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礦提升運輸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提升運輸的管理工作,保證提升運輸的安全運行,更好的服務于井下礦山安全生產,制定本制度。
2范圍
適用于**公司提升運輸的安全管理。
3術語
提升運輸:
4主要職責
4.1設備能源部
4.1.1負責和組織提升系統設計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4.1.2根據提升系統的要求選擇提升運輸設備。
4.1.3負責定期組織人員檢查,如發現提升運輸設備達不到安全規范和設計能力要求,應立即組織相關部門更換。
4.2安全監督管理處
負責定期組織人員檢查,如發現提升運輸系統、設備和制度的執行情況達不到安全規范的要求,應立即責令相關部門更換和完善。
4.3機電、運輸工區
4.3.1負責提升運輸設備按照設計要求組織施工和安裝。
4.3.2原則上機電工區主要負責副井提升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運輸工區主要負責主井、盲主井的提升運輸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
4.3.3負責提升系統的各部分,包括提升容器、連接裝置、防墜器、罐耳、罐道、阻車器、罐座、搖臺(或托臺)、裝卸礦設施、天輪和鋼絲繩,以及提升機的各部分,包括卷筒、制動裝置、深度指示器、防過卷裝置、限速器、調繩裝置、傳動裝置、電動機和控制設備以及各種保護裝置和閉鎖裝置等,每天應由專職人員檢查一次,每月應由設備能源部組織有關人員檢查一次;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將檢查結果和處理情況記錄存檔。
5工作程序
5.1提升運輸系統的安全管理
5.1.1現場管理人員定期對提升運輸系統進行檢查,查出問題及時向工區匯報,工區上報設備能源部,設備能源部根據設備運行情況決定維護方法。維護方法確定后由設備能源部通知施工單位按要求及時維護。
5.1.2設備能源部管理人員督察提升設備的質量和性能,確保質量和運行達到要求;同時工區現場管理人員應對維護質量進行監督,確保設備安全運行,如果運行質量達不到預定要求時,由設備能源部下令通知施工單位整改或更換。
5.2人員站在空提升容器的頂蓋上檢修、檢查井筒時,應有下列安全防護措施:
5.2.1應在保護傘下作業。
5.2.2應佩帶安全帶,安全帶應牢固地綁在提升鋼絲繩上。
5.2.3檢查井筒時,升降速度應不超過0.3m/s。
5.2.4容器上應設專用信號聯系裝置。
5.2.5井口及各中段馬頭門,應設專人警戒,不應下墜任何物品。
5.3對提升鋼絲繩,除每日進行檢查外,應每周進行一次詳細檢查,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人工檢查時的速度應不高于0.3m/s,采用儀器檢查時的速度應符合儀器的要求。對平?繩(尾繩)和罐道繩,每月進行一次詳細檢查。所有檢查結果,均應記錄存檔。
5.4提升裝置,應備有下列技術資料:
5.4.1提升機說明書。
5.4.2提升機總裝配圖和備件圖。
5.4.3制動裝置的結構圖和制動系統圖。
5.4.4電氣控制原理系統圖。
5.4.5提升系統圖。
5.4.6設備運轉記錄。
5.4.7檢驗和更換鋼絲繩的記錄。
5.4.8大、中、小修記錄。
5.4.9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
5.4.10司機班中檢查和交接班記錄。
5.4.11主要裝置(包括鋼絲繩、防墜器、天輪、提升容器、罐道等)的檢查記錄。
制動系統圖、電氣控制原理圖、提升機的技術特征、提升系統圖、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等,應懸掛在提升機室內。
6相關文件
6.1《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6.2《采礦手冊》。
7相關記錄
7.1《提升運輸系統日常檢查臺賬》。
7.2提升運輸設備運行記錄。
7.3提升鋼絲繩檢查記錄。
篇2:提升運輸及鋼繩檢查制度范本
1、絞車司機在使用車輛前必須檢查鏈環,插銷、鴨咀、碰頭,車盤是否符合要求。
2、絞車司機每班接班時檢查鋼絲繩。陰車器擋車欄有無異狀和損壞,推車工在拉車前檢查鏈環,插銷,保險裝置是否掛牢、掛車與打信號一人操作。
3、絞車司機對絞車的工作閘、保險閘、鋼絲繩、繩輪、滾筒、軸承、大軸及螺絲每班進行一次檢查,司機要持證上崗。
