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安全規則

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安全規則

2024-07-10 閱讀 2326

一、目的

為確保用戶安全、正確使用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特制定本《pm31型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安全規則》。

二、適用范圍

所有在使用本系統的綜采工作面工作的人員,包括工作面操作人員、維護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進入工作面工作的輔助人員,都必須學習、理解并掌握本規則并遵照執行。

三、管理職責

1、應確保使用電液控制系統的綜采工作面的區隊及煤礦的領導(或安全負責人)獲得本規則,并確保本規則得到宣傳、貫徹和執行。將本規則所規定的安全事項編入本綜采工作面的“操作規程”。

2、電液控制系統的所有操作(急停和閉鎖除外)、維護、維修只允許由經過學習后熟悉本系統操作使用方法、理解掌握了本規則、簽署了“安全規則告知書”并由礦方任命的專職操作人員進行。其他人員不得操作本系統。

3、專職操作維護人員應負責向工作面所有人員宣貫本安全規則,并教會本系統閉鎖、急停和停止的使用和操作。

4、系統的所有密碼只限指定專職操作人員掌握使用,不準對外泄露。嚴禁非專職操作人員擅自修改系統的參數。

四、操作

1、操作人員工作時應精力集中,密切注意支架動作涉及位置及其附近的狀況,防止支架動作可能導致對自身、他人的安全威脅和設備的損毀。

2、執行操作前應撤離動作支架區內的所有人員。執行成組自動動作操作前,應對動作架數和方向進行確認,架數應限制在可視范圍之內。操作命令發出后,如發現有人進入在支架動作區域,應立即停止成組動作。

3、操作人員發現有支架控制器處于急?;蜷]鎖狀態時,應及時了解原因,確認危險狀況解除后方可復位。

4、任何人員都不得滯留在動作的支架內。當執行單架自動動作、成組自動動作及跟機自動動作時,控制器發出自動動作的聲光警示信號后(蜂鳴器有節奏鳴響,紅色報警燈閃亮),嚴禁人員進入報警的支架內,在該區域內的人員應立即撤出。

5、工作面人員在任何地點發現支架動作將導致危險,無論此時支架是否已在動作都應立即就地按下急停閉鎖按鈕,使支架停止執行的動作,并報告專職操作人員。

6、電控系統運行正常情況下,禁止在本架直接手動操作先導閥按鈕對支架進行控制。如有必要手動操作本架先導閥按鈕時,必須確保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必須檢查管路連接狀況(包括管路連接位置是否正確、U型卡是否連接緊固可靠、膠管及接頭是否完好),只有在確認完好后方可操作。

7、執行手動操作支架立柱卸壓或降柱動作時,必須先檢查相鄰支架的支護狀況,在確保處于支撐狀態時方可操作。

五、維護維修

1、專職操作維護人員應對系統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如發現問題及時維修,確保系統的完好性。

2、在工作面內作業人員,需要進入支架動作所觸及的危險區域,應對危險區域內的支架實施閉鎖(旋轉支架控制器急停閉鎖按鈕并關閉支架進液截止閥),例如:

l在支架內長時間停留或對支架進行維修時至少應閉鎖本架;

l對刮板輸送機進行維修時應閉鎖本架及上下鄰架;

l對采煤機進行維修時應閉鎖機身全長范圍內支架再加上下各兩架;

l清理工作面上下端頭刮板輸送機前端浮煤時,應對清理范圍內支架控制器進行閉鎖。

l在放頂煤工作面,需要對后部運輸機或支架后部進行維護維修時,應閉鎖工作區域內所有支架。

3、系統的電源箱、控制器、傳感器、主控計算機等電氣元部件,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有關井下電氣設備安全管理的規定進行管理維護。

4、控制器的急停閉鎖按鈕、蜂鳴器、報警燈應定期檢查,如有損壞應及時更換、修復。

5、對液壓系統進行維護時要關閉進液截止閥。更換或維修液壓閥、液壓管路及管路附件時,必須先卸去該液壓元件內的壓力,嚴禁帶壓更換或維修。

6、執行支架過濾器反沖洗前,應檢查排污管路是否連接固定可靠,防止液體噴出傷人或膠管傷人。

篇2:港口油區安全生產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確保油區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油運事業的發展,根據“安全質量第一”和“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油區是石油運輸的樞紐,屬于國家重點保衛單位。石油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特性,必須嚴格執行治安保衛、防火、防爆、防污染、安全裝卸和職工勞動保護的規定。

