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備檢修作業安全管理細則

設備檢修作業安全管理細則

2024-07-10 閱讀 1531

1目的

為了加強施工、檢維修作業的HSE管理,嚴格控制施工作業程序,強化施工作業的全過程管理,特制定本細則。

2適用范圍

中海油煙臺港石化倉儲有限公司。

3編制依據

3.1《中海油煙臺港石化倉儲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環保管理制度》,HSE-01,2015。

3.2《中海油煙臺港石化倉儲有限公司承包商HSE管理辦法》,HSE-01-10,2015。

4職責分工

4.1生產部負責油庫、管道日常運行中的檢維修項目計劃、審批與施工組織實施。

4.2HSE部負責對施工人員的HSE教育培訓和施工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監督檢查工作。

5管理要求

5.1程序流程圖

見附件1。

5.2確定作業任務、內容、地點和期限

公司立項完成后,生產部明確施工作業任務、內容、地點和期限,對重大工程和檢維修項目可分若干階段分別進行HSE管理。如重大檢維修項目可分為停工(準備)、檢修(施工)和開車(投用)三個階段。

5.3施工管理組織

公司成立項目實施管理小組,指定各小組負責人及成員。公司各職能部門負責計劃、審批以及項目控制管理。

5.4制定施工項目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規格書)

生產部應制定(或委托設計)相應的《技術方案》(見附件2)(在方案中明確項目管理的組織機構、項目的內容、要求、主要步驟與危害識別與分析以及防范措施)。項目《技術方案》需召開技術審查會會審,最終版報公司相應的部門和主管領導審核、會簽與批準。項目《技術方案》需在完成公司審查與批準流程。

5.5選擇施工單位、承包商和供應商

項目在完成前期工作與技術方案審查后,申請招標程序,在合格承包商中,擇優選擇邀標單位,通過招投標確定本工程的承包商。需采購供應的物料和設備,需從中海油供應商名冊中選擇。各承包商資料需報HSE部進行資質審查。

5.6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單位(承包商)應根據技術方案或技術規格書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見附件3)報生產部,通過生產部組織審查,并經相關部門審核、會簽和批準等后方可實施。《施工方案》內容至少應包括工程概況、編制依據、組織機構及職責、施工準備、施工程序和方法、交工文件。參照《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管理程序》和《環境因素識別和影響評價管理程序》對其施工作業任務進行危害識別、風險評估和環境因素評價,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與應急預案。

5.7組織項目施工交底與HSE教育培訓

項目實施管理小組召開由施工人員與現場管理人員參加的技術交底會。交清楚《技術方案》的內容與要求,并到現場實地檢查施工條件等。并組織對所有現場管理人員以及監護人員開展HSE教育培訓,包括常規性的安全制度和項目實施中要求的各項安全措施與要求。如一、二級動火、吊裝等特殊關鍵作業必須由生產部到現場后方可實施。

對參加教育培訓人員進行考核,合格后給施工人員發放《施工作業臨時出入證》。施工所在單位與施工單位簽訂《HSE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環境和健康保護方面的責任。《HSE協議》要明確項目實施過程中檢查考核的獎懲條款。

針對檢維修項目,一般由長期合同的運保單位承擔,生產部每次下達檢維修任務后,編制檢維修方案(明確維修內容、工藝要求與安全措施等),須生產部管理人員派人到施工單位進行交底。實施過程由施工單位現場監護,并最終由施工單位負責人確認后方可施工。

5.8確認施工條件

5.8.1由項目實施管理小組管理人員填寫《施工條件確認表》(見附件4),生產部與HSE部會同施工單位到現場,對施工條件進行確認。對存在的問題,立即組織整改或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再次確認,直到全部合格。

5.8.2無特殊作業的情況下,開具《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許可證》。由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檢查、簽字確認后生效。

5.8.3在生產區域內進行特殊作業,如用火、進入受限空間、高處作業、起重、破土等作業,要按照相關規定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證。特殊作業的監護由公司管理部門到現場。

