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A尾礦庫事故事件統計分析制度

A尾礦庫事故事件統計分析制度

2024-07-10 閱讀 3050

一、目的

對事故、事件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結果為糾正行動提供有效的信息,防止同類事故、事件的再次發生。

二、范圍

發生在公司范圍內的所有生產、生活中的一切事故、事件都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統計分析。

三、職責

1、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對公司范圍內發生的事故、事件進行統計分析。

2、各車間、部室進行對本單位內發生的事故、事件統計分析。

四、工作程序

1、指標分析要求

每月底將公司本月所發生的死亡、受傷、職業病、疾病、未遂事故、事件進行整理登記,并將與本單位上年度同月份(本年度上月份或同行業單位當月)的事故、事件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原因和規律。統計結果分析采用圖表顯示。(主次圖、事故趨勢圖、柱狀圖、平面圖等)

2、統計分析的內容要求:

(1)事故原因、種類;

(2)每部門事故、事件;

(3)傷害發生的時間特性;

(4)傷害發生的地點;

(5)致害物;

(6)傷害部位;

(7)受傷人員的年齡結構;

(8)哪一階段的雇員;

(9)原因分析;

(10)不安全的行為和環境分析;

(11)職業衛生重要因素分析。

3、統計分析的計算指標及計算方法

(1)計算指標:①工傷事故頻率②百萬工時死亡率③未遂率。

(2)計算方法:

①月工傷事故頻率=當月工傷事故人次/當月職工總人數×1000‰年工傷事故頻率=當年工傷事故人次總和/當年12個月職工總人數平均值×1000‰

②百萬工時死亡率=(月)年死亡人數/(月)年實際工時數×106

(3)未遂率=未遂事故、事件數/事故、事件總數×100%

(4)時間要求

①各單位、部室每月進行統計、分析,公司每年進行一次統計分析。

②年底公司及各單位應對全年發生的事故、事件進行回顧,對照上年度進行比較。

4、其它要求

(1)單位要為統計分析人員提供工作所需辦公室、通訊等保障性資源。

(2)統計工作人員要認真工作、實事求是,準確反映統計結果。

(3)在統計分析時要對職業病癥進行評估,辨識非職業病或職業病,確保職業病不被統計遺漏。

(4)定期將統計分析結果向領導匯報、并公布。

(5)統計要求:項目齊全;范圍全面;數據準確、真實、完整;統計方法合理;結果要有針對性、可比性、規律性或趨勢性。

五、相關記錄

《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篇2: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分析制度

第一條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印發《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制度》的通知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統計和分析范圍:本公司所屬辦公區、生活區、車間、庫房及危險品裝卸、搬運、操作等環節發生傷亡事故,凡由于管理不善或安全防護設施不健全而造成的職工傷亡事故,都作為職工傷亡事故來報告和進行統計和分析。公司按規定配備專職裝備技術管理人員,負責公司車輛、救援設施和設備的管理,熟練掌握相關裝備的使用和維護工作。

第三條統計和分析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單位的基本情況、事故發生的起數、死亡人數、重傷人數、急性工業中毒人數、單位經濟類型、事故類別、事故原因、直接經濟損失等特種設備技術專管員應定期學習安全法律法規,參加相關部門的技術培訓和考核。

第四條凡公司的救援車輛和司機,在執行公司的任務時發生傷亡事故,都按職工傷亡事故來報告和進行統計和分析。建立車輛設備技術臺帳,按時對車輛裝備進行維護、保養,定期組織檢查,對失效,過期的裝備技術及時更新。

第五條職工乘坐公司交通工具在外執行任務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不論交通部門是否報告統計,都作為職工傷亡事故來報告和進行統計。

第六條公司職工因違反勞動紀律而發生傷亡事故,凡在勞動過程中,或雖不在勞動過程中,但與企業設備有關的,都應報告統計和分析。

第七條職工負傷后,在30天以內死亡的(因醫療事故而死亡的除外,但必須得到醫療事故鑒定部門的確認),均按死亡事故來報告和進行統計和分析;超過30天死亡的,不再進行補報和統計。

第八條公司職工在勞動過程中因病導致受傷、死亡,經縣級以上醫院診斷和勞動安全監察部門的調查,確認系本人疾病造成的,則不按因工傷亡事故來報告和進行統計和分析。

第九條凡涉及兩個以上主體時發生的傷亡事故,由事故主要責任方負責報告和統計。若主要責任分不清的,暫由公司統計傷亡人數,但要注明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說明事故概況。

第十條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產辦負責解釋并監督實施。

第十一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四川三和奧邦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0日

篇3: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分析管理制度

1、公司應設立各類事故、事件統計分析組織機構,辦公室設在公司安環部;

2、組織機構成員由公司各部室、各專業技術主要人員組成,各成員須具備國家行業資格證且有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等條件;

3、事故、事件統計分析要完成和滿足指標要求、內容要求、時間要求等;

4、統計、計算的指標及計算方法為工傷事故頻率、百萬工時死亡率、未遂率;

5、公司為事故、事件統計分析提供人員、資金、設備、運輸等足夠資源;

6、事故、事件的統計整理以本月及過去12月的死亡、受傷(重、輕傷)、職業病、疾病、未遂事故的統計資料為準;

7、所有事故、事件以事故性質、類別等數據通過條型統計表、折型統計表等圖形形式顯示,并通過圖形反映、尋找事故規律及特點;

8、尋找事故規律及特點主要針對事故原因種類、傷害發生的時間特點、傷害發生的地點、致害物、傷害部位、職業衛生重要分析、工傷事故率分析、事故事件費用分析、標準化元素分析等;

9、依法定期對職業病癥進行評估、辨識非職業病和職業病,并公布統計分析結果;

10、及時向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事件統計分析結果;

11、統計過程應做到統計項目齊全、統計范圍全面、數據準確、真實完整、統計方法科學合理;

12、事故、事件統計分析的有效性應體現數據合理且有針對性、數據有可比性、明確規律和趨勢變化等;

13、以會議、培訓或通過報紙、板報、電視等方法對事故事件進行回顧,起到總結經驗、警鐘長鳴;

14、事故、事件統計分析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為糾正錯誤行為提供有效信息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