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掘作業規程管理規定

采掘作業規程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4719

煤礦采掘作業規程作為煤礦采掘作業的開工執照,礦井采掘工作面生產前必須編制工作面設計、作業規程和特殊生產、施工措施,并按照規定進行審批后貫徹執行;必須做到一工程一規程,科學合理組織生產,保障生產活動順利進行。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作為煤礦生產的重要技術文件,要真正起到指導生產、服務生產、保證安全生產的作用,有效消除作業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從源頭上消滅事故隱患,切實保障職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

第一條為了規范煤礦采掘作業規程的編制和實施,加強礦井采掘工程的技術基礎工作,促進安全生產,按照國家規定特編制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在本礦井從事煤炭生產和礦井建設活動的隊組和單位。

第三條采掘作業規程的編制原則:

1、作業規程編制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和相關技術規范;

2、作業規程編制時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推廣、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提高經濟效益;

3、必須嚴格按照“一工作面、一規程”的原則編制作業規程,不得沿用、套用作業規程,嚴禁無規程組織生產;

第四條?礦井必須建立健全作業規程編制和實施的責任制,各礦井由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組織,做好作業規程的編制、審批、貫徹、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第五條?作業規程編制由礦井生產技術科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要做到:內容齊全,語言簡明、準確、規范;圖表滿足生產需要,采用規范圖例,內容和標注齊全,比例恰當、圖面清晰,按章節順序編號;采用計算機編制。

第六條編制作業規程,必須具備下列文件、資料:

1、已經批準的有關設計(采區、綜采工作面、基建工程等設計)文件、資料;

2、地質測量部門提供的經過批準的地質說明書;

3、臨近工作面的礦壓觀測,瓦斯等級、煤塵爆炸性、煤的自燃傾向性鑒定,水害等資料;

4、由通風部門提供的通風資料;

5、由機電部門提供的供電系統圖和機電設備資料;

6、《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

7、有關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如崗位責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爆破管理制度、巷道維修制度、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制度、通風安全儀表使用維修制度等。

第七條作業規程編制之前,礦井的技術負責人、總工或副總工應組織本單位生產、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工人代表,對工作面煤層情況、地質構造情況、工作面四鄰情況進行現場勘查。檢查現場的生產條件、預測生產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討論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措施,明確生產的程序和任務,為作業規程的編制做好準備工作。

第八條作業規程編制內容應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具有針對性。對工程質量的要求不得低于《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中的規定。

第九條工程技術人員完成作業規程編制之后,應征求隊組負責人的意見,獲得同意并簽字后,上報審批。

第十條作業規程的審批,由礦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進行,并應由生產技術、安全、通風、地測、計劃、機電運輸、煤質、勞資、調度、供應等相關部門進行集體會審,各部門都要提出審查意見并簽字,最后由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審批。

經過批準的作業規程,各礦井要進行統一編號,并在生產科、安檢科、機電科、調度室等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作業規程的貫徹學習,必須在工作面生產之前完成;由隊組負責人組織參加生產的所有人員學習,應由編制本規程的技術人員負責貫徹。參加學習的人員,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考試合格人員的考試成績應登記在本規程的學習考試記錄表上,并簽名。

第十二條作業規程應由主管負責人簽字并組織執行,生產隊組負責人負責實施。所有現場工作人員都必須按照作業規程進行作業和操作。

第十三條對作業規程的實施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重點抓好下列工作。

?1、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工作面規程現場生產的指導、落實、修改和補充工作。

?2、應定期復查作業規程執行情況。

?3、從開始生產之日起,每月至少應重新學習一次作業規程。

?4、工作面的地質、生產條件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補充安全技術措施,并履行審批和貫徹程序。

5、采掘工作面生產施工結束后,應寫出作業規程的執行總結和工作面生產指標、經濟指標分析報告,送交礦生產技術科,連同作業規程、修改補充措施、圖紙等技術資料、文件一起存檔。存檔的作業規程文本、電子文檔不得修改,一般保存5年以上。

