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架空索道主要管理環節

架空索道主要管理環節

2024-07-24 閱讀 4391

架空索道主要管理環節

1.設計、制造與安裝

設計應由有資格的工程師負責并簽字蓋章。設計載荷要考慮靜態、動態、下雪下雨、刮風以及動載荷的情況。載人裝置及其所有部件應由有資格的工程師按照可接受的實務守則設計,設計時每名乘客的重量按170磅(77kg)進行計算,如該設計之前未成功地使用于運載乘客,則應采用載荷測試、操作試驗,重復載荷測試來證明其設計妥當。

設計文件應包括一本操作手冊和一本維護手冊,維護手冊應包括下列內容:

(1)所需各種潤滑劑類型和潤滑周期;

(2)過渡磨損的定義和測量;

(3)特殊部件維護的頻率;

(4)繩夾和懸掛裝置的測試程序和認可接受標準;

(5)制動測試和調整。

在設計時還應考慮下列的項目:

(1)架空索道周圍的電力線及支撐;

(2)鐵路與公路情況;

(3)建筑;

(4)巖石與土壤凹陷等;

(5)雪崩情況;

(6)風力;

(7)結冰;

(8)河流與溪谷;

(9)埋在地下的安裝件及管道;

(10)靠近其他索道;

(11)安裝的空間;

(12)地面以上的纜車高度;

(13)空曠地的高度;

篇2:客運架空索道作業監督檢驗規程

第一條為加強客運架空索道監督檢驗工作的管理,規范客運架空索道驗收檢驗、全面檢驗和年度檢驗(統稱監督檢驗,下同)的行為,提高監督檢驗工作質量,根據《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機構)開展客運架空索道的監督檢驗,須遵守本規程的規定。

第三條安裝、大修或改造后擬投入運營的客運架空索道,應當按照本規程規定的內容進行驗收檢驗;客運索道安全檢驗合格標志三年有效期滿后需要繼續運營的客運架空索道,應當按照本規程對驗收檢驗規定的內容進行全面檢驗;在客運索道安全檢驗合格標志有效期內未進行驗收檢驗或全面檢驗的兩個年度,客運架空索道應當按照本規程規定的內容,每年進行一次年度檢驗。遇有可能影響其主要安全技術性能的自然災害、人為破壞或發生重大設備事故后的客運架空索道,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客運架空索道,經全面檢查并進行大修后,應當按照本規程規定的內容進行驗收檢驗。

第四條本規程的技術指標和要求主要引用了《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范》(GB12352-1990)、《架空索道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規范》(GB9075-1988)、《雙線往復式客運架空索道設計規范》(GB/T13676-1992)、《單線固定抱索器客運架空索道設計規范》(GB/T13677-1992)、《單線脫掛抱索器客運架空索道設計規范》(GB/T13678-1992)、《連續輸送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0-1998)等國家標準。

如上述相關標準被修訂,應以最新標準為準。

第五條檢驗機構應當根據客運架空索道的型式,依據《客運架空索道監督檢驗內容要求與方法》(見附錄1,以下簡稱《檢驗要求與方法》),確定檢驗項目、內容與方法。遇有特殊型式或技術情況的客運架空索道,檢驗機構應當本著確保安全的宗旨,依據本規程及有關法規、標準,確定檢驗項目、內容與方法,并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以下簡稱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同意。

第六條檢驗機構應當根據本規程制定包括檢驗程序和檢驗流程圖在內的檢驗實施細則,并對檢驗過程嚴格控制。如發現異常或特殊情況,以及檢驗員認為存在安全隱患的方面,經請示檢驗機構認可,檢驗人員可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對檢驗項目、內容與方法作切合實際情況的適當調整。

第七條國家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機構應在進行空載、偏載和滿載共120小時試驗,設計、安裝、使用單位自檢合格并具備現場檢驗條件后,對申請驗收檢驗的客運架空索道進行驗收檢驗

第八條從事客運架空索道監督檢驗的機構,必須經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的資格認可和授權后,方可開展授權項目的監督檢驗工作。

