抽采管路進行連接、拆除等撞擊性維護時,專用排瓦斯巷內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5%。
1.抽采管路系統若布置在主要運輸巷內,在人行道側其架設高度不應小于1.8m,并固定在巷道壁上,與巷道壁的距離滿足檢修要求,抽采瓦斯管件的外緣距巷道壁不宜小于0.1m。
2.在有瓦斯抽采管路的巷道內,電纜(包括通信、信號電纜)必須與瓦斯抽采管路分掛在巷道兩側,瓦斯管路不得與帶電體直接接觸,并應有防止砸壞措施,運輸巷道內的瓦斯抽采管路要有防撞措施。
3.瓦斯抽采管路應按規定格式設置明顯警示標識。
第93條新建、技改和資源整合的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必須包括瓦斯抽采的內容,按礦井建設審批權限報煤炭行政主管部
10/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門審批。
第94條瓦斯抽采系統采區以上主干系統工程施工,必須嚴格按設計進行,不得隨意改變設計參數,如確需修改時必須經原審批部門審查同意。
回采工作面或掘進巷道瓦斯抽采管路的延長或拆除,由通風科(區)值班干部批準;礦井采區瓦斯抽采系統延伸或拆除,由礦總工程師批準。
第95條抽采工程竣工后,由礦總工程師牽頭,組織設計、生產、通風、安監等部門會同施工單位有關人員對工程質量進行初驗合格后,然后逐級上報原審批部門驗收。
1.抽采瓦斯礦井應當對瓦斯抽采的基礎條件和抽采效果進行評判。在基礎條件滿足瓦斯先抽后采要求的基礎上,再對抽采效果是否達標進行評判。
2.抽采瓦斯礦井應當編制瓦斯抽采達標評判報告,并由礦技術負責人和主要負責人批準,并報集團公司備案。
3.抽采礦井必須制定抽采工程質量驗收制度,抽采工程竣工時要提出竣工報告。抽采區域開始生產前,必須編寫抽采效果評價報告,只有經驗收達到抽采指標要求后方可進行生產。
第96條瓦斯抽采鉆孔的聯接與拆除:
l.抽采鉆孔實行編號掛牌管理,必須設置鉆孔參數牌板。
2.所有施工的抽采鉆孔必須及時接入系統進行抽采.。
3.改進封孔工藝,采用囊袋式帶壓注漿“兩堵一注”封孔技術,禁止采用聚氨酯、煤泥、黃泥等封孔,鉆孔密封深度由各礦根據情況確定,但穿層鉆孔封孔長度不得小于5m,本煤層鉆孔封孔長度不得小于8m。
4.抽采鉆孔必須設置檢查瓦斯濃度的氣孔,安設控制閥門,必須按設計安設孔板流量計或其它形式計量裝置(順層抽采鉆孔按每百米巷道安設計量裝置不少于1個)。
5.抽采鉆孔容易塌孔、堵塞時,封孔時鉆孔內應采取加裝篩孔管等措施,以提高抽采效果。
6.瓦斯抽采鉆孔不得隨意拆除,確需拆除時必須經礦通風部門批準。
7.采掘巷修工作面必須有防止無計劃揭露瓦斯抽采鉆孔的措施。
11/12
晉城煤業集團“一通三防”管理規定-瓦斯部分
第97條其他按《煤礦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煤礦安全規程》、AQ1026-2006《煤礦瓦斯抽采基本指標》、AQ1027-2006《煤礦瓦斯抽采規范》及上級規定執行。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