第十四條?礦井應把作業規程的編制和貫徹執行情況作為安全檢查的重要內容,組織技術、安全、通風、機電運輸等部門對作業規程及其執行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發現生產現場不按規程規定組織生產,應責令及時整改;如有規程不能滿足現場生產需要的情況,應責令其及時補充、修改規程,并履行審批和貫徹程序。

第十五條對于違反作業規程所造成的各類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進行追查處理,以便吸取教訓,進一步抓好安全生產。煤礦作業規程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文件,是煤礦必須編制和執行的三大規程(煤礦安全規程、煤礦作業規程、煤礦操作規程)之一。煤礦規程規范采掘工程技術管理,協調各工序、工種關系,是采掘隊組行為的準則。它既是煤礦貫徹安全生產方針、法律、法規、規章、規程、標準和技術規范,建立責任制、編制各時期作業計劃的基礎,也是評價采掘工程狀況、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和經過、劃清事故責任的主要依據。

第十七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2:采掘工程頂板管理規定

一、技術管理規定:

1、在設計采掘工作程前,礦生產科地測管理人員必須提供可靠的地質說明書。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須編制符合本實際情況的作業規程。如遇情況變化,必須及時編制補充措施,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并貫徹學習。作業規程中必須包括頂板管理說明書。頂板管理說明書中對于頂板來壓、堅硬或復合頂板、過老巷或構造變化帶、回柱放頂、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況必須進行說明,并制定專門的頂板管理措施。

3、支護設計必須依據工作面頂底板情況及礦壓觀測資料進行計算,并根據工作面支護密度的計算,合理確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護形式及機頭支護形式。根據炮采放頂煤的實際情況,機頭必須加強支護。作業規程中必須明確規定所需各種單體柱、梁的型號、數量及備用數量。合理確定支架架設方法和支架回撤方法。

4、掘進煤層巷道必須沿底送巷,不準留底煤。工作面要加強支架管理,實行全承載支護、循環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幫措施,強化檢測,保證質量。

5、沿空送巷,巷道設計與施工應避開集中壓力區,施工時間必須在工作面停采、頂板動壓穩定之后。

6、所有掘進工作面,迎頭到永久支護之間都必須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臨時支護形式,嚴禁空頂作業。前探梁或臨時支護形式、規格、質量標準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

7、掘進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須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執行《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

二、采煤工作面頂板管理:

1、工作面切眼掘進一般情況下要一次掘成,形成單體支柱配合鋼梁幫頂護嚴、支護到位。單體支柱架設要穿柱鞋。支護不能一次裝備的,要制定工作面裝備支護替棚措施,明確替棚、單體支柱及頂梁架設程序和質量標準。

2、工作面柱、梁必須編號,不許缺梁少柱;外觀缺損的柱、梁嚴禁使用。支護強度必須達到設計的支護強度要求。

5、工作面安裝結束,要經過生產技術部門組織的聯合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開始生產。

6、工作面初采必須制定專項初采安全技術措施,礦上應成立專門機構,堅持“三長”(礦、科、隊長)跟班制度。在工作面初采措施中,對工作面初采領導小組、工作面初采期間的支護管理和加強支護的特殊支護措施等內容,必須做出具體規定。

7、工作面初次來壓前后,要有專人觀測頂板壓力變化情況,及時采取支架維修、加固措施。

8、回柱時若出現工作面大面積來壓有推棚危險時,應立即停止工作加強支護,情況緊急時立即撤出人員并向調度室和值班人員匯報。

9、為保證支柱有足夠的初撐力,泵站壓力不能低于設計值,液壓管路不能有竄、漏液現象。

10、根據生產實際需要,研究確定我公司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初撐力不能低于4.5MPa,采煤工作面超前支護單體支柱初撐力不能低于6MPa。生產期間要保證支柱穩固,堅持循環測壓及循環注液制度。

10、在作業規程中,必須明確分段回柱距離、回柱與放頂距離及支柱與移溜距離。

11、根據上下兩巷頂板情況合理確定超前支護形式,并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巷道高度規定:炮采巷道凈高不低于1.6m,超前支護長度不小于20m。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須設專人維護,保證支護安全可靠、行人暢通。

