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療(血庫)輸血科質量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輸血科(血庫)質量管理制度
一、輸血科(血庫)是在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直接實施醫院輸血管理、監督、檢測的臨床科室,全面負責血液質量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輸血科(血庫)各項工作制度:(1)各級各類工作人員崗位職責;(2)輸血不良反應登記和報告制度;(3)樣品登記、各種記錄管理和保存制度;(4)血液儲存、運輸、發放制度;(5)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職業暴露應急制度;(6)差錯登記、報告和處理制度;(7)污物處理制度;(8)血液報廢制度;(9)儀器、設備使用、管理、保養制度;(10)檢驗報告結果保密制度;(11)血液及血液成分登記、記錄管理和保存制度;(12)工作環節查對、交接班制度;(13)消毒制度;(14)工作人員健康檔案及備案制度等。
三、輸血科(血庫)建立完整的實驗和儀器標準操作規程:(1)血液入庫、貯存、發放規程;(2)血樣采集和送檢規程;(3)臨床輸血檢測操作規程;(4)儀器使用操作規程;(5)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操作規程;(6)應急預案;等。
四、輸血科(血庫)工作人員應樹立高度的血液質量管理和輸血安全意識,加強業務技能,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醫院制定的《臨床用血管理制度》和《輸血科標準操作程序》開展工作,保證用血安全。
五、輸血科(血庫)有職責和義務向臨床醫師提供輸注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咨詢意見或建議,參與指導和協助臨床輸血和對輸血反應的處理。
六、醫院統一使用衛生行政部門指定血站供應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對血站供應的血液做好核查工作;核查內容如下:(1)血站的名稱及其許可證號;(2)獻血者的姓名(或條形碼)、血型;(3)血液品種;(4)采血日期及時間;(5)有效期及時間;(6)血袋編號(或條形碼);(7)儲存條件;(8)血袋是否破損、血液是否存在凝塊、溶血、氣泡等。
血液包裝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和要求應拒領拒收。
七、對入庫血液應及時做好登記,登記時必須核對血型、血量、采血時間及血液質量檢查,并按血型、種類、時間有序存放在血液專用冰箱內,所備各型血液及血液制品,應有明顯標志;定期檢查儲存血液的質量,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八、發放血液時,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同時檢查血液質量包括外觀及內在的質量,對質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不得出庫;各科室應由醫護人員取血,并配備專用血液運輸箱貯存、運輸血液,嚴格遵守《寧波市醫療機構血液冷鏈管理技術規范》要求;血液發出后原則上不得退回。
九、在接收標本時要認真核查、簽字。核查申請單上各項內容是否填寫完整,號碼是否一致。必須保證標本準確可靠,對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通知病房重新留取,留樣標本應在2-6℃冰箱保存7天以上備查。
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配血時,必須檢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和抗體篩選試驗;交叉配血除鹽水法外應加做酶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膠法或抗人球法等其中一種,對可疑結果應重復檢查,并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匯報,與臨床相關科室保持密切聯系。
十一、每日檢查冰箱溫度,同時觀察血液質量,嚴格按照血液有效期限保存血液,發現質量可疑時,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理,避免血液過期。
十二、加強消毒管理,并按照要求進行生物監測:(1)血跡、體液及時消毒;(2)物表、地面、空氣每日消毒;(3)貯血冰箱內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內空氣培養每月一次,無霉菌生長或培養皿(90mm)細菌生長菌落<8CFU/10分鐘或<200CFU/m3為合格;(4)消毒劑應進行有效濃度監測,消毒容器定期消毒;(5)消毒工作完整記錄。
十三、患者輸血反應及輸血感染相關疾病情況,并作詳細記錄,發現輸血后感染相關疾病及較嚴重的輸血反應要追蹤查因,及時與供血機構聯系,做好協調處理事項。
十四、交接班工作有記錄;每天下班前,檢查室內用電情況,冰箱、冰柜等是否正常;貯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他物品。
十五、加強輸血科(血庫)儀器管理,熟悉各種儀器性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每天檢查科內各種儀器設備是否完好、正常,并做好登記使用記錄;定期檢查及校正各種儀器,做好維護和計量工作。
十六、每批新購進的試劑必須進行質量鑒定,符合要求才能用于試驗;將室內質控、室間質評作為科室常規化、制度化的質量保證體制。
十七、主動深入臨床科室,分析臨床各科的用血情況,對臨床用血進行動態觀察,加強輸血質量的管理,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
篇2: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標識明顯。血液儲存室、發放處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辦公室設在半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
2.清潔區必須每天三氧或紫外線密閉消毒30~60min,專人負責,有消毒記錄。
3.接受醫院“院感”委員會的監督指導,積極配合定期抽樣檢查。清潔區達到Ⅱ類環境標準,空氣細菌菌落數<200cfu/m3,物表菌落數<5cfu/m2,醫務人員手指菌落數<5cfu/m2。隨時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用高效消毒劑及時處理。
4.各個崗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須按規定從合法血站取血,確保用血安全。
6.科學合理使用成分血,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7.做好輸血前檢查工作。
8.使用的醫療器械必須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達到有關標準。
9.工作人員上崗時,應隨時警惕血源性傳染病的傳播,作好自身防護,防止職業暴露。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按規定處理。
10.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潔一次,每月對冰箱內空氣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隨時保持冰箱清潔衛生。
11.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須分類收集,貼生物危害標記,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次性空針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數交回供應室并簽字,盛血試管每天送醫院焚化爐毀型焚燒處理,血液洗滌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進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標排放。
12.各種消毒處理資料檔案保存至少3年。
篇3:八一醫院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應有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血液儲存、發放處、成分室、采血室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辦公室在半清潔區。
2、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3、必須嚴格按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管理和操作。
4、各區潔凈度的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樣、儲存、發放血液應分室在Ⅱ類環境中進行,血漿置換術應在Ⅱ類環境中進行,并配備有相應的隔離設備。
5、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應用高效消毒及處理。
6、儲血冰箱應專用于儲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潔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冰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真菌。
7、感染患者自體采集的血液應隔離儲存,并有明顯標志。
8、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檢查乙型肝炎病毒抗體水平。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
9、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污染物必須分類收集,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