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西湖賓館防汛預案

西湖賓館防汛預案

2024-07-09 閱讀 8829

西子湖賓館防汛預案

目錄

一、單位基本概況………………………………………………………1

二、主要防汛任務和目標………………………………………………1

三、重要防汛區(qū)域、設施、設備,有關部門和人員組成情況………1

四、各部門防汛責任分工與保障………………………………………2

五、應急預案(應急保障措施).................3

六、險情監(jiān)測、報告與搶護機制..................4

七、防汛工作要求.............................4

八、防汛部門及相關人員聯系方式..........5

九、與防汛有關的附圖、附表、附錄、附件等...........6

一、單位基本概況

賓館位于三門峽市區(qū)六峰路與崤山路交匯處。整體建筑為地下一層,地上十三層,高約54m,建筑面積15998m2,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集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三星級賓館。1996年1月投入試營業(yè),被三門峽市防火安全委員會列入市級防火重點保衛(wèi)單位。其總體布局為:一層至三層為餐飲區(qū);四層至十二層為客房區(qū),十三層為會展區(qū),地下室為工程設施區(qū)和員工活動區(qū)。

二、主要防汛任務和目標

主要防汛任務是:汛期到來之際,排除險情,做好防汛,確保大樓人員財產安全,同時負責和保障賓館周圍正常排水,防止雨水倒灌造成地下室、配電柜、交換站、水泵房、工服房以及工程、材料庫房等設施、設備、材料被淹或人員傷亡。

主要防汛目標是:暴雨期做好重要防汛區(qū)域、設施、設備現場巡查,發(fā)生險情后迅速組織力量對重要設施設備實施搶護,最大限度的消除賓館各種汛情災害。

三、重要防汛區(qū)域、設施、設備,有關部門和人員組成情況

賓館建筑結構為地上13層,地下一層。地下一層為重要防汛區(qū)域。地下一層內的主要設施設備有:交換站內的水源熱泵機組、配電柜及泵類設備。重要防汛區(qū)域及設施設備歸屬工程部,該部門成立了設備防汛搶險隊,人員組成情況如下:

工程設備防汛搶險隊(12人):

隊長:(工程部經理)

成員:

四、各部門防汛責任分工與保障

1、工程部責任人:

職責:組織本部門搶險隊保障地下室交換站、水泵房、電梯基坑、配電室、14/F電梯機房等設備正常使用,負責各防汛泵等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對重要設施設備必要時進行搶險。

2、人力資源部責任人:

職責:組織部門員工對員工餐廳的財物進行搶險。若汛情發(fā)生在賓館地下室,其部門員工作為機動隊積極協(xié)助安全部做好車庫大門封堵和排水工作,并隨時聽從指揮小組調遣。

3、房務部責任人:

職責:組織人員做好停電的應急工作,維持樓層客人和常駐公司客人的秩序,關好各部位門窗。檢查房間是否有雨水從窗戶倒流等情況。同時做好總機值班工作,當接到上級防汛指令后,要及時向賓館防汛值班員通知(當日值班經理),賓館防汛電話(轉或),做到防汛電話隨時接轉,此外,部門員工作為防汛機動隊隨時聽從指揮小組調遣。

4、餐飲部責任人:

職責:負責1/F、2/F各餐廳、廚房、3/F絮語軒、13/F會議室的防雨工作,尤其做好3/F絮語軒外東陽臺處的防雨工作。若汛情發(fā)生在地下車庫,應組織全體廚師積極協(xié)助安全部做好車庫大門和后院夾道的封堵和排水工作,并協(xié)助工程部參加設備救援和搶險,同時根據汛情作為主要機動隊隨時聽從指揮小組調遣。

5、財務部責任人:

職責:要做好財務報表、現金等重要資料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并做好酒水庫、食品庫和大庫的巡視檢查工作,根據情節(jié)隨時向防汛指揮小組報告,組織人員進行轉運和搶險。同時部門人員作為機動隊隨時聽從指揮小組調遣。

6、采購部負責人:

職責:做好采購檔案及現金的管理,部門人員作為機動隊隨時聽從指揮小組調遣。

7、營銷部責任人:

