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壓縮機的拆裝常識(3)
六、氣缸的安裝
1、裝前檢查
裝前應認真檢查,未注明的均應做水壓試驗(包括氣缸及水夾套);清洗、檢查氣缸體與中體連接止口面、氣缸閥腔與閥座接觸面等,應無機械損傷等缺陷,氣缸鏡面不得有裂紋、疏松、氣孔等缺陷;用內徑千分尺檢測各級氣缸工作表面的圓柱度,其偏差不得低于國家標準的8級公差值。
2、臥式壓縮機氣缸的安裝要求
(1)氣缸與中體連接時,應對稱、均勻地擰緊連接螺栓,氣缸支承必須與氣缸支承面接觸良好,受力應均勻。
(2)采用拉鋼絲法找正氣缸軸線與中體滑道軸線的同軸度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氣缸軸線與中體滑道軸線的同軸度偏差,應符合表1――2中的規定。若超過規定時,應使氣缸做水平或徑向位移,或刮研連接止口進行調整,不得采用加偏墊或施加外力的方式進行調整。。處理后的止口面,其接觸面積應達到60%以上。調整氣缸水平度,其偏差不得大于0.05mm/m,且傾斜方向應與中體一致(高向氣缸蓋端),但必須符合表1――2中的規定。檢查填料座軸線與氣缸軸線的同軸度偏差,也應符合上述規定。
3、立式壓縮機氣缸的安裝
(1)氣缸與機身、氣缸與氣缸或氣缸與中體連接時,應對稱均勻地擰緊螺栓,其支承面應接觸良好,受力應均勻。
(2)氣缸水平度的測量,可在氣缸蓋與氣缸上止口接觸平面上進行;氣缸工作表面直徑大于150mm時,也可在缸套鏡面上測量。其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0.05mm/m。
(3)在氣缸止口接觸平面無法放置水平儀時,可加設塊規與平尺,在平尺上測量水平度。
(4)氣缸與機身、氣缸與氣缸或氣缸與中體等軸線的同軸度。相接觸的止口面,其接觸面積應達60%以上。
(5)采用激光準直儀找正各級氣缸軸線與中體滑道軸線同軸度時,應使安放在氣缸鏡面內的光電接收靶中心與氣缸軸線重合。光電接收靶的中心線與激光光束軸線的偏差不得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9級公差值。
七、連桿組件的裝配
1、裝配前
應對十字頭和連桿的軸瓦進行檢查,十字頭的合金層和連桿大頭瓦的合金層應光滑圓整,不得有裂紋、氣孔、縮松、劃痕、碰傷、壓傷及夾雜物等缺陷;合金層與瓦背應黏合牢固;連桿本體和十字頭的油路應清理干凈、暢通。
2、連桿小頭瓦和小頭孔為過盈配合
當瓦裝入孔時,其內孔將收縮,收縮的尺寸一般約等于過盈的尺寸,因此連桿小頭瓦外圓加大的尺寸其內孔也應相應加大。小頭瓦的裝配過盈量與瓦的材料及直徑尺寸有關,例如銅瓦的過盈量一般為直徑的0.4/1000~0.5/1000,其確切尺寸應按圖紙的要求。根據小頭瓦的大小和裝配條件的不同,一般外徑在100mm以下者采用壓入法裝配;外徑大于100mm者,有條件的可采用冷凍法裝配,既方便,裝配質量又好。
3、大頭瓦的刮研
刮研大頭瓦瓦背,使貼合面應有70%~85%以上的接觸面積;刮研連桿大頭瓦時,刮削要均勻,刮研中應經常檢測瓦的壁厚尺寸,使同軸截面上的厚度相等,保證瓦與連桿中心線的垂直。大頭瓦與曲拐頸的配合間隙,厚壁瓦常用瓦口墊片來調整;薄壁瓦的間隙若小可適當刮研,若超大只能更換新瓦。其配合間隙的測量,徑向間隙常用壓鉛法,軸向間隙常用塞尺測量,也可采用測量瓦孔徑和軸徑尺寸相減得出徑向間隙,用軸徑長度和連桿瓦寬度尺寸相減得出軸向間隙;其徑向間隙為拐直徑的0.8/1000~1.2/1000。
