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器工作業操作規程
1.自救器工負責管轄范圍內自救器的收發、保管、檢查和維修。
2.收發自救器時,要輕拿輕放,嚴禁碰撞;收回的自救器要擦干凈,并進行外觀檢查,放回原處。
3.自救器由礦集中管理,實行專人專用,對號發放。
4.對在用的自救器應逐臺建帳、登卡,即記錄自救器的出廠日期、編號、檢查日期、檢查內容、檢查結果、使用者的姓名、開啟原因,使用效果等。
5.對使用過的自救器要及時注銷并補充。凡封條破壞或已開啟過的自救器,無論使用時間長短,都應報廢;未使用過的自救器,存放時間長達5年以上的,也應予以報廢。
6.自救器不得和易燃易爆品放置在同一庫房內。自救器庫房必須通風良好,整潔干燥,不得有腐蝕性氣體或蒸汽。庫房中的自救器應避免放在日光直射或其他熱源直接輻射的地方。
7.交接班時,要把自救器使用情況、損壞程度交接清楚。分管的自救器帳、卡、物必須相符。
8.各礦收到廠家發來的自救器后,必須在一個月內由自救器工配合供應部門對外觀(包括銘牌、出廠日期和標重)、氣密性和稱重(僅指過濾式自救器)進行驗收,發現產品不符合標準時,應及時與廠家聯系退換。
9.過濾式自救器的稱重檢查應使用經過校正誤差不超過士1克的天平,增重超過10克的自救器應予報廢。
10.使用ZJ型氣密檢查儀檢查過濾式自救器氣密性時,要求在15秒內壓力計水柱下降不得大于8毫米;用60~65攝氏度溫水檢查時,不得有冒泡漏氣現象。否則要更換膠圈或進行維修,以保證氣密合格。
11.在60~65攝氏度溫水中進行隔絕式自救器氣密性檢查時,自救器浸入水中出現連續冒泡,或浸入水中一分鐘內(10秒后開始計數)斷續冒泡超過8個的,要及時進行維修。1年內,經檢查低于8個泡的,可不進行氣密性維修;期滿1年時,都要及時維修。
12.用溫水檢查自救器后,必須把自救器擦拭干凈。
13.使用的氣密儀必須經過調試、檢查,要求儀器系統本身是氣密的。
14.氣密儀的工作壓力范圍為(480~520)×9.81帕,檢查自救器時,可將壓力計水柱提高到540毫米。封壓后10秒鐘,水柱保持不動時,則認為氣密儀調試合格。
15.將被試自救器放入氣密儀的工作室中。如果檢查過濾式自救器,須預先在工作室里放置隨機附帶的L形填塊。
16.蓋上氣密儀封蓋,扣上封壓鉤,同時按秒表計時,10秒鐘時,記下壓力計水柱高度;5秒時,再次記下壓力計水柱高度。對于過濾式自救器,如果在最后的15秒鐘內壓力計水柱下降不超過8毫米,則認為氣密合格;超過8毫米或壓力計水柱高度未達到470毫米的,則認為氣密不合格。對于隔絕式自救器,如果在最后的15秒鐘內壓力計水柱下降不超過30毫米,則認為氣密合格;超過30毫米或壓力計水柱高度未達450毫米,則認為氣密不合格。為提高檢查效率,封壓10秒鐘后,若壓力計水柱停留在480毫米以上某一高度不動,則認為自救器氣密合格,不必再觀察后15秒鐘。
17.氣密合格的自救器可以繼續使用;氣密不合格的自救器必須進行處理。
18.被檢查的自救器應處于氣密儀檢查場所2小時后,才能開始檢查,檢查時環境溫度的波動不應超過2攝氏度。
19.被檢查的自救器及氣密儀應避免日光直射或靠近暖氣熱源,檢查場所應盡可能避免有過堂風或受抽、排氣設備影響。
20.被檢自救器上的煤粉和臟物應擦掉,不允許煤粉和臟物等落到密封環和托盤上,以保證氣密儀系統的可靠密封。
21.若扣上封壓鉤后,壓力計水柱很快下降到400毫米以下,說明自救器大漏氣;如懷疑氣密儀系統本身的氣密性,可換用庫存不漏氣的自救器作對比試驗,不可冒然調整氣密儀。
22.使用氣密儀時,加壓(扣封壓鉤)、卸壓(松開封壓鉤)均應緩慢地進行,切不可猛扣、快放,以防止水濺到工作室里,使機件受損。
23.檢查自救器時,若發現壓力計水柱有上升現象,說明橡膠密封環質量不好;如在后15秒鐘內壓力計水柱上升高度超過4毫米,則橡膠密封環應予更換。
24.壓力計刻度管里出現水泡時,表明壓力計缺水,應注水后再用。
25.自救器檢查完后,應立即取出,不可長時間放在氣密儀工作室里加壓。
26.對氣密處于不合格邊緣的自救器,應進行復查。
