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變化管理制度范本
為了加強采煤工作面安全生產的變化管理,掌握現場變化情況,實現主動超前預測變化、科學減少變化、有效控制變化,真正把變化落實在基層、落實在現場、著重在人員、時段、三工、環境變化四個方面抓好管控,實現變化情況下的安全生產。
一、人員變化
(一)增加新工人
1、由職工學校進行工作面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相應安全資證后,方可持證上崗。
2、由班組長及隊組技術員組織學習相關工作面規程及在用措施,不少于72學時,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從事井下施工作業。
3、由隊組安排簽訂師徒協議,以師帶徒,同工同酬,督促其盡快熟悉技能確保能夠獨立上崗作業。
(二)離崗返崗人員
1、離崗返崗人員是指“六假”外出培訓、旅游等離崗十天以上人員。
2、離崗返崗人員上崗前,必須由隊組傳達學習在用措施(如有新規程需要學習要一并學習),并由本人簽字確認。
3、隊組分管領導或礦組長必須向其交待本班組施工現場安全重點和注意事項。
(三)借調人員
1、本工作面內借調人員由借用單位組織學習規程、措施,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2、跨工作面借調人員,必須由職工學校進行工作面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后,方可上崗工作。
二、時段變化
(一)季節變化
針對夏季炎熱,工作面溫度高,濕度大,相關技術員應制定相應的措施。并嚴格執行。
(二)重要節假日
1、地面必須安排到少一名管理干部負責調度、值班。
2、隊組負責人要加強現場安全監督檢查,確保安全關鍵部位不失控。
3、對重點工程要有礦領導在現場帶班作業,指揮安全生產,并做好安全關鍵把關。
4、停產檢修或規定長假期間如有必須重點工程作業則需要有礦級領導管理干部指揮安全生產,并做好安全關鍵把關。
(三)生產班關鍵時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班時間,現場跟班干部、班組長、驗收員、安全員加強檢查驗收,把住安全關。
三、三工變化
隊組每天要進行排查,變化內容按性質分級列表記錄,排查人員有簽名。
(一)工藝變化
生產現場工藝變化,由技術人員及驗收班組成員進行分析,提出預案,并由技術主管根據現場情況編制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組織職工進行學習和考試。
(二)工序變化
生產現場工序變化,由主管隊組長進行安排,做好工序調整工作。
(三)工具變化
使用的工具發生變化,經由當班班長進行組織協調,如有缺失,及時上報補齊,現場工具使用人員必須正確操作及施工,現場工具使用人員有權拒絕使用質量不合格工具。
四、環境變化
生產部門管理人員要對工作面進行超前分析可能出現變化的問題,有針對性措施,明確責任人,并分析記錄。
(一)施工環境變化?
1、回采期間面臨著過斷層、煤層厚度的變化、工作面傾角大、頂板來壓,根據條件變化要針對性的編制專項技術措施,確保回采期間的安全生產。
2、根據目前工作面壓力顯現情況分析,隨工作面推進,頂板初次來壓,礦技術部門超前預想,超前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確保將工作面回采期間壓力大帶來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工作面傾角大,支柱制定防倒措施。
3、采煤人員進入施工地點前,必須經過安全生產部門聯合驗收合格,并在現場掛有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運行許可證。
4、采煤技術主管負責組織職工進行新的規程、措施學習和考試,并傳達相關措施。
5、施工前,各工種崗位必須先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匯報,正常生產必須有礦級管理干部跟班。
(二)地質條件變化
1、工作面出現地質變化時,現場跟班干部向礦調度室和單位值班領導匯報,單位要及時向職能部門匯報。
2、采煤技術主管根據現場會紀議紀要,編制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
3、采煤技術主管負責組織參加施工人員學習措施,并進行簽名確認。
4、職能部門要及時向分管總要程師匯報,總要程師組織相關部門、單位技術人員召開現場會,研究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并形成紀要。
5、安檢科要加強現場安全監管,并監督安全技術措施在現場落實兌現,確保地質變化條件下的安全生產。
(三)單項工程施工
1、單項工程開工前,必須由分管總工程師以上領導牽頭,安全生產部門及施工單位參加,對其進行會審,并形成紀要。
2、施工單位技術主管負責組織所有參加單項工程的人員進行學習,考試合格。
3、施工單位技術主管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會審批準,簽名確認。
4、安全生產部門加強現場管理,堅決執行“四不干”原則,確保所有單項工程安全可靠。