第三條油區的新建、改建、擴建,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并做到消防、環境保護、油污水處理、勞動衛生、安全防護等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和投產。

第四條本規則是油區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規則。各港應根據本規則的原則和要求,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訂具體實施細則,并報部備案。

第五條交通系統各港、航部門干部、職工,對本規則及其實施細則,必須認真學習,嚴格執行。對模范執行者,以表揚和獎勵;違反者,視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章治安保衛、保密和消防

第一節治安保衛

第六條油區必須采取下列治安保衛措施:

1、油區周圍要設圍墻。

2、建立公安、消防保衛機構,設立必要的門(警)衛。

3、油區工作人員,必須進行考核,由具備基本知識、技能和經政審、體檢條件合格的人員擔任,并保持其相對穩定。

4、油區禁止參觀。

第七條油區公安保衛機構,要做好下列工作:

1、規劃安全管理區域,實行分片管理;審定油區的要害部位,檢查警戒方案的落實。

2、做好對職工的安全保衛宣傳教育工作。。

3、負責對臨時工或外單位委托培訓人員的政審把關工作。

4、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安全保衛檢查,對發現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見。

5、建立、健全群眾性的治安保衛組織,做好油區治安防范工作。

6、做好日常公安保衛工作。

第八條凡進出油區人員,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油區職工,一律憑證件進出。

2、其他人員,按港口公安部門的規定進出。

第九條進出油區的車輛,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第十條油罐、油碼頭、油泵房、計量站、閥室、裝卸車臺、消防泵房、鍋爐間和發、變、配電間等要害部位,必須嚴加防范,無關人員不得進入。

第十一條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會同鄰近的公社、街道、工礦企業等,建立治安聯防組織,定期講究油區及周圍情況,制定并實施防范措施。

第二節保密

第十二條嚴守國家機密。保密內容:

1、油罐設備擁有量、油品的分布及有關生產數據。

2、油區規劃,設計圖紙等。

3、崗哨分布,武器配備,消防設備能力及滅火方案等。

4、計劃統計資料和重大事故情況。

第十三條未經公安保衛部門批準,禁止在油區生產區范圍內拍照、繪畫等。

第三節消防

第十四條消防機構的主要職責:

1、按實際需要配備消防人員,依法實施消防監督管理,督促生產行政部門做好日常防火工作。

2、負責管理所配消防設備、器材,加強管理維護,使其經常保持良好技術狀態,并對油區內其它消防設備、器材進行監督檢查。

3、制定油區的滅火施救方案,組織消防訓練和演習。

4、負責撲救火災。

5、維護消防通道暢通。

6、負責對全區職工(包括外單位進油區施工人員)進行防火安全宣傳教育。

7、建立健全義務消防組織,并負責組織培訓義務消防人員。

第十五條油區消防設施要符合國家有關規范規定。要具備充足的消防水源,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車、消防船、小型消防器材。油碼頭、油罐區,應根據消防需要設置固定、半固定滅火系統,安裝消防通訊、報警設備。

注:屬于對外商業性質的油區的治安保衛、保密,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防火防爆

第一節油區生產區的規定

第十六條油區內的生產區(注一)、生活區的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

規定的要求,并用圍墻隔離。生產區內禁止建造臨時工棚或其他建筑物。

第十七條生產區的避雷設施、防靜電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的要求,并

要定期檢查,保持良好狀態。

第十八條機動車輛進入生產區,必須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拖拉機不準進

入。

第十九條要及時清除油區內的雜草、污油、油鋸末、油棉紗布等易燃物品。

油罐防火堤內,不得種植樹木和其他作物。

第二十條凡進入生產區的人員:

1、未經公安消防部門批準,禁止攜帶引火、引爆物品。

2、嚴禁在生產區內吸煙。

3、禁止穿帶釘鞋。

4、禁止在裝卸現場作業的人員穿著和更換尼龍化纖服裝。

5、禁止使用明火照明、煮飯、取暖、烘烤衣物等。

第二節裝卸作業

第二十一條鐵路機車進油區作業,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1、蒸汽機車,戴好煙筒帽、關閉灰箱檔板,禁止清爐;內燃機車,帶好火星熄滅器。

