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樣品分析崗位職責
臨床生物樣品分析東方百泰北京東方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東方百泰,東方百泰崗位職責:
1、協助完成常規抗體類藥物分析方法建立和日常分析檢定等質控工作。
2、協助完成臨床前及臨床生物樣品的定量分析工作。
3、完善生物分析技術平臺,改進和優化試驗流程。
4、隨公司需要完成一些相關的動物體內試驗。
任職要求:
1、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分析及生物制藥等相關專業本科學歷及以上。
2、具備良好的生物技術和生物分析理論基礎。
3、1~2年ELISA分析經驗。
4、熟悉單抗類藥物分析或具有動物體內試驗經驗者優先。
4、較強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5、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細心負責,積極好學,主觀能動性強。
篇2: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品采集技術要求
一、總體要求
承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的檢驗機構(以下稱承檢機構)負責組織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品采集工作,樣品采集區域內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協助完成采集工作。
(一)承檢機構應按照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制定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及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制定樣品采集工作方案,明確采樣地域、采樣環節及地點、樣品選取等具體事項,并嚴格按照工作方案開展樣品采集工作。
(二)對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及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樣品采集時間范圍的,應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樣品采集;對于沒有明確規定樣品采集時間范圍的,應根據食品的生產、加工及流通情況和季節性特征進行樣品采集。
(三)承檢機構應指定一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全面負責樣品采集工作,樣品采集工作由2名及以上具有專業技術工作經驗的人員同時完成;對特殊樣品采集環節,應由食品安全監督執法人員與承檢機構樣品采集人員共同完成;所有樣品采集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熟悉和掌握樣品采集方法和相關技術要求。
(四)樣品采集工作開始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包括樣品采集文書、工具與容器、裝備等;樣品采集過程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并應做好記錄,尤其是做好樣品采集信息的登記,做到信息完整、準確和清晰,具備溯源性。
(五)樣品采集后,應根據被采集樣品的特質進行包裝和簽封,并采取必要措施進行儲運,以保證符合后續檢驗要求。
二、樣品采集一般程序
樣品采集一般包括采集前準備、現場采集、樣品送檢、無法滿足檢驗要求樣品的處理和采集工作結束五個步驟,其中:
采集前準備包括了解樣品的特性和樣品采集要求、聯系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配合、確定具體行程安排、準備樣品采集文書及相關資料,以及備齊樣品采集工具、容器與裝備等工作內容;
