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瓦斯排放制度范例
第一條礦井必須從采掘生產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積聚,當發生瓦斯積聚時,必須及時處理。
第二條停電和檢修,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或通風系統遭到破壞以后恢復通風,排放瓦斯和送電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條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最高二氧化炭濃度不超過0.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第四條瓦斯排放應實行分級管理制度,嚴格審批權限。
第五條啟封密閉排放瓦斯由安全管理部門編制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組織實施,救護人員帶機排放,通風、安全、生產、機電等部門協助,參加排放人員的職責和現場負責人由礦總工程師確定。
篇2:特殊情況瓦斯排放制度范例
⑴.串聯通風區域進行瓦斯排放工作時,必須嚴格執行逐級排放制度,首先從進風方向的第一臺局部通風機開始排放,上一級排放完畢后才能進行下一級排放,嚴禁跳級排放。
⑵.排放停風時間較長或密閉巷道、連通采空區巷道瓦斯時,必須攜帶測氧儀或瓦斯、氧氣兩用儀。
⑶.全礦井有計劃停電,事先應制定詳細的排放瓦斯、恢復通風的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由安監科監督執行。
⑷.礦井因故障停電,造成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開啟主要通風機排放瓦斯前,應事先將防爆門及行人風門打開,采用短路摻新的辦法進行瓦斯排放。以后,按照主要通風機排出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2%(必須保證最遠采區的風流瓦斯排出以后)嚴格控制,逐漸關閉風門。通風系統正常后,主要通風機出風口瓦斯濃度降到了1%以下(含1%)時,通風科瓦檢人員方可進入風道檢查瓦斯情況,瓦斯濃度降到0.75﹪以下(含0.75%),且穩定30分鐘后,主要通風機排放瓦斯方可結束。
⑸.利用全風壓排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時,必須采用短路摻新的辦法,控制瓦斯排出量,保證排出風流與摻新風流匯合后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得超過1%。
篇3:礦瓦斯排放管理制度
一.各單位項目經理或負責人是瓦斯排放工作的第一責任者;安全經理或技術負責人負責排放瓦斯工作的技術管理、措施審批,組織落實工作;通風區、段長按領導指示和要求,具體安排、協調排放瓦斯工作,執行各項安全技術規定、措施。調度室負責按措施要求作好協調工作,及時掌握排放瓦斯進程,作好詳細記錄。其它參加排放瓦斯工作的人員,對分工崗位范圍內的安全負責,聽從指揮,統一行動,嚴格崗位操作。
每次排放瓦斯前,必須對參加人員細致分工,指定現場負責人,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要求,安全措施學習必須簽字。
二.嚴格執行匯報制度。計劃停風前現場必須先通知礦調度室,方可進行停風工作。無計劃停風后,現場人員必須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說明詳細情況。
礦調度室接到無計劃停風匯報后,應作好記錄,查明原因,預計停電、停風時間,并向值班領導及主管領導報告,說明情況。
無論巷道內積存瓦斯大小,排放瓦斯工作開始前必須通知礦調度室,在取得允許后,方可進行排放;排放工作結束10min之內,還應向礦調度室進行匯報,說明工作完成情況。
三.排放瓦斯程序及原則
1.全礦井恢復通風和密閉區排放瓦斯時,由礦總工程師指揮,組織通風、機電、安監等有關人員協同進行,通風部門領導應現場跟班組織排放。掘進工作面排放瓦斯,根據積聚瓦斯情況及排放困難程度,按分級管理的原則執行。
2.多處同時停風時,必須在礦調度室的統一指揮、協調下進行排放瓦斯工作,遵循自進風側開始往回風側的排放順序,避免同時排放,造成采區回風瓦斯超限。
掘進工作面排放瓦斯,局部通風機啟動前,必須先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10m內風流的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送電啟動。
3.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直接恢復正常通風。
停風區內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時,由專職瓦斯檢查員向礦調度室匯報后,現場采取安全措施進行排放。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訂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經安全經理或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實施。通風部門須派專人現場指揮。
對于無計劃停風原因造成局扇停風時間不超過30min,且回風道口瓦斯濃度不超過1%時,由瓦斯檢查員匯報后,值班人員提出口頭排放措施,指定專人進行現場排放。
4.在實施排放前,要掌握停風區內的瓦斯濃度,估計積聚瓦斯量,選擇安全可靠的排放方法,堅持“撤人、停電、限量”的原則,使排出的瓦斯與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的瓦斯濃度都不得超過1.5%,且停風區及其回風系統內必須停電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