職責:發(fā)生汛情后,部門人員作為機動隊隨時聽從指揮小組安排。

8、總經辦責任人:

職責:配合防汛辦主任作好人員的調遣,通知司機將汽車停放后院隨時調用。此外,要做好搶救現場的照相等取證工作。

9、安全部責任人:

職責:組織人員重點對地下室等重要防汛區(qū)域進行巡視和防范,并根據隨時出現的險情,組織各部門防汛隊員調集防汛沙等防汛物資,迅速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搶險,確保賓館安全。

五、應急預案(應急保障措施)

(一)險情發(fā)生在白天時處置程序

1、當天降暴雨出現險情后,外圍值班保安要立即通知賓館防汛辦(消防中心),由防汛辦通知有關人員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首先賓館要迅速成立防汛搶險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安排部署賓館的搶險救援工作。各部門要按分工情況各負其責,在指揮小組指導下立即組建防汛搶險救援隊(設備搶險隊由工程部人員組成,排水補漏搶險隊由安全部、餐飲部廚師、人力資源部等相關部門組成,人員不足由二線部門及房務部補充)。

2、當洪水水位即將漫入地下室大門口時,排水補漏搶險隊要立即組織人員調集搬運防汛沙進行攔截,防止雨水倒灌。同時設備搶險隊要組織人員奔赴地下室及其他設施設備現場,做好設備搶險和啟用的準備。

3、當洪水從地下室大門或后院浸入地下室發(fā)生倒灌時,排水補漏搶險隊要組織所有力量并利用賓館現有的防汛物資全力以赴進行堵塞補漏,盡量控制水流泄漏,并對地下室存放的貴重物品進行搶險,最大限度的減少災害損失。設備搶險隊要立即啟動五臺防汛泵、排污泵進行排水,并組織水路、電路搶險。賓館各部門在指揮小組領導下要全力投入搶險救援。

4、當地下室積水超過5cm時,設備搶險隊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關閉除防汛設備以外的電源,切勿帶電搶險,確保人身安全。

5、當城市街道排水管道造成堵塞,水流不暢且地下室積水有倒灌的可能無能力排水時,搶險工作以保證人的生命為原則。

(二)險情發(fā)生在夜間的處置程序

1、當天降暴雨出現險情后,外圍值班保安要立即通知賓館防汛辦(消防中心),由防汛辦通知當班EOD經理和總機、工程等有關人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2、EOD經理首先調集和組織當班保安和公衛(wèi)人員,在各部門救援隊伍未到達前利用賓館現有的防汛沙等防汛物資,對有可能造成倒灌的地下室門口或后院進行堵塞補漏,盡量控制水流泄漏,同時組織員工對地下室部分貴重物品進行

搶險,最大限度的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3、工程部員工要迅速奔赴地下室,并立即啟動五臺防汛泵、排污泵進行排水,保障防汛設備正常運行。當地下室積水超過5cm時,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關閉除防汛設備以外的電源,切勿帶電搶險,確保人身安全。

4、總機(前臺)員工要立即撥打電話通知賓館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通知順序:安全部經理、工程部經理、餐飲部經理、總經理、副總經理、房務部經理、人事部等相關部門經理,然后由部門經理通知本部門員工趕到賓館參加救援。此外,要加強前臺現金與住客資料的安全管理。

5、消防中心要對搶險區(qū)域和其他防汛區(qū)域做好重點監(jiān)控,同時要密切關注樓層的動向,對有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和不安全苗頭要及時向EOD經理匯報。

六、險情巡視檢查、報告與搶護機制

在防汛期間,當賓館的相關區(qū)域發(fā)生險情時,要及時實施“防汛預案”。每天的巡視由安全部保安人員,按外圍、后院、地下室至14/F樓頂的巡查路線,實行2小時一巡查制度(暴雨過程加大巡查力度和次數),并將每次巡查情況認真填寫在“巡查記錄表”上,對發(fā)現的異常情況要及時向防辦主任(安全部經理)或當班EOD經理匯報,并逐級向防汛領導小組副組長、組長匯報。