12、工作面生產時要嚴格執行《采煤工作面工程質量標準及檢查評級驗收辦法》,落實采煤工作面工程質量責任制,嚴格執行質量驗收制度及敲幫問頂制度;定期分析支護質量存在問題,制定改進的具體措施。

13、工作面支柱確需穿柱鞋時,柱鞋的規格、尺寸、材質等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和說明。

14、礦要建立采煤工作面頂板管理統計分析表和頂板事故檔案,嚴格實行日常的事故分析制度。

15、礦要加強采煤工作面礦壓觀測工作。公司要通過礦壓觀測成果,結合本礦區實際,對開采的主采煤層進行頂板分類,及時制定相應的頂板管理措施。

三、巖石巷道掘進頂板管理規定:

1、巖石巷道掘進支護形式一般以錨噴支護為主,圍巖條件差時可采取錨網噴、架棚、錨索、錨索梁等復合支護形式。

2、支護設計以工程類比法為主,以理論計算法為輔。對處于軟巖中,變形較大的巷道要進行必要的巷道礦壓觀測,不斷優化同類條件下的巷道支護參數。

3、在巷道交叉點、巷道斷面變化處、巷道軸線變化段等特殊部位的支護設計要根據情況加強支護。

4、進行支護設計時,圍巖較差地段的支護,在向圍巖較好地段延伸時,持續支護長度不小于5m。

5、對于礦井內采用錨噴支護的永久巷道及工程,噴射砼的設計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砼配置強度不應低于C25;一般工程噴射砼的設計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砼配置強度不應低于C20。配置砼應優先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應與砼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一般水泥標號為砼強度等級的1.5-2.0倍。

6、嚴格執行光面爆破有關技術要求,光面爆破參數的確定必須和巷道圍巖條件相適應,并要根據現場地質條件的變化及時修改光面爆破參數。

7、沿七灰灰巖掘進巷道在灰巖堅硬、完整條件下可采用裸巷掘進,掘進過程中及時要掌握灰巖變化情況,一般情況下灰巖堅硬、完整時每15米向頂板探灰巖一次,灰巖破碎、出現裂隙時每10米向頂板探灰巖一次,礦生產技術科要收集資料,進行分析,及時調整巷道支護形式。

四、架棚巷道頂板管理規定:

1、架設棚子前,當班跟班班隊長或班長必須指派有經驗的工人按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并有專人監護,將浮石活矸清理干凈。

2、放炮前,靠近掘進工作面10m長度內的支架必須加固。放炮后,必須對放炮崩倒、崩壞的支架先行修復,修復支架時必須先檢查頂、幫,并有外向里逐架進行;迎頭作業在超前支護或臨時支護下作業。

3、支架間必須用牢固的撐木或拉桿連接起來。可縮性金屬支架必須用金屬拉桿,并用機械力矩扳手擰緊卡蘭,卡蘭擰緊扭矩不得小于150NM。支架和頂幫之間的空隙必須塞緊、接頂和背實。

4、堅持對煤或松軟圍巖進行松幫卸壓,減少支架變形,降低復修工程量,對確實需要修復的巷道,要及時編制措施進行修復。

五、錨噴巷道頂板管理規定:

1、錨桿眼必須按照作業規程的間排距施工,錨桿至迎頭的間距必須小于錨桿的設計排距。當班驗收員逐排檢查并做好施工記錄。

2、打眼前,必須敲幫問頂,撬掉活矸,并架設好臨時支架。鉆眼應按事先標定的眼位鉆進。鉆完后應將眼內的巖粉和積水清理干凈。

3、錨桿眼必須當班打當班錨,做到打一個眼錨一根桿。

4、錨桿眼必須按照規定角度打眼,不得順層面、裂隙打眼,其與井巷輪廓線或巖面夾角不小于75°,當班驗收員檢查并做好記錄。錨桿孔深度按設計長度打眼,當班驗收員逐孔檢查并做好施工記錄。

