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監控系統設備儀器標校維護檢修制度
1、嚴格按有關要求,對監測監控系統設備進行測試、標校,并及時出具正式檢測報告送監控中心存檔。
2、當日值班監控人員負責在檢測報告上簽字。
3、監測監控人員要嚴格技術標準對系統設備進行標校和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匯報監控中心。
4、監測監控人員必須在規定的地點和位置正確安裝、使用監控系統。按規定的要求安設相應類型的傳感器,并根據生產環境變化對傳感器的布置進行及時調整。
5、要認真進行系統的定期調校和斷電閉鎖裝置功能測試,確保監控系統作用的充分發揮。
6、嚴格檢查系統外設設備反饋到監控室相應終端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
7、嚴格檢查監控系統各種檢測數據是否顯示正常,并標校其準確性。
8、嚴格檢查服務器、硬盤錄相、監視器屏幕墻等相關的顯示內容是否正確,工作是否正常。
9、嚴格對監控室內的控制臺及計算機等設備表面及室內防靜電地板進行清潔。
10、嚴格檢查監控大屏工作是否正常。
11、嚴格對監控機房的監控系統通迅設備、監視器屏幕墻的機柜內部等進行除塵清潔,并檢查機柜內的纜線有否損傷,有否鼠害、發熱等跡象。
12、每月對計算機系統的軟件進行文檔處理,并進行殺毒處理。對相關數據進行備份,并清除系統軟件的垃圾文件,打印所有的數據報表,檢查是否正確并分類存檔。
13、每月對網絡監控服務器工作狀況進行一次模擬性檢測,檢測系統是否工作正常。
14、嚴格檢查機房和外場設備的避雷器是否良好。
15、檢查機房電源柜的主要開關元件是否良好。
16、檢查UPS設備工作是否正常,特別是檢查后備時間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17、每年在秋季對監控系統設備(包括室外監控設備)的接地電阻一次,檢查是否滿足技術要求。
18、每年年底檢查全年備份數據是否正常。
19、每年雷雨季節到來之前,嚴格檢查監控室對地絕緣電阻的數值是否符合要求。
20、每季度對系統的各主要設備及各項功能進行全面檢查、測試、校正。
21、做好各類資料和整理、匯總、歸檔保存工作。
篇2:充裝站設備儀器維護保養制度
1、在總經理領導下,本崗位設備由技術人員和班長、檢修人員、崗位操作負責維護、檢修管理,技術人員安排計劃檢修,隨機檢修的檢修計劃,由檢修班執行,并每日上崗檢查,崗位操作人員班長分工管理設備、儀器的維護保養。
2、總經理定期組織一次檢修平衡會,總結、平衡檢修計劃。
3、崗位人員對分管的各類設備工具儀器衡器儀表做到定量管理,每天對它們擦拭一次,保持清潔,做到無油污、無銹蝕、無灰塵、不得與其他雜物混放。
4、設備儀器的使用者包機人,做到:“三懂”(結構、原理、性能)四會(操作、排除故障、修理、維護)。
5、工作前應先檢查設備儀器是否良好,各部件是否完好,工作中要仔細觀察是否有異常現象,工作后要擦凈設備上的油污,需要加油的要加油潤滑。
6、要及時消除跑冒滴漏,閥門要及時緊固或更換迫根。
7、對違章操作,玩忽職守造成設備儀器損壞的,應在班級內出具損壞報告,由總經理組織有關人員分析、明確責任,提出防范措施和處理意見。
8、總經理組織每月一次的設備安全檢查,班組每周對設備小查一次,對維護好的表揚,對維護不好的批評并結合責任制考核。
9、現場做到定置管理、滿瓶空瓶、待充裝瓶待試壓瓶,自備瓶必須畫框分類管理擺放。
篇3:氣站設備儀器管理制度
1、為加強設備儀器的購置、使用、維護保養、修理、檢驗等管理工作,使設備儀器保持完好狀態,特指定設備儀器管理制度。
2、設備儀器實行站級管理和崗位管理。設備技術人員負責全站設備儀器的更新、修理、檢驗和資料檔案的管理,操作人員負責所使用設備儀器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
3、站內壓縮機、烴泵、自動灌裝秤、鍋爐、儲罐及其它壓力容器應建立安全操作規程,其中壓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應按有關規定向安全監察機構申報并辦理使用登記手續。
4、操作人員對所操作的設備要做到“四懂、三會”(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會排除故障),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啟動使用和停車,并按時規定做好設備潤滑加油、防銹工作,認真落實巡回檢查制度,如實填寫運行記錄。
5、操作人員對本崗位設備、管線、閥門、儀表等裝置的操作管理實行責任制,要保持設備整潔,及時消除冒、滴、漏并購做好防塵、防潮、防凍、防腐蝕工作。維護人員要對設備的修理質量負責,保證檢修后設備的完好使用。設備技術員會同安全員每周對設備按“完好、不完好、修理、停用”4個檔次進行一次檢查評定,每月將4次檢查結果作為對設備的評定依據掛牌公示。
6、全站生產設備每年進行一次大修,每月進行一次小修。設備技術員要預先提出設備儀器的檢修內容和備品配件計劃,指定合理的檢修定額,嚴格控制修理費用。
7、設備技術員要按規定做好對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制度的安排和落實。壓力容器安全狀況等級為1-2級的每6年進行一次檢驗,3級的每3年進行一次檢驗。安全閥每年至少效驗一次;壓力表每半年要效驗一次;接地裝置每年在雷雨季節前檢測一次。
8、設備儀器應建立技術檔案,其內容包括:
(1)設備、儀器的隨機技術文件、產品合格證、監制證書、裝箱清單等資料
(2)安裝施工技術資料和安裝檢測驗收資料文件
(3)修理、改造記錄及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
(4)檢驗、檢測報告,以及有關檢驗的技術文件和資料
(5)壓力表、安全閥、接地電阻等安全附件的效驗、修理、更換記錄和資料
(6)有關事故的記錄資料和處理報告以及報廢報告資料
9、外購設備、儀器(包括備品配件)先由需用班組提出申請,經設備技術員審核、分析,并提出購置的型號參數和數量等具體計劃,報站長審批。購置計劃經批準后,由有關專業人員按照質優、價廉的原則選購。所購進的設備、儀器必須是國家定點企業生產的相應產品并附有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書,壓力容器還需附監檢證書。設備儀器到貨后,由設備技術員、使用班組、購置經辦人和財務人員共同開箱驗收,對質量、數量和技術文件不符合要求的,由經辦人負責落實。
10、由于人為過失造成的設備儀器(包括零部件)丟失、報廢,按有光規定給予責任者處罰。對需報廢和淘汰的設備儀器,按固定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由站長批準后,在設備檔案和財務固定資產臺帳上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