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實驗室生物安全保衛制度

實驗室生物安全保衛制度

2024-07-09 閱讀 6092

1.目的

采取安全保衛措施,防止因人為因素、突發事件和災害等原因造成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及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標本丟失、盜搶、泄露和擴散。

2.適用范圍

檢驗科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保衛管理。

3.職責

檢驗科主任負責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和制度的修訂;實驗室組長負責監督本室安全保衛制度的執行,實驗室工作人員負責本制度的執行。實驗室任何人員都有權拒絕執行來自任何級別的不符合生物安全保衛制度要求的指令。

4.具體要求

(1)嚴格遵守醫院和科室安全生產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做好防水、防火、防盜、防電擊等安全防范工作。

①實驗室要配備足夠撲滅各種火情的消防設備,并有協助全體人員從失火現場及其附近撤離的通道。一旦發生火災,要按《實驗室消防應急預案》要求迅速切斷電源并報警,盡快采取有效的滅火措施,控制火勢蔓延。

②每年至少對所有電插座的接地和極性、電纜的完整性進行檢查一次,并將結果記錄在案。實驗室要裝有足夠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減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若出現觸電事故,要先切斷電源或拔下電源插頭,在未切斷電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觸電者,也不可用金屬或潮濕的東西挑電線。若觸電者出現休克現象,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請醫生治療。

(2)標本接收、檢驗、保存及滅活處理要由經手人做記錄,備查。嚴格按《實驗室菌(毒)種運輸、保存、使用與銷毀管理制度》的要求保存和處理菌株。

(3)廢棄標本滅活后方可裝入醫用垃圾袋送醫院統一處理。

(4)檢驗前的標本和檢驗后未滅活處理的標本要儲存在帶雙鎖標本存放室的冰箱或冰柜中,鑰匙由兩人分別保存,取出標本時兩人在場同時開啟。標本存放室的窗戶要裝有防盜欄桿,要有防盜報警裝置和監控錄像設備。

(5)嚴格執行《實驗室人員準入制度》,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實驗室。

(6)一旦出現標本或菌株被盜,要立即保護好現場,報告有關部門,同時盡快查明被盜數量,估計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7)每年應對工作場所至少檢查2次,以保證:

①應急裝備、警報體系和撤離程序功能及狀態正常;

②用于危險物質泄漏控制的程序和物品狀態;

③對可燃易燃性、可傳染性和有毒物質的存放進行適當的防護和控制;

④污染和廢物處理程序的執行情況;

⑤實驗室設施、設備和人員狀態;

篇2:醫院醫療檢驗科生物安全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檢驗科生物安全制度

一、檢驗科必須按照國家、省有關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規定要求,進行實驗室設計建造、合理配置設備、正確使用裝備,嚴格日常工作管理,確保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二、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落實管理組織機構、工作制度制定、危害風險評估、操作人員配備及檢查監督工作。

三、檢驗科所有參加實驗操作的相關人員都應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并取得上崗資質。

四、檢驗科應在實驗室生物危害評估的基礎上建立標準操作程序,實驗操作人員須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開展工作,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五、檢驗科必須使用符合相應生物防護水平等級的設備設施和防護用品。

六、根據相關規定要求進行設備設施、工作環境、污染狀態的消毒操作,并做好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置。

七、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置系統,制訂針對意外暴露和事故等狀況的應急預案。

篇3:醫院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范制度

醫院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范制度

一、工作人員方面

1.工作時必須穿工作衣,采集標本時須戴口罩。接觸傳染性疾病患者、特種化學藥品或從事微生物學檢驗操作時須加戴口罩或橡膠手套。

2.工作衣袋內不可放入食品以及其它個人物品,工作中使用的筆、記事簿等用品不得與工作帽、口罩放在同一工作衣袋內。

3.穿著工作服時不上街和進入食堂、宿舍、會場、托兒所等公共場所。

4.工作室內不可吸煙,工作時不可飲食,不佩帶戒指、手鐲等飾物;工作時不可用手指直接擦眼、挖扒耳鼻、剔齒,防止交叉感染。

5.凡遇下列情況時,雙手應按規定時間浸泡消毒劑,再用洗手液、流水洗刷干凈:

(1)工作告一段落時;

(2)被標本污染時;

(3)離開傳染區或采集傳染病標本后;

(4)下班之前。下班脫卸工作衣帽后,雙手應按上法再次消毒、洗滌方可離開。

6.進入隔離病區或采集烈性傳染病人的標本時,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消毒隔離防護。

7.工作時不慎受標本或其它傳染物質污染,應立即消毒并妥善處理,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報告科、組負責人進行處置。

8.檢驗人員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定時接受預防接種與體格檢查。

二、檢驗用具

1.各種標本的收集、送檢,要用相應的容器盛放,避免外溢,以免污染。

2.已檢的一般標本,必須先消毒、滅菌或相應處理后,方可棄去或焚燒。

3.細菌培養后的廢標本、已使用的培養基等須經消毒或高壓滅菌后方可棄去。

4.耳垂或指尖部位采血,按常規進行局部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和采血管。

5.靜脈采血要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墊,避免病人交叉感染。

6.大、小便標本留取時,均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7.所使用的一次性針筒、紙、杯、傳染病測定反應板,應焚燒處理。

8.肝功能、微生物、肝炎標志物等報告單須經消毒后方可發出。

9.專用檢驗器材以及科室辦公用品,未經消毒處理的,不可隨意攜出。

三、環境消毒和污物處理

1.建立衛生保潔制度,定人定時進行包干,保持室內整潔和環境衛生,發現蟑螂等害蟲應立即撲殺并消毒。

2.實驗室、值班室等室內空氣要保持流通,定時進行紫外線消毒,門、窗、墻、地、桌、椅等物品表面,恒溫箱、離心機、試管架以及空調設備等均應分別有指定人員定時清潔、消毒,門把手要定時消毒,踏腳墊用消毒劑保持濕潤。

3.一切檢驗剩余標本,使用過的棉簽、棉球,以及各種檢驗污水,均須妥善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和棄去。棄去物由科室工勤人員送至醫院統一進行處理,消毒方法按有關規定進行。

4.冰箱內只允許存放試劑、質控品、標準品等與實驗室相關的材料,嚴禁放食品飲料以及其他私人物品;冰箱應經常消毒清潔,防止霉菌生長。

5.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應有防止擴散措施,不可污染環境。剩余毒物、強酸、強堿、腐蝕性試劑等,均須遵照環保部門的規定處理,或者由院部統一進行處置,不得任意遺棄或倒入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