5、錨桿錨固力達到設計值的要求,巷道每10m必須對錨固力檢查一組,每組檢查不少于3根錨桿,并做好檢查記錄。

6、巷道噴射砼前必須檢查其掘進斷面是否符合質量要求,欠挖部分必須修整好。錨桿安裝和金屬網鋪設要符合設計要求。

7、噴射砼前必須沖洗巖面,并在巷道拱頂和兩幫安設測定噴厚的標志。噴射砼支護時,必須設墻角,墻角深度不得小于100mm。

六、維修和回撤巷道頂板管理規定

1、維修和回撤巷道作業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報礦技術負責人審批后方可作業。

2、維修巷道應有外向里逐段進行,回撤巷道金屬支架時應由里向外進行。

3、維修巷道前必須先加固附近支架。

4、支架巷道變形嚴重進行修復時,一條巷道嚴禁多頭施工。

5、巷道維修作業,必須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七、過斷層、裂隙帶和巖性突變地段巷道頂板管理

1、必須加強掘進地段的地質調查工作,根據所掌握的地質資料,及時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帶中掘進,必須一次成巷,盡可能縮短圍巖暴露時間,減小頂板出露后的撓曲離層,提高頂板的穩定性。

3、施工中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交接班和安全檢查制度。要經常觀察圍巖穩定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及時處理。

4、掘進工作面臨近斷層或穿斷層時,巷道支護應采用U型鋼支架或U型鋼支架加錨網噴或錨索的復合支護,棚距比正常段要縮小。

5、必須減小空頂距離,及時架設臨時支架,永久支護緊跟工作面迎頭。

6、采用鉆爆法破煤(巖)時,必須少打眼、少裝藥、放小炮,盡量保持圍巖的穩定性。若放炮中頂板難以控制與管理,有冒頂危險,應改用風(手)鎬方法掘進。

7、巷道支架背板要嚴實,提高支架對圍巖的支護能力,防止掘進中漏頂或漏幫。

8、當頂板特別松軟破碎時,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頂板。具備條件時,也可采用對頂板注漿錨固的方法。

9、在頂板巖性突變地段,要及時打點柱支護突變帶頂板。對離層傘檐狀圍巖要及時敲掉。

篇3:公司采掘修頂板管理規定

為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的生產方針,切實做好采掘修工作面的頂板管理工作,防止頂板事故,搞好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加強煤礦頂板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煤行〔2008〕176號等有關規定,結合**公司頂板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公司采掘修頂板管理暫行規定》望各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公司各級領導必須把頂板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布置、檢查、總結生產工作時必須同時布置、檢查、總結頂板管理工作。公司及礦井都要成立頂板管理領導小組,公司每季度、礦每月召開一次頂板管理專業會議,及時總結交流頂板管理工作經驗教訓,分析事故案例,不斷提高頂板管理水平。

每年在安全措施工程中,必須安排一定的頂板管理項目和資金,逐步提高頂板管理手段。

第二條公司總經理(主要負責人)、礦長是頂板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頂板管理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要定期組織開展頂板管理安全檢查,聽取總工程師,分管副總經理、分管副礦長及生產、地測、安全部門的匯報,督促檢查頂板管理工作計劃、規章制度、主要技術組織措施和資金、隱患整改、頂板事故控制指標落實情況,及時作出頂板管理工作的決策和指令。

第三條公司分管副總經理、礦分管副礦長對頂板管理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礦分管副礦長是現場頂板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健全組織機構和配備人員,落實和領導實施頂板管理工作計劃,組織、協調、落實現場頂板管理各項工作,組織制定(或修改)各級干部和機構安全崗位責任制。礦分管副礦長要重點抓好采煤工作面切眼支護、初次放頂、切眼安裝、切眼擴幫、上下端頭支護和放結束頂以及掘進工作面迎頭臨時支護、貫通、開口、過構造以及斜巷防架棚傾倒等關鍵環節的頂板管理工作。

