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生管物控崗位職責

生管物控崗位職責

2024-07-24 閱讀 1739

生產計劃/物控/生管/PMC精創光學蘇州精創光學儀器有限公司,精創光學,蘇州精創,精創職責描述:

職責描述:

1.生產計劃:依據訂單需求及其他生產需求,制定生產計劃,開具生產工單,并跟進生產進度,確保交期;

2.物料計劃:依據生產計劃,結合物料庫存狀況及BOM表,制定物料需求計劃,及時提出請購或安排自制配件工單,跟進物料進度,確保滿足需求;

3.委外加工:依據生產要求,及時提出委外需求,并予以跟進委外進度,確保滿足需求;

4.領料管理:依照生產管理程序,結合生產工單及BOM表,辦理領料手續,并組織工單責任單位實施領料作業;

5.入庫管理:依照生產管理程序,及時辦理自制產品(含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入庫手續,并組織實物入庫;

6.刀具管理:依照刀具管理制度執行刀具的收發登記臺賬管理;

7.報表管理:生產各相關報表的處理;

8.協助生產部考勤管理

任職要求:

1.中專及以上學歷,有兩年以上生管相關工作經驗;

2.熟練使用辦公軟件,有使用ERP系統經驗者佳。熟悉生管物控工作流程。

篇2:腸道傳染病爆發后消毒與病媒生物控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

1組織工作

腸道傳染病爆發后,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有具體分工,做好消毒殺蟲組織工作。要有專人負責消毒劑的集中供應、配制和分發工作,做好消毒常識宣傳,組織群眾實施消毒措施,并具體指導其正確使用。執行疫點消毒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即穿戴隔離服和防護服、預防性用藥等。

1.1消殺工具: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器、氣溶膠噴霧器、機動噴霧器)、配藥桶(10L)、刻度量杯(筒)、稱量器材、余氯盒等。

1.2消殺藥品:常用消毒劑有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或碘伏等消毒劑;常用殺蟲劑包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室內和外環境用藥;鼠藥有慢性抗凝血滅鼠劑。

1.3防護用品: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手套、鞋套、長筒膠鞋、醫用工作服、醫用工作帽等。

2消毒

腸道傳染病爆發后要特別重視餐具、食物、飲水、居住環境和手的消毒及污物處理。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劑的選擇方面,要求消毒效果好、簡便安全易行,價格便宜,便于運輸,供應充足。

2.1疫點的隨時消毒

傳染源存在時,對其排出的病原體可能污染的環境和物品及時進行的消毒。

2.1.1疾控機構的消毒人員接到患者診斷與消毒通知后,應立即派人到疫點指導隨時消毒,必要時提供所需消毒劑與器械。

2.1.2在病家,隨時消毒由病人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單位派人進行。在醫院中,隨時消毒由醫院安排專職人員進行,亦可請專業消毒機構服務。

2.1.3交給病家使用的消毒劑,應標明名稱和使用方法。

2.1.4對病人應根據病情做到“三分開”與“六消毒”。“三分開”是指:①分住室(條件不具備可用布簾隔開,至少要分床);②分飲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嘔吐物或排泄物;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雙手;④消毒衣服、被單;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

2.1.5病人的陪伴和護理人員,除做好病人的隨時消毒外,應做好本人的衛生防護。特別在護理病人后,應消毒雙手。

2.1.6消毒指導人員與負責隨時消毒人員,應共同填寫疫點消毒工作記錄,及時上報。必要時采樣進行消毒效果評價。

2.2?疫點的終末消毒

在傳染源離開疫源地(住院隔離、轉院或死亡)后,由消毒人員對其居住過的地點進行徹底消毒。

2.2.1進入疫點時,應先消毒有關通道。

2.2.2測量污染范圍內需消毒的面積,以及需消毒的污水量。

2.2.3消毒前應關閉門窗,將水缸蓋好,將未被污染的貴重衣物、飲食類物品、名貴字畫及陳列物品收藏好。

2.2.4在關閉門窗前,應先于室內滅蠅滅蟑,然后再進行消毒。

2.2.5消毒室內地面、墻壁、家具和陳設物品時,應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進行。

2.2.6病人用過的餐(飲)具,病人污染的衣物及接觸的物品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時,可在疫點進行煮沸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時,必須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時,必須反復擦拭2~3次,并使被擦拭物品表面保持濕潤。