5、施工單位向安全生產部門提交開工申請報告,并經審查批準后方可開工。
6、施工現場明確指定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
篇2:S煤礦采煤工作面變化管理工作制度
為加強礦井安全生產變化的管理,掌握現場變化情況,實現主動超前預測變化、科學減少變化、有效控制變化,真正把變化落實在基層、落實在現場,著重從人員、時段、“三工”、系統和環境變化四個方面抓好管控,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精度,構建透明、簡潔、高效的安全生產體系,實現變化條件下的安全生產,特制定本規定。
一、人員變化
(一)、新工人入礦
1、由職工學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相應安全資格證后,方可持證上崗。
2、由單位組織學習相關規程措施,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從事施工作業。
3、簽訂師徒協議,在師傅帶領和指導下進行作業,并做到同上同下同休息。
(二)、借調人員
1、本專業內借調人員,由借用單位組織學習規程、措施,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2、跨專業借調人員,必須由職工學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后,方可上崗工作。
(三)、離崗返崗人員
1、離崗返崗人員是指“六假”、外出培訓、旅游等離崗一周及以上人員。
2、離崗返崗人員上崗前,單位必須重新貫徹學習規程措施,并由本人簽字確認。
3、單位值班領導或負責分工的班組長必須向其交待本班組施工現場安全重點和注意事項。
(四)、人員變化管理由單位行政主管負責。
二、時段變化
(一)、季節變化
由礦專業分管負責人牽頭,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制定針對性措施,并嚴格執行。
(二)、重要節假日(雙休日)的安全控制
1、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要加強現場安全監督檢查,確保安全監管不失控。
2、各基層單位須有干部在現場帶班作業,指揮安全生產,并做好安全關鍵環節、重點部位把關工作。
(三)、生產班關鍵時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接班時間,現場跟班干部、班組長、驗收員、瓦安員“四員”要加強檢查驗收,把住安全、質量關。
三、“三工”變化
(一)、工藝變化
生產現場工藝變化,由分管專業副總工程師牽頭,組織安全生產部門及所在單位技術主管召開現場會,并形成紀要。單位技術主管根據現場會紀要,編制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職工進行學習和考試。
(二)、工序變化
生產現場工序變化,由單位行政主管親自安排,做好工序調整工作。
(三)、工具變化
現場使用的工具變化,必須由供應部門向使用單位提供質量合格的生產工具,及時調換質量不合格的工具;工具使用人員必須按使用說明正確使用,有權拒絕使用質量不合格工具。
(四)、“三工”變化由礦專業分管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單位行政主管或現場負責人,根據職責權限負責。
四、環境變化
(一)、施工地點變化
1、由分管副總工程師牽頭召開現場會,安全生產部門及施工單位行政主管、技術主管參加,并形成會議紀要。單位技術主管根據會議紀要,編制安全技術措施。
2、施工單位進入施工地點施工前,必須經過安全生產部門聯合驗收合格,并在現場掛有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運行許可證。
3、單位技術主管負責組織職工進行新的規程、措施學習和考試,并傳達相關措施。
4、施工前,各工種崗位必須先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匯報。正常生產的第一個班次,必須有副區級及以上管理干部帶班作業。
(二)、地質條件變化
1、采掘頭面出現地質變化時,現場跟班干部向礦調度室和單位值班領導匯報,單位要及時向職能管理部門匯報。
2、職能管理部門要及時向分管副總工程師匯報,副總工程師組織相關部門、單位技術人員召開現場會,研究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形成紀要。
3、單位技術主管根據現場會紀要,編制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
4、單位技術主管負責組織參加施工人員學習措施,并進行簽名確認。
5、職能管理部門加強現場安全監管,并監督安全技術措施在現場落實兌現,確保地質變化條件下的安全生產。
(三)、單項工程施工
1、單項工程開工前,必須由分管副總工程師及以上領導牽頭,安全生產部門及施工單位參加,對其進行會審,并形成會議紀要。
2、施工單位技術主管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會審批準。
3、施工單位技術主管負責組織所有參加單項工程施工的人員進行學習,并簽名確認。
4、施工單位向安全生產部門提交開工申請報告,并經審查批準。