5.9施工過程中的監護與隱蔽工程的驗收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明確現場監護人,對施工單位違反安全規定的,公司管理部門有權責令停工,開據《安全隱患整改通知單》責令整改,根據考核辦法開具罰款單交公司相關管理部門。對隱蔽工程和單項工程完成后需提出申請中間驗收,生產部按規定組織進行。驗收人員應按規定做好驗收記錄并簽字。

5.10施工過程中的變更

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內容、部位、施工程序、工藝等變更時,必須向生產部提出申請,對變更的設施、設備和作業活動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策劃并落實相關控制措施。

5.11驗收

生產部應按有關管理規定組織項目的中交和竣工驗收工作。

5.12事故、事件的調查處理

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生事故,立即上報,立即停止現場施工作業,按程序由HSE部組織調查處理,避免類似事故、事件再次發生。

5.13記錄及反饋

為準確、有效地反映施工作業管理中的HSE績效,并為考核承包商、供應商提供客觀依據,施工單位按項目管理的要求做好施工作業全過程的HSE記錄,并按規定歸檔。

6附則

本細則行政部組織解釋。

篇2:六氟化硫電氣運行試驗檢修人員安全防護細則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本標準包括六氟化硫氣體的安全使用,設備運行和解體時的安全防護措施,以及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與使用等內容。

1.2?本標準適用于電力行業六氟化硫電氣設備運行、試驗及檢修人員的安全防護,其他有關六氟化硫電氣設備使用單位亦可參照使用。

?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05-1996?六氟化硫電氣設備中氣體管理和檢測導則

GB11651-89?勞動保護用品選用規則

GB12022-89?工業六氟化硫

DL/T595-1996?六氟化硫電氣設備氣體監督細則

DL/T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SD310-89?六氟化硫氣體生物毒性試驗方法

IEC376-1972?新六氟化硫的規范及驗收

IEC480-1974?電氣設備中六氟化硫氣體檢測導則

?

3?名詞術語

3.1?六氟化硫Sulphurhe*afluoide

常溫、常壓下為氣態,無毒、無色、無味,化學性能很穩定,在101325Pa、20℃時的密度為6.16g/L,具有優異的絕緣滅弧電氣性能。

3.2?六氟化硫電氣設備SF6electricalapparatus

指在電氣設備內充以六氟化硫作為絕緣介質的電氣設備,如六氟化硫斷路器、變壓器、電纜、六氟化硫氣體絕緣全封閉電器(GIS)等。

3.3?毒性分解物To*icdecompositionproducts

在生產六氟化硫氣體時,會伴有多種有毒氣體產生,并可能混入產品氣中;六氟化硫氣體在電氣設備中經電暈、火花及電弧放電作用,還會產生多種有毒、腐蝕性氣體及固體分解產物。這些氣體主要有氟化亞硫酰(SOF2)、氟化硫酰(SO2F2)、四氟化硫(SF4)、四氟化硫酰(SOF4)、二氧化硫(SO2)、十氟化二硫(S2F10)、一氧十氟化二硫(S2F10O)等;固體分解產物主要有氟化銅(CuF2)、二氟二甲基硅〔Si(CH3)2F2〕、三氟化鋁(AlF3)粉末等。毒性分解物在工作場所的容許含量見附錄A。

3.4?六氟化硫氣體凈化處理PurifinghandleforSF6gas

六氟化硫氣體中的毒性分解物,有的可以用吸附劑吸收去掉,有的可以與酸溶液或堿溶液進行化學反應去掉,用各種方法除去六氟化硫氣體中毒性分解物的過程叫作六氟化硫氣體凈化處理。

?

