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施工檢修維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檢修維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2587

1.目的

為確保我公司生產裝置停車大檢修、系統或車間檢修過程,檢修現場安全管理、檢查的內容和安全技術措施落實到位,減少檢修過程中各類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我公司所屬各單位生產裝置的大修、中修、小修和搶修,以及單項工程(和單個設備的搶修)。

3.引用標準及相關文件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2《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3.3《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程》GB/3787

3.4《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

4.控制過程

一、總則

1、規定檢修、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要求,保證生產裝置檢修作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保證在檢設備及相關裝置的安全。

2、本規定適用于企業在生產和儲運裝置的檢修、施工作業。

二、職責

1、生產部負責編制設備、裝置、系統檢修方案。檢修方案必須有安全措施。總工程師(分管經理或技術負責人)批準后交生產單位審查簽字認可。

2、安全部參與安全技術方案(措施)的審定,監督安全技術方案(措施)的落實,對檢修現場的安全檢修監督檢查。協助生產部制定安全管理專篇,協助做好安全管理。

3、實行項目合同化管理單位主負責制即;項目合同管理部門督促項目檢修單位,組建安全保證體系,制定、實施檢修方案和安全措施。

4、施工單位(項目部門、工程隊)按照檢修方案和安全措施的要求配置資源并認真貫徹執行。

三、工作程序

1、一般安全要求

(1)合同管理部門應編制檢修方案,檢修方案中必須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檢修方案的編制、審核和批準應執行以下程序:檢修方案編制結束,按生產、設備、技術、安全程序審查,報合同管理單位的分管經理審核,再報分管安全的分管經理審定,再交業主(甲方)簽字認可,印發并貫徹執行。重大項目的檢修方案由總工程師批準。檢修前,項目管理單位按檢修方案,組織成立檢修指揮部,健全檢修現場的安全管理網絡,實行統一領導和指揮,明確分工,各負其責。明確項目安全第一責任人,明確現場安全員,并佩戴明顯標志。

(2)落實檢修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前應做到五定,即:定檢修方案、定檢修人員、定安全措施、定檢修質量、定檢修進度。

(3)檢修人員進入現場前,項目管理單位、項目檢修單位要與所在單位安全管理人員一起對參加檢修的所有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教育以項目管理單位為主,聘請項目所在車間人員參與。

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為:

(1)國家、公司、甲方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紀律,檢修裝置的生產特性、特殊危險源、特殊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等。

(2)與施工作業有關的車間(裝置、部位)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項、安全制度、安全設施和對勞動保護用具的特殊要求等。

(3)針對檢修裝置的特點提出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

(4)安全員要做好安全教育記錄,未接受安全教育的人員,不許參加檢修工作。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5)檢修方案應對檢修所用的機具、材料、設備要符合公司《施工用具安全標準》,并進行統一規劃和配置,做到排放整齊,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和影響生產裝置人員的操作、巡檢。

(6)檢修施工前,對已經批準和項目所在單位認可的檢修方案、安全技術措施要向檢修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做好詳細的交底記錄。

(7)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檢修單位一把手為安全第一責任人,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貫徹實施,項目負責人負責安全技術措施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制止違章作業,消除安全隱患,項目合同化管理單位負責管理責任。

(8)生產與檢修單位應有明確的交接程序和手續。所用工藝處理必須經雙方有關人員聯合檢查確認后,方可進行檢修。

(9)所有檢修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

(10)檢修前辦理施工現場作業票,分別由建設單位、項目管理單位、所在車間及相關部門簽字認可,由分管廠長簽字;辦理施工過程安全監控表,明確管理單位、施工單位、所在單位的安全第一責任人,現場安全員及安全措施。

2、設備管道檢修前的處理和交出

(1)各類設備管道在交付檢修前均應辦理交出手續。

(2)檢修有易燃、易爆、帶壓、有毒、高溫、腐蝕等物料的設備、機泵和管道時,必須經生產車間停車、加堵盲板,切斷物料來源,泄壓降溫,進行倒空、蒸煮、吹掃、置換并分析合格后,方可辦理設備管道交出手續。