第四條公司、礦總工程師是頂板管理工作的第一技術責任人,對本單位頂板管理工作負技術上的領導責任。負責配備技術力量,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組織編制審批地質說明書、支護設計、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制訂年度頂板管理技術措施及資金計劃,報公司總經理、礦長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五條公司安全監察局長、礦安全副礦長對本單位頂板管理工作負監督責任。要按監察條例配齊人員、健全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嚴格按規程和本規定監督檢查頂板管理工作、頂板管理相關制度及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現場落實情況,督促隱患整改。組織礦井頂板支護、安全質量的月、季驗收管理工作,分析頂板事故原因。

第六條公司及礦井各職能部門在加強業務保安的同時,要加強頂板管理工作的專業化管理,公司、礦井生產技術部門作為頂板管理的兩級主管部門,應配備頂板管理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頂板管理日常技術業務,經常深入現場解決頂板管理中的技術管理問題。礦地測部門要加強采掘工作面的地質工作,摸清構造變化,按要求對工作面進行地質預報,防止地質構造變化引起的頂板事故。設計部門要把好設計關,巷道布置要有利于頂板管理,堅持無煤柱開采、沿空送巷。

第七條施工區隊是頂板管理的現場責任單位,采、掘、修隊長和技術員分別對頂板管理工作負直接領導和技術責任。區隊質量驗收員負現場質量檢查、監督、驗收責任。所有跟班隊長、班長負責現場指揮工作,要隨時掌握頂板情況,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安全生產,并經常教育職工重視頂板管理。

第八條每個采掘工作面必須有符合本工作面實際的作業規程,巷道維修根據相關規定制訂作業規程或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由礦主管部門和安全監察部門審核、礦總工程師批準后,作為施工依據,向區隊干部、工人貫徹,并有記錄及個人簽字可查。如遇情況變化,要及時修改補充,并重新履行審批手續,方可貫徹執行。

第九條各單位要嚴格執行《采掘修工程質量標準及檢查評級辦法》,落實采煤、掘進和巷修工作面工程質量責任制,嚴格執行質量驗收及敲幫問頂制度,堅持公司季檢查,礦旬檢查、月驗收,定期分析支護質量存在的問題,制訂改進的具體措施,并將噸煤、進尺單價與質量等級掛鉤,獎罰分明。

第十條采掘修工作面嚴禁空頂作業,回采工作面上下端頭要加強支護,并及時掛梁和打臨時柱,掘進、巷修工作面要堅持超前臨時支護,任何人不得在無支護的頂板下作業。

第十一條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礦長、總工程師直到采掘修區隊工人,都要接受頂板管理和礦山壓力與支護知識的技術培訓,公司負責隊長、技術人員以上干部培訓,工人由礦負責培訓。培訓內容要包括礦壓觀測、頂板管理知識,液壓支架、單體液壓支柱、金屬頂梁的結構與性能,有關操作規程及作業規程。

第十二條根據**公司頂板特點及管理辦法,制定科研計劃。難度大的頂板管理課題要積極與上級科研部門、專業院校協作,組織技術攻關。

第十三條積極推廣應用頂板管理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使頂板管理向科學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第二章回采工作面頂板管理規定

第十四條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有頂板管理方面的內容,要有符合工作面實際的支護設計和頂板安全技術措施。遇斷層、老巷等地質構造變化時要制定專門的頂板管理措施。

第十五條加強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的頂板管理

初次放頂:即新工作面從開切眼開始到工作面回采推進到直接頂開始冒落,冒落高度達到采高的1.5-2倍,此階段的垮落稱初次放頂。若老頂的初次垮落對工作面有威脅時,初次放頂階段包括老頂的初次垮落。

初次放頂時必須成立由生產礦長、總工程師、生產、調度、地測、安監部門和采煤隊組成的初放領導小組,并且每班必須有領導小組成員跟班指揮,檢查工作面不安全因素和初放措施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初采期間,嚴禁反幫采煤,嚴禁工作面磨斜回采,嚴禁托頂煤和超高回采。