27.對氣密不合格的過濾式自救器,應在經校正誤差不超過±1克的天平上稱重,增重不超過10克的,密封后可繼續使用。
28.為了尋找漏氣部位,可用直觀方法尋找,也可用毛筆沾濃度適當的肥皂水在自救器被加壓30~60秒后涂抹于可能漏氣的部位進行檢查,冒泡處即是漏氣處。此法同樣適用于隔絕式自救器。
29.使用氣密儀檢查隔絕式自救器時,如果在后15秒鐘內壓力計水柱高度下降,15~30mm,屬小漏氣,仍屬氣密合格,但應將漏氣處用錫焊封閉;如在最后15秒鐘內,壓力計水柱下降30~50mm,屬中等漏氣,經試驗還未失效的,補漏維修后可繼續使用。
30.要詳細記錄修理過的自救器的損壞與修理情況。
篇2: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保管檢查維修技術操作規程
礦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是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適用于煤礦井下發生火災、瓦斯爆炸、煤塵爆炸時用來防護一氧化碳中毒的個人呼吸保護裝置,作為井下人員遇難時脫險之用。井下人員必須隨身攜帶,以備萬一。為保證自救器的可靠性,必須對自救器外殼的氣密性進行定期檢查。
一、自救器保管
1、自救器應實行集中保管制度,固定專人使用辦法防止丟失損壞。
2、自救器必須進行編號,建立臺賬,臺賬中要詳細填寫自救器的牌號、出廠日期、發放使用日期、使用人員姓名及單位、檢查日期及檢查維修內容。
3、自救器使用發放要按牌對號發放,個人專用自救器不準轉給他人使用。
4、要建立自救器的使用管理辦法,在使用有效期內無故損壞實行賠償。
5、嚴禁使用失效過期、損壞的自救器。
6、自救器的橡膠套磨損嚴重及破裂后不得繼續使用,應及時更換。
二、自救器檢查、維修
1、自救器外殼的氣密性要定期檢查,隨身攜帶的自救器,每月檢查一次,固定存放的自救器每季檢查一次,受到碰傷,有漏氣可能的自救器,隨時進行檢查。
(1)采用真空負壓檢查氣密性時,自救器放入氣密檢驗臺的透明真空干燥器的水中,其水位必須超過自救器上外殼的縫焊線。蓋好真空干燥器的上蓋,打開高壓氣瓶,使真空干燥器內的真空度為-100mmHg。觀察1min,自救器外殼內不冒氣泡,證膽氣密性良好,如果冒氣泡(1min內,同一點連續三個氣泡以上)自救器為漏氣。
(2)使用ZJ-1型自救器氣密性檢查儀檢查氣密性時:
①、使用前對儀器本身必須進行曲氣密性能檢查,其方法是:首先向儀器內注水,至溢流管有水流出為止,然后擰緊封口螺帽,接著將檢查儀專用的“標準塊”放進工作室內,緩慢而平穩地扣緊封蓋,觀察其壓力計指示,室中壓力應調整到500±20mmH2O,觀察5min,下降不超過8mmH2O,其儀器系統氣密性能良好。
②、檢查自救器氣密時,打開檢查儀器封蓋,將“標準塊”取出,再將自救器放入檢查儀的工作室內緩慢而平穩地扣緊封蓋,工作室內產生壓力,待壓力計中的水柱平穩后,用秒表計時,計時時的壓力應在480—520mmH2O范圍內,時間為15s,力下降不超過8mmH2O,自救器氣密性合格;如果在15s壓力下降超過8mmH2O,或者壓力計的水柱升不到470mmH2O,自救器氣密性不合格。
③、自效器溫水檢查法:在無真空負壓檢查和ZJ-1型自救器氣密性檢查儀的情況下,采用溫水檢查法時其水溫應保持60--65℃,時間為1min,然后翻轉自救器,看自救器外殼內部否往外冒氣泡,不冒氣泡的自救器氣密性為合格,冒氣泡(1min內,同一點連續三個氣泡)的自救器為漏氣。
自救器在浸泡之前首先取下橡膠保護罩,浸泡后的自救器,取出后應擦干。
2、對氣密性合格的自救器在進行氣密性檢查后,應進行增重檢查。增得超過10g的自救器,要停止使用。
增重檢查方法:采用架盤藥物天平,型號為HCTP11B10,最大稱量為1000g,感量為1g;采用YAMATOECOCTOECOCELLR—208A數字式電子稱,最大量程3000g,感量為1g。(廠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三營盤國營太行儀表廠)。以上兩種儀器均可使用。稱重膠要校正天平(或電子稱)是否準確,然后將待稱重的自救器,取下保護罩,擦凈外殼上水汽及灰塵,放在天平(電子稱)的中心位置細心操作。