(3)設備管道檢修前,由所在生產車間檢查確認設備管道的交出,并在檢修證(設備管道交出證)上簽字批準。全廠性重要設備和公用設施的交出,由主管生產的副總最后簽字批準。檢修中生產方和施工方派專人現場監護,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檢修人員停止工作,并撤離現場。

(4)檢修傳動設備時,必須先切斷電源,辦理電器設備檢修工作票,并掛牌標識:正在檢修、嚴禁合閘。大型設備檢修,必須設置安全圍欄和明顯標志。

3、高處作業

(1)高處作業級別標準:

1)作業高度在2米至5米時,為一級高處作業;

2)作業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時,為二級高處作業;

3)作業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時,為三級高處作業;

4)作業高度在30米以上時,為特級高處作業。

2)高處作業安全規定:

A、在食品企業規定離地面2米以上,或雖在2米以下,但作業地段坡度大于45度,或附近有坑、井或有轉動機械,或有堆放易傷人物料地段,均應按高處作業規定執行,要求辦理“高處作業票”。

B、不準有禁忌癥的人進行該項作業。高處作業必須栓好安全帶,要求高掛低用,交叉作業必須戴安全帽并系好帽帶,攜帶工具袋。

C、高處作業架設的腳手架、吊欄、吊架、使用的手拉葫蘆必須符合安全規定,不準吊裝升降機載人作業。

D、在夜間照明不良、遇六級以上大風、暴雨或雷電時,應停止高處作業。

E、在有毒有害物質的廠房上部施工,應設專人監護;石棉瓦上作業時,必須固定跳板或鋪瓦梯。

F、作業時普通電線要與使用工具有1米以上的距離;高壓線要符合相應距離,防止觸碰電線。

4、電氣焊作業

(1)電氣焊作業屬特種作業,必須經國家有關部門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并取證。

(2)禁火區內動火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安全管理制度”按規定辦理“動火證”;固定動火區內動火應消除周圍易燃物,經所在單位領導批準。

(3)多人交叉作業施焊,要設防護遮板,以防電弧傷人。

(4)焊接工具要符合標準、焊槍、氧氣壓力表、減壓閥、防止回火等必須靈敏可靠,氧氣軟管強度應耐壓2Mpa、乙炔氣軟管強度應耐壓0.5Mpa。

(5)氧氣瓶、乙炔氣瓶使用距離不少于5米,距明火不少于10米。

(6)生產工藝管道、高壓電線下面禁止放置、橫置乙炔氣瓶,防止曝曬。

(7)嚴格遵守“溶解乙炔氣瓶使用安全規定”,必須安裝回火阻止器。

(8)動火作業處易燃、易爆物質應清除干凈,遇有陰井、地溝、水封等可能泄漏可燃氣體時,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9)焊接作業時,必須穿戴勞動保護用品,特別是防護眼鏡、絕緣鞋、絕緣手套等,離子切割、氬弧焊作業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10)電焊工具設備要符合下列標準:

A、電焊電源安設獨立電閘,并裝有“漏電防護器”。

B、電焊機二次線圈和外殼,必須接地(或接零),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歐姆。

C、一次線和二次線必須完整,絕緣良好,一次線不得超過2米。

D、焊夾把絕緣良好,應有護手擋板。

E、在潮濕處或地溝、罐內作業時,必須有防觸電措施,如穿好絕緣鞋、戴電焊手套或站在絕緣板上作業等。

F、進入容器內焊接作業時,禁止兩人同時工作,并設專人監護。

5、進入設備作業

(1)定義。凡進入罐、釜、管道、容器及爐膛、煙道等有可能缺氧或存在有毒有害物的有限空間均稱為進入設備作業。

(2)進入設備內檢修作業,必須辦理“入容器作業許可證”