2.2.7?對污染重、經濟價值不大的物品,如廢棄物等,征得病家同意后進行焚燒。

2.2.8室內消毒后,對廁所、垃圾、下水道口、自來水龍頭或飲用水井等進行消毒。

2.2.9疫點消毒工作完畢后,將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對消毒人員的衣物、膠靴噴灑消毒后再脫下。衣服脫下,將污染面向內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帶回消毒。

2.2.10填寫疫點終末消毒工作記錄。

2.2.11離開病家前,告訴病家開窗通風,擦拭打掃。

2.3.對各種污染對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3.1地面、墻壁、門窗: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含過氧乙酸0.2%~0.5%溶液噴霧。泥土墻吸液量為150ml/m2~300ml/m2,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50ml/m2~100ml/m2。對上述各種墻壁的噴灑消毒劑溶液以濕潤而不流淌為宜。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200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min。

2.3.2衣服、被褥: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不耐熱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纖尼龍制品,可采取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時,將欲消毒衣物懸掛室內(勿堆集一處),密閉門窗,糊好縫隙,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1h~2h。

2.3.3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在病家或醫院,對于嚴重的腸道傳染病患者,應做到大便先入便器,以便進行消毒處理后再入便池。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20000mg/L的消毒液2000ml,攪勻放置2h。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鈣1.5g或含有效氯10000mg/L的消毒液100ml混勻放置2h。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2份加于1份糞便中,混勻后,作用2h。

2.3.4餐(飲)具:首選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凈,也可用其他餐(飲)具消毒作用的消毒劑按說明書的方法消毒。

2.3.5食物:瓜果、蔬菜類可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或含過氧乙酸0.2%~0.5%溶液浸泡15min~30min,消毒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用。病人的剩余飯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劑、含有效氯500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2h后棄之,也可焚燒處理,但液體或半固體食品不可直接焚燒。

2.3.6盛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容器: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或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或含過氧乙酸0.5%溶液浸泡30min~60min,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2.3.7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或含0.2%~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噴灑或擦洗消毒,布制玩具盡量作焚燒處理。

2.3.8紙張、書報:可采用每立方米以15%過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1小時或放置于環氧乙烷消毒柜內在54℃,80%濕度下,以800mg/L薰蒸4~6小時,無應用價值的紙張、書報作焚燒處理。

2.3.9手與皮膚:用75%乙醇、0.5%碘伏溶液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3min。也可用0.1%苯扎溴銨溶液浸泡1~3min。必要時,用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過氧乙酸棉球、紗布塊擦拭。

2.3.10霍亂病人的尸體:用0.5%過氧乙酸溶液或5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濕的棉球或紗布堵塞人體孔道后,再用相同濃度消毒液浸濕的布單嚴密包裹后盡快火化。

2.3.11運輸工具:車、船內外表面,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10000mg/L消毒液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60min。或密閉空間,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ml(1g/m3)加熱熏蒸消毒2h。

2.3.12?廁所:廁所的四壁和地面應定期進行消毒,方法同(2.5.1)。糞坑內的糞便可按糞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劑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濃度為20000mg/L),攪勻作用12h~24h。

2.3.13?垃圾: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不可焚燒的噴灑含有效氯10000mg/L消毒液,噴灑時垃圾不可堆集,并使消毒區域保持濕潤,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2.3.14污水消毒

疫點內的生活污水,應盡量集中在缸、桶中進行消毒。每10L污水加入含有效氯10000mg/L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g。混勻后作用1.5h~2h,余氯為4mg/L~6mg/L時即可排放。

對疫區內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消毒靜止的污水水體時,應先測定污水的容量,按含有效氯80mg/L~100mg/L的量將消毒劑投入污水中。攪拌均勻,作用1h~1.5h。檢查余氯在4mg/L~6mg/L時,即可排放。對流動污水的水體,應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測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靜止污水水體的方法和要求進行消毒與檢測。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來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進行消毒處理。

