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錨網巷道礦壓監測管理制度

錨網巷道礦壓監測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4958

1、生技科礦壓組要不定時對所有錨網巷道進行錨桿錨固力、預緊力的抽檢頂板離層儀讀數。并根據施工現場做好錨網巷道礦壓報表(包括錨桿錨固力、預緊力抽檢情況、頂板離層儀變化情況),每周不少于一次,經科領導審核批準后,上報礦總工程師審批,然后下發到施工單位,有利于指導生產。

2、施工隊組嚴格按作業規程規定搞好礦壓監測,設置記錄臺帳(包括錨桿錨固力、預緊力抽檢情況、頂板離層儀變化情況),設專人管理記錄,做好監測記錄,觀測數據必須現場取得,真實有效。

3、施工隊組嚴格按作業規程規定安設頂板離層儀,嚴格按規定進行觀測及記錄。

4、離層指示儀安裝時應使深淺基點讀數為零。

5、離層指示儀孔深嚴格按規程規定執行,離層指示儀孔必須保證鉛垂頂板打設,以保證離層指示儀安裝時深淺基點能卡到規定位置。

6、頂板離層儀掛牌管理,牌掛在頂板離層儀前后0.5米范圍,并采用雙股14#鐵絲吊掛,與幫網牢固扭結在一起,并將牌板規定內容填寫完善。

7、掘進工作面依據頂板離層數據進行頂板管理,離層值在超過50mm毫米時,要停止掘進,對該離層儀前后20米范圍內部打錨桿或錨索;離層值大于100毫米時,及時匯報生技科及礦總工程師,制定相應加固措施,加強頂板管理,必要時由設計人員重新進行巷道支護設計。

8、要定期對巷道支護情況進行檢查,跟班隊干、班組長每班進行檢查,發現有頂板下沉量增加、兩幫移近量加大及錨桿支護失效或存在斷梁折腿或變形嚴重的支架等情況時必須及時匯報隊值班及生技科。

9、隊組必須制作專用的錨桿扭緊工具,不得使用檢測工具作為施工工具。

10、掘進期間礦壓監測儀器和施工必需的張拉設備(包括錨桿拉拔儀、力矩扳手、錨索張拉儀等)正常使用,確保完好和正常使用。

11、錨桿按規定做拉拔試驗和扭矩試驗,并做好記錄。

12、錨桿拉拔儀使用后及時裝箱,嚴禁巷道中亂扔亂放。

13、施工隊組對礦壓監測設備進行日常監測和維護,發現監測異常及時匯報生技科,并采取相應措施。

篇2:某礦壓監測人員崗位責任制范本

一、負責對采掘工作面頂底板巖性的探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總結采場周圍礦山壓力顯現規律。

二、對所負責的煤、巖巷及回采工作面的礦壓觀測資料必須要做到準確可靠,不遺漏任何礦壓異常現象。

三、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巖層運動規律、回采空間圍巖與工作面支架的相互作用關系并進行頂板來壓預報。

四、對采掘工作面的礦壓觀測過程中,發現巖性發生變化,應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向技術下業務聯系單。

五、負責研究和掌握采動影響與支撐壓力分布之間的規律。

六、負責監督、指導采掘區隊的礦壓監測工作及監測儀器儀表的正確使用等工作。

七、劃定回采煤層老頂的級別和直接頂的類別,為工作面支架選型和確定合理參數提供依據。

八、對正在使用的支護和采煤設備的適應性進行觀測分析。

九、建立與自己擔負有關的礦壓資料臺帳、牌版管理工作,做到臺帳與牌版相吻合。

十、掌握巷道圍巖動態、圍巖結構和巷道支護結構的效果,以謀求設計、施工的經濟性,反饋于設計、施工,提供井巷施工的原始資料。

篇3:礦壓監測制度范本

為掌握頂板的活動規律,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必須加強圍巖穩定狀況監測工作,特制定如下礦壓監測制度。

一、組織結構

組長:礦總工程師

副組長:生產技術部部長

成員:掘進監測組、采煤監測組、生產單位工程技術人員。

二、職責界定

礦總工程師:對全礦礦壓監測負總責。

生產技術部部長:礦壓監測日常管理工作。

施工單位職責:負責本區隊礦壓監測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監測組職責:負責編制礦壓監測設計及日常礦壓監測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開掘部分

1、煤巷礦壓監測應符合如下規定:

⑴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定期對錨桿及錨索進行拉拔力試驗并做好原始資料記錄。

⑵頂板巖性觀測孔同時作為頂板離層儀孔使用,施工單位必須按時、按指定地點施工。

⑶施工單位必須按規定及時安裝頂板離層儀,同時建巷道位移測站并定期測讀,隊長負責頂板離層儀和巷道位移測站的保護管理。

⑷頂板離層儀安裝必須有本隊技術員在現場監督。技術員負責頂板離層儀的數據測讀。

⑸巷道位移測站由技術員在安裝頂板離層儀時同時建立并定期測讀。

⑹巷道圍巖移近量采用測槍、測桿或其他測量工具量測。巷道每隔100~200m布置一個圍巖移近量監測站,對頂底板和兩幫移近量均應進行監測,當發現圍巖移近速度急劇增加或一直保持較大值時,由掘進副礦長(副總工程師)組織相關單位分析原因,并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⑺錨桿受力狀況采用測力錨桿或錨桿液壓枕監測。巷道每隔300~500m布置一組監測點對錨桿受力狀況進行監測,特殊地段可適當加密,每組監測點至少監測4個部位(頂板2個、兩幫各1個)。

2、巖巷礦壓監測應符合如下規定:

⑴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定期對錨桿及錨索進行拉拔力試驗并做好原始資料記錄。

⑵定期做混凝土強度檢驗:將混凝土噴在35cm×45cm×12cm的摸板內。噴射時與實際結構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條件下養護28天。用切割機去掉周邊,加工成10cm×10cm×10cm的立方試塊,進行試驗。強度標號不小于C15。

3、施工單位將竣工巷道移交給接收單位時,連同巷道內頂板離層儀、牌板及資料一起現場交給接收單位,接收單位負責對巷道內頂板離層儀和牌板的保管。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把相關錨桿支護監測資料移交給接收單位技術員,接收單位技術員繼續對頂板離層儀進行測讀,做好原始記錄并存檔。

4、施工單位每周二上午技術例會上將監測數據交生產技術部,生產技術部收集整理,結合鉆孔探測資料,質量抽查情況等進行匯總,報送礦領導。

四、采煤部分

1、采煤工作面礦壓監測指標應包括“三量”及圍巖破壞特征。“三量”:包括頂底板移近量、支架載荷量、支柱(活柱)下縮量。圍巖破壞特征:包括端面距及端面冒高、煤壁處切頂臺階數目與高度、煤壁片幫深度、頂板切頂線位置、采空區懸頂狀況和冒落情況等。

2、綜采(綜放)工作面礦壓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⑴機頭、機尾的端頭支架或過渡支架處各設一條監測線,工作面內每隔10架支架設一條監測線。

⑵移架前觀測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后觀測支架初撐力,每一循環量取立柱下縮量,統計頂板破碎度、采空區頂板冒落狀況及支柱安全閥開啟率,并做好記錄,按循環及時填入統計表中。

⑶用采集器定期采集資料,并輸入系統進行分析。及時整理觀測數據,繪出壓力曲線圖,分析判斷頂板來壓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⑷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每班要有專人監測一次。正常回采期間,每天監測一次。

3、炮采(高普)工作面礦壓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⑴沿工作面長度方向在上、下安全出口以內3m開始,每隔10m左右設一條監測線。

⑵觀測:新設排永久支柱初撐力、工作面高度、活柱升出量;人行道采空區側支柱工作阻力;末前排支柱工作面高度、活柱升出量。

⑶及時整理數據,計算頂底板移近量和移近速度,繪出壓力曲線圖,分析判斷頂板來壓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⑷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每班要有專人監測一次。正常回采期間,每天監測一次。

4、采煤工作面兩巷(僅指煤巷錨桿支護巷道)礦壓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⑴測站沿用巷道掘進期間的,在采煤工作面投產前,原施工單位必須將巷道礦壓監測資料報礦生產技術部(科)審查后,移交給采煤區隊。

⑵采煤區隊應每周對巷道內的測站觀測一次,并做好記錄。及時整理數據,分析頂板離層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5、正常回采的工作面,采煤區隊每旬或每月必須將觀測、記錄、整理、分析的礦壓資料移交生產技術部,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礦壓觀測報告,由分管領導簽字,以便指導生產。生產技術部礦壓觀測人員,必須對每個采煤工作面進行每月不少于2次的監督、抽查。

6、新投產的工作面,采煤區隊要根據礦壓觀測設計要求,每班進行觀測記錄一次,直至放頂結束。采區要及時將原始資料、分析結果移交生產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