4、小頭瓦和十字頭銷(或活塞銷)的研配
襯瓦壓入連桿小頭孔后,一般都留有刮研余量。其刮削表面應光滑,接觸點應分布均勻,研配后的連桿小頭襯瓦與銷軸分別打上記號,以備裝配。小頭襯瓦與銷軸在研配中要邊刮邊用量具在瓦的兩端測量,以免刮削過量或刮成橢圓形和圓錐形。小頭襯瓦與銷軸的配合間隙,與瓦的材料及孔徑尺寸有關,如銅套瓦的配合間隙為瓦孔徑的0.8/1000~1.2/1000,鋼殼巴氏合金瓦的配合間隙為瓦孔徑的0.4/1000~0.8/1000。間隙過小,則潤滑油進入量減少,容易燒瓦;間隙過大,沖擊力增大,容易造成瓦損壞,故應嚴格按技術要求進行研配。十字頭銷軸或活塞銷軸與十字頭銷孔或活塞銷孔的接觸面積不應低于60%,連桿小頭軸孔工作表面的圓柱度偏差不得低于國標規定的7級公差值;連桿小頭軸瓦十字頭銷軸應均勻接觸,其接觸面積應達70%以上。連桿小頭軸瓦之端面與十字頭銷孔內側凸臺平面的軸向間隙應符合技術規定。
篇2:離心式壓縮機拆裝一般要求
(1)拆卸下來的零部件,在檢查、測量前都應徹底進行清理、清洗,以便檢測和發現缺陷。一般用煤油、汽油或清洗劑來清洗有油和油垢的零件,如徑向軸承、止推軸承、機械密封、浮環密封、聯軸節等,以及清洗砂擦后的塵垢、探傷后的油和顯色粉等。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防火,并切忌用汽油、煤油來清洗橡膠類零件,以防變形。常用砂布來磨掉零部件表面的硬垢、銹跡,使零件露出金屬本色,如葉輪、隔板、氣缸等。有些部位的垢層很難用上述方法清除干凈,如葉輪的流道、回流器氣道中的垢層等,常用頭部鑲有硬金屬的鏟刀進行鏟刮,除去內壁及葉片上的垢層。鏟刮時,應注意用力不能過猛,要仔細刮勻刮凈,特別是對葉輪的清刮必須徹底,否則將影響轉子的平衡。
(2)對新更換的備品配件,應按圖紙的技術要求加以檢查;檢查各個加工表面量,如有毛刺、凸點要修光平整。對修復的零部件,除按技術要求認真檢查外,還要特別注意消除補焊零件的應力,以免產生修后變形或裂紋。對于“o”形密封環,除按規格選配外,裝前還應與實物相配檢查,其松緊要適當,并且凸出的高度要符合規定,一般為零件配合間隙值的3~4倍或為0.3—0.4mm。(3)對裝配的技術要求必須嚴格執行,對裝配的檢測要認真、細心、準確,并要記錄。
(4)對每個零部件的裝配,都應按規程及拆卸時的標記或編號認真核對后依程序組裝,嚴防錯裝和漏裝。
(5)該用專用工具的地方必須使用專用工具,該加油裝配的必須加油,嚴禁強拉硬拉及亂敲亂打等野蠻方式裝配。
(6)扣蓋之前,應用壓縮空氣徹底吹凈缸內及系統內的殘留異物、灰塵,并做認真檢查。
(7)間隙配合的止口,裝配時只許吊裝推進或下落就位,嚴禁敲打或用螺栓強制就位。
(8)連接螺紋在裝配前都應清理干凈,并均勻涂上一層鉛粉或石墨粉,以防組裝時損傷。
篇3:活塞式壓縮機的拆裝常識(6)
十三、潤滑系統的組裝
1、高壓注油器、循環油泵的油壓和油量,應符合規定要求。
2、油管不允許有急彎、折扭和壓扁現象。
3、循環潤滑系統的回油管,應有3/1000的坡度,以使油能順利回流集油箱。