2.3.15疫區飲用水的消毒與管理

對疫區集中式給水的自來水廠加強管理,確保供水安全,同時亦應重視對分散式用水的管理與消毒。對于井水可用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即將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許冷水調成糊狀,再加適量的水,靜置10min。將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震蕩數次,30min后即可使用。一般要求余氯量為0.5mg/L。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3次。所需用漂白粉量應根據井水量、規定加氯量與漂白粉含有效氯量進行計算。也可使用有含氯泡騰片或其它可用于疫源地水消毒的消毒劑按使用說明書要求投藥消毒。

圓井水量=[水面直徑(m)]2×0.8×水深(m)

方井水量=邊長(m)×邊寬(m)×水深(m)

例如:某一圓井直徑0.8m,水深2.5m,消毒時規定加氯量為2mg/L,所用漂白粉含25%有效氯,則其用藥量按下式計算:

井水量=0.8㎡×2.5m×0.8=1.28m3

應加有效氯量=1.28m3×2g/m3=2.56g

需用漂白粉量=2.56g÷25%=10.24g

持續加漂白粉法:為減少對井水頻繁進行加氯消毒,并持續保持一定的余氯,可用持續消毒法。持續法常用的工具有竹筒、無毒塑料袋、陶瓷罐或井水持續消毒器,可因地制宜選用。方法是在容器上面或旁邊鉆4個~6個小孔,孔的直徑為0.2cm~0.5cm。根據水量和水質情況加入漂白粉或漂精片。一般竹筒裝漂白粉250~300g,塑料袋裝250~500g。將加漂白粉或漂精片的容器口塞住或扎緊,放入井內,用浮筒懸在水中,利用取水時的振蕩,使容器中的氯慢慢從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一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藥后可持續消毒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應有專人負責定期投加藥物,測定水中余氯。

對分散式供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一般消毒劑用量為含有效氯4mg/L~8mg/L,作用30min。消毒后測定余氯,在0.5mg/L以上即可飲用。

3媒介生物控制

腸道傳染病多發生在夏季,蠅密度較高,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因此開展防蠅滅蠅工作十分重要,同時也要開展滅蟑滅鼠工作。

3.1對疫點的處理

可用超低容量衛生殺蟲劑進行空間噴霧,迅速降低蠅密度(如:創衛劍、創衛懸浮劑,50-100倍稀釋,超低容量噴霧)。也可用常量或超低容量噴霧處理外環境(如:環衛樂50-80倍稀釋)。

同時用漂白粉處理嘔吐物和排泄物。防止蠅蛆的孳生。

3.2對疫區居民住地和周圍的處理

3.2.1開展滅蠅工作

(1)可采用空間噴霧法殺滅室內的成蠅,同時采用滯留噴灑方法用含氯氰菊酯或三氟氯氰菊酯(如:標殺、派西歐、衛得,30-50倍稀釋)的藥劑對室內的墻壁進行處理。對室外垃圾堆和垃圾存放地以0.5~2%DDVP,或是環衛樂(50-80倍稀釋)進行徹底的殺蟲處理。

(2)使用煙霧劑降低蠅密度:使用煙霧劑時應在無人狀態下和密閉的環境中進行。

(3)可使用市售氣霧殺蟲劑殺滅室內的成蠅。

(4)疫點和周圍居民區必須安裝紗門、紗窗。對廚具、剩飯剩菜,以及直接入口食品必須進行防護,阻斷蠅和蟑螂與食物的接觸,斷絕其食物來源。

3.2.2開展滅蟑工作:在疫點和周圍居民區可使用粘蟑紙、滅蟑毒餌和滯留噴灑方法(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劑量分別為15mg/m2,10-25mg/m2,10-20mg/m2)降低蟑螂密度,如:標殺、派西歐、衛得等藥物,使用劑量同前。

3.2.3開展滅鼠工作

3.2.3.1防制方法:在疫情發生地周圍進行堵洞,堵洞時可以配合使用磷化鋁片(應急時用,由專業人員負責使用)。貯存糧食及食物的地方最好建防鼠臺,也可以用鼠夾(籠)、粘鼠板進行捕殺。對大型的糧庫可使用磷化鋁熏蒸和磷化氫熏蒸。

3.2.3.2化學滅鼠劑的使用:主要采用滅鼠劑進行殺滅的方法。滅鼠中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鼠藥(如:甘氟、氟乙酰胺、毒鼠強和毒鼠硅),可以使用國家允許使用的殺鼠劑(如:抗凝血類殺鼠劑)進行滅鼠。部分殺鼠劑的使用濃度和溶劑見表1。