國家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機構負責全國客運架空索道驗收檢驗和全面檢驗。具有客運索道監督檢驗資格的省級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機構負責本轄區內授權項目的年度檢驗。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沒有客運索道檢驗機構的,以及授權項目之外客運架空索道的年度檢驗由國家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機構承擔。

第九條檢驗人員必須按照《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特種設備檢驗人員資格考核規則》的要求,取得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后,方可以從事客運架空索道監督檢驗工作。現場檢驗,至少由2名持客運索道檢驗員以上資格證書的人員進行。

第十條執行客運架空索道監督檢驗的檢驗機構,至少應配備《客運架空索道監督檢驗必備檢測檢驗儀器設備表》(見附錄2,以下簡稱《必備檢驗儀器設備表》)所列的檢測檢驗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和相應的檢測工具,其精度應當滿足《必備檢驗儀器設備表》中提出的要求,屬于法定計量檢定范疇的,必須經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

第十一條實施現場檢驗時應具備下列檢驗條件:

1.客運架空索道設施應有安全可靠的爬梯、平臺等通道,使檢驗人員可以接近索道設備,便于檢驗儀器設備正常工作;

2.輸入客運架空索道電氣系統的電壓波動應在允許值以內;

3.機房、控制室、線路上的溫度、濕度應保持在客運架空索道正常運行及檢驗設備和計量器具正常工作所要求的范圍內;

4.冰雪、風力等室外氣候條件應能滿足客運架空索道正常運行的要求;

5.檢驗現場(驅動機平臺、機房、控制室、重錘井、支架平臺等)應清潔,不應有與客運架空索道工作無關或危及安全健康的物品和設備,并在人員可能接近的地方放置表明現場正在檢驗的警示牌。

對于不具備現場檢驗條件的客運架空索道,或者繼續檢驗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損害時,檢驗人員可以終止檢驗。

第十二條客運架空索道受檢單位及安裝等相關單位,應當向檢驗機構提供檢驗必需的技術資料,并安排相關的專業人員到現場配合檢驗。

第十三條現場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應當進行詳細記錄。現場檢驗原始記錄(以下簡稱原始記錄)中,應當詳細記錄各個項目的檢測情況及檢驗結果。原始記錄表格由檢驗機構統一制定,經批準后正式發布使用。

原始記錄的內容應不少于《檢驗要求與方法》規定的內容,且應便于現場操作記錄和檢驗報告的填寫,個別項目應另列表格或附圖。原始記錄應由從事此次檢驗的檢驗人員簽字,并有校核人員的簽字,與檢驗報告一同存檔。

第十四條現場檢驗完成后,檢驗機構應向受檢單位出具《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意見書》(見附錄3)。對不合格的項目應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對于不合格的重要項目,應提出立即整改

完成檢驗工作后,檢驗機構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根據原始記錄中的數據和結果,填寫并向受檢單位出具檢驗報告。客運架空索道驗收檢驗和全面檢驗,應當根據客運架空索道的類型選用《客運架空索道驗收(全面)檢驗報告(格式)》(見附錄4)所列檢驗報告式樣;年度檢驗應當選用《客運架空索道年度檢驗報告(格式)》(見附錄5)所列檢驗報告式樣。檢驗報告結論頁必須有檢驗員、審核人、批準人的簽字和檢驗機構的檢驗專用章或公章方為有效。

第十五條客運索道驗收檢驗、全面檢驗和年度檢驗合格的判定條件為:

1.經檢驗,重要項目(附錄4、附錄5中注有※的項目,下同)全部合格,一般項目(附錄4、附錄5中未注有※的項目,下同)不合格不超過8項(含8項),且滿足本條第2款要求時,可以判定為合格。

2.對上述條件中不合格但未超過允許項數的一般項目,檢驗機構應當在《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意見書》中提出整改要求。只有在整改完成并經檢驗人員確認合格后,或者在使用單位已經采取了相應的安全措施,在整改情況報告上簽署監護使用的意見后,方可判定為合格。

凡不合格項超過規定條件的,均判定為“不合格”。

第十六條檢驗報告只允許使用“合格”、“不合格”、“復檢合格”、“復檢不合格”等四種檢驗結論。其填寫條件分別為:

1.滿足第十五條合格判定條件的客運架空索道,檢驗結論填寫“合格”;