4?六氟化硫的安全使用

4.1?六氟化硫新氣的安全使用和充裝時的安全防護

4.1.1?六氟化硫新氣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毒性分解物,在使用六氟化硫新氣的過程中,要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制造廠提供的六氟化硫氣體應具有制造廠名稱、氣體凈重、灌裝日期、批號及質量檢驗單,否則不準使用。

4.1.2?對新購入的六氟化硫氣體要進行抽樣復檢,參照DL/T595-1996《六氟化硫電氣設備氣體監督細則》實施。復檢結果應符合六氟化硫新氣標準(見附錄B),否則不準使用。

4.1.3?從鋼瓶中引出六氟化硫氣體時,必須用減壓閥降壓。

4.1.4?避免裝有六氟化硫氣體的鋼瓶靠近熱源或受陽光曝曬。

4.1.5?使用過的六氟化硫氣體鋼瓶應關緊閥門,戴上瓶帽,防止剩余氣體泄漏。

4.1.6?戶外設備充裝六氟化硫氣體時,工作人員應在上風方向操作;室內設備充裝六氟化硫氣體時,要開啟通風系統,并盡量避免和減少六氟化硫氣體泄漏到工作區。要求用檢漏儀做現場泄漏檢測,工作區空氣中六氟化硫氣體含量(體積比)不得超過1000×10-6。

4.2?六氟化硫試驗室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

4.2.1?六氟化硫試驗室是進行六氟化硫新氣和運行氣體測試的場所,因此化驗人員經常會接觸有毒氣體、粉塵和毒性化學試劑。試驗室除具備操作毒性氣體和毒性試劑的一般要求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底部通風設施(對通風量的要求是15min內使室內換氣一次)。

4.2.2?酸度、可水解氟化物、礦物油測定的吸收操作應在通風柜內進行;色譜分析的有毒試樣尾氣和易燃的氫載氣應從色譜儀排氣口直接引出試驗室;生物毒性試驗的尾氣應經堿液吸收后排出室外。

4.2.3?每個分析人員務必遵守分析試驗室操作規程和六氟化硫氣體使用規則,新來的工作人員在沒有正式工作之前,首先要接受安全教育和有關培訓。

4.2.4?試驗室內不應存放劇毒和易燃品,使用時應隨領隨用。

4.2.5?分析人員應配備個人安全防護用品。

4.3?設備運行中的安全防護

4.3.1?六氟化硫電氣設備安裝室與主控室之間要作氣密性隔離,以防有毒氣體擴散進入主控室。

4.3.2?設備安裝室內應具有良好的通風系統,通風量應保證在15min內換氣一次。抽風口應設在室內下部。

4.3.3?設備安裝室底部應安裝六氟化硫濃度報警儀和氧量儀,當六氟化硫濃度(體積比)超過1000×10-6,氧量低于18%時,儀器應報警。

4.3.4?工作人員不準單獨和隨意進入設備安裝室。進入設備安裝室前,應先通風20min。

4.3.5?不準在設備防爆膜附近停留。

4.3.6?工作人員在進入電纜溝或低位區域前,應檢測該區域內的含氧量,如發現氧含量低于18%時,不能進入該區域工作。

4.3.7?設備內六氟化硫氣體的定期檢測參照DL/T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進行。如發現氣體中毒性分解物的含量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氣體凈化處理、更換吸附劑、更新六氟化硫氣體、設備解體檢修等。

4.3.8?氣體采樣操作及處理滲漏時,工作人員要穿戴防護用品,并在通風條件下,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4.4?設備解體時的安全保護

4.4.1?對欲回收利用的六氟化硫氣體,需進行凈化處理,達到新氣標準后方可使用。對排放的廢氣,事前需作凈化處理(如采用堿吸收的方法),達到國家環保規定標準后,方可排放。

4.4.2?設備解體前,應對設備內六氟化硫氣體進行必要的分析測定,根據有毒氣體含量,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設備解體工作方案,應包括安全防護措施。