表1?常用殺鼠劑及劑量

殺鼠劑名稱

常用劑量

溶劑

使用方式

殺鼠靈

殺鼠醚

敵鼠鈉鹽

氯鼠酮

溴敵隆

大隆

溴殺靈

0.005%~0.05%

0.03%~0.05%

0.025%~0.1%

0.005%

0.005%

0.005%

0.005%

丙酮

乙醇、丙酮

乙醇、水

植物油

植物油、丙酮、乙醇

氯仿、植物油

植物油

毒米

毒米

毒米

毒米、毒粉、毒水

毒米、毒粉、毒水

毒米、毒粉、毒水

毒米

3.2.3.3滅鼠后所需要做的工作

鼠尸的處理:統一處理、焚燒深埋均可,但以焚燒為好。深埋處理時應適當噴灑消毒劑對其進行處理。

鼠體寄生蟲的殺滅:在投放鼠藥后的4~5天,應及時搜尋死鼠。保管好食品。噴灑殺蟲劑于地表面和居住周圍的環境。最好使用滯留殺蟲劑。同時管好貓、狗以及牲畜等動物,以防間接傳播鼠體表寄生蟲和媒介疾病給居住地人群。

3.2.3.4殺鼠劑中毒后的解毒劑

①抗凝血類殺鼠劑解毒用維生素K1治療。

②溴殺靈可用苯巴比妥治療。

③含氟類殺鼠劑用解氟靈(乙酰胺)治療。

篇3:呼吸道傳染病爆發后消毒與病媒生物控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

1疫點消毒

1.1消毒原則

發生疫情后,應及時有效地對污染物品進行消毒處理,采取嚴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應該由經過培訓、有現場消毒經驗的人員進行,針對不同的消毒對象采用相應的消毒方法。消毒工作應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無害化時,可以不進行消毒處理。

1.1.1目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在家庭及醫院有顯著聚集現象。對空氣及有關物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是必要的,特別是必須做好疫點的消毒處理,尤其是終末消毒。疫點消毒的目的是殺滅疫點內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疾病的傳播和流行。

1.1.2組織執行與人員?呼吸道傳染病爆發流行時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與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與監督機構負責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在醫院中對傳染病病人的終末消毒由醫院安排專人進行。

1.1.3對消毒人員的要求?消毒人員開展消毒前應接受培訓,合格后上崗。終末消毒進行得越及時、越徹底,疾病控制效果就越好。

1.1.4消毒裝備的要求

(1)消毒工具:背負式噴霧器、氣溶膠噴霧器、機動噴霧器、配藥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車等。

(2)防護用品:工作服、隔離服、防護眼鏡、N95口罩、帽子、手套、長筒膠靴、毛巾、污物袋、皮卷尺、裝工作衣的布袋、肥皂盒、皮膚消毒盒等。

(3)消毒劑:儲備有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在有效期內的消毒劑,如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碘伏、75%乙醇等。

1.1.5消毒方法的選擇?進行疫點消毒時應首選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學消毒的方法時,要選擇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消毒藥械。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適宜的消毒劑。消毒劑的使用劑量應以衛生部批準的使用說明書為準。

1.1.5.1物理方法:主要有焚燒、加熱、紫外線照射以及臭氧發生器等。

1.1.5.2化學方法:主要有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次氯酸鈉溶液、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凈)、三氯異氰尿酸,過氧乙酸、二氧化氯、碘伏等。

1.1.5.3消毒方式:可采用煮沸、熏蒸、噴霧、擦拭、浸泡等。

1.2疫點的終末消毒程序

1.2.1在出發前,應檢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藥械、殺蟲滅鼠藥械和防護用品,做好準備工作。

1.2.2消毒人員到達疫點后,首先查對門牌號和病人姓名,并向有關人員說明來意,做好防疫知識宣傳,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消毒區域內。

1.2.3對脫掉的外衣應放在自帶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離服、膠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帽子、防護眼鏡、一次性乳膠手套等。

1.2.4仔細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間居住的房間、活動場所,用過的物品、家具,吐瀉物、污染物傾倒或存放地點,以及污水排放處等,據此確定消毒范圍和消毒對象。根據消毒對象及其污染情況,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