現場采集包括協調取得被采樣單位配合、樣品采集、樣品簽封、填寫樣品采集文書與文書確認,以及交付購樣款、索取支付憑證等環節;
樣品送檢包括樣品儲運和樣品送達承檢機構兩個環節;
采集工作結束包括樣品采集器具清潔歸位、交回剩余文書、匯總樣品采集信息和辦理財務手續等工作內容。
三、操作要求
(一)采集前準備
1.了解樣品的特性和樣品采集要求。樣品采集人員應全面掌握樣品采集工作方案,并與實驗室溝通,在執行樣品采集任務前應詳細了解被采集樣品的特性和樣品采集要求。
2.聯系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配合。各承檢機構在樣品采集過程中如需協助,可聯系當地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配合。
3.確定具體行程安排。樣品采集人員應熟悉采樣區域內的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和餐飲服務機構及其經營業務情況,出行前應確定具體樣品采集目標,并設計合理路徑與時間安排,提高樣品采集工作效率。
4.準備樣品采集文書及相關資料。相關文書包括樣品采集記錄、樣品信息單和封簽等。樣品采集人員應準備足夠數量的上述文書,需加蓋印章的(如封簽等)加蓋印章。
5.樣品采集工具與裝備準備。根據被采集樣品的特點準備相應的樣品采集器具,器具的數量應根據需采集的樣品數量確定。所有用于樣品采集的工具(如樣品采集器、容器、包裝紙等)都應清潔、干燥、無異味,并不應存在將任何雜質帶入樣品中的隱患。對檢測項目有特殊要求的,應做好樣品采集工具、容器的預處理,如:檢測微量和超微量元素時,應事先對容器進行預處理;對涉及微生物檢驗的樣品采集工具、容器,應預先做好滅菌處理;對需潔凈干燥的物品,應預先做好清潔、干燥工作。需準備的物品包括:
無菌樣品采集容器:無菌袋、無菌盒、滅菌廣口瓶等;
普通樣品采集容器:塑料瓶(袋)、密閉塑料盒、帶蓋螺口玻璃瓶、帶塞玻璃瓶、帶塞廣口瓶等;
樣品采集工具:鉗子、螺絲刀、小刀、剪刀、鑷子、勺子、用于罐頭及瓶蓋的開啟器、雙套回轉取樣管、玻璃吸管及吸耳球等;
冷藏工具:冷凍或保溫箱及冰袋等;
樣品采集服裝:防護衣、口罩、帽子、一次性無菌手套等;
輔助工具:手電筒、記號筆、記錄用筆、防水標簽、膠帶、溫度計、記錄表、照相機(攝像機)、棉球、75%酒精、酒精燈和運輸車輛等。
(二)現場采集
1.協調取得被采樣單位配合。對生產企業和餐飲服務機構內部的樣品采集,應出示樣品采集證明文書或在食品安全監督執法人員協助下,說明來意、取得被采樣單位配合。
2.樣品采集
采集樣品時,應使用符合相關檢驗要求的樣品采集器具。無菌或滅菌且供微生物檢驗用的樣品,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采集
(1)樣品采集數量
除國家標準另有規定外,樣品采集份數應根據檢驗需要而定,原則上:用于理化檢測的樣品,每一批/件次應采集3份(樣品1份、復測1份、留樣1份);用于微生物檢測的樣品,每一批/件次樣品采集1份;既做理化檢驗項目又做微生物檢驗項目的樣品,每一批/件次應采集4份。對于均勻性較好的樣品,應按上述份數要求現場分割;對均勻性不好的樣品,應按份數總量采集后,交實驗室分割。
每份樣品的采集數量應按檢測項目對試樣的需要量確定(具體由承檢機構作出規定),一般按需要檢測的最小量的3倍采集,用于微生物檢測的應按最小量的5倍采集。原則上,一般固體樣品每份不少于500克,液體、半固體樣品每份不少于500毫升,涉及蔬菜、水果、蛋類和鮮或凍水產品等樣品每份不少于1000克,對檢驗項目有特殊要求不能與其他檢驗項目共用的樣品,或預包裝食品包裝量低于上述樣品需求量的,應適當增加樣品采集包裝數量;特殊樣品,按照檢驗項目需求和樣品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
(2)不同包裝形態的樣品采集
預包裝食品:應選擇包裝無破損、變形或是否受污染,并確保檢驗期間食品不會過期。對預包裝食品,原則上按完整包裝采集;必要時應啟開包裝,按散裝食品樣品采集方法進行樣品采集。
