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煤氣站安全操作規程

煤氣站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3014

[一]一般規定

1.煤氣站工作人員必須熟悉煤氣特性及煤氣中毒救護知識:

(1)進入危險區的搶救人員應佩帶氧氣呼吸器,嚴禁用紗布口罩及其他不適合的搶救器具;

(2)中毒者搶救出來后,現場應通風,立即進行人工呼吸(送醫院途中,不得中斷);

(3)有條件的地區,應送至高壓氧倉及時搶救。

2.檢修、清理設備,必須有2人以上在一起工作。

3.煤氣站在崗人員,不準穿戴化纖衣物。

4.進入煤氣危險區(如地下室、加壓站、地溝、熱風爐、煤氣發生設施附近,煤氣易積存區,低凹處等),必須了解檢測一氧化碳的濃度是否在規定范圍內,若超過最高允許濃度30毫克/米3時,必須采取措施。

5.值班及工作場所,不得堆放、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嚴禁抽煙,嚴禁用明火照明。

6.使用的照明燈,應采用密閉防爆型,其電壓不應超過安全電壓,工作行燈不應超過12伏。

7.有關電器設備故障,應由電工處理。嚴禁裝設臨時電源線。

8.一切小溝、小池、樓板留孔及防護欄桿應完好,禁止在蓋板上行走、跳躍。

9.煤氣設施的接地連接線應保持完好,各種防護罩應完好。嚴禁在運轉部位進行擦拭。

10.對煤氣管道、部件、做強度試驗和嚴密性試驗操作時,應配合技術、管理人員工作,對不屬于試驗的系統、設備、儀表及管道附件等加以隔斷。對安全閥、泄漏閥應拆卸。對設置盲板的部位應有明顯標記和記錄。關閉人孔前,應確認里面無人。

11.煤氣設備必須保持正壓操作,(有特別規定者除外)在設備停止生產而保壓又有困難時,應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將內部煤氣吹凈。

12.煤氣爐點火時:

(1)應充分通風,檢查防爆裝置、點火、熄火保護裝置是否可靠,使爐膛內保持負壓;

(2)應使用專用工具點火。點火程序是先點燃火種后送煤氣,嚴禁先送煤氣后再去點燃;

(3)送煤氣時不著火,或者著火后又熄滅,應迅速關閉煤氣閥門,保持通風,排凈爐內混合氣體后,再查清原因,排除故障,按規定程序重新點火。

13.強制送風的爐子,點火應先開鼓風機,但不送風,待點火送煤氣燃著后,逐步增大風量和煤氣量。停爐時,應先關閉所有煤氣燒嘴,再停鼓風。

14.送煤氣后,應檢查所有的連接部位和隔斷裝置是否有煤氣泄漏,檢查風機喘振現象,檢查各種安全裝置是否完好。

檢查泄漏,每班應巡檢,檢查時禁止使用明火,只能用檢漏裝置,儀表或涂肥皂水的方法,并將部位記錄下來,通知有關方面解決。同時懸掛警示牌。

禁止煤氣風機在啟動,停止、倒機操作及運行中處于或進入喘振工況。發現風機喘振應進行排除或停機。

對于水封安全器、排水器,冬天應檢查防凍措施。對鐘罩閥內放散水封的有效高度,應等于爐出壓力的水柱高度加50毫米。

15.直立連續式炭化爐操作時,必須防止爐內煤料“空懸”。嚴禁同―孔炭化爐同時搗爐和放焦。爐底要保持正壓。

固定層間歇式水煤氣發生系統如果設有燃燒室,則燃燒室溫度在773~500℃以上,且有上漲趨勢時,不能使用二次空氣。

16.帶有水夾套的煤氣爐給水,應采用軟化水,禁止直接注生水。每班操作應檢查沖洗壓力表,拉動安全閥排汽。對底部排污閥開動數次進行排污。

17.煤氣系統的各種塔器及管道在停產通蒸氣吹掃煤氣合格后,不應關閉放散管。

18.每臺煤氣爐的煤氣并入網絡前,必須經含氧量監測分析合格,當含氧量大于1%時,禁止并入網絡。

煤氣混合站在運行中應防止煤氣互串。

19.使用電捕焦油器發生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立即切斷電源:

(1)煤氣含氧量達到1%;

(2)煤氣壓力低于50帕(5.1毫米水柱);

(3)蒸氣絕緣保溫箱的溫度低于規定值(一般不低于煤氣入口溫度加25℃)。

20.煤氣著火事故的操作處理:

(1)應緩慢降低壓力,通入大量蒸氣或氮氣,但設施內煤氣壓力應保持到100帕(10.2毫米水柱)以上,始終留有微正壓。嚴禁突然關閉煤氣閘閥或封水封,防止回火爆炸。

(2)對于直徑小于或等于100毫米的煤氣管道起火,可直接關閉煤氣閥門滅火。

(3)對煤氣起火部分,應采取有效隔絕措施,切斷煤氣來源,然后再使用滅火器材。

(4)應指定專人控制、聯絡、監視、操作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和蒸氣、氮氣接頭。

21.煤氣設施檢修:

(1)帶煤氣作業或在煤氣設備上動火及檢修(屬缺氧危險作業)必須經過“危險作業審批”,經有關部門同意及煤氣防護站書面批準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能進行有關操作;

(2)檢修必須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將內部煤氣吹凈。長期檢修或停用的煤氣設施,必須打開上、下人孔、放散管、拆卸安全閥并敝口,保持設施內部的自然通風良好;

(3)每次進入煤氣設備內工作及工作中每小時均應監測分析一氧化碳含量,符合安全規定。工作人員每次進入設備內部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在2小時以上。

在特殊情況時,如果一氧化碳含量在50毫克/米3時進設備內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一氧化碳含量在100毫克/米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一氧化碳含量在200毫克/米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

(4)每次進入設備內工作,必須設專人監護,無監護者,操作工人應拒絕作業;

(5)作業人員及監護人員必須備有氧氣呼吸器或通風式防毒面具。并應規定必要的聯系訊號。作業使用工具應防止火星(如使用銅工具或涂抹厚潤滑脂);

(6)煤氣設備上動火,必須辦“動火許可證”:

1)置換動火必須保證煤氣隔離、置換、清洗、監測分析合格;

2)帶壓不置換動火必須在系統內保證正壓、動火部位可靠接地,動火部位附件要裝壓力表或有專人與附近儀表室聯系。

(7)設備運行狀況下檢修洗滌塔時,不得同時打開本體上和洗滌塔上的放散管,且不應停止冷卻塔的噴淋水。

[二]發生爐操作

1.新裝(包括重砌耐火磚)或停用一年以上的發生爐,未經烘爐和內部檢查,不準點火開爐。

2.禁止采用汽油、酒精及其它能迅速揮發的烈性易燃物作點火助燃劑。

3.點火前應檢查發生爐及其附件、附機應完好;電氣系統、供水和蒸氣系統以及控制系統應正常。

4.發生爐在安放可燃物時,必須事先用空氣吹掃、通盡。排除爐內積存的一氧化碳,然后將人孔封好,透爐孔打開,自然通風閥和最大閥應在全開狀態。

5.點火棒應用潰機油的棉紗扎成。禁止進入爐內點火。適時關閉透爐孔,防止煤氣從透爐孔和加煤機排出。

6.生產時,爐底壓力應大于爐出壓力4.9千帕。無論何種情況下(包括備用爐),不準爐出壓力大于爐底壓力。

7.當爐出壓力劇烈降低或系統內壓力劇烈波動時,禁止打開透爐孔。運行中,不開汽封則不準打開透爐孔。

8.生產爐運行時,禁止打開自然通風閥及鼓風箱之清理孔,冷熱備用爐的豎管水封必須保持上部溢流,熱備用爐的透爐孔(或探火孔)嚴禁打開,并嚴禁加煤。

9.爐釬使用后,必須放在固定地點,以防燙傷事故發生。

10.煤氣中含氧氣量超過0.5%時不準與網路接通。在排送機啟動、運行中,嚴禁打開低壓系統的任何放散閥來調節流量。

11.停電時,迅速關空氣閥,加大飽和蒸氣,調節生產爐、鐘罩閥(最大閥)。停蒸氣時,應根據情況減少用戶流量或停爐。停自來水時,應啟動加壓泵補充,若存水用完,應減少用戶或停爐。

