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OHS體系績效測量監測程序

OHS體系績效測量監測程序

2024-07-10 閱讀 6401

OHS體系績效測量和監測

組織應建立和保持程序,對職業安全健康績效進行監測和測量。這些程序應提供:

――適用于組織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測量;

――與組織的職業安全健康目標相適應的監測;

――主動的績效測量,監測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方案、運行標準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執行情況;

――被動的績效測量,監測事故、職業病、事件(包括未遂過失)和其它不良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歷史證據;

――足夠的數據記錄和檢測與測量結果,以便對以后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進行分析。

如果績效測量和監測需要用到監測設備,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對這類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并應將校準和維護活動及結果予以記錄保存。

1.理解要點

標準強調監測與測量是OHS管理體系的關鍵活動,它確保了組織按照其所闡述的OHS管理方案的實施與運行開展工作:一是對組織從事的活動進行監測,OHSMS標準要求組織對重大危險因素進行監測,保持它們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當然也要包括對監測設備的校準和維護;二是對監測結果的評價,要與國家的OHS標準、法律、法規和組織的OHS目標、指標進行跟蹤比較,考查組織活動的符合性。

績效測量和監測方法包括:(1)作業場所安全檢查(使用檢查表),安全巡視;(2)設備、設施安全檢查、監控;(3)作業環境監測;(4)安全行為、管理水平的檢測、評估;(5)事故、事件、職業病統計分析;(6)產品安全檢查;(7)記錄檢查等。

監測與測量活動,都要求有相應的程序予以保證,告訴工作人員如何進行例行的監測工作,如何使用監測設備、儀器進行維護,如何參照標準進行評價,什么時候把出現的問題上報給上級和相應的部門等。主動測量是指超前的、積極的預防性監測,被動測量是指反應性的、必須的測量。

2.審核要點

1)對重大危險因素的控制和運行是否進行了定期監測和測量。

2)組織是否建立了文件化的監測和測量程序。

3)對監測和測量方法的使用、儀器及其校準狀態等有無具體規定和記錄要求。

4)與組織的目標、指標相聯系的特定的OHS參數是怎樣設置的。

5)有無對相關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性進行定期評價的制度。

篇2:績效測量管理制度范本

1、制定公司安全監測計劃,安全監測計劃應體現下列內容:安全健康目標,各項安全健康檢查完成率,設備定期檢查完成率,個人防護用品依從程度;職業危害監測情況,事故事件調查完成率,糾正與預防行動完成率及其效果效率,安全健康有關數據統計、分析情況,現場安全健康許可依從程度情況,安全健康委員會會議情況,變化管理回顧情況,培訓情況,法律法規依從程度,持續改進標準化系統效力情況,安全健康投入情況;

2、條件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更新方案或計劃,做到至少每年回顧一次,每年修訂完善一次;

3、對各種目標的測量與日常監察、各項檢查等有機結合起來發現問題及時修訂監測計劃;

4、監測內容、方法及器具等必須依據國家行業標準;

5、監測人員必須勝任本崗位要求,且具有崗位資格證書;

6、所有監測記錄或文件以檔案形式有效期保管;

7、所有監測器具依據國家行業標準定期監測,確保各種監測器具完好、有效;

8、依據行業標準針對不同問題制定不同的監測制度頻率,井下粉塵作業地點每月應測定2次,井上粉塵作業地點每月測定1次、噪聲及其它有毒物質每年至少測定1次,生產性粉塵中游離S02含量每半年測定1次,變更作業面時也應測定1次;

9、公司安全標準化評定辦法依據“百萬工時”傷害率及“百萬工時”死亡率為標準,輕傷標準參考《企業職工工傷亡事故類別》。

篇3:A尾礦庫安全績效測量評價制度

績效監測的目的是對安全標準化進行綜合考核,提出進一步完善安全標準化的計劃和措施,不斷提高安全管理績效,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績效監測的標準為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本單位各項規章制度的規定。

一、管理部門及人員

1、安委會為績效監測管理部門。

2、安委會組織績效監測人員實施績效監測,監測人員應熟悉監測計劃及監測要求,掌握人員溝通、資料查閱、現場抽檢的技巧,并能認真、如實填寫監測記錄表。

3、績效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

二、監測內容

監測內容包括:

--目標與指標。

--法律法規依從程度。

--安全投入。

--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職業危害監測情況。

--安全健康數據統計分析情況。

--個人防護用品使用及管理情況。

--糾正與預防措完成率及其效果效率。

--事故、事件調查完成率。

--任務分析及任務觀察執行情況。

--變化管理回顧情況。

--安全標準化系統的持續改進情況。

三、績效監測實施及記錄

1、監測范圍

作業現場、設備、設施、作業人員、管理人員、記錄、資料等文件。

2、監測程序

對每個項目均制定監測記錄表,抽調監測人員并熟悉監測記錄表的各項內容,針對不同項目分別采取現場巡檢、抽查在場人員、查看有關記錄和對計劃與實施的比例、查看原件等方式,填寫監測記錄表,匯總分析提出該次監測結果。

3、監測方法

(1)通過對各種記錄、資料的檢查確定某項監測內容的績效實績;通過核對文件和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記錄下列監測情況。

--安全投入及使用情況。

--培訓情況。

--糾正預防措施完成率。

--安全、健康有關數據的統計、分析情況。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查數據的變化。

--事故、事件調查完成率。

(2)通過作業現場現狀及人員的檢查等方式,記錄下列監測的情況:

--目標要求內容。

--現場設備設施安全監控,檢查是否存有隱患。

--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

--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情況。

4、監測記錄表

由安委會編制各監測項目的監測記錄表,監測記錄表含如下內容:

監測項目名稱、監測各項內容(監測內容中分每項內容的名稱、標準要求、監測方法、監測實況、結果論述)監測人、日期。

四、監測要求

如實記錄監測結果,填寫監測人姓名、日期。

五、監測結果記錄、溝通與回顧要求

監測記錄表交安全科匯總、分類、登記在績效考核統計表上,下發各單位、上報總經理、公示欄公示。

每年通過績效考核統計、分析回顧績效的實績,并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提出進一步完善安全標準化的計劃和措施,不斷提高安全管理績效。

六、相關記錄

1、《績效監測計劃表》

2、《績效監測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