4.4.3?設備解體前,用回收凈化裝置凈化六氟化硫運行氣,并對設備抽真空,用氮氣沖洗3次后,方可進行設備解體檢修。

4.4.4?解體時,檢修人員應穿戴防護服及防毒面具。設備封蓋打開后,應暫時撤離現場30min。

4.4.5?在取出吸附劑,清洗金屬和絕緣零部件時,檢修人員應穿戴全套的安全防護用品,并用吸塵器和毛刷清除粉末。

4.4.6?將清出的吸附劑、金屬粉末等廢物放入酸或堿溶液中處理至中性后,進行深埋處理,深度應大于0.8m,地點選在野外邊遠地區、下水處。

4.4.7?六氟化硫電氣設備解體檢修凈化車間要密閉、低塵降,并保證有良好的地溝機力引風排氣設施,其換氣量應保證在15min內全車間換氣一次。排出氣口設在底部。

4.4.8?工作結束后使用過的防護用具應清洗干凈,檢修人員要洗澡。

4.5?處理緊急事故時的安全防護

4.5.1?當防爆膜破裂及其他原因造成大量氣體泄漏時,需采取緊急防護措施,并立即報告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4.5.2?室內緊急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開啟全部通風系統,工作人員根據事故情況,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進入現場進行處理。

4.5.3?發生防爆膜破裂事故時應停電處理。

4.5.4?防爆膜破裂噴出的粉末,應用吸塵器或毛刷清理干凈。

4.5.5?事故處理后,應將所有防護用品清洗干凈,工作人員要洗澡。

4.5.6?六氟化硫氣體中存在的有毒氣體和設備內產生的粉塵,對人體呼吸系統及粘膜等有一定的危害,一般中毒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流淚、打噴嚏、流涕,鼻腔咽喉有熱辣感,發音嘶啞、咳嗽、頭暈、惡心、胸悶、頸部不適等癥狀。發生上述中毒現象時,應迅速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并及時進行治療。

4.5.7?要與有關醫療單位聯系,制定可能發生的中毒事故的處理方案和配備必要的藥品,以便發生中毒事故時,中毒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

?

5?安全防護用品的管理與使用

5.1?設備運行、試驗及檢修人員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品,應有專用防護服、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手套、防護眼鏡及防護脂等。安全防護用品必須符合GB11651《勞動保護用品選用規則》規定并經國家相應的質檢部門檢測,具有生產許可證及編號標志、產品合格證者,方可使用。

5.2?安全防護用品應存放在清潔、干燥、陰涼的專用柜中,設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證其隨時處于備用狀態。

5.3?凡使用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的人員要先進行體格檢查,尤其是要檢查心臟和肺功能,功能不正常者不能使用上述用品。

5.4?對設備運行、試驗及檢修人員要進行專業安全防護教育及安全防護用品使用訓練。

5.5?工作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進行工作時,要有專門監護人員在現場進行監護,以防出現意外事故。

?

6?組織管理與勞動保健

6.1?各級機構應在安全部門設立六氟化硫安全防護專責崗,負責有關六氟化硫氣體安全防護工作。運行、檢修、試驗部門應有專職人員負責安全防護。六氟化硫安全防護應列入化學技術監督范疇。

6.2?各類安全監測儀表要定期標定、校準,隨時處于完好狀態。

6.3?對設備運行、檢修及氣體試驗人員應給予營養保健補助。

6.4?從事有關六氟化硫氣體試驗、運行、檢修和監督的工作人員,每年應體檢1~2次,體檢項目應有特殊要求(如血相、呼吸系統、皮膚、骨質密度等),并建立健康檔案。

?

篇3:建筑檢修公司事故管理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的事故管理工作,依據吉林石化公司《事故管理規定》,結合建修公司的特點和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于建修公司在職員工和外雇員工工傷事故管理。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三條安全環保科主要職責:

(一)?安全環保科負責事故管理,組織輕傷以下微小事故或未遂人身傷害事故的調查,并提出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協助石化公司事故調查組進行輕傷及以上事故的調查。

(二)?安全環保科負責事故統計和事故報告的上報工作。

第三章事故管理

第一節?事故經濟損失計算

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按石化公司《事故管理規定》相關要求執行。

第二節事故報告

第四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或最先發現事故者)應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車間負責人,發生火災事故時,應立即報火警(電話:3983119)。

第五條?車間負責人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報告建修公司安全環保科或公司主管領導。