4、下檔車欄由下推車工負責檢查。
5、檢修工應按下列項目每周進行一至二次檢查。
1)鋼繩外觀檢查,要檢查潤滑、銹蝕、變形受損和斷絲情況。
2)鋼絲繩按每30米定一檢測點,進行直徑磨損檢查。
3)各繩長、緊固螺栓、銷子、連接環、防墮器等不應有裂絞變形等狀況,凡已變形修復的不得用于斜坡提升。
6、鋼絲繩檢測標準
1)各種鋼絲繩在一個捻距內斷絲斷面積同鋼絲繩的總斷面積之比達到下列規定時,當達到6%,必須每天檢查,當達到10%時必須立即更換鋼絲繩。
2)鋼絲繩如果受猛烈拉力的一段發現有損壞或其長度增長0.5%以上時必須更換。
3)鋼絲繩使用后期斷絲數或伸長延展突然加快(例如連續三天出現顯著伸長、或在某一捻距內每天都有斷絲出現,必須立即更換)。
4)鋼絲繩出現以上各種跡象必須更換,如在繩頭部位而鋼絲繩其余部位均未達到每天檢查的要求時,允許采用剁繩頭的辦法處理后使用。
篇3:提升運輸系統管理制度
礦山企業的提升運輸系統,是整個生產系統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保障企業生產任務順利完成、保護人員生命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做好提升運輸系統的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首要任務。為加快公司發展速度,保證安全生產,特制定提升系統管理制度。
一、提升運輸系統主要由下列部分組成:
1、提升機;2、提升主鋼絲繩;3、提升容器(箕斗、罐籠、礦車);4、天輪;5、導向輪;6、井架;7、井塔;8、罐道;9、軌道;10、井筒和井筒裝備;11、裝載設備:12、卸載設備;13、井底裝置等等。
二、提升系統的分類:
1、以提升對象分:主井提升、副井提升。
2、以提升容器分:箕斗提升、罐籠提升、礦車提升。
3、以井筒的提升井道角度分:立井和斜井。
4、以安裝場合分:地面提升設備和井下提升設備。
5、以生產與施工分:固定提升設備和鑿井提升設備。
6、以提升機類型分:單繩纏繞式和多繩摩擦式。
三、提升運輸系統規范:
1、提升機是提升運輸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操作工、維修責任人除每班進行檢查外,每三天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是各項安全裝置、制動裝置、潤滑裝置,要保證靈活可靠,決不能帶病運轉,做好運轉記錄。
2、提升機電控,要嚴格執行班檢、點檢、定期維護,保證設備的技術性能。
1)安全保護回路完整,各元器件靈敏可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隨意拆除和越過原回路元件工作。
2)自動和制動裝置要保證達到設計標準要求,檢修或更換時應符合原技術參數,缺陷和隱患要及時消除。
3)電氣控制系統要嚴格執行定期調試和校驗,各種控制系統的調試、校驗應每年進行一次。
4)未經原設計單位同意,不得改動接線方式,如達不到標準和要求強行開動設備時,出現后果追究領導和當事人責任。
3、鋼絲繩、罐籠、罐道、天輪、井架、井框,除每天進行檢查外,每周進行一次全而檢查,并做好提升系統安全檢查記錄。
鋼絲繩在每周檢查時,要嚴格按照O.3m/s的速度進行檢查,同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定期更換鋼絲繩。
4、裝載設備、卸載設備、井底裝置,除每天正常檢查外,每周要進行一次徹底檢查,以確保提升系統安全。
四、提升系統安全保護裝置:
1、防止過卷裝置:當提升機的提升容器超過正常終端停止位置0.5m時,提升機必須能自動斷電,并能使保險閘發生制動作用。
2、防止過速裝置:當提升機速度超過最大速度15%時,必須能自動斷電,并能使保險閘發生制動。
3、限速裝置:提升速度超過3m/s的提升機必須裝設限速裝置,以保證提升容器到達終端的速度不超過2m/s,如果限速裝置為凸輪板,其在一個行程內的旋轉角度應不小于2700。
4、深度指示器失效保護裝置:當深度指示器失效時,能自動斷電,并能使保險閘發生作用。
5、閘間隙保護裝置:當閘間隙超過規定值時,能自動報警和自動斷電。
6、松繩保護裝置:按規程,3m以上的纏繞式提升機應設松繩保護裝置,松繩裝置應并接入安全回路和報警回路,在鋼絲繩松弛時能自動斷電,并報警。
7、防墜裝置:當提升鋼繩破斷時,提升容器上的防墜裝置動作,將提升容器固定卡在罐道上,確保容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