七、防汛工作要求

1、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賓館的防汛工作,并按分工職責及要求逐級落實,防汛期間各部門要將員工聯系方式進行整理,對員工提出要求,電話要確保暢通,便于隨時聯系,能在最短時間內組建賓館的防汛搶險隊,參加賓館防汛搶險救援。

2、工程部要對防汛泵等防汛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測試,保障設備完好率,尤其是汛期到來之后要確保設備正常運行。此外,要把防汛泵等設備的配置方位及使用情況對本部員工全部培訓到位,人人掌握操作程序。

3、安全部要準備充足的防汛沙,全面落實和保證防汛物資,對排水管道提前做好檢查,認真落實防汛責任。對天降暴雨出現的險情做好及時上報和處置。

八、防汛部門及相關人員聯系方式

明珠賓館防汛領導小組、防辦聯系電話

職務

姓名

移動電話

辦公電話

住宅電話

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防辦主任

防辦

賓館安全部消防中心

防汛值班地點位置、電話、傳真、電子信箱

賓館防汛辦設在安全部消防中心,辦公室在賓館后院,辦公室電話:,傳真:,電子信箱:賓館安全部轉消防中心

其它重要防汛部門電話、傳真、電子信箱

賓館總經辦電話:傳真:

信箱:賓館

九、與防汛有關的附圖、附表、附錄、附件等

1、賓館防汛設備登記表

2、賓館防汛設備分布圖

3、賓館防汛設備供電線路圖

1、賓館防汛設備登記表

設備名稱放置部位功率型號檢修日期完好程度

設備管理人防汛泵打卡室30KWIS100-8020**年5月27日完好

防汛泵水洗房4KW1/2-PW20**年5月27日完好

防汛泵泵房4KIS65-40-315B20**年5月27日完好

排污泵1#交換站1.5KWIS100-80-12520**年5月27日完好

排污泵2#交換站1.5KWIS100-80-12520**年5月27日完好

2、賓館防汛設備分布圖

1#防汛泵

(員工打卡室下方地溝)

局辦公樓

3、**賓館防汛設備供電線路圖

Ⅰ段電Ⅱ

配電室

3#防汛泵

2#防汛泵

1#排污泵1#排污泵

1#防汛泵

Ⅱ段電

Ⅰ段電Ⅱ

Ⅱ段電

篇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guī)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guī)、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應急預案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應急預案管理應當遵循綜合協(xié)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企地銜接、動態(tài)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應急預案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上級預案的規(guī)定,符合工作實際和工程項目實際情況。

第二章預案編制和內容

第五條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部門綜合應急預案;

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本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并按照影響工程周邊環(huán)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

施工單位應當編制所承擔工程項目的綜合應急預案,并按工程事故、影響周邊環(huán)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同時制定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第六條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內容各有側重。

綜合應急預案是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對工作的總體安排。主要規(guī)定工作原則、組織機構、預案體系、事故分級、監(jiān)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培訓、演練與評估等,是應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各類質量安全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工程項目應急預案是指針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主要規(guī)定應急響應責任人、風險防范和監(jiān)測、信息報告、預警響應、應急處置、人員疏散組織和路線、可調用或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情況以及實施步驟等,體現自救互救、信息報告和先期處置特點。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針對某一特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事故現場處置工作而預先制定的方案。主要規(guī)定現場應急處置程序、技術措施及實施步驟。側重于細化企業(yè)先期處置,明確并落實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嚴格遵守安全規(guī)程,科學組織有效施救,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并強化救援現場管理。現場處置方案是工程項目應急預案的技術支持性文件。

第七條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開展風險評估、應急資源調查和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進行。質量安全風險類別見附件。

第八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應急預案相銜接。

第九條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清單、應急集結路線圖等應急資源信息應當及時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應急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應急資源信息的及時更新與管理。

第三章預案評審和發(fā)布

第十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各自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組織評審。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可視情況組織評審。

第十一條評審人員應當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相關人員。

評審人員與應急預案編制單位不得存在隸屬關系。

第十二條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應急預案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等,是否與有關應急預案進行了銜接;

(二)主體內容是否完備,組織體系是否科學合理;責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確;