[三]加煤機操作

1.啟動前應檢查每臺設備,并逐臺試車,當運轉正常,安全及防護裝置完好后方能開車。

2.手動啟動時應嚴格按照設備規程規定操作,停車順序應相反,不可錯亂。啟動前應檢查機內或皮帶上有無物料,嚴禁帶負荷啟動。加煤后,應將設備上的煤卸完才準停車。

3.調整皮帶走偏及其它機件,清除皮帶滾筒上的積煤時,必須停車進行。

4.嚴防大塊鐵件和爆炸物進入煤斗。

5.嚴禁進入發生爐煤斗。因檢修進入時,必須有煤氣防護員在場,并戴好氧氣呼吸器。檢查皮帶機間漏煤氣,應有人監護。

6.禁止在運行的皮帶上跨越、行走。也不準坐臥于靜止的皮帶上。破碎輪和振動篩的偏心塊旋轉方向上不準站人。

[四]出灰機操作

1.出灰機啟動前,應進行全面檢查,消除故障,調整轉速,按規定加注潤滑油。注意保持灰盤的水位。

2.豎管、半凈總管以及水壓止逆閥、爐底風箱水封、入孔冷卻等部位的水溢流情況應保持正常。

3.注意爐底漏水、漏氣、漏灰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4.出灰手推車的灰斗應妥善固定,嚴防重載時傾倒。運灰時,只能向前推行,不得在前拉著走。

5.熱備用爐的灰盤嚴禁啟動。

6.使用電動葫蘆吊運,應遵守電動葫蘆工安全規程。

篇2:煤氣站球磨機安全操作規程

1安全操作規程1.1點爐1.1.1檢查供水、供電、鼓風系統是否正常,各項測量儀表及附屬設備是否安裝齊全,空車運作是否靈活準確。1.1.2向爐內裝入25-50毫米塊煤渣,裝至風帽頂200毫米高,再從人孔裝入木柴,并加少量廢機油。1.1.3點爐先點燃火把,從人孔投入爐內,待爐內木柴均勻燃燒后,關閉人孔。1.2正常安全操作1.2.1嚴格注意生生爐及其附屬設備、儀表等是否正常。1.2.2按工藝要求,保持爐子各項操作指標正常,每小時記錄一次。1.2.3每小時燒釬探火一次,視爐內氣化情況出灰或打釬扎釬。1.2.4每班接班后及時給運轉設備回油,保證潤滑良好。1.2.5經常注意灰渣中的含碳量,含碳量過高時應及時調整。1.2.6嚴格負壓操作。1.3停爐1.3.1按生產轉熱備用爐的程序轉為熱備。1.3.2開大蒸汽加快熄爐。1.3.3停爐熄火后停電停水,停蒸汽打開自然通風孔和人孔,幾小時后出灰。2保養規定:保養項目及保養要求保養周期責任崗位1、波箱加重負荷或雙曲線齒輪油每天二次球磨工2、柱塞泵加液壓油每周二次球磨工3、清潔機位每班二次球磨工

篇3:煤氣站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一、基本要求

1、進入大門即屬防火區域。嚴禁煙火,吸煙必須到指定地點。

2、在煤氣設備及管線上動火或帶氣檢修時,必須先制訂安全措施,并開具動火證,方可進行。

3、對煤氣泄漏部分進行檢修時,應設有明顯的警示牌,劃出警戒區;并測定濃度,戴好呼吸器;使用銅制工具,避免產生火花;檢修現場不得少于兩人,并設專人監護。

4、直徑100mm以上煤氣管道著火,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但不得低于5~10mmH2O,嚴禁負壓或突然關閉煤氣閥門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徑100mm以下的煤氣管道著火時,立即關閉閥門滅火。

5、煤氣設備局部著火時,可用蒸汽、干粉、黃沙(黃泥)、石棉布、濕草袋等方法滅火。

6、嚴禁用明火對管道測漏,應用肥皂水進行檢漏。

二、煤氣生產

(一)排渣、探火、加料

1、排渣、探火、加料作業前,適當延長二次上吹和吹風時間,打開爐蓋迅速進行點火引爆。

2、作業時應側身于灰門操作,以免氣體沖擊傷人。

3、加料作業完畢,關閉爐蓋并立即通知控制室。

4、加料作業嚴禁與排渣同時進行,以免引起爆炸。

5、加料開動電動葫蘆時,吊物下面嚴禁站人。

(二)開車造氣

1、造氣前,必須由各崗位確認具備開車條件,并報告主爐操作工。

2、進爐蒸汽壓力不得大于0.3Mpa,造氣溫度不得超過400℃,出爐壓力不得超過750毫米水柱。

3、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自控室,造氣時不得閑談、看書報和從事與操作無關的事情。