(3)進入設備作業前,必須檢查確認與設備連接的所有管道口的盲板齊全、隔離可靠;至少打開兩只以上的人孔、手孔、放空、排污閥等。由生產方對設備內的含氧量、有毒有害物在作業前30分鐘內進行分析合格,辦理入容器作業證后方準進入。若置換不合格而又必須進入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佩戴隔絕式防毒面具,不準使用能產生火花的器具,不準穿戴能產生靜電的衣服和帶釘子的鞋進入設備。

(4)進入設備作業要指派專人現場監護,要有良好的出入通道和換氣通道,通風要良好,要安裝通風設施進行通風。進入設備作業的人員,要根據需要系好安全帶,安全帶的另一頭要拴好延長繩索,交給設備外的監護人員,并事先規定好聯系信號,監護人不準離開崗位。必要時通知安全科人員到場監護。

(5)進入帶有轉動機械的設備內檢修,必須先切斷電源,辦理電器設備檢修工作票,并在電源回路上掛牌標識:正在檢修、嚴禁合閘。

(6)進入設備作業時佩戴符合防爆等級、保護罩完好的手提式安全燈,其電壓不得高于36伏,在潮濕場所、金屬設備和管道內,其電壓不得高于12伏。

(7)進入設備作業時應盡量避免使用電動工具,必須使用時,要按動火管理規定辦理動火證。電動工具的外殼要接地可靠,電源電纜絕緣良好,配電回路設有漏電保護開關,使用者應穿戴絕緣鞋和絕緣手套。

(8)在設備內動火,必須辦理動火證,設備內通風換氣良好。使用氣焊工具時,設備內不準排放乙炔和氧氣,使用完畢或中間休息時必須把氣焊工具帶出設備,防止氣焊工具漏氣。

(9)進入設備內作業時應輪班交替作業,每班最長不準超過一小時。

6、動火作業

(1)動火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安全管理規定》,按規定的要求和程序辦理檢修施工動火證,必須明確動火負責人、執行人、監護人、落實安全動火措施,并監護

認確認后方可動火。設備、管道動火必須置換、分析合格并辦理交出手續和動火證后方可動火。

(2)動火現場要準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危險場所和重大的動火作業應增加消防措施和人員監護。動火監護人不得在動火作業中離開現場,要對動火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遇有火災立即報警。

(3)一張動火證只能用于一處,動火作業后,必須檢查作業現場,確認無殘留火種,方可離開。

7、起重作業

(1)起重作業必須嚴格執行《起重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和該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及一崗一責制。起重作業屬特種作業,起重機械必須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強制檢驗并取證;作業人員必須持起重作業操作證上崗作業。

(2)吊裝作業要有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經有關部門審批。嚴格執行起重作業“十不吊”規則。即:

1)指揮信號不明不吊

2)超負荷或物體質量不明不吊

3)斜拉重物不吊

4)光線不足、看不清重物不吊

5)重物下站人不吊

6)重物埋在地下不吊

7)重物緊固不牢、繩打結、繩不齊不吊

8)棱刃物體沒有襯墊措施不吊

9)重物越人頭不吊

10)安全裝置失靈不吊

(3)起重作業需占用廠區消防通道時,應提前向安全科、生產部提出占道申請,得到批準后方可作業。

8、電器作業

(1)電器作業屬特種作業,作業人員必須持特殊工種操作證和電工進網作業證上崗作業。

(2)電器檢修必須執行《電器安全工作規程》,執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許可制度、工作監護制度和工作間斷、轉移及終結制度的安全組織措施;執行保證安全停電、驗電、裝設接地線、懸掛標識牌和裝設遮攔等安全技術措施。凡是在導電設備、線路上工作(不論高、低壓),必須停電作業,電源開關把上掛有“有人作業,禁止合閘”

