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密閉場所作業安全管理程序

密閉場所作業安全管理程序

2024-07-09 閱讀 6751

1.目的

本程序是為了保證在密閉空間工作的員工工作安全而制定的。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密閉場所作業及生產。

3.權責

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對進入密閉場所作業的審批和作業的風險評估及措施的防范。

4.定義:無

5.管理內容

5.1密閉場所(包括儲存缸,處理容器,鍋爐,輸送管等)作業,必須辦理審批手續,經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批準并做好落實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才能作業。

5.2以下人員不得從事密閉場所內的作業。

5.2.1患有深度近視、癲癇、高血壓、過敏性的支氣管炎、心臟病等疾病者。

5.2.2聾、啞、呆、傻等嚴重生理缺陷者。

5.2.3經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性。

5.2.4外傷疤口尚未愈合者。

5.3進入密閉場所前,應確定容器內部壓力為零并打開容器人孔,手孔。作業前應檢查所有與密閉場所連接的管道閥門,除放空閥外,應處于關閉狀態,并掛上“禁止開啟”警示牌。

5.4進入密閉場所作業前,必須進行足夠的通風排氣,并確定現場的空氣質量合格,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應在許可范圍內。

5.5進入密閉場所作業現場前,必須進行降溫,確保密閉場所內的溫度應低于50°C。

5.6對需要使用的工具應進行檢查,對不完整的工具不準使用.

5.7進入密閉場所作業的人員應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作業時密閉場所外須有專人監護,隨時注意作業人員動態。

5.8作業時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符合用電安全操作技術的有關規程。220或380伏電源裝有漏電保護開關,并放與外部。在金屬容器內,潮濕環境必須使用12V低壓照明燈。