2、按規定加掛隔離車,禁止越過停車標志停車。

3、禁止溜放車輛。

4、機車停穩后,要采取固定措施。

5、在裝卸車臺,取送油罐車的運行速度,每小時不得超過五公里;接近被掛車時,不得超過三公里。

6、未見到進行信號時禁止取送油罐車。

7、禁止用明火作信號燈。

8、嚴禁在消防通道、橫道口停留車輛。

第二十二條各港港務監督、航政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劃出一定水域作為油船專用錨泊地,并配備專人管理。凡與油運無關的船舶禁止駛入。

第二十三條油區必須配備值班拖輪、“帶纜船”,及時協助油船靠離。碼頭上要設置“軟靠把”,防止油船與碼頭碰撞。

第二十四條油船在碼頭作業時,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1、要保持適航性,一旦發生意外,立即離泊。

2、遇有雷電或煙囪冒火,危及安全時,應立即停止作業。

3、裝卸完畢,立即封艙。辦完正常手續后,無特殊情況,應及時離泊。

第二十五條禁止蒸汽機船和與油運無關的船舶系靠油碼頭、油船或水上油庫。凡與油運有關的船舶靠離應遵守所在港口的規定,并做到煙囪不冒火星、不準有任何明火。

第二十六條車、船(包括汽車和罐油桶)裝卸作業時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1、凡接觸鐵質設備和使用鐵質工具的,均應慢拉輕放,嚴禁敲打撞擊。

2、禁止使用未經有關部門認可的塑料管輸油。用輸油管輸油時,應插入容器底部,不得懸空作業。

3、禁止在舊罐內采樣和測溫。

4、禁止使用非防爆式手電筒。

5、裝卸一、二級石油(注二)前,要接靜電接地線。

6、裝卸完畢后,要將軟管、輸油臂內的油除凈,關緊油管閥門。

第三節貯存

第二十七條油罐內油位,不得超過規定的安全高度。

第二十八條油罐設施和使用方法:

1、檢尺口內壁,必須加防火襯套;不檢尺時,應處于關閉狀態。

2、罐上要有呼吸閥、安全閥和防火器,并要定期檢查,保持良好狀態。

3、罐區必須符合要求的完整防火堤、水封井和排洪門。排洪門雨天開放,平時關閉。

4、貯存一、二級石油的油罐上,根據需要應設灑水降溫裝置。

第四節加溫

第二十九條石油加溫溫度,應根據氣候、設備、品種等確定。當遇到下列

情況之一時,停止加溫:

1、加溫管露出油面。

2、加溫管漏氣。

3、蒸汽閥門漏氣。

第五節供電用電

第三十條油罐區、油泵房、裝卸車臺、油碼頭和灌油間的電器設備(包括通訊設備)的安裝、使用,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爆規定。

第三十一條油罐區不準架設明線,生產區電力架空線路不得跨越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災的危險場所。架空線的中心線與這些危險場所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塔桿高度的1.5倍。

第三十二條生產區臨時架設明線,要經消防,安技部門檢查批準,并要制訂安全防范措施只準在指定時間內供電,用完立即拆除。

第三十三條生產區有必要使用電爐時,需經消防部門批準,并采取嚴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得使用。禁止任何人私自接用電。

第六節施工用明火

第三十四條施工用明火分為三級(注三),用明火必須在規定的用火點進行,嚴禁擅自移位。

第三十五條凡在規定用火地點以外的場所進行施工(生產)用火時,用火單位必須在用火前向油區提出書面申請,寫明用火級別、種類、確切時間、地點、內容、操作人、安全措施,并報公安消防部門備案。油區主管安全的領導接到申請后,應按下列規定辦理:

1、油區一級用火,由油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用火單位、用火現場管轄單位共同審查,制訂安全措施,寫出會議紀要,并經現場復查落實,由公安消防部門批準后方可用火。

2、油區二、三級用火,由用火現場管轄單位會同用火單位審查,制訂安全措施,并經現場復查落實,經有關隊長(車間主任)審查,并送請消防、安技部門審查后方可用火。

3、施工單位用火,以工程施工管理部門為主,會同油區組織有關單位共同審查,制定安全措施,寫出會議紀要,并經現場復查核實,由公安消防部門批準后方可用火。

4、特殊重點用火時,必須先報請局(公司)領導批準,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油船靠油區碼頭期間,碼頭上距船五十米內嚴禁用火。如碼頭上距油船五十米外,有特殊情況急需用火時,要報上級領導批準,并按前條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章防污染