2.不滿足第十五條合格判定條件的客運架空索道,檢驗結論填寫“不合格”;

3.復檢后滿足第十五條合格判定條件的客運架空索道,檢驗結論填寫“復檢合格”;

4.復檢后仍不滿足第十五條合格判定條件的客運架空索道,檢驗結論填寫“復檢不合格”

第十七條檢驗機構應將客運架空索道檢驗結論及時報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以便及時采取安全監察措施。

第十八條檢驗機構必須對檢驗工作質量負責。因檢驗工作失誤造成事故或違反本規程規定的,將按照《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等有關規定追究檢驗機構和當事人的責任

第十九條現場檢驗時,檢驗人員應當配備和穿戴檢驗作業必需的個體防護用品。

第二十條本規程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程自2003年1月1日起試行。

篇3:架空乘人索道安全操作規程

一、責任范圍劃分:

1、東進風猴車的正常運行,維護、機械、電氣檢修由機電二隊負責,電氣維護范圍為閉鎖開關以內部分。

2、東進風猴車道的照明由機電三隊負責。

3、東進風猴車道的安全設施維護由開一負責。

二、運行規定:

1、東進風絞車道與猴車是軌索合一,因此絞車與猴車必須設置電氣閉鎖,即:開絞車時猴車無電,開猴車時絞車無電。

2、猴車運行時上、下乘車點,機二每班各派兩一人負責開車,及整理抱索器。

3、乘人間距規定大于12米

4、猴車運行時,開一必須移開上、下乘人點區間軌道上空桶或實桶。

5、猴車運行時間規定原則規定為三班交接班時間和上級部門檢查,其它時間不開。早班6:00-7:00中班14:00-15:00晚班23:00-24:00。

6、猴車為專用乘人裝置,嚴禁運輸其它材料、設備等。

三、乘座猴車注意事項:

1、乘車人員必須遵守安全規程,服從調度和值班操作人員的指揮,不得擅自啟動乘人裝置運行。

2、聽到開車預警鈴聲,即作好乘坐準備,必需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戴好礦帽并掛好礦燈,拿好隨身攜帶物品;當乘人裝置起動并運行平穩后,方可按順序排隊上車。

3、上車前由乘車人員到指定存放吊椅處、拿好吊椅,并做好乘車前準備。乘車時等猴車運行穩定后,將活動抱索器卡抓對準運行中的鋼絲繩,將圓弧卡塊交錯夾在鋼絲繩上,利用卡塊的夾緊力和摩擦力牢牢固定在鋼絲繩上。上車時,先雙手握住吊桿,跨坐在吊椅座板上,然后雙足置于腳踏桿上;運行時,保持正確坐姿,集中精力注意前方;下車時,先單足觸地,站立并保持平衡后,雙手將吊椅向上抬起,將活動抱索器卡抓與鋼絲繩子離開。并將吊椅放回指定存放處。

4、乘車人員必須到指定的有明顯標志的區域內上、下車,嚴禁越位乘車。

5、對于使用活動吊椅的乘人裝置,乘車時必須按一定間距(大于12米)有序的使用乘人器具乘坐,保證乘車安全。

6、乘坐過程中,不得左右擺動吊椅,不得用腳蹬底板,以防活動抱索器脫落傷人,不得以身體任何部位或其他物品碰觸鋼梁、邦壁、底板等固定物體。

7、上下乘車人員途中相遇時,不得相互握手、嬉戲等,到了下車點必須及時下車,以免越位發生危險。

8、乘坐過程中,要注意乘人裝置的運行狀態是否正常、平穩,若途中發現緊急情況需要停車時,可拉動沿線設置的鋼絲繩(裝置中間的小鋼絲繩)觸動急停開關,使乘人裝置停止運行,并下車等候,待故障排除方可乘坐。

9、在尾架上和重錘下方以及上變坡點處分別裝有一個鋼絲繩壽命極限保護開關、重錘下限位保護開關以及上變坡點捕繩開關,在設備正常運行時嚴禁觸動此開關,否則會造成人為的保護停機,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

10、乘車人員隨身攜帶物品長度不得超過1.2m,重量不得超過20公斤;不得攜帶雷管、炸藥等易爆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