凡初次放頂期間直接頂的冒落高度達不到采高的1.5倍時,要采用人工強制放頂措施,其炮眼位置、數量、深度、角度、間距、裝藥量等參數要在作業規程中作出明確規定并嚴格執行。只有在初放領導小組確認頂板已垮落,工作可以正常回采時,初放領導小組方可撤出。

第十六條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

施工單位跟班隊長、班組長進班后,必須首先對工作面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只有確認安全后,方可準許人員進入工作面。

每個工作人員要隨時注意頂板變化情況,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認真檢查作業地點頂板、煤墻、支架等情況,發現問題要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第十七條采煤工作面必須配足配齊梁柱,嚴禁出現缺梁少柱現象,并且在上順槽要有足夠的備用梁柱,否則不準生產。

第十八條工作面控頂距要符合作業規程要求,嚴禁提前回柱。

第十九條工作面支柱要實行全承載編號管理,不準出現空載柱,放頂回撤下的柱子要打在新的切頂線上,以便增加工作支護強度和切頂能力,減少頂板下沉量。

第二十條回采工作面必須按作業規程要求及時打好貼幫臨時柱,初撐力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要求,崩翻的棚梁要及時扶正打好,嚴禁空頂作業。嚴禁出現“丁”字棚。

第二十一條工作面液壓支柱要升緊打牢,不準打在浮煤、浮渣上。排距、柱距、迎山角,必須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液壓支柱初撐力達不到規程要求或鉆底時,必須穿柱鞋和加強二次補液管理。

工作面液壓支架必須接頂,頂板破碎時必須超前支護。嚴格控制采高,嚴禁采高大于支架最大支護高度。當煤層變薄時,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護高度。處理倒架、歪架、壓架以及更換支架和拆修頂梁、支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第二十二條抓好工作面鋪網和注漿灑水工作。分層開采的頂分層工作面堅持鋪頂網,并按作業規程規定聯好網。頂分層工作面必須進行注漿灑水,底分層工作面老塘出現破網時,必須及時認真將網補好,嚴防工作面流矸、沖矸,防止網下推垮型冒頂事故。

第二十三條頂分層開采工作面嚴禁局部托頂煤開采,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托頂煤時,必須制定專項的安全技術措施,經礦長、總工程師批準后,才準托頂煤生產。

第二十四條工作面上下機頭要堅持基本棚和四對八根長鋼梁配合支護,長鋼梁要成對使用,并至少按一梁三柱架設。

第二十五條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與巷道銜接處的20m范圍必須加強支護,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此范圍內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安全出口和與之相連接的巷道必須設專人維護,發生支架斷梁折柱、巷道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更換、清挖。加強支護使用的支柱初撐力符合作業規程要求。

第二十六條工作面遇斷層、過老巷時,要避免平行過,盡量減少破碎頂板一次暴露面積,并堅持超前處理。

第二十七條對于松散頂板和破碎頂板要及時支護,盡量減少空頂時間和面積,頂板要剎嚴背實,嚴禁空頂。頂板破碎帶要增加支護密度和強度,嚴防頂板冒落。

第二十八條人工分段放頂,段距不得小于15m,放頂時,必須兩人配合,嚴格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則,并且在分段處打好收尾柱,嚴禁在頂板破碎或斷層處分段接茬。當頂板破碎或遇斷層破碎帶時,破碎帶應分在同一段內。

第二十九條處理冒頂時候時,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統一指揮,并派有經驗的人員觀察頂板情況。處理冒頂時,要保持后路暢通和冒頂區附近支架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嚴防在搶險過程中發生二次冒頂造成事故擴大和人員傷亡。

第三十條工作面結束放頂時,必須制定放結束頂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向所有參加施工的干部和職工貫徹,并嚴格按措施執行。

第三十一條加強回采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的使用和管理,定期維護和檢修,對漏液、缺爪、缺水平碗、平柱頭、超期服役的支柱要及時更換,保證支護質量。

