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分析操作規定
1、在裝滴定液前,須將滴定管洗凈,使水自然瀝干(內壁應不掛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蕩洗三次(每次約5mL~10mL),除去殘留在管壁和下端管尖內的水,以防裝入滴定液被水稀釋。
2、滴定液裝入滴定管應超過標線刻度零以上,滴定管尖端有氣泡,必須排除。如為酸式滴定管可轉動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逐去氣泡;如為堿式滴定管,則可將橡皮管彎曲向上,然后捏開玻珠,氣泡即可被溶液排除。
3、調整溶液的液面至刻度零處,即可進行滴定。
4、滴定管在裝滿滴定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揮發而使管內溶液降溫。
5、手持滴定管時,手心不能緊握裝有溶液部分的管壁,避免手溫高于室溫而使溶液的體積膨脹,造成誤差。
6、使用酸式滴定管時,應將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夾上,活塞柄向右,左手從中間向右伸出,拇指在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地輕輕拿住活塞柄,無名指及小指向手心彎曲,食指及中指由下向上頂住活塞柄一端,拇指在上面配合動作。在轉動時,中指及食指不要伸直,應該微微彎曲,輕輕向左扣住。
7、每次滴定須從零刻度或整數刻度開始,以使每次測定結果能抵消滴定管的刻度誤差。
8、在裝滿滴定液后,滴定前“初讀”零刻度或整數刻度,靜置1min~2min再讀一次,當液面讀數無改變時才能開始滴定。滴定時不應太快,每秒鐘放出(3~4)滴為宜,不能成液柱流下,在接近計量點時,應逐滴加入(在計量點前可適當加快滴定)。滴定至終點后,須等1min~2min,使附著在內壁的滴定液流下來以后再讀數,如果放出滴定液速度相當慢時,等半分鐘后讀數亦可,“終讀”也至少讀兩次。
9、讀數時滴定管可垂直夾在滴定管架上或手持滴定管上端使其自由地垂直讀取刻度,讀數時還應該注意眼睛的位置與液面處在同一水平面上。讀數應該在彎月面下緣最低點,但遇滴定液顏色太深,不能觀察下緣時,可以讀液面兩側最高點,“初讀”與“終讀”應用同一標準。
10、為了協助讀數,可在滴定管后面襯一“讀數卡”(涂有一黑長方形的約4cm×1.5cm白紙)或用一張黑紙繞滴定管一圈,拉緊,置液面下刻度1分格(0.1mL)處使紙的上緣前后在一水平上;此時,由于反射完全消失,彎月面的液面呈黑色,明顯的露出來,讀此黑色彎月面下緣最低點。滴定液顏色深而需讀兩側最高點時,就可用白紙為“讀數卡”。若所用白背藍線滴定管,其彎月面能使色條變形而成兩個相遇一點的尖點,可直接讀取尖頭所在處的刻度。
11、滴定管有無色、棕色兩種,需避光的滴定液(如硝酸銀滴定液、碘滴定液、高錳酸鉀滴定液、亞硝酸鈉滴定液、溴滴定液等)用棕色滴定管。
篇2:磷酸根分析儀使用操作規定
1、用量筒量取測水樣100mL加入錐形瓶中。然后加入酸性釩鉬酸銨(顯色劑)10mL搖動混勻,放置1min后進行測定分析。
2、按“排污”鍵將儀表內存有的水排出。
3、往測量杯內加入滿杯3級試劑水,待水樣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水樣排盡。重復此操作2次。
4、往測量杯內加入1/2杯待測液,待溶液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排污。重復此操作1次。
5、往測量杯內倒加滿杯待測液,待儀表示數穩定后讀數。
6、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液體排出。
7、往測量杯內加入滿杯3級試劑水,待水樣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水樣排盡。重復此操作3次。
8、往儀表內加入滿杯3級試劑水。
篇3:儀器分析操作規定
1、天平安放處要寬敝、清潔、防塵,并杜絕有害于天平的氣體和蒸汽進入室內,避免陽光照射,且不可靠近熱源。電子天平、電光天平使用前檢查天平是否水平、調整水平。托盤天平安放在平穩的平面工作臺上使用。電光天平禁止私自搬動。
2、天平室的溫度應保持穩定,室內溫度在(18~26)℃,溫度波動不大于±0.5℃/h;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75)%。
3、天平內禁止存放任何雜物,天平內應放置干燥劑硅膠,使天秤內處于干燥狀態,硅膠失效后要及時更換。
4、電子天平稱量前需接通電源預熱30min。
5、盡可能少的開啟天平的前門,稱量時只能開側門。
6、稱量前應先校準零點,稱量后再校準零點,如零點漂移需重新校正稱量。
7、不可將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稱量,應用稱量紙或稱量瓶盛裝稱重。
8、稱量易吸濕或易揮發的物品,必須在密閉的容器內稱量。
9、不可將過冷和過熱的物體放在稱盤上稱量。被稱物品在稱量前,應在干燥器中放置(15~30)min,待它的溫度與天平室溫度達成平衡后方可稱量。稱量完畢,所稱物品應從天平內取出,關好天平門。
10、超過1周不使用的電子天平應每隔一周通電一次,以保持電子元件干燥,夏季濕度大時應每周通電2次,每次通電半小時。
11、天平應定期檢定,過期或校檢不合格的禁止使用。電子天平首次使用和搬動位置后必須校準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