散裝食品:散裝食品應檢查有無發霉、變質、蟲害、污染,不得采集不符合風險監測工作要求的食品。一般情況下,采集散裝固體、半固體(如稀奶油、動物油脂、果醬)樣品時,散裝固體從盛放樣品容器的上、中、下不同的部位多點樣品采集,混合后按四分法對角樣品采集,再進行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樣品放入樣品采集容器中;散裝半固體類較稠的物料不易充分混勻,打開包裝,用樣品采集器從各桶(罐)中分上、中、下三層分別取出檢樣,然后將檢樣混合均勻。散裝固體、半固體樣品采集時,可使用鉗子、小勺或鑷子樣品采集;采集散裝液體(如植物油、鮮乳、酒類或其他飲料等)樣品時,應先充分混合后,再取中間部位進行樣品采集,樣品采集時可使用玻璃吸管或傾倒方式進行采集。每一份散裝樣品應當單獨裝入容器,不得多份樣品共用容器。尤其是感官性質極不相同的樣品,切不可混在一起,應另行包裝,并注明其性質。
盛裝樣品的樣品采集容器應密封,并不應含有待檢物質及干擾物質。其中:盛裝液體、半液體樣品的容器,常用帶塞玻璃瓶、帶塞廣口玻璃瓶、塑料瓶;盛裝固體、半固體樣品的容器,可用廣口玻璃瓶、塑料袋。用于理化檢驗的樣品采集容器根據檢驗項目選用硬質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酸性食品不應選用金屬容器盛裝,檢測農藥殘留用樣品不應選用塑料袋或塑料容器盛裝,黃油類樣品不應與紙或任何吸水、吸油材料表面有接觸。
樣品裝入容器后應進行適當的封裝,防止樣品發生外漏、混雜等,并應因樣品檢測項目的特別要求選用合適的封裝材料。例如:因某些石蠟含有3,4-苯并芘,因此測定3,4-苯并芘的樣品容器不可用石蠟封瓶口或用蠟紙包;測定鋅的樣品容器不能用含鋅的橡皮膏封口;測定汞的樣品容器不能使用橡皮塞;酒類、油類樣品不應用橡膠瓶塞等。
盛裝樣品的容器上應粘牢標簽,并進行唯一標識。
(3)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散裝樣品的采集
樣品采集過程應無菌操作,必須使用無菌器具。無菌樣品采集過程(包括樣品采取、盛裝和包裝過程)中,應使用酒精燈、無菌手套、無菌袋等開展樣品采集工作。樣品采集人員在進行無菌樣品采集時,應先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穿戴經滅菌后的防護衣、口罩、帽子、一次性無菌手套等,凡未經消毒的手、臂等均不可直接接觸樣品。取樣時,應對樣品容器的開口處進行滅菌處理(多采用酒精燈下燃燒方法),用無菌的工具將樣品取出后,裝入滅菌樣品采集容器里,最后封口(多采用酒精燈下燃燒)滅菌并加蓋封簽。
無菌樣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和無菌容器內,妥善存儲并防止無菌包裝破損。無菌物與非無菌物應分別放置。
(4)幾種特殊樣品的采集
冷葷食品:樣品采集人員可在餐飲服務機構采用按菜譜點菜的方式進行樣品采集。采集到的樣品應使用塑料袋(如需做微生物檢測的應采用無菌袋)封裝,填寫封簽并封樣。
生鮮肉類:在同質的一批肉中,可從四角或中間設樣品采集點,每點從上、中、下三層均勻采取可食部分的若干小塊,混合為一件樣品。
魚類:一般采取完整的個體,小魚(蝦)可取混合樣品。
燒烤熟肉(豬、鵝、鴨等):作微生物檢驗,檢查表面污染情況時可采用表面揩抹法;作理化指標檢驗,以每只為一樣品采集單位,或采集有代表性的若干小塊,500克為一份樣品。
散裝冷凍飲品:按無菌操作進行樣品采集,以批號為單位采取,放入滅菌廣口樣品采集瓶內。
果蔬:體積較小的(如山楂、葡萄等),可隨機采取若干個整體作為檢樣。體積蓬松的葉菜類(如菠菜、小白菜等),由多個包裝(一筐、一捆)分別抽取一定數量的檢樣。
餐飲具(或集中式消毒餐飲具、一次性的餐飲具)及餐飲使用工具、用具微生物檢測樣品采集:一是紙片法樣品采集,隨機抽取消毒后準備使用的各類餐飲具(碗、盤、杯、刀、砧板、案臺等),每件貼紙片兩張,每張紙片面積25平方厘米(5厘米×5厘米)用無菌生理鹽水濕潤紙片后,立即貼于餐飲具內側表面,30秒后取下,置于無菌塑料袋內;二是發酵法樣品采集,餐飲具抽檢碗、盤、口杯,將5平方厘米(2.0厘米×2.5厘米)滅菌濾紙片緊貼內面各10張總面積50平方厘米。碟、匙、酒杯等以每5件為一份,每件內面緊貼滅菌濾紙片各2張(總面積50平方厘米/份),經1分鐘,按序揭取置入50毫升滅菌生理鹽水試管中,充分震蕩后,制成原液。