第三十七條為防止水域污染,油區應配備油污水、殘油、廢油、廢棄物和水上浮油等接收和處理設施、設備、器材,并經常保持完好狀態。沒有這些設施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予以配齊。

第三十八條禁止在港區水域內排放油類、油性混合物、廢棄物和其他有害物

質。污水處理應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第三十九條在油船裝卸石油或排放洗、壓艙水時,要做好下列工作:

1、檢查貯運油品的設備、容器,使其保持密封。

2、指派專人與油船聯系,詢明裝卸或排放總量(噸)、速率(噸/小時)等,待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

3、要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

4、油區與油船值班人員必須保持密切聯系,可用口笛鳴出下列聲號:

(1)呼叫或準備作業鳴示一長聲(----);

(2)開始作業鳴示兩短聲(..);

(3)作業終止或暫停、緊急停止鳴示三短聲(...)。

當一方發出鳴示聲號,另一方必須復示并協同動作。

第四十條裝卸油罐車車臺,應備有污油、污水回收設施,禁止隨意排放。

第四十一條油罐車裝油時,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掌握進度,防止冒油;卸油時,要接好底流閥管線,并在接頭處放置盛油容器。

第四十二條發生跑、冒油等事故時,應即時報告港務監督及有關單位,并

立即組織搶救。

第五章保護職工安全、健康

第四十三條做好防毒、防署、防噪音等工作。應經常測定油區作業環境中

的有害物質濃度,有計劃地改善勞動條件,對危害職工健康嚴重的場所,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使作業環境中有害物質濃度和噪音強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第四十四條從事芳烴、四乙基鉛等毒害較大的油品作業人員,應配戴有效

的個人防護用品。

第四十五條凡進入含有油氣并通風不良的場所和容器進行作業的人員,除

必須配戴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外,尚須采取通風措施,并設專人監護。

第四十六條禁止用苯、含鉛汽油做清洗劑和其它危害安全及人體健康的用

途。

第四十七條對經常在油品作業場所工作的人員,一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和

安排療養。

第六章其它規定

第一節防凍防暑防臺防洪

第四十八條入冬前要做好油區設備的防凍工作,主要內容:

1、對油罐、管線、閥門、泵房、消防及污水處理設施等,要采取適當保溫

措施,防止凍裂。

2、對蒸汽加溫設備和管線的防凍保溫設施,要加強檢查維護。停汽后,要

及時放盡管線、閥門所積存的蒸汽、水。

3、一切使用循環冷卻水的機具或水箱,如無可靠保溫防凍措施,應及時將

水放盡。

第四十九條夏季要做好對油罐、輸油囤船的降溫和油管線、閥門等設備檢

查工作,防止發生爆裂等事故。

第五十條臺風洪汛期前,要進行防臺、防洪、防汛檢查,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油區安全。

第二節對油區工作人員的要求

第五十一條各級領導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各項安全法規,堅持安全日活動和定期開展安全大檢查。對干部職工要加強安全生產知識、遵守勞動紀律的教育。

第五十二條凡從事新工種工作的職工,均須經過新工種的安技考核,方可任職。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三條本規則自頒布之日起生效。一九七七年頒發的原《交通部港口油區安全生產管理規則》同時作廢。

第五十四條本規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布施行,其解釋權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注一):油區生產區系指直接進行石油作業的區域,包括油罐區、油泵房、油碼頭、油罐車罐裝卸臺等。

(注二):石油分級

一級----閃點為28℃以下的石油。如苯、汽油、石腦油和某些原油。

二級----閃點為28℃及以上至未滿60℃的石油。如煤油、某些原油。

三級----閃點為60℃及以上的石油。如柴油、燃料油、潤滑油等。

任何油品當油溫達到其閃點時,便有可能形成可燃氣體。因此,當三級石油加溫至該油品用閃點溫度或三級油品裝載于有可燃氣體的油艙時,應按一、二級石油看待,并采取同樣的防范措施。