(三)故障處理

1、造氣運行中斷電時,自控機自動轉入安全位置;待來電后撳復位按鈕,確保蒸汽上吹放空約五分鐘后,開始轉入吹風位置,恢復循環造氣。

2、造氣運行中斷蒸汽、斷水封時,均按停車步驟停止自控機,待開車條件具備后方可恢復生產。

3、造氣運行中如發現防爆膜、灰門或爐蓋泄漏,應按停車步驟停止生產,待處理后方可恢復生產。

(四)停車

1、停車前,應適當延長二次上吹和吹風時間,必須做二次上行后再轉入吹風,以免殘留的煤氣與吹入的空氣混合發生爆炸。

2、停車后,必須迅速打開爐蓋點火引爆,以免爐口殘留的煤氣與外界的空氣混合發生爆炸。

3、安全水位工要及時切斷煤氣與氣柜氣源,封閉進氣水封,關閉洗氣箱、洗滌塔進水閥門。

(五)氣柜調整

1、氣柜運行不得超出警戒線范圍。

2、氣柜應保持正壓運行。

3、造氣或供氣運行中調整、切換氣柜時,應先排除水封積水再關閉另一只水封,以防用戶間斷停氣。

(六)排放和放散

1、排污和煤氣放散不允許與排渣作業同時進行,周圍嚴禁有明火。

2、進行排污和放散作業時,應站于上風位置,以防煤氣中毒。

(七)停氣和供氣

1、停氣

⑴因施工和生產故障需停氣時,應由現場負責人報告站長,經請示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停氣。

⑵供氣時如發生泄漏、火災等事故,現場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采取緊急停氣措施,并立即報告站長或向公司主管領導報告。

2、供氣

⑴生產或供氣故障排除,單氣柜煤氣貯量達5米高度時,方具備供氣條件。

⑵恢復供氣前,必須經站長、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確定供氣時間并廣播通知用戶。

⑶供氣時間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三、主爐操作

1、根據插釬情況觀察,控制好爐內狀況,以免爐內溫度太高而燒壞爐篦和水夾套。

2、煤氣中含氧量必須控制在0.6%以下,以免煤氣和氧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

3、開爐前,檢查壓縮空氣管道上的閥門是否打開,并對各座板閥連動試車,確認無誤后,通知帶班人員。

4、加煤過程中,嚴禁調試和啟動座板閥,以免放炮。

5、造氣時,密切注視煤氣出口壓力;發現異常,報告帶班人員及時分析處理。

6、正常造氣時,上行溫度不得超過500℃,下行溫度不得低于120℃。

7、如有座板閥故障無法修復或其它緊急情況,應立即停車,并報告帶班人員。

8、每隔半小時檢查一次出渣機、油壓機行程。

9、運行期間不得擅離控制室。

10、如實、準確記錄有關數據,填寫注意事項,不得撕毀記錄本。

四、副爐操作

1、處理爐子出渣時,不能正對爐門,以免燒傷。

2、接到帶班人員準備開爐指令后,應檢查以下情況:

⑴爐子夾套水進出是否保持溢流,以免水夾套溫度過高而燒壞。

⑵蒸汽閥門是否開關正常。

⑶爐子至洗滌塔、儲氣柜煤氣閥門是否處于正常位置。

⑷站內各水封是否開關正常。

⑸依次開啟并檢查洗氣箱、洗滌塔進水和溢流。

3、正常運行后,應連續檢查以下情況:

(1)1號、2號儲氣柜運行是否正常,如有卡死應及時處理。

(2)洗滌塔洗氣箱溢流情況。

(3)煤氣爐及站內管網以及各防爆膜處是否泄漏。

(4)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無法處理,應報告帶班人員。

五、加煤操作

1、每次開爐蓋時,要及時引爆,并確保爐內有長明火。

2、正常運行中,及時巡查;發現爐蓋或探火孔有泄漏,立即報告處理。

3、加煤時,必須保證兩人以上,不準站立吊物下。

六、化驗分析

1、嚴禁穿化纖衣服、帶釘子的鞋取樣。

2、煤氣爐正常造氣后,用取樣袋到規定取樣口取樣,并注意排除取樣袋中殘存的氣體。

3、取樣時,應站在上風方向,以免煤氣中毒。

4、強酸、強堿的稀釋操作應切記:將強酸或強堿緩慢地倒入水中,且邊倒邊攪拌,切勿將水倒入強酸、強堿中,以防發生灼燒。如不慎將酸堿溶液濺于身體上,應及時用清水沖洗或到醫院治療。

5、強酸、強堿及其它有毒化學試劑要嚴加保管;對有毒化學試劑,須實行“雙人雙鎖”保管制度。

6、嚴禁用濕手操作電源插頭或其它電器開關,以免發生觸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