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生物安全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一、為加強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實驗中心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確保“合格迎評”目標的實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辦法及其配套文件規定,制定本辦法。
二、本辦法所稱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致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分類依據衛生頒布的《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指《名錄》中危害程度分類為第一類和第二類,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章實驗室規范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A.個人防護
一.著裝:
1.進入實驗室前要摘除首飾,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長發應束在腦后,禁止在實驗室內穿露腳趾的鞋。
2.在實驗室里工作時,要始終穿著實驗服,實驗室外禁止穿防護服。皮膚受損時應以防水敷料覆蓋。
3.當有必要保護眼睛和面部以防實驗對象噴濺、或紫外線輻射時,必須要配戴護目鏡,面罩(帶護目鏡的面罩)或其它防護用品。
4.實驗室工作區不允許吃、喝、化妝和操作隱形眼鏡,禁止在實驗室工作區內的任何地方貯存人用食品及飲料。
5.實驗室防護服不應和日常服飾放在同一柜子。個人物品、服裝和化妝品不應放在有規定禁放的和可能發生污染的區域。
二.洗手
1.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際或可能接觸了血液、體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應立即洗手。
2.摘除手套后、使用衛生間前后、離開實驗室前、進食或吸煙前、接觸每一患者前后應例行洗手。
3.實驗室應為過敏或對某些消毒防腐劑中的特殊化合物有其他反應的工作人員提供洗手用的替代品。
4.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點,使用基于乙醇的“無水”手部清潔產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5.當實驗過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觸到血液、有傳染性的材料或被感染的動物時,必須要戴上合適的手套,脫手套后必須洗手。
6.實驗人員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或動物后,離開實驗室工作區之前必須進行“六步法”洗手。
7.每日工作完畢,所有操作臺面、離心機、加樣槍、試管架必須擦拭、消毒。
B.操作準則
1.所有樣本、培養物均可能有傳染性,操作時均應帶手套。在認為手套已被污染時應脫掉手套,馬上洗凈雙手,再換一雙新手套。
2.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觸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膚。不得帶手套離開實驗室或在實驗室來回走動。
3.嚴格禁止用嘴吸液。實驗材料禁止放入嘴里。禁止舔標簽。
3.所有樣本、培養物和廢棄物應被假定有傳染性,應以安全方式處理和處置。
4.所有的實驗步驟都應盡可能使氣溶膠或氣霧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形成氣溶膠的危險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須在生物安全柜里進行。有害氣溶膠不得直接排放。
5.應盡可能減少使用利器和盡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針頭、玻璃、一次性手術刀在內的利器應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應在內容物達到三分之二前置換。
6.所有濺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顯或潛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須向實驗室負責人報告。此類事故的書面材料應存檔。
7.實驗室應保持整潔、干凈,當潛在的危險物濺出或一天的工作結束后,工作臺表面應消毒。
8.所有棄置的實驗室生物樣本、培養物和被污染的廢棄物在從實驗室中取走之前,應使其達到生物學安全。
篇2:醫院醫療檢驗科生物安全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檢驗科生物安全制度
一、檢驗科必須按照國家、省有關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規定要求,進行實驗室設計建造、合理配置設備、正確使用裝備,嚴格日常工作管理,確保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二、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落實管理組織機構、工作制度制定、危害風險評估、操作人員配備及檢查監督工作。
三、檢驗科所有參加實驗操作的相關人員都應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并取得上崗資質。
四、檢驗科應在實驗室生物危害評估的基礎上建立標準操作程序,實驗操作人員須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開展工作,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五、檢驗科必須使用符合相應生物防護水平等級的設備設施和防護用品。
六、根據相關規定要求進行設備設施、工作環境、污染狀態的消毒操作,并做好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置。
七、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置系統,制訂針對意外暴露和事故等狀況的應急預案。
篇3:醫院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范制度
醫院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范制度
一、工作人員方面
1.工作時必須穿工作衣,采集標本時須戴口罩。接觸傳染性疾病患者、特種化學藥品或從事微生物學檢驗操作時須加戴口罩或橡膠手套。
2.工作衣袋內不可放入食品以及其它個人物品,工作中使用的筆、記事簿等用品不得與工作帽、口罩放在同一工作衣袋內。
3.穿著工作服時不上街和進入食堂、宿舍、會場、托兒所等公共場所。
4.工作室內不可吸煙,工作時不可飲食,不佩帶戒指、手鐲等飾物;工作時不可用手指直接擦眼、挖扒耳鼻、剔齒,防止交叉感染。
5.凡遇下列情況時,雙手應按規定時間浸泡消毒劑,再用洗手液、流水洗刷干凈:
(1)工作告一段落時;
(2)被標本污染時;
(3)離開傳染區或采集傳染病標本后;
(4)下班之前。下班脫卸工作衣帽后,雙手應按上法再次消毒、洗滌方可離開。
6.進入隔離病區或采集烈性傳染病人的標本時,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消毒隔離防護。
7.工作時不慎受標本或其它傳染物質污染,應立即消毒并妥善處理,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報告科、組負責人進行處置。
8.檢驗人員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定時接受預防接種與體格檢查。
二、檢驗用具
1.各種標本的收集、送檢,要用相應的容器盛放,避免外溢,以免污染。
2.已檢的一般標本,必須先消毒、滅菌或相應處理后,方可棄去或焚燒。
3.細菌培養后的廢標本、已使用的培養基等須經消毒或高壓滅菌后方可棄去。
4.耳垂或指尖部位采血,按常規進行局部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和采血管。
5.靜脈采血要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墊,避免病人交叉感染。
6.大、小便標本留取時,均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7.所使用的一次性針筒、紙、杯、傳染病測定反應板,應焚燒處理。
8.肝功能、微生物、肝炎標志物等報告單須經消毒后方可發出。
9.專用檢驗器材以及科室辦公用品,未經消毒處理的,不可隨意攜出。
三、環境消毒和污物處理
1.建立衛生保潔制度,定人定時進行包干,保持室內整潔和環境衛生,發現蟑螂等害蟲應立即撲殺并消毒。
2.實驗室、值班室等室內空氣要保持流通,定時進行紫外線消毒,門、窗、墻、地、桌、椅等物品表面,恒溫箱、離心機、試管架以及空調設備等均應分別有指定人員定時清潔、消毒,門把手要定時消毒,踏腳墊用消毒劑保持濕潤。
3.一切檢驗剩余標本,使用過的棉簽、棉球,以及各種檢驗污水,均須妥善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和棄去。棄去物由科室工勤人員送至醫院統一進行處理,消毒方法按有關規定進行。
4.冰箱內只允許存放試劑、質控品、標準品等與實驗室相關的材料,嚴禁放食品飲料以及其他私人物品;冰箱應經常消毒清潔,防止霉菌生長。
5.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應有防止擴散措施,不可污染環境。剩余毒物、強酸、強堿、腐蝕性試劑等,均須遵照環保部門的規定處理,或者由院部統一進行處置,不得任意遺棄或倒入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