3、自救器漏氣處理方法如下:
(1)修理環境:要有約10m2的修理室,室內空氣干燥,絕對濕度應在10g/m3以下即室溫20℃,相對濕度為55%。
(2)修理方法步驟:
①、首先將待修自救器的保護罩取下,搬啟紅色的扳手,拉斷封印條,取下前后封口帶和腰帶環,打開自救器的上下外殼,將上外殼密封槽中的舊橡膠圈取出,重新更換橡膠圈,再在換上的新橡膠圈上涂上一層薄薄的硅脂,以防橡膠老化。
②、將上外殼再蓋在下外殼上,裝上腰帶環和前后封口帶,換上新的封印條(向廠方購買),扣上前后封口帶,再將自救器進行氣密性能檢查,不漏氣的為已修好,再將封印條用錫焊或點焊焊接上;
③、修理漏氣自救器要求迅速,每臺自救器修理不要超過5min。以防自救器內的藥品受潮失效;
④、修理好后的自救器,要再經過增重檢查,增重不超過10g為合格,增重超過10g的自救器,予以報廢。
4、檢修工對儀器的修理、保養工作一定要按照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按時將儀器送集團公司校驗,否則將會導致儀器數字失真,不能反映井下氣體的真實情況,有可能導致氣體事故和其它“一通三防”事故。
5、不經過檢查的儀器和有問題的儀器嚴禁入井,否則會導致氣體檢查數字不準確,導致“一通三防”事故。
篇3:壓縮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規程
1.該自救器在有毒害氣體場所作業和遇險時使用。
2.對佩戴者應進行實踐訓練,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佩戴動作。
3.該自救器應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4.入井必須攜帶自救器,將其斜挎于肩上。應避免強烈沖擊,嚴禁任意打開上殼或把自救器當坐墊。
5.將背帶掛在脖子上,系好腰帶,儀器放至身體正前面。
6.扳開扣鼻,打開自救器上殼,拉出氧氣袋、口具、呼吸軟管與鼻夾。
7.打開氧氣瓶開關,開啟到最大位置。
8.拔出口具塞,迅速置口具片于唇齒之間,咬住牙墊,緊閉嘴唇保持氣密。
9.做一次深呼吸,使自動補給氣自如。
10.戴好鼻夾、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11.戴好眼鏡,均勻呼吸,退出災區,嚴禁跑步。未脫離災區嚴禁摘掉口具和鼻夾。
12.使用時應隨時觀察壓力指示計,以便掌握氧氣消耗情況,調節勞動量。
13.使用該自救器時,應保持沉著,均勻呼吸。當吸入氣體的溫度略有升高時,是正常情況,不必驚慌,在未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下自救器。
14.該自救器每次使用后,應對氣囊、口具進行清洗消毒;對氧氣瓶充氣;更換吸收藥劑。
15.組裝后,必須全面進行性能檢查,使其符合標準要求,保持良好狀態。
16.不準無故開啟自救器。
17.自救器禁止代替工作型呼吸器使用。
18.由于氧氣袋外露,應特別注意防止與銳器接觸。
19.禁止在無技術保證的情況下,隨意拆卸減壓器,以避免其性能降低。
20.氧氣瓶內應充裝醫用氧氣,氧氣濃度不得低于98%。
21.自救器存放環境應干燥,無腐蝕性氣體,溫度應保持在攝氏零度以上。嚴禁自救器與油脂混放在一起。
22.保管人員要對交回的自救器進行驗收
(1)自救器殼體有無損傷;
(2)氧氣瓶壓力應不低于20兆帕。
23.長期未使用的自救器,每半年必須進行一次藥品(二氧化碳吸收劑)檢查,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氣密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