標志,并禁止任何無關人隨意拿掉或送電。

(3)電器設備、線路檢修“工作票”由電器工程師簽字,生產部審批后有效。

(4)電器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時應有兩人以上共同作業,并設專人監護,監護人的技術等級必須高于操作人。

(5)禁止帶電作業,必須帶電作業時,應經主管電器的分管領導批準,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應有帶電作業經驗者承擔。

(6)電線桿、電纜檢修前,必須全面檢查,確認無疑后方可進行作業。

A、變電所出入口或線路中間某一段有兩條以上線路鄰近平行時,應驗明停電線路,掛好接地線,該線路的桿、塔下放標志牌并設專人監護,以防錯登。

B、有兩個以上供電點的線路檢修時,必須采取可靠措施,以防誤送電。

C、電纜檢修時,應切記避免傷及臨近電纜。

D、遇五級以上大風時,禁止登高電器作業,嚴禁在同桿、多塔、多回路中進行部分線路停電檢修作業。

E、立桿、撤桿、修正桿坑及在桿上作業時,必須防止倒桿和滑梯事故。接地線拆除應認為線路帶電,禁止任何人再登。

9、車輛管理

(1)進入檢修裝置施工的機動車輛和施工機械,必須經批準方可進入裝置通行。

(2)車輛狀況或設施安全、完好,按規定路線限速行駛,按指定位置停放,嚴格執行機動車輛安全行駛七大禁令。

10、檢修結束及安全要求

同設備檢修前一樣,要重視檢修結束后的安全管理,包括檢查、驗收、交接、啟動等部分。

(1)檢修項目負責人和安全員要認真檢查:檢修項目、測試項目、探傷項目是否遺漏;工具、材料是否遺留設備、容器內;設備、管道有無堵塞。

(2)設備的安全裝置、安全設施、防護裝置,拆移的蓋板、圍欄、扶手等應恢復原狀。

(3)臨時電器線路、標語和警告牌、安全標志全部拆除,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11、編制項目檢修完工后應有檢修單位和設備使用單位,并有生產部、設備科、安全部參加進行驗收交接工作。單位控制檢修項目有本單位負責交接驗收。并填寫交接驗收單存檔。

12、使用單位接受后,再作啟動前要全面檢查,按照規程進行開車工作,開車正常后還應認真巡檢,直到達標達產,運行正常。

附則: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

篇2:行車檢修安全管理制度

一、實行審批制度

各車間在對行車進行檢修前,要求編制好行車檢修的具體內容、項目、時間等,并報廠機動供應科、廠安全環保科審批,審批同意后,方可進行檢修。

二、定好檢修人員:

即定好所需檢修的電工、鉗工、行車操作工、安全監督員以及其他輔助人員的人數,并明確工作職責。參加檢修的人員必須身體健康。

三、制定好防范措施:

(一)防觸電:檢修前,應將行車的電源切斷,并掛上警示牌,無特殊情況下不允許帶電進行檢修。

(二)防高空墜落,檢修人員必須配備好安全帶并固定好,行車的防護欄要加固定好,需用于更換的行車備品備件必須擺放固定好。檢修時行車下地面不能站人或者有行人來往走動,有條件的要劃出隔離區。

(三)做好加固措施:檢修前要對行車的行走道、懸掛備件、物件點等作好檢查,達不到安全要求的,必須采取加固措施:

四、根據檢修的內容、項目要求,認真準備好檢修工具,并檢查好工具。

五、編制好檢修程序

(一)對檢修人員在工作前要進行安全教育,檢修工作中要相互提醒,相互照應,搞好聯幫工作,安全監督員要監護到位。

(二)檢修的內容、項目要明確程序,要有條不紊的展開。

(三)檢修完畢后,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是否存在漏項,所有聯接部位是否已緊固,檢修工具是否已收好,其他備品備件是否已清出等等。