1.2.5進入疫點時,應先用噴霧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條1.5米左右寬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測量、采樣和其他處理用。

1.2.6測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積和體積。

1.2.7必要時,由檢驗人員對不同消毒對象進行消毒前采樣。

1.2.8消毒前應關閉門窗,將未被污染的貴重衣物、飲食類物品、名貴字畫及陳列物品收藏好。

1.2.9對室內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消毒。

1.2.10室內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對廁所、垃圾、下水道口、自來水龍頭、缸水和井水等進行消毒。

1.2.11疫點消毒工作完畢,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劑進行擦洗消毒。對消毒人員穿著的工作服、膠靴等進行噴灑消毒后脫下。將衣物污染面向內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帶回消毒。

1.2.12必要時,到達規定的消毒作用時間后,由檢驗人員對不同消毒對象進行消毒后采樣。

1.2.13填寫疫點終末消毒工作記錄。

1.2.14離開病家前,叮囑病家在達到消毒作用時間后開窗通風,擦拭打掃。

1.3各種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

1.3.1只進行物體表面消毒時,應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泥土墻吸液量為150ml/m2~300ml/m2;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100ml/m2、地面噴藥量為200ml/m2~300ml/m2,以濕潤不流淌為宜。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min。

1.3.2空氣:對無法通風的空間受到污染后應進行空氣消毒。房屋經密閉后,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薰蒸1小時,即可開門窗通風;或以0.5%過氧乙酸溶液(8mL/m3)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30min~60min;也可使用紫外線進行消毒,照射60min。

1.3.3空調系統應停止使用,整個供風設備和送風管根據中央空調消毒規范進行清洗消毒處理。

1.3.4衣服、被褥: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min~30min,或采取壓力蒸汽滅菌的方法,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浸泡30min。不耐熱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纖尼龍制品,可采取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時,將欲消毒衣物懸掛室內(勿堆集一處),密閉門窗,糊好縫隙,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熏蒸12h。或將被消毒物品置環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溫度為54℃,相對濕度為80%條件下,用環氧乙烷氣體(800mg/L)消毒4h~6h。

1.3.5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及盛裝容器:病人及患病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嘔吐物,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攪勻放置2小時。無糞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克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1份糞便加20%漂白粉乳劑2份,混勻后,作用2小時。對廁所和禽舍的糞便可以集中消毒處理時,可按糞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攪勻加濕后作用24小時。盛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或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1.3.6餐(飲)具:首選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對耐熱的餐具也可用遠紅外線消毒柜,溫度達125℃維持15min。對不耐熱餐具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15~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凈。

1.3.7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類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病人的剩余飯菜不可再食用,在醫院按感染性廢物處理,在疫區可以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劑浸泡2小時,也可焚燒處理。

1.3.8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浸泡15min,硬質物體表面也可按一般物體表面進行消毒處理。

1.3.9手與皮膚:用0.5%碘伏溶液、75%乙醇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手的消毒也可用醇類免洗手消毒劑涂擦,自然干燥后即可。必要時,用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過氧乙酸棉球,紗布塊擦拭。

1.3.10動物、病人尸體:動物尸體應焚燒或噴灑消毒劑后在遠離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病人尸體宜盡快火化。

1.3.11運輸工具:運輸工具車、船內外表面和空間可用0.2%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60min。

1.3.12垃圾:可燃物質盡量焚燒,或噴灑含有效氯10000mg/L的消毒劑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為方便工作,將各種污染對象常用消毒方法、消毒劑量等列于表1,現場消毒時可參照進行。

1.3.13飲用水:對疫區的飲用水應進行消毒處理,保證其微生物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2公共場所的消毒

2.1消毒原則公共場所的預防性措施應以清潔為主,必要時進行化學消毒。

2.2非流行區的公共場所是安全的,平時注意加強通風,保持好環境衛生,不需專門針對疫情開展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規即可。流行區的公共場所除加強通風,保持好環境衛生外需對重點部位以及人員活動頻繁的室內地面消毒。

對特定場所,在特定時間可以進行全方位消毒。也可根據疫情警報的等級采取對應的的消毒處理。

需要消毒的場所和物品應首選物理消毒的方法,無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學的方法。如進行空氣消毒,應選擇連續的物理消毒方法。