5、施工現場明確指定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
6、安全生產部門加強現場監管,堅決執行“四不干”原則,確保所有單項工程安全可控。
(四)、應急性工作
現場出現應急性工作,由管理部門人員到現場協調,現場跟班干部安排工作,班組長負責對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監管。
(五)、環境變化由礦專業分管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單位行政主管或現場負責人,根據職責權限負責。
五、考核
對各類變化控制不到位的,按職責權限,對相關責任人按不盡職直至嚴重不履職考核,并處100~300元的罰款。
篇3:掘進工作面頂板變化管理分級響應機制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不斷提高頂板管理水平,促進安全生產,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和安全生產有關技術政策及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搞好頂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產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干部和廣大職工要高度重視這一工作,以科學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搞好頂板管理。
第三條本分級響應機制適用于金河煤礦
第二章管理機構與制度
第四條建立健全頂板管理機構
成立我礦頂板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敖選方
副組長:朱瑞貞
成員:張強、包志祥、耿文江、楊二仲、敖成歡、陳龍飛、段朝家、姚小三、屠禮三、蔣敏江、黃召訪、楊學財、屠小雨、李啟俊、王明富、敖成顏、李方位。
辦公室設在生產科,負責具體的頂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條健全頂板管理工作的責任制
1、組長對頂板管理工作負全面責任。定期聽取副組長關于頂板管理工作的匯報,督促和檢查頂板管理工作計劃和資金的落實,組織健全機構、配備人員、制定崗位責任制。
2、技術科長對頂板管理工作負全面技術責任。負責組織制定頂板管理工作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推廣和采用頂板管理新技術,編制頂板管理和礦壓觀測計劃,參與重大頂板事故的搶救和處理。
3、生產礦長對頂板管理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負責組織和實施頂板管理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各項頂板管理措施。
4、區隊長對本單位頂板管理工作負直接責任。負責制定和區隊頂板管理措施,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頂板管理規定和要求,頂板有變化要采取果斷措施并親自到現場處理。
5、安全監察部門對所在單位的頂板管理工作負全面監督和檢查責任。
6、生產技術科負責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技術指導(包括規程編制、現場指導)和執行情況,并有專人負責。
1)建立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統計分析表和頂板事故(包括非傷亡事故)檔案,實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掌握掘進工作面共產貫通的實施情況。
2)定期檢查掘進工作面支護質量、支護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從技術和設備上提出改進措施。
3)推廣頂板管理新技術、支護新工藝、新材料。
4)組織區隊開展頂板管理競賽活動。
5)編制礦壓觀測方案,分析頂板活動規律,為科學管理頂板提供依據。
7、地測科加強地質調查工作,摸清地質構造和頂板巖性,及時進行地質預報,并且要把好設計關,采面布置要有利于頂板管理。
8、要把好支護材料的質量關,嚴禁不合格的支護材料下井使用。
第六條建立健全頂板管理工作制度
1、對頂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
2、每年編制年度頂板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3、建立頂板管理和礦壓觀測總結制度。每個掘進結束后都要編制頂板管理和礦壓觀測總結。
第七條掘進地質說明書必須提供共產煤層和圍巖的特征及其柱狀圖,掘進范圍內地質構造及其平、剖面圖。
第八條業規程中必須對巷道支護其參數、所用材料及其規格、臨時支護形式、永久支護與工作面間的最小和最大距離作出具體規定。
第九條必須在錨桿支護回采巷道中開展錨固區內外頂板離層監測,確保巷道在整個服務期間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