(三)風險評估及防范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

(四)響應級別設計是否合理,應對措施是否具體簡明、管用可行;

(五)應急保障資源是否完備,應急保障措施是否可行。

評審后應形成書面評審意見。

第十三條應急預案發(fā)布前,編制單位應當征求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意見。

第十四條應急預案應經編制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的負責人審批。審批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五條應急預案發(fā)布后,編制單位應當將預案送達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

第四章預案備案

第十六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在綜合應急預案印發(fā)后2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單位備案。

(一)建設主管部門綜合應急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建設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三)施工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工程所在地建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備案。

第十七條應急預案備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三)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第五章演練和培訓

第十八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戰(zhàn)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jié)約高效的應急演練。

第十九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結合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預案演練。建設主管部門每3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經常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視情況可加大演練頻次。

第二十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進行評估,并針對演練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評估和修訂意見應當有書面記錄,并及時存檔。

鼓勵委托第三方進行演練評估。

第二十一條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應急預案和相關知識的培訓,至少每年組織一次,并留存培訓記錄。應急預案培訓應覆蓋預案所涉及的相關單位和人員。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監(jiān)督檢查培訓開展情況。

第六章評估和修訂

第二十二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定期評估制度,分析評價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應急預案的動態(tài)優(yōu)化和科學規(guī)范管理。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修訂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一)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生變化的;

(二)應急指揮機構、主要負責人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的;

(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規(guī)模發(fā)生較大變化的;

(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發(fā)生較大變化的;

(五)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方案、施工工法等發(fā)生較大變化的;

(六)在事故應對和應急演練中發(fā)現重大問題,需要作出調整的;

(七)應急預案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四條對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分類分級標準等重要內容進行修訂的,應當按本辦法規(guī)定進行評審和備案。

第七章人力和經費保障

第二十五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

第二十六條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將應急預案編制、評審、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統(tǒng)籌安排;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按照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應急物資、裝備及隊伍,保證相應費用的投入。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建設主管部門可以依據本辦法的規(guī)定,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由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印發(fā)之日起施行。

附件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類別

一、工程施工風險

(一)明挖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圍護結構施工、基坑降水、支撐架設及拆除、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永久結構、圍護結構(圍護樁、連續(xù)墻等)、邊坡、支撐構件(錨索、圍檁、鋼支撐)、模板支架的穩(wěn)定性,以及基坑進水、基底隆起的風險。

(二)盾構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盾構吊裝、盾構始發(fā)和到達、盾構開倉及換刀、管片拼裝、電瓶車運輸、聯絡通道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進出洞土體的穩(wěn)定性、開倉過程中土體穩(wěn)定性及有害氣體、盾構進水的風險。

(三)礦山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豎井開挖、隧道開挖、爆破作業(yè)、聯絡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襯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冒頂、片幫、涌水、模板支架坍塌的風險。

(四)高架段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基礎施工、墩身施工、架橋機架設作業(yè)、橋面鋪裝作業(yè)、預應力張拉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模板支架穩(wěn)定性。

(五)軌行區(qū)及機電安裝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軌行區(qū)吊裝、鋪軌、安裝、裝修等作業(yè)以及機電設備吊裝、運輸及安裝調試作業(yè)的操作風險。

(六)其他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工程施工過程中(含施工前場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遷、管線拆改遷、臨時建筑物搭建、臨時電路架設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設備傾覆、起重傷害、機械傷害、觸電、腳手架垮塌、物體打擊、高空墜落、火災、車輛傷害、爆炸傷害(鍋爐、容器、瓦斯、炸藥)等風險。

二、自然環(huán)境與周邊環(huán)境風險

(一)自然環(huán)境風險

主要包括:天氣災害風險、地震災害風險、地質災害風險以及河湖海洋災害風險等。

(二)周邊環(huán)境風險

主要包括:工程鄰近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橋梁、隧道、道路、軌道交通設施等風險。

篇3: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qū)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jiān)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xié)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fā)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fā)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fā)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fā)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jiān)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jiān)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yè)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jiān)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yè)、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yè)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guī)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jiān)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fā)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fā)生變化時,或發(fā)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qū)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yè)、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fā)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fā)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guī)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