第三章?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規定

?第三十二條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要明確永久和臨時支護方式、最大空頂距、循環進度、爆破參數。要按作業規程規定對掘進工作面進行永久支護和臨時支護。在松軟的煤、巖層或者流砂層及地質破碎帶中掘進巷道時,必須采取特殊措施。

第三十三條在爆破前必須加固靠近工作面10m范圍內的支護,爆破中破壞的支護必須及時修復。砌碹、架棚巷道支護與頂幫之間的空隙必須及時填實,支架間應設牢固的撐木或拉桿。

第三十四條采用錨桿、錨索、錨噴支護的巷道,錨桿、錨索的材質、拉力和預緊力、噴層厚度和強度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第三十五條掘進過斷層、應力集中區、冒落區、石門見煤附近的三角區、開石門和巷道貫通等事故多發部位,礦技術部門要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貫徹執行。在掘進過程中,由分管掘進的副礦長或副總工程師組織安監部門、技術部門的人員和掘進區(隊)長到現場指揮。

第三十六條掘進巷道開口必須有開口卡片并制定專項技術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能開口。專項技術措施中對抬棚及支架架設、抬棚及其穿梁規格、柱腿長度、背幫背頂、放炮等都要有明確要求,并附施工示意圖。

第三十七條巷道開口必須架設雙暗抬棚,抬棚梁長度要比基本棚梁長200mm。抬棚穿梁要專門加工制作,梁長至少要比基本棚梁長500mm,梁爪距梁頭距離不小于300mm。

第三十八條架設抬棚前,靠近開口處要先架臨時抬棚,后架正式抬棚。開口完畢,正式抬棚安全可靠方可拆掉臨時抬棚。

第三十九條架設抬棚時,柱腿要栽在硬底上,柱窩深度不小于200mm。幫頂必須背緊剎牢。

第四十條抬棚架好繼續掘進時,只準先用手鎬或放小震動炮掘進。第一架棚必須貼穿梁端架設,以保證抬棚和第一架棚穩定可靠。

第四十一條巷道掘進的頂網鋪設,必須合理搭接、鋪平鋪展、扣扣相聯。

第四十二條巷道冒頂流矸處必須背嚴剎牢,并在其下方增設抬棚加固支架。不準在冒頂流矸處開口。

第四十三條堅持使用前探梁超前臨時支護,金屬拉桿必須緊跟窩頭,每棚6根(梁及兩幫腿各2根),使用長度不小于5m。架抬棚處穿梁及幫也必須使用,并打齊打牢。

第四十四條煤層傾角較大的巷道,掘進時支架要接頂架設,嚴禁留三角頂煤。巷底要平、直,不許留臺階。

第四十五條巷道交錯重疊時,要合理設計支護形式,上部巷道要架設抬棚,禁止在支架上再架設支架。

第四章巷道維修工作面頂板管理規定

第四十六條巷修工作面除認真貫徹落實作業規程和綜合措施外,對處理冒頂、修理大斷面交岔點等特殊工程還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未經批準不得進行施工。

第四十七條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整修巷道前要檢查原支架和頂板完整情況,對離層頂板、危巖、傘檐等妥善處理后再進行作業。

第四十八條獨頭巷道維修時,必須遵守由外向里的順序。拆除原支護前要先加固臨近支架,進行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傾斜巷道中還必須有防止矸石、材料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第四十九條擴棚、替梁、換柱或加棚挖柱窩前,都必須首先加固其前(后)支架,新架棚柱腿要打到實底上,柱窩深度不小于150mm,嚴防支柱蹬空。

第五十條處理冒頂絞架時,要先加固周圍支架,保證維修地點支架的穩定性,保證后路暢通。作業時要三人配合,專人觀察頂板、防止處理冒頂過程中二次冒頂造成人員傷亡。

第五十一條每半年由分管副礦長或總工程師組織對全礦在用巷道進行一次全面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分輕重緩急制定出維修計劃,及時維護修理。

第五十二條加強巷道維修專業隊伍建設,保證巷修人員配備充足,滿足礦井巷道維護要求。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