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H礦支護管理制度

H礦支護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2209

1目的

為保證支護作業符合**公司安全管理要求,使支護作業更好的服務于整個井下礦山安全生產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適用于**公司井下支護作業的安全管理。

3術語

支護是指為了維護巖石原有的應力平衡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4主要職責

4.1經營部

負責支護設備的采購。

4.2設備能源部

負責處理支護設備和設施運行故障和提供相關的技術措施。

4.3安全監督管理處

4.3.1負責支護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

4.3.2負責定期組織人員檢查,如發現支護設備、設施達不到安全規范的要求,應立即責令相關部門更換。

4.4生產工區

負責定期組織人員檢查,保證支護設備良好運行,作業人員按要求操作,否則應立即停產整改。

5工作程序

5.1上崗條件

5.1.1接受每年不少于20h的在職安全教育,熟悉支護工種操作技術并經考核合格。

5.1.2熟識和掌握所用工具的結構和性能,能熟練準確地操作,并懂得一般性維護保養和故障處理知識,了解支柱的原理,熟練掌握支柱的方法。

5.1.3身體條件具備高空作業的要求,能積極主動做好防墜落工作。

5.2安全規定

5.2.1嚴禁班前喝酒,工作期間不準脫崗,不準讓非支柱工頂替支柱工進行支護作業。

5.2.2必須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作業,單人不許進行作業。

5.2.3高處作業,超過基準面2.0米,必須系安全帶,在獨頭巷道作業時,安全出口要保證,并要有良好的通風和照明。

5.2.4施工前,應認真檢查和處理支柱作業區的危石,材料應堆放在安全地帶。

5.2.5施工中,應經常檢查攜帶的工具、繩索和安全帶,有無滑落、磨薄和松脫的現象,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確保安全。

5.2.6人道板臺架設應牢固可靠,梯子應捆扎牢靠,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進行施工的作業區,施工中,天井下方嚴禁站人。

5.3主要技術參數

5.3.1采場人道梯子間的設置,必須符合:

1)梯子的傾角不大于800。上下相鄰兩個梯子平臺的垂直距離不大于4米。

2)上下相鄰平臺的梯子孔要錯開,梯子孔的長和寬,分別不小于0.7米和0.6米。

3)梯子上端高處平臺1米,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米,梯子寬度不小于0.4米,梯蹬間距不大于0.4米。

5.3.2用普通法掘進天井當高度超過7米時,應升梁備幫,設置梯子間、渣子間等設施,天井橫梁不準打在浮石上,梁窩的深度,硬巖石不小于5cm,軟巖不小于10cm,并用木楔從上往下楔緊,搭設的安全棚、工作平臺必須牢固可靠。

5.3.3打立柱(或點柱)時,要做到選取位置合理,能滿足安全需要。柱窩要清到基巖,柱頂位置恰當,上下要楔緊,盡量做到“穿鞋戴帽”。

5.4作業準備

5.4.1下井前

1)準點上班,接受派班指令和班前安全教育,了解本班作業意圖和有關注意事項,清楚作業場所位置、熟識避災路線。

2)選料時要注意,不得選用腐朽、蛀孔、軟雜木、開裂的木材作為永久支架,應使用經過防腐處理木材。

3)備齊工具和支護所需的材料等,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帶、手套、照明、防塵用具等。乘罐、下井遵守《乘罐制度》,聽從井口管理人員的統一安排。

5.5作業

5.5.1作業前

1)天井搭設板臺時,為防止作業地點的炮煙濃度太大,進入作業點時,首先要開動局扇,加強通風,確認無炮煙危害,方可進行后續作業。

2)檢查作業點的照明是否符合要求,檢查作業場所的環境、安全設施等,保證工作區域安全。

3)如需要找頂,先看好退路,由外向里找頂撬幫,找頂時,危險范圍內不準有他人進入。

4)搭板臺時,要清理作業面上方的浮石與雜物,打立柱時,要清除開挖面的浮石和墻角的巖渣、堆積物,開挖柱窩要到基巖。

5)在有車輛通過的巷道施工時,前后80m設置臨時信號,結束后立即撤除。

5.5.2作業時

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安全地點加工木料,打鍾時不準帶手套,不用的工具應放在工具包內,嚴禁在天井上往下投擲工具材料。