4、潤滑系統的管路、閥門、過濾器和冷卻器等安裝完畢后,應進行嚴密度和強度試驗。嚴密度試驗壓力,同操作壓力;強度試驗,循環油系統以1.5倍操作壓力進行,氣缸及填料潤滑油系統以壓縮機末級工作壓力的1.5倍進行。油壓安全閥的開啟壓力按1.1倍的操作壓力進行調整。
5、齒輪油泵的齒輪與泵蓋端面總間隙為0.08~0.20mm,與泵體的徑向間隙為0.10~0.25mm。
十四、安全閥的組裝
1、閉式安全閥閥體,應做水壓強度試驗。試驗壓力為系統額定工作壓力的1.5倍。
2、安全閥應進行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系統額定工作壓力。
3、安全閥的起跳壓力,按系統額定工作壓力的1.05~1.1倍調整,調整用氣體應是空氣或氮氣等惰性氣體;當壓縮機介質含易燃、易爆氣體時,一般不允許在壓縮機系統運行中用工作氣體進行安全閥的調整。
4、當系統工作壓力超過30MPa時,最好設置二個安全閥。
5、由于腐蝕、進口管積垢受熱干結等原因引起安全閥卡住不起跳,或者能起跳但泄放后關閉不嚴的安全閥,應定期進行檢查、修理、校驗或更換。
6、安全閥閥芯與閥座應相互仔細研磨,以保證氣密性;粗磨時,可采用專用胎具粘上金相砂布,分別打磨閥芯與閥座,可縮短時間。
十五、總裝配
1、活塞桿與十字頭連接后的檢查
(1)檢測活塞桿中心線與滑道中心線的同軸度,檢測十字頭與滑道的配合間隙,使之均應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
(2)檢測活塞與氣缸的配合間隙,圓周間隙的偏差應符合裝配技術要求;活塞在氣缸中的前、后或上、下間隙,同側偏差應小于0.05mm。
(3)測定活塞桿的擺動度,可采用一個或兩個千分表分別在靠近氣缸填料箱與十字頭刮油器一側進行測定,細心檢查活塞桿在往復運動中水平方向的擺動值及垂直方向的跳動值。測定時,活塞桿應做連續往復運動(可采用手動盤車或電動盤車)。對于測得的擺動值過大或測定中發現活塞桿有明顯偏斜運動的異常現象,應進行分析處理。在正常的情況下,活塞桿的擺動值應小于0.02~0.04mm/100mm,跳動值應小于0.03~0.05mm。其確切值與氣缸直徑以及工作壓力的大小有關,氣缸直徑在400mm以下、工作壓力在1.5MPa以下者,活塞桿的擺動值和跳動值允許大些。
2、氣缸余隙的檢查與調整
(1)活塞、活塞桿、十字頭組裝后,可將氣缸蓋蓋上,并按常規要求擰緊螺栓,然后進行氣缸余隙的檢查,各缸的余隙大小按設計要求,或參考如下常規標準:
①對于一列一級雙作用氣缸的余隙值為:曲軸測氣缸余隙≥0.001Smm,氣缸蓋側余隙≥≥0.001S+1mm,其中S為活塞行程。
②對于一列兩級的串聯氣缸余隙值的控制,應考慮兩級熱膨脹伸長之累計值影響,一般二級缸缸蓋側的余隙值比一級缸稍大些。氣缸余隙的測定,通常采用壓鉛法,鉛條最好采用圓形截面,直徑一般為余隙的1.5~2倍。測定時,鉛條均由氣閥孔處伸入;對于小直徑的氣缸余隙測定,一般測單邊即可;對于直徑較大的氣缸,一般要求在兩邊同時測定,這樣測定的值較準確。
(2)當測得的余隙值不合適時,若是兩端分布值不符合要求,可采用調整活塞桿頭部與十字頭連接的調整墊片的厚度,或調整十字頭與活塞桿連接處的雙螺母等方法;若是余隙總值不符合要求,常用氣缸蓋墊片厚度增大或減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