第六條?對于外雇工及承包商發生的事故,也應參照上述規定程序逐級報告。

第三節?事故搶險與救援

第七條?事故發生后,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或發生衍生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八條?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成員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調指揮搶險救災工作。并視現場實際情況,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救援預案。

第九條?事故車間必須負責現場保護,為事故調查創造有利條件,任何人不得破壞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第四節?事故調查處理

第十條?對于發生的事故,無論大小均應堅持按照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員工沒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過和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處理。

第十一條?發生事故后,應嚴格按照管理權限組織事故調查,配合公司及其他相關主管部門,及時認真地調查處理事故。

第十二條?事故調查組及調查人員有權向事故發生車間、有關部門和人員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索取有關資料,任何車間和個人不得推諉或拒絕、阻撓。

第十三條?發生事故的車間,應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認真開展調查和處理相關責任人,并按規定填寫事故報告,報送上級主管部門。報送時間為事故發生后的24小時之內。安全環保科要按照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第十四條?發生事故后,在事故調查的基礎上由事故調查組編寫事故調查報告,并按規定程序上報。事故責任車間,要為事故調查組編寫事故調查報告提供必要的資料。

第十五條?事故報告和調查報告書寫要認真、詳細、準確,制定防范措施,明確責任。不得故意拖延報告時間,弄虛作假或隱瞞不報。

第五節事故定義

第十六條輕傷事故:經醫療鑒定為輕傷性質的損傷。

第十七條重傷事故:經醫療鑒定為重傷性質的損傷。

第十八條安全事件:不在以上事故定義之內的人員損傷。

第四章違規責任

第十九條一年內出現一起一人輕傷事故或出現三起安全事件(包括在職人員受輕傷以下傷害或外聘人員受損傷的事件),相關人員除按相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罰外,給予以下處理。

(一)事故單位車間主任、主管副主任、書記,給予戒勉談話。

(二)車間安全員及車間管片施工員,給予免職降至工人崗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安全教育培訓,教育培訓結束后,經考試合格的可以重新上崗,教育培訓期間只發放基本工資。

(三)責任工段長、班組長,給予免職降為工人使用,并且一年內不準重新啟用。

(四)事故責任者本人,本體職工給予待崗一個月進行安全教育的處理,教育結束后考核合格方能重新上崗。待崗期間只發基本工資。外用工給予清退,并列入黑名單不準錄用。

(五)事故車間扣發當月獎金30%,事故班組扣發當月獎金50%。

(六)機關相關科室及人員,按照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條一年內出現兩次輕傷事故或一次輕傷事故受傷人數三人以上或出現一起重傷及以上事故或出現三起以上安全事件,相關責任人員除按相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罰外,給予以下處理。

(一)事故車間主任、主管副主任、書記給予免職,車間其他領導給予戒勉談話,該車間不能參加任何先進評選。

(二)車間安全員及車間管片施工員給予免職降至工人崗位,進行為期半年的安全教育培訓,并在兩年內不得再任原職,教育培訓期間只發放基本工資。

(三)責任工段長、班組長,給予免職降為工人使用,并兩年內不準重新啟用。

(四)事故責任者本人,本體職工給予待崗半年進行安全教育,教育結束后考核合格方能重新上崗。待崗期間只發基本工資。外用工給予清退,并列入黑名單不準錄用。

(五)事故車間扣發當月全部獎金和年終獎。

(六)機關相關科室及人員,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一條?發生事故后隱瞞不報的(事故發生后六小時內未按規定上報),比照本細則第四章第二十條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二十二條?發生事故后沒有及時按照程序上報的(事故發生后三小時內未按規定上報)及由于事故善后處理不得當引起重大影響的,比照本細則第四章第十九條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五章事故考核

第二十三條事故考核在公司HSE委員會監督指導下進行。

第二十四條事故考核由安全環保科牽頭,各生產科室進行參與考核。

第二十五條條文由公司HSE委員會授權,由公司安全環保科進行解釋。

第二十六條與上級《事故管理規定》和有關要求相抵觸時,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細則由建修公司安全環保科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本細則自頒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