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某工廠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事故隱患,避免或減少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發生,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安全隱患是指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第三條線棒材廠各車間、科室全體職工應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事故隱患檢查、整改是每個單位和個人應盡的義務。第二章事故隱患管理
第五條事故隱患管理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治理”的原則,由各單位實施管理。
第六條事故隱患排查,應當做到:
(一)實行領導負責的逐級事故隱患管理責任制,各單位安全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事故隱患管理工作,其他領導負責分管工作范圍內的事故隱患管理工作;
(二)明確事故隱患管理機構和人員及其職責,負責日常事故隱患管理工作;
(三)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規,健全事故隱患管理規章制度;
(四)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知識教育;
(五)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各種事故隱患。
(六)各車間、班組應嚴格執行《安全檢查表》制度,做到認真檢查,及時整改。不能整改的,在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及時向車間匯報。
(七)隱患排查、整改按照ABC管理要求,做到PDCA閉環管理。即:
A:需要立即整改的事故隱患;
B:需要限期整改的事故隱患。(原則不超過3日)
C:需要利用檢修、換品種或有充足時間整改的事故隱患。(原則要求不超過一周時間)
第七條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成立事故隱患管理小組。事故隱患管理小組由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負責。
第八條事故隱患管理小組應履行以下職責:
(一)掌握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的分布、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負責重大事故隱患的現場管理;
(二)制定應急計劃,報主管科室審查、備案。
(三)按時組織職工、崗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組織模擬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四)隨時掌握事故隱患的動態變化;
(五)保持應急器材、救護用品完好有效。
第九條安全科應指導和督促各單位對事故隱患的管理,負責在本系統內協調、組織對事故隱患的整改。
第三章事故隱患檢查、報告、評估
第十條各車間、科室應教育職工熟悉、掌握本單位生產狀況、工藝過程、各種職業危害因素、危險部位,教育職工在生產過程中提高預防危險意識,及時發現和報告各種事故隱患。
第十一條各專業檢查組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同時應用各種危險分析方法,如:危險預知分析、故障危險分析、事故樹分析等,認真查找各類事故隱患。
第十二條各車間應建立事故隱患報告制度。對不能及時整改的事故隱患應填寫《事故隱患報告書》逐級上報。
第十三條事故隱患報告書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隱患部位;
(二)隱患類別;
(三)隱患基本情況;
(四)主要危害(包括影響范圍、影響程度、估計損失等);
(五)整改措施;
(六)整改資金來源及其保障措施以及臨時防范措施。
第十四條事故隱患根據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導致事故損失的程度分為三級:
A級:易造成群死群傷以及重大設備、火災的隱患;
B級:易造成人員傷亡以及較大設備、火災的隱患;
C級:意識到危險的存在或在檢查中發現的各類不安全因素、需要及時整改或限期整改的安全隱患。
第十五條經過評估和分級,C級事故隱患由責任單位負責管理和組織整改,B級事故隱患由各主管科室負責管理和組織整改,A級隱患由安全科牽頭協調各部門聯動組織整改。
第四章事故隱患整改
第十六條事故隱患管理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治理”的原則,發現事故隱患要定措施、定人員、定時間;班組能整改的不得推給車間;車間能整改的隱患不能推給廠部。存在A、B級事故隱患的單位,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不能立即整改的,應采取防范、監控措施,同時向主管科室匯報。主管科室接到匯報后應立即制定整改計劃,明確隱患整改負責人進行治理。
附:事故隱患報告書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結合出租汽車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工作,由出租汽車公司經理或負責人按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實施。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對象及范圍應包括:出租汽車等機動車輛及相關裝置;管理制度、管理臺帳、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和消防設施;以及營運證件等。
三、列入安全檢查范圍的項目,有專項維護檢查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重點要害部位應制定相應的檢查規范及程序。
四、對檢查出的隱患,檢查人必須下達整改通知書,各項安全檢查及隱患的整改,實行責任人及受檢當事人簽字制度和隱患整改跟蹤排查制度。對自身無能力解決的隱患及問題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并作好隱患的跟蹤控制工作。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被公安機關吊銷駕駛證后,應主動向公司匯報,公司應收繳被吊銷駕駛員的營運證件并上交管理部門,要教育、督促其不能駕駛車輛。
六、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均應建立“安全生產基本工作臺帳”。各項安全檢查的基礎資料必須規范化,保存期不少于3年。
七、對違反本制度及違反本制度造成后果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