(注三):一級用火----凡在油碼頭、油罐車裝卸臺、油泵房、油管系、油罐、閥室、計量站、油水罐(池)、灌桶間的用火。

二級用火----凡與一級用火地點相距三十至五十米之間的用火或油管溝、鍋爐房和變、配電間的用火。

三級用火----距一、二級石油產品五十米以外的非易燃易爆物質的用火。

篇3:港域港口安全生產檢查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港口安全管理,促進港口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規范港口安全檢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浙江省港口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適用于第四條所定義的港口管理部門對寧波港域范圍港口經營人實施的安全生產檢查活動。

本規則所稱“安全生產檢查”,指各級港口管理部門按規定,對港口經營人經營資質、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規程、應急措施等進行的監督檢查,以促進港口經營人能有效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的規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檢查應結合各轄區實際情況,按照公平對等、便利公開、突出重點的原則,合理開展。

第四條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市港口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市港航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港口安全生產檢查工作。

各縣市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檢查工作(直轄港區除外),各縣市區港航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安全生產檢查工作。

各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和港航管理機構統稱港口管理部門。

第五條港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港口安全檢查信息公開、通報和查詢制度,并接受咨詢和監督。

第二章安全檢查

第六條港口安全檢查分為定期檢查、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

(一)定期檢查。以固定的時間段作為檢查周期,逐個對轄區內企業經營活動中各類管理制度、臺帳,港口經營設施建設情況等進行綜合性檢查。

(二)日常檢查。以經常性的隨機抽查方式,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作業現場情況進行巡查。

(三)專項檢查。在特定的時間段開展某項活動或者針對某一檢查分項內容進行集中檢查。

定期檢查檢查項目不少于《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規定項目的三分之二,日常、專項檢查項目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第七條定期檢查一般每六個月一次,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或污染事故的;

(二)被舉報有違反安全生產有關規定的;

(三)新發現存在若干隱患的;

(四)上級部門指定需要檢查的。

第八條檢查人員實施檢查時,港口經營人應當指派人員陪同。陪同人員應如實提供相關資料和回答檢查人員提出的問題,并按照檢查人員的要求測試和操縱設施、設備。

第九條港口經營人對港口管理部門實施港口安全檢查時提出的隱患以及處理意見有當場進行陳述意見的權利,港口管理部門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

第十條港口管理部門應當配備足夠、合格的安全檢查人員和必要的裝備、資料等,以滿足安全檢查工作的需要。

第十一條檢查人員應當運用專業知識對港口經營人存在的隱患作出判斷,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標準或者國際公約等有關的規定,作出下列一種或幾種處理意見:

(一)立即糾正;

(二)在限定的期限內改正;

(三)暫時停止使用;

(四)告知其它職能部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有違反港口安全生產規定的非法、違法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等法律、法規、規章作出行政處罰。

第十二條檢查結束后,檢查人員應在《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格式見附件)內做記錄,并簽發《港口安全檢查報告》,標明隱患及處理意見,簽名并加蓋港口安全檢查專用章。

《港口安全檢查報告》一式兩份,一份留港口經營人,一份留存港口管理部門。

對于隱患處理意見為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的,檢查人員應當在檢查報告中注明理由。

第十三條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港口管理部門簽發的檢查報告的要求,對存在的隱患進行整改治理。

第十四條港口經營人在隱患整改治理完成后,應當向港口管理部門申請復查。港口管理部門在接到申請后,應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復查。

第十五條對已整改治理的隱患,經復查或者跟蹤檢查合格后,檢查人員應當在企業留存的《港口安全檢查報告》中簽名并加蓋港口安全檢查復查合格章,并及時解除相應的處理措施。

第三章檢查記錄管理

第十六條適用本規則的港口經營人必須持有《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

《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由港口經營人向港口管理部門申領、補發、換發。

《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使用完畢或者污損不能繼續使用的,應向港口管理部門申請換發,并交驗前一本《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交驗完畢后港口經營人應當妥善保管,至少保存二年。因遺失或者滅失申請補發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附具有關證明文件。

第十七條《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應當連續使用,保持完整,不得缺頁、擅自涂改或者故意毀損。港口經營人不得偽造、變造、租借、冒用、騙取《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

第四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規則所稱“隱患”,系指任何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有關國際公約要求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港口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十九條檢查人員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濫用職權的,港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作出處理。

第二十條港口設施保安履約工作依據交通運輸部《港口設施保安規則》執行。

第二十一條《港口安全檢查記錄簿》和《港口安全檢查報告》由市港航管理機構統一印制。

第二十二條本規則自頒布之日起施行。在本規則之前發布的有關規定與本規則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