2.3消毒對象公共場所是指除公共交通工具以外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的所有場所,包括餐館、飯店;商務樓、商場;體育場館、文化娛樂場所;洗浴、理發、美容場所;候診室、候車(機、船)室等。

2.3.1需要日常消毒的場所和物品

賓館、飯店的床單、被罩、浴巾、毛巾;衛生間的馬桶、浴缸;廚房餐廳的餐飲具、廚具;服務人員的手等以及《公共衛生管理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對于大型公共設施如賓館、商場、超市、影劇院和會議中心等應保證空調系統的供風安全。

2.3.2需要日常清潔的場所和物品

所有水平的物體表面,例如地板、電梯間、柜臺、桌子、椅子、每天至少使用清洗劑和熱水清潔一次。

2.3.3不需要針對疫情消毒的場所和物品

空氣、墻面、下水道、書本、試卷。

表1?污染場所、污染物品的消毒處理方法與劑量

消毒場所

消毒方法

用?量

消毒時間

室外污染表面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劑噴霧

0.1%過氧乙酸溶液噴霧

150~300ml/m2

150~300ml/m2

60min~120min

60min

室內表面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劑噴霧

0.1%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

適量

100ml/m2~300ml/m2

100ml/m2

30min~60min

60min~120min

60min

室內地面

0.1%過氧乙酸拖地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

適量

100ml/m2~300ml/m2

60min

60min~120min

室內空氣

紫外線照射

0.5%過氧乙酸溶液氣溶膠噴霧

以15%過氧乙酸按7ml/m3薰蒸

1.5W/m3?

8ml/m3

1g/m3

30min~60min

30min

120min

餐、飲具

蒸煮

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

0.1%過氧乙酸浸泡

遠紅外線照射

100℃

浸沒

浸沒

120℃~150℃

15min~30min

30min

30min

15min~20min

家用物品、家具、玩具

0.1%1過氧乙酸擦拭或浸泡

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或浸泡

適量

適量

15min~30min

耐熱耐濕的紡織品

煮沸或流通蒸汽壓力蒸汽滅菌

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

100℃

121℃

淹沒被消毒物品

30min

10min

30min

不耐熱耐濕的紡織品

以15%過氧乙酸7ml/m3薰蒸

環氧乙烷

1g/m3

54℃80%800mg/L

120min

4h~6h

糞便、分泌物

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

20%漂白粉乳劑

2:1

2h~6h

2h~6h

尿

漂白粉干粉攪勻

10000mg/L含氯消毒劑攪勻

0.5%

1:10

2h~6h

2h~6h

便器

0.2%過氧乙酸浸泡

1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

浸沒便器

浸沒便器

30min~60min

30min~60min

0.5%碘伏、75%乙醇、0.5%氯己定醇液擦拭

0.2%過氧乙酸浸泡或擦拭

適量

適量

1min~2min

1min~3min

運輸工具

0.2%過氧乙酸溶液噴灑

1000mg/L有效氯溶液噴灑

適量

60min

2.4消毒方法

2.4.1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時,可選用清洗、擦拭、噴霧和浸泡的方法。一般選擇含氯消毒劑,濃度為500mgL~1000mg/L,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min。

2.4.2對餐飲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溫度為100℃);煮沸消毒15min-30min;使用遠紅外線消毒碗柜,溫度達到125℃,維持15min,消毒后溫度應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對不具備熱力消毒的單位或不能使用熱力消毒的食飲具可采用化學消毒法。如用含有效氯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清水沖洗、空干保存備用。

2.4.3衣服和被褥應勤洗、勤曬,消毒可用加熱的方法,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滌劑清洗衣物。

2.4.4衛生間、廚房和居住的房間要經常打掃,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的消毒液擦拭。

2.4.5如確定公共場所為疫點,應按照疫點消毒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3交通工具消毒

3.1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地區日常性消毒措施

3.1.1空氣的消毒與通風對飛機、火車和地鐵的空調車廂到港或到站后,應打開所有艙、車門進行通風換氣,必要時,可使用大型電風扇吹風以加大換氣量。對公共汽車、出租車應隨時開窗通風。