5.9檢修完畢后應做好:清點人員和攜帶的工具.確認無人員,工具物品等留在內部后,方可進行試機。

篇2: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保證船舶修理中密閉艙室涂裝中無燃爆事故和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定。2適用范圍本規定適用于公司內所有在修船舶密閉艙室的涂裝作業,包括特種涂裝作業。3名詞解釋3.1密閉艙室:指船舶上僅有1—2個人孔或道門,即進出口受限制的密閉、狹窄、通風不良的艙室或深度大于1.2m封閉和敞口的只允許單人進出的圍截的通風不良艙室。3.2熱工作業:僅指焊接、氣割及能產生明火、火花或灼熱工藝的作業。3.3特涂:指特種涂裝作業,是指船舶的密閉艙室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等特殊工藝條件下進行的涂裝作業。4管理內容4.1有涂裝作業的船舶應成立專門的安全組織機構(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組織機構圖見附錄)。4.2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必須由專門的有資質的特涂隊伍實施。4.3涂裝作業屬特種作業,涂裝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項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和發證后方可上崗作業。4.4所有上船的涂料、溶劑等易燃易爆危險品應按作業許可制度要求,填寫《化學制劑/易燃易爆等危險品上船審批證書》并經過審批方可上船。4.4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必須填寫《密閉艙室油漆作業審批證書》提前申請和審批,經確認無不相容作業進行和經逐項嚴格安全檢查符合作業條件方可進行。未經審批,禁止作業。4.5涂裝作業前4.5.1涂裝主管要對施工區域進行常規檢查,確認距涂裝作業艙室艙壁前后左右20米范圍內(包括毗鄰艙室)無明火作業和其他火源,對施工隊的準備措施逐項進行檢查,并經塢修車間安全員確認后,具備涂裝作業條件,然后方可進行作業的審批及檢查程序。若涂裝施工區域20米外高處有熱工作業且處在上風口位置,熱工作業是否停止由安全主管決定。4.5.2涂裝主管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交底時必須講清楚使用的油漆的危險性、施工環境特點以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和要求,并對緊急情況下個人防護常識、中毒、窒息及其他傷害的急救知識、聯絡方式和救援措施進行教育、布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的每個施工人員必須在交接記錄上簽名認可。4.5.3施工隊伍應在油漆施工區域(距涂裝作業艙室艙壁前后左右20米范圍內)設置禁火區域,保證涂裝艙室和其相鄰艙室無熱工作業(總管負責協調停止涂裝作業禁火區域內不相容作業,并收回不相容作業審批單,涂裝作業結束后,待測氧測爆合格后重新審批),并拉設紅白警戒旗,設專人進行監護,在登船梯口或道門口設置涂裝作業指示板,明確標注作業艙室、作業人員及人數、作業負責人、通風監護人、作業時間。塢修車間安全員對上述措施進行檢查確認。4.5.4進入密閉艙室涂裝人員個體防護必須符合防爆要求。嚴禁穿化纖工作服和有釘鞋,嚴禁攜帶打火機、火柴、易產生火花的金屬器具、對講機、手機、BP機、非防爆的手電等引火物進入涂裝作業的警戒區內。4.5.5密閉艙室的腳手架應按特涂腳手架標準搭設和檢驗。4.5.6對噴涂作業的艙室,必須切斷電源,并將艙室內的電源線清理出艙。4.5.7由總管組織相關主管對艙室內的各種管道進行分析、確認,并安排人員檢查確認艙室內無敞口的管、閥或對敞口的管、閥及通往毗鄰艙室的管、閥進行封堵。4.5.8在《密閉艙室油漆作業審批證書》上簽字人員應對照本規定和《密閉艙室油漆作業審批證書》上審批細節認真檢查,合格后才能簽字,開始作業。4.6噴涂作業時4.6.1所有進入密閉艙室涂裝的人員(包括監護人)應將本人的“進艙卡”掛在人孔或道門的“密閉艙室作業告示板”上。出艙后應及時取走本人的“進艙卡”。4.6.2所有進艙噴涂作業人員要佩戴通風面罩,相連的空氣管應密封良好。4.6.3嚴禁涂裝作業人員攜帶打火機、火柴、易產生火花的金屬器具、對講機、手機、BP機、非防爆的手電等引火物進入涂裝作業的警戒區內。4.6.4密閉艙室涂裝作業限定作業人員數量。每個艙的作業人員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5人,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9人。涂裝作業時,應至少有兩人以上共同操作。若作業場所過于狹小,僅能容納單人操作時,必須有專人負責監護。艙室預涂修補的人員數量不得超過20人(視艙容大小確定人數)。多人作業,必須拉開距離。4.6.5涂裝作業時要保證密閉艙內有適宜的照明。噴涂作業統一使用防爆手電照明,塢修車間負責確保防爆手電的性能。嚴禁使用其它照明方式。4.6.6在高處進行油漆作業應掛好安全帶。4.6.7涂裝作業時噴漆泵必須接地良好。必須保證良好的通風,通風機應是防爆型的。施工單位應做好艙室通風設計,通風設計應符合公司通風工藝標準,應始終保證艙內的可燃氣體含量在該種氣體爆炸下限的10%以下,并設專人進行通風監護;安全主管必須對艙內含氧量跟蹤檢測,保證艙內含氧量在18%—21%之內。4.6.8作業過程中涂裝主管和車間安全員應至少有1人在現場監護,施工隊伍必須有安全員在現場監護。4.6.9涂裝作業領班人員應負責每隔1—2小時安排噴涂作業人員輪換休息,防止中毒。4.7涂裝作業中應急救援4.7.1搶救中毒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搶救人員必須進入高濃度場所,所以,搶救人員的服裝必須防靜電;禁止使用手機、無線電對講機;艙內與艙外聯系用通訊繩;照明用防爆手提燈;防毒面具用空氣呼吸器,但要做好空氣呼吸器鋼瓶的外部包裹,防止鋼瓶與鐵腳手架碰撞產生火星。搶救進入艙內的人員以三至四人為一組,進入時間不得超過45分鐘,平時要進行環境熟悉和裝備穿著的訓練。4.7.2發生爆炸后搶救:因發生爆炸后,作業現場的可燃氣體可能已不存在,但還應考慮防中毒問題,搶救人員在進入爆炸現場時應戴好空氣呼吸器。救災的順序是:首先搶救受傷人員,再撲滅火災。4.8涂裝作業后4.8.1噴涂作業結束后,必須將噴槍、膠管等撤出艙外,并及時對工作場所進行清理,將剩余的涂料和溶劑及時送回倉庫,將廢棄物及時送到指定地點,不得隨便亂放。4.8.2噴涂作業結束后涂裝隊伍要繼續通風并設專人進行監護,待油漆表干后停風機半個小時通知安全主管測氧測爆,測氧測爆合格后施工隊通風監護人方可撤離。未經測氧測爆合格,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進入密閉艙室。4.9本規定由安監部制定并負責解釋。4.10本規定自下發日起實行,原《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同時廢止。5附錄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組織機構圖附錄:

篇3:密閉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一、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確保進入密閉空間的作業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二、范圍

公司范圍的所有密閉空間作業。

三、職責

(一)需要施工作業的部門應做好施工作業前的清掃、清洗、置換、檢測等工作。按《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的要求檢測填寫。

(二)部門和管理部在施工人員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前,必須進行安全檢測,并記錄檢測數據,確認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進入。

(三)需施工作業部門,必須派專人監護,做好應急防護措施,以確保安全。

四、內容及要求

(一)術語定義

密閉空間作業是指生產區域內的各類筒倉、球、釜、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已及地下室、窖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閉場所內進行的作業。

(二)清洗和置換

進入設備內作業前,必須對設備內進行清洗和置換,并達到下列要求:

1、氧含量19.5%-21.5%。

2、有毒氣體硫化氫低于10mg/m3,一氧化碳低于35mg/m3。

3、可燃氣體為0。

4、打開所有人孔、手空、料孔、風門、煙門進行自然通風。

5、必要時可以采取機械通風。

6、采用管道通風時,通風前必須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不準向設備內沖氧氣或富氧空氣。

7、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配戴隔離式防毒面具。

(三)監測

1、作業前30分鐘內,必須對設備內氣體、粉塵等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辦理《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

2、作業中要加強定時監測,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人員;作業現場經處理,

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繼續作業。

3、作業人員離開設備時應將作業設備帶出,不準留在設備內。

4、作業中要定時檢測,一般每個2小時檢測一次。發現情況異常立刻停止作業,并撤離人員,同時原作業許可證作廢。待作業空間經處理,取樣分析合格后,重新開具作業許可證,方可繼續作業。

(四)照明和防護措施

1、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設備內作業時,必須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2、作業人員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必須配備符合要求的防爆對講機、防爆手電、氣體檢測儀并且系好安全繩索(繩索的牢固度必須能夠承受作業人員本人的體重重量)。

3、在易燃、易爆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4、在酸堿等腐蝕性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腐蝕護具。

5、設備內照明電壓應該小于36伏,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于等于12伏。

6、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7、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線路絕緣保證良好。

(五)監護

1、設備內作業必須有專人監護,并做好安全應急措施。

2、進入設備前,監護人應會同作業人員檢查安全措施,統一聯系信號,并在入口處掛正在作業牌。

3、險情重大的設備被作業、應增加監護人員、并隨時與設備外人員取得聯系。

4、監護人員不得脫離崗位。

5、設備內事故搶救、救護人員必須作好自身防護,方能進入設備內實施搶救。

(六)《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管理

1、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必須辦理《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

2、《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安全措施欄要填寫具體安全措施。

3、因工藝條件、作業環境條件改變,需要新辦理《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方可繼續作業。

4、作業過程中,如發生安全措施失效、作業條件、工作范圍等異常變化或其他突發事件時應立即取消有限空間作業。

5、作業結束后,需對作業現場進行清理和恢復,認真檢查設備內外,確認無問題,方可封閉設備。

6、按《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的要求,相關人員必須詳細填寫作業設備的具體名稱、作業時間、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檢測數據的記錄。

(七)密閉空間作業審批權限

1、有毒、有害、有可燃氣體的儲罐、容器、管道等或可造成嚴重缺氧的密閉空間的作業,由作業部門填寫《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報維修部、EHS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審批。

2、不易造成燃燒、無毒、無害氣體且通風良好、不易造成窒息的槽車、下水道、地坑等作業場所的作業,部門填寫《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由作業部門、EHS部審批,按密閉空間作業要求檢測,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達到安全作業要求后,方可進入作業。

五、相關表格及記錄

《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

備注:許可證關閉為,該施工已經完成,并且驗收合格,驗收人為申請部門主管。

許可證取消為,作業條件、工作范圍等發生異常變化,取消人為申請部門主管。《密閉空間作業許可證》一式三聯,作業現場留有一份,作業部門留有一份,管理部留有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