(四)試車。檢修人員對行車進行檢修完畢后,不能私自試車,應通知專職行車操作工配合試車,并做好相互聯系后方可進行。試車達到安全要求之后,方可交付使用、投入工作。

篇3:化學工業設備計劃檢修管理制度

為使設備經常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及時消除設備缺陷,保證檢修質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節約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特制訂本制度。

1.設備檢修分大修、中修、小修、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和事后維修。大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中修、小修費用由生產費用支付;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的費用按項目及檢修分類分別支付。

2.實行科學文明檢修,認真執行檢修技術規程,企業設備動力部門必須嚴格控制大修理基金的使用。制定合理的檢修定額,提高檢修技術水平,逐步延長設備使用周期。

3.根據檢修間隔期及設備檢查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編制出設備大、中、小修計劃,設備檢修計劃與生產計劃同時制定,同時下達,同時檢查考核。任何檢修項目都要辦理檢修任務書。

4.設備檢修計劃由車間編制。廠(礦)設備動力組織平?,報主管廠(礦)長批準后下達。檢修計劃提出時,應同時提出備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計劃。年度計劃在年前4個月提出;季度計劃在季前1個月提出;月計劃在月前15天提出。

5.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要做到:

(1)由一名副廠長全面負責大檢修工作。

(2)在大檢修前要成立大檢修籌備領導小組,負責搞好檢修項目的落實,物資準備、施工準備,勞動力的準備和開、停車置換方案的擬訂等工作。

(3)組織和指揮大檢修的人員要統一計劃、統一指揮和統一行動。要做到“三個面向”(即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五到現場”(即思想工作到現場、生產指揮到現場、材料供應到現場、設計科研到現場、生活服務到現場)。切實抓好停車、置換、檢修、試壓開車“四個環節”。

(4)大檢修中必須嚴格質量檢查和檢修竣工驗收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檢修任務,達到一次試車成功。檢修完后,應進行總結評比。

(5)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防止發生事故。

6.嚴格認真執行設備檢修計劃,若確實需要調整,必須辦理批準手續。設備中、小修計劃調整由廠(礦)設備動力科批準;大修計劃調整,每年六月份由廠(礦)設備動力科組織進行,并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7.結合設備大、中修實現技術革新的(如改革結構、使用新材料配件)應由車間向廠(礦)設備動力科提出報告并附圖紙說明,批準后方可執行。重大革新由廠(礦)設備動力科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8.設備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復雜工程,需要繪制網絡圖。大修方案包括:檢查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勞動力、備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試車驗收規程、安全措施等。設備的大修方案確定后,有關部門要做好材料、備品配件的供應和勞動力的準備工作。施工前,設備動力科組織落實,確保大修工作順利完成。

9.設備檢修必須嚴格辦理設備交接手續,嚴守檢修安全技術規程,施工單位在檢修前按規定辦理簽證檢修任務書及動火證等手續。生產車間負責對停車的設備進行處理,合格后交施工單位,并派專人幫助施工人員聯系處理有關安全事宜。施工現場應設安全防護欄桿或標記,以確保安全檢修。

10.設備檢修要嚴格執行檢修方案和檢修規程。若檢修項目進度、內容需要變更,質量要求遇到問題,必須向車間或設備動力科報告,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研究解決。

11.設備檢修要把好質量關,采取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并貫徹于施工的始終。主要承壓承載部件要有鑒定合格證。主要設備大修竣工驗收由設備動力科組織;一般設備的大修及所有設備的中修竣工驗收由車間組織;施工單位要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12.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檢修規程或方案驗收外,還必須執行壓力容器管理的有關規定。

13.設備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檢修記錄;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資料,并記入設備檔案。

14.施工單位要按計劃節約使用材料、配件,開展修舊利廢,檢修后的余料、余配件必須按項目退庫,不得轉移使用,盡力節約檢修費用。

15.檢修人員必須做到科學檢修、文明施工、采用專用工具,現場要清潔,擺放要整齊,對工程質量,要一絲不茍。

16.各車間每月必須做好設備檢修執行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