3.1.2機艙或車廂內設施的消毒對桌、椅、門把手、廁所的馬桶、洗手池等可用含有效氯為500mg/L的消毒劑噴灑、噴霧、擦拭(機艙內僅允許使用此法),消毒作用20min-30min。達到作用時間后應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潔的干布擦干,以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3.1.3食飲具的消毒食飲具的消毒首選物理消毒方法。如,流通蒸汽消毒20min(溫度為100℃);煮沸消毒15min-30min;亦可選用化學消毒方法:對不具備熱力消毒的單位或不能使用熱力消毒的食飲具可采用化學消毒法,如用含有效氯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清水沖洗、空干保存備用。

3.1.4手的消毒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消毒劑,以供乘客隨時使用。衛生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為0.3%~0.5%碘伏消毒液、含70%乙醇和0.5%醋酸氯己定復配的手消毒液、75%乙醇溶液或70%異丙醇溶液(后三種消毒劑飛機上禁用)擦拭手部1min~3min,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3.2在行進過程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

在飛機、火車等行進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人時,應迅速采取相對隔離措施,將病人轉移到機艙或車箱內循環風的下風口處,其他乘客應距其3排座椅的距離。疑似病人、乘務人員和乘客應立即帶上口罩。

3.2.1疑似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疑似病人應使用單獨的衛生間,分泌物、排泄物不得直接進入馬桶,應排入單獨的密閉容器內,到達目的地后由專門的消毒清潔人員進行消毒處理。對糞便加2倍量10%~20%漂白粉乳液;嘔吐物加1/5量干漂白粉,攪勻后加蓋作用2h;對病人的無糞尿液每1000ml加漂白粉5g,攪勻后加蓋,作用2h后再倒入廁所。患者使用過的便器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用水沖洗干凈,干燥備用。

3.2.2機艙或車廂內設施的消毒到達目的地后,立即對機艙或車廂內的桌、椅、門把手、廁所內的馬桶、洗手池等所有表面和機艙內配餐區域的表面進行消毒。消毒時,可用含有效氯為1000mg/L或0.2%過氧乙酸的消毒劑噴灑、噴霧、擦拭,消毒作用15-30min。對機艙內的設施消毒后應用溫水擦拭,再用清潔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3.2.3對臥具的消毒對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含有效氯為500mg/L的消毒劑浸泡30min;不耐熱的毛毯、被褥,可采取過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時,將欲消毒物品懸掛室內(勿堆集一處),密閉門窗,糊好縫隙,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7ml,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2小時。

3.2.4對食飲具的消毒疑似病人用過的食飲具,應密封保存,到港后由專門的消毒清潔人員進行消毒處理。一次性使用餐盒可焚燒。可重復使用的餐飲具可用沸水煮沸20min或用蒸鍋流通蒸汽蒸15min-30min,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柜,125℃維持15min的方法進行消毒;亦可使用含有效氯為500mg/L的消毒劑浸泡30min,然后用凈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3.2.5對手的消毒飛機、車、船的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消毒劑,以供乘客和乘務人員隨時使用。乘務人員應立即進行手消毒,具體方法見3.1.4。

3.2.6對空氣的消毒

3.2.6.1艙內空氣的消毒飛機到港后應對機艙內空氣立即進行的消毒,可采用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消毒的方法或按照中國民航的有關規定,使用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消毒后,機艙內的設施應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潔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3.2.6.2火車廂、船艙內空氣的消毒車、船到達目的地后應立即對車廂、船艙內空氣進行消毒,可采用0.3%-0.5%的過氧乙酸,按8ml/m3的量,使用氣溶膠噴霧的方法消毒30分鐘,或采用衛生部許可批件的空氣消毒藥械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對車廂、船艙內的設施消毒后應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潔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3.2.6.3其它交通工具行進中,發現疑似病人時,能停車的應立即停車,將病人送往附近的醫院。護送人員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能停車的應按照上述在交通工具行進過程中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處理。

3.2.6.4未經消毒的飛機、車、船等不得繼續使用。

3.3注意事項

3.3.1對機艙內的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時,應按中國民航的有關規定進行。

3.3.2消毒人員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乳膠手套、防護眼鏡、穿隔離衣和膠鞋等,做好個人防護。

