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礦應急演練評估制度
一、總則為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評估公司應急準備狀態、應急能力,發現并及時修改應急預案和執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識別資源需求,澄清相關機構、組織和人員的職責,改善不同機構、組織和人員之間的協調問題,檢驗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實際操作技能。根據《杏兒溝某業有限責任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本制度。
二、細則
1、單位主要負責人應根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140322M-201103)組織相關單位(部門)按照規定編寫本單位應急預案。當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發
現存在問題或出現新的情況時,應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2、應急預案編制完成或修訂完善后,應進行評審。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責安全管理的部門組織審查。評審修訂后,經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并按規定
報有關部門備案。發布實施的應急預案應每年評審一次。
3、預案評審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總則、危險性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應急響應、信息發布、后期處置、保障措施、培訓與演練、獎懲、附則等。
預案評審的主要效果應包括:評估預案描述的應急準備狀態是否滿足要求,提出應急預案執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評估預案確定的重大事故應急能力是否滿足要求,識別資源需求,澄清相關機構、組織和人員的職責,改善不同機
構、組織和人員之間的協調問題;評估預案規定的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序的可操作性是否可行可靠,進一步提高應急響應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操作能力。最終達到確保應急預案的充分性,確保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
4、針對已批準的應急預案,各單位應編制對各類專業應急人員、企業職工的年度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職工應熟悉避災路線,掌握危險自救和互救知識。
特殊作業人員(如救護人員、特殊環境、關鍵崗位人員等)在學習和考試后,
應進行相應的訓練和演習。應急預案如有修改補充,要組織職工重新學習。應急響應中心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對公司周邊公眾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應急意識。
5、培訓結束應編制應急培訓總結,內容應包括:
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培訓人員、培訓效果、培訓考核記錄等。
6、各單位每年至少要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習。
7、應急演習可采用包括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模擬演習在內的多種演習類型。
8、各單位應成立應急演習指揮策劃小組,根據選定的演習類型制定應急預案演習方案,演習方案包括下列事項:確定演習時間、目標和演習范圍,演習方式,確定演習現場規則,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安排相關的后勤工作,編寫
書面報告,演習人員進行自我評估,針對不足及時制定改正措施并確保實施。
9、應急演習結束后,應進行演習評價總結,并編制演習評價報告。應急預案的演習檢驗下列效果: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參與人員的反應能力與處理能力,應急預案的操作性,應急設備的充分性、可用性與有效性,應急預案
的組織協調性,外部機構響應的及時性,應急預案的經濟性及有效性。
10、應急演習結束后,演習指揮策劃小組應對演習發現進行充分研究,確定導致該問題的根本原因、糾正方法、糾正措施及完成時間,并指定專人負責對演習發現中的不足項和整改項的糾正過程實施追蹤,監督檢查糾正措施的進展情況。
11、演習結束后,各單位要依據演習中暴露的問題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保持應急預案的持續改進。
三、附則
1、本制度與上級有關規定不符的,執行上級規定。
2、本制度由安監站負責解釋。
篇2: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對各救援隊伍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員工在突發性重大事故面前的應變能力,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第二條演練的主要內容:
1、事故報告與接報。包括第一時間的事故現場人員或事故發現人員的報告;事故單位接報響應;事故單位向當地政府及其應急保障系統報告,請求外圍應急救援支援及其接報響應。
2、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的現場應急搶險或避險。
3、事故應急調度指揮部指揮與搶險。包括指揮部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預定位置指揮搶險工作;通知各有關應急機構進入應急狀態;指揮調動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搶險、排險、疏散、警戒、救護等相關工作。
4、調用物資。包括應急搶險車輛、裝備、通訊器材、醫療器材、藥品和個人防護用品等。
5、演練總結和預案補充。根據演練考核標準,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完善預案。
第三條救援指揮部和救援隊伍應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進行組織,每年都要根椐人員變化情況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第四條每年組織進行一次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演習,具體時間由生產部指定。
篇3:ZJ高速服務區安全培訓演練制度
第一條?為提升服務區員工安全知識水平,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確保在發生事故時能夠做出妥善處理,每年四次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和演練;
第二條?安全教育培訓包括:各單位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含兼職安全員)安全教育培訓,新進員工的崗前安全教育培訓,全體員工經常性安全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等;
第三條?安全知識培訓內容包括:熟悉國家、公司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及服務區安全工作預案;熟練掌握滅火器材使用方法;強化企業安全意識;提高員工危險源辨識能力等;
第四條?服務區應按各項應急預案的程序,定期組織安全演練,提高員工對此事件的反應速度,其內容可以包括滅火、反搶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