3.樣品封簽
采集后的樣品應立即粘貼封簽封樣,封簽處可使用透明膠帶進行加固。封簽內容應清晰可辨,并應有2名樣品采集人員簽名。封樣時,應當有防拆封以及避免揭封時損壞采集樣品原有的產品標識的措施。
對盛裝有采集樣品的樣品采集容器(樣品采集袋、樣品采集瓶等),應將其封口并在封口處粘貼封簽封樣。
4.樣品采集文書填寫
樣品采集人員應對樣品采集過程進行記錄,并填寫樣品采集信息登記單。樣品采集信息登記單須完整填寫,所填信息必須準確有效。樣品采集完成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連同樣品一并送交承檢機構。如由于客觀原因導致無法完成樣品采集任務,要進行詳細記錄。
5.支付購樣款、索取支付憑證
執行樣品采集任務的樣品采集人員應支付樣品購買費,并索取付款憑證。
(三)樣品送達
1.樣品儲運
樣品采集完后,應根據樣品性質和檢驗目的進行合理儲存、運輸,確保樣品不被污染及原有微生物和理化指標狀況不變。可參照如下要求儲存采集到的樣品:
(1)預包裝食品按照產品標識貯存要求進行存放;
(2)魚類、肉類、非發酵豆制品、粉(面)、自制飲料類、自制火鍋底料、盒飯、蔬菜、瓜果類等需要冷凍、冷藏保存的樣品,應使用能達到規定溫度的冷鏈設備進行保存、運輸;
(3)蔬菜、瓜果類還應密封避免水分的散失,易變質的樣品要冷藏;
(4)用于冷鏈運輸的設備應有溫度連續監控或記錄措施,樣品送達時應將溫度記錄一并送交承檢機構。
采集的樣品在貯存、運輸等過程中,應采取適當保護措施,避免包裝破損而導致樣品之間的交叉污染。對于易碎、易損樣品容器,可用再生紙(但不能使用報紙)或可緩沖的材料將樣品容器隔開或再包裝等特殊保護方法進行保護,以避免擠壓破損;對于需要冷凍(藏)保存的樣品,應放置在隔熱的容器中,通過放置冰袋等方式保持低溫狀態,但不可直接用散冰塊;用于微生物檢測的樣品,應按規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交叉污染、環境污染和食品中固有微生物的數量和生長能力發生變化;做黃曲霉毒素B1測定的樣品,要避免陽光、紫外燈照射,以免黃曲霉毒素B1發生分解。
2.樣品送達
樣品采集后,應盡快將樣品送達承檢機構,采用無菌操作采集的用于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檢驗的樣品應在4小時內送檢,冷凍(藏)樣品采集后需在3小時內送檢,生鮮樣品應在樣品采集當日送檢,水分含量低或常溫保存的定型包裝樣品應盡快運送至實驗室。
(四)無法滿足檢驗要求樣品的處理
送達承檢機構的采集樣品,若出現如下情況時,應及時銷毀并記錄,且應立即重新組織樣品采集:
1.采集的樣品出現包裝破損的;
2.采集的樣品數量不足的;
3.封簽不合格及封簽內容辨認不清,或遮蓋并影響原有產品標簽標識內容識別的;
4.采集樣品的品種與樣品采集方案要求的品種不符合的;
5.采集的樣品形態發生了變化(如冷凍的樣品送到檢驗機構時已經緩化),或發霉、變質的等。
(五)樣品采集工作結束
1.樣品采集器具歸位。樣品采集結束時,應將樣品采集工具和剩余采樣器具按要求進行處理后放回原處,需清洗的應及時清洗、需消毒滅菌的應及時滅菌消毒,清洗或滅菌完畢后,進行干燥。
2.交回剩余文書、匯總樣品采集信息。樣品采集結束后,樣品采集人員應將剩余文書交回保存,并負責匯總樣品采集信息交相關機構進行數據統計。
3.辦理財務手續。樣品采集人員應及時將樣品購置憑證交財務部門辦理報銷手續。
篇3:某樣品室管理制度
(一)需對每件樣品進行登記,內容包括委托單位名稱、樣品數量、樣品名稱、取樣地點、試驗項目、登記日期、送樣人、接收人。
(二)試驗人員在登記樣品時,就應根據其試驗項目,來初步判斷樣品數量是否滿足要求。
(三)登記單應放在樣品的醒目位置,樣品擺放應有序。
(四)每種樣品盡可能一次取出,如需要分批做試驗,應考慮每次取樣是否有代表性。
(五)試驗完畢后,有特殊需要的樣品應留樣備查,如無特殊需要,應將剩余樣品清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