4病媒生物控制

發生呼吸道傳染病的環境一般都在密閉的環境中,此時氣溶膠的產生和氣溶膠內含病菌的數量對傳播呼吸道傳染病起著關鍵的作用。殺蟲方面主要以殺滅能傳播這些病原體的媒介為主。

4.1防蠅滅蠅

4.1.1防蠅?及時清理垃圾,對各種腐爛變質物質、廢棄物等垃圾,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糞坑要加蓋投放緩釋劑等滅蠅蛆藥物。對禽畜尸體要深埋。吃剩的食物要加罩保存,防止蒼蠅與食物的接觸。

4.1.2滅蠅?室內可用含高效氯氰菊酯的藥物(如:衛得、標殺和派西歐等,30-50倍稀釋)按25mg/m2的劑量對墻面進行滯留噴灑。也可用氣霧劑殺滅空間成蠅,室內使用創衛懸浮劑或創衛劍,按50-100倍稀釋,室外用環衛樂,按50-80倍稀釋,常量和超低容量噴霧均可。另外,亦可采用誘蠅籠(下置魚雜等誘餌)、粘蠅紙誘捕成蠅,或采用電子滅蠅燈、毒水、毒餌等手段殺滅成蠅。

蠅蛆孳生場所(如廁所、垃圾堆等)可用市售滅蠅蛆緩釋劑,或使用0.2%馬拉硫磷、0.1%殺螟硫磷均按300~500ml/m2的劑量噴灑控制蠅類孳生。

4.2滅鼠

4.2.1防制方法:在疫情發生地周圍進行堵洞,堵洞時可以配合使用磷化鋁片(應急時用,由專業人員負責使用)。貯存糧食及食物的地方最好建防鼠臺,也可以用鼠夾(籠)、粘鼠板進行捕殺。

4.2.2化學滅鼠法:主要采用滅鼠劑進行殺滅的方法,滅鼠中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鼠藥(如:甘氟、氟乙酰胺、毒鼠強和氟乙酸鈉),可以使用國家允許使用的殺鼠劑(如:抗凝血類殺鼠劑)進行滅鼠。部分殺鼠劑的使用濃度和溶劑見表2。

表2?常用殺鼠劑及劑量

殺鼠劑名稱

常用劑量

溶劑

使用方式

殺鼠靈

0.005%~0.05%

丙酮

毒米

殺鼠醚

0.03%~0.05%

乙醇、丙酮

毒米

敵鼠鈉鹽

0.025%~0.1%

乙醇、水

毒米

氯鼠酮

0.005%

植物油

毒米、毒粉、毒水

溴敵隆

0.005%

植物油、丙酮、乙醇

毒米、毒粉、毒水

大隆

0.005%

氯仿、植物油

毒米、毒粉、毒水

溴殺靈

0.005%

植物油

毒米

4.2.3滅鼠后所需要做的工作

鼠尸的處理:統一處理、焚燒深埋均可,但以焚燒為好。深埋處理時應當在填埋時,適當噴灑消毒劑對其進行處理。

鼠體寄生蟲的殺滅:在投放鼠藥后的4~5天,應及時搜尋死鼠。保管好食品。噴灑殺蟲劑于地表面和居住周圍的環境。最好使用滯留殺蟲劑。同時管好貓、狗以及牲畜等動物,以防間接傳播寄生蟲和媒介疾病給臨時居住人群。

4.2.4殺鼠劑中毒后的解毒劑

①抗凝血類殺鼠劑解毒用維生素K1治療。

②溴殺靈可用苯巴比妥治療。

③含氟類殺鼠劑用解氟靈(乙酰胺)治療。

4.3滅蟑

4.3.1蟑螂的防治:查找蟑螂可能生存和棲息的場所,將其清理干凈,將縫隙抹平。對木制的物件可使用藥物滯留方法處理,同時投放毒餌。也可以采用粘蟑紙的方法粘殺蟑螂。

4.3.2合理使用化學藥物: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對蟑螂都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可以很快地降低蟑螂的密度。他們主要是用于表面的噴灑,做滯留噴灑使用,同時對后續繁殖出來的蟑螂幼蟲也有持續的殺滅作用。他們的最終使用濃度分別是15mg/m2,10-25mg/m2,10-20mg/m2,含這類成分的藥物有:標殺、派西歐和衛得。還可以用殺蟑膠餌、毒粉鞏固殺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