2)在人道內(或上方)提拉物料,應捆扎結實,下方禁止站人。

3)在采場人道內搭設板臺時,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隙,保證風水管路的上升。

4)平巷架設支架時,應將梁、柱在搭接處用木楔與頂、幫楔緊,頂棚與兩幫用背板背嚴,空隙要塞緊,梁與柱的搭接處應用扒釘固定。

5)用普通法掘進天井當高度超過7米時,應按要求應升梁背幫,設置梯子間、渣子間等設施(具體要求見3、主要技術參數)。

6)人道梯子間按要求搭設,平臺無浮石、雜物,梯子生根要可靠。

7)撤換安全棚子時應由里向外進行,天井由上向下進行,每次撤換不得超過兩架,架設時,要從外往里進行,天井由下往上進行。

8)封人道時,軌道(或圓木)應平行于幫壁緊密地排列,盡量不留有空隙。

5.5.3作業完成后

1)作業完成后,要及時清理掉板臺上浮石和雜物,將撤下的廢舊木料運到指定地點(大巷以外叉巷里面)堆放整齊,并將木料上的元釘、扒釘用釘錘起出或釘入木內。

2)檢查支護的棚子(或搭設的板臺)是否牢固可靠,要及時進行加固正在使用的支護系統,如發現銹蝕腐爛不符合安全的材質必須及時更換。

5.6下班

下班前須向工區匯報本班工作情況或遺留問題,填好交接班記錄。

6、相關文件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7、相關記錄

7.1三級安全教育記錄。

7.2交接班記錄。

篇2:礦山支護管理制度

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在不穩固的巖層中掘進井巷,應進行支護。

二、需要支護的井巷,劫掠方法、支護工作面間的距離,應在施工設計中規定;中途停止掘進,支護應及時跟至工作面。

三、架設木支架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不應使用腐朽、蛀孔、軟雜木和劈裂的坑木。

2、支架架設后,應在接榫附近用木楔將梁、柱與頂、幫之間楔緊,頂、兩幫的空隙應塞緊,梁、柱、接榫處應用扮釘固定。

3、斜井支架應有下撐和柱桿。

4、柱窩應找在穩定的巖石上。

5、爆破前,靠近工作面的支架,應加固。

6、發現棚腿歪斜、壓裂、頂梁折斷或坑木腐爛等,應及時更換、修復。

四、井巷砌碹支模,應遵守下列規定:

1、砌碹前拆除原有支架時,應及時清砼頂、幫浮石,并采取臨時支護措施;砌碹后應將頂、幫空隙填實。

2、木碹胎間距超過1m,金屬碹胎間距走過2m,應進行中間加固。

3、跨度大于4m巷道架設碹胎,金屬碹胎各節點應用螺栓聯結,木碹胎的各節點應牢固可靠。

4、碹胎的強度,應具有不小于3倍支撐重量的系數。

5、碹胎的下弦,不應支撐工作。

五、豎井砌碹工作,應遵守下列規定:

1、豎井的永久性支護與掘進工作面之間,應安設臨時井圈,井圈及背板應用楔子塞緊。

2、用普通鑿井法穿過表土層、松軟巖層或流砂層時,臨時井圈應緊靠工作面,并應加固,圈后背板要嚴密,并及時砌碹。

3、豎井的砌碹,應保持碹壁平整、接口嚴密;巖幫與碹壁之間的空隙,應用碎石填滿,并用沙漿灌實;碹外有涌水時應用導管引出,砌碹完畢,應進行封水。

六、噴錨支護工作,應遵守下列規定:

1、錨桿、噴射砼支護設計和施工,遵守GB50086的規定;

2、支護應有專門設計;

3、砂漿錨桿的眼孔應清洗干凈,灌滿灌實。

4、錨桿應做抗拉力試驗,噴體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

5、錨桿的托板應緊巾巷壁,并用螺栓擰緊。

6、處理噴射管路堵塞時,應將噴槍口朝下,不應朝向人員。

7、在松軟破碎的巖層中進行噴錨作業,應打超前錨桿,進行預先護頂;在動壓巷道,應采用噴錨與金屬網聯合支護方式。

8、噴錨作業,應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和配備良好的照明。

七、劫掠管理及責任

1、支護工作應按作業指導書進行作業。

2、支柱工應對該支護的質量負責。

3、劫掠工作結束,劫掠小組組長應認真填寫工作記錄。

篇3:錨桿支護巷道管理制度

開拓巷道普遍推廣和應用了錨桿支護工藝,取得了良好的支護效果,為了從技術上保證錨桿支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強巷道維護,使巷道支護達到標準化標準,特制定錨桿支護巷道管理制度

1.錨桿巷道的測試結果,技術人員必須填寫測試臺帳,及時匯報測試結果。

2.錨桿的錨固力及扭矩,施工隊每天測試一次(20根一組),每組測試不少于3根(頂部2根,幫1根)由施工員監督,做好測試記錄,每天將測試記錄匯報生產技術科一次。

3.錨桿測試標準為頂錨桿固力不少于70kN,幫錨桿固力不少于50KN,巖石錨桿扭矩不小于(9#煤10kg/m,,15#煤12kg/m)錨桿的外露長度自托板到螺母外不超過50mm。

4.現場錨桿實行標簽管理。每排頂錨桿對錨固力和扭矩測試選1根貼標簽,每排幫錨桿對錨固力和扭矩測試后選1根貼標簽。貼標簽工作由每班的帶班長負責。

5.錨桿的測試結果由部門負責人每周匯總后報生產技術科一份,并由生產技術科和安全科每月對錨桿的錨固力,扭矩進行抽查,錨桿的錨固力,扭矩不得小于設計值的90%,否則該錨桿為不合格,合格率達不到100%時,各施工隊組必須全部重新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