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八一醫院導管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八一醫院導管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7608

第一醫院導管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清潔制度

1.導管室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拖布和其他衛生用品分開應用并有明顯標志,使用后按規定進行消毒、洗凈懸掛。

2.堅持每日的清潔制度,濕式擦拭。保持手術間地面、物品、清潔、無塵、無血跡。

3.手術間每日用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

4.手術間每周大掃除1次。用清潔劑和消毒液刷洗地面、窗臺、墻壁和暖氣管道等,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劑溶液擦拭物體表面,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

5.每月進行空氣、物表和工作人員手的監測。

(二)工作人員要求

1.工作人員進入手術間必須更換手術室衣褲、拖鞋、帽子和口罩、內衣,頭發不得外漏。外出必須穿外出衣和鞋。

2.手術間嚴格控制入室人員,家屬不得入內。

3.工作人員患上呼吸道感染如必須進入手術間時應戴雙層口罩,面部、頸部和手有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間;私人物品不得放入手術間。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時防止跨越無菌區。

5.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產品說明書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去污、清潔、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特殊感染者應先進行消毒然后再按去污、清潔、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

6.無菌物品必須經兩人核對滅菌標記及有效期方能用于手術。

7.手術間的使用原則: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污染手術(澳抗陽性者),如同時進行兩臺手術,臺上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術間的一切物品不外借,防止交叉感染。

(三)物品消毒

1.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應有滅菌標記及時間,手術包內放指示卡,指示卡變為黑色說明滅菌有效。每日檢查有效期。

2.無菌持物鉗干式保存,有效時間為4小時,過時重新更換消毒。

3.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放黃色垃圾袋內焚燒處理。

4.醫療器械及引流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滅菌。澳抗陽性者用后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

5.澳抗陽性患者手術后房間進行終末消毒。

篇2:八一醫院導管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導管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清潔制度

1.導管室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拖布和其他衛生用品分開應用并有明顯標志,使用后按規定進行消毒、洗凈懸掛。

2.堅持每日的清潔制度,濕式擦拭。保持手術間地面、物品、清潔、無塵、無血跡。

3.手術間每日用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

4.手術間每周大掃除1次。用清潔劑和消毒液刷洗地面、窗臺、墻壁和暖氣管道等,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劑溶液擦拭物體表面,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

5.每月進行空氣、物表和工作人員手的監測。

(二)工作人員要求

1.工作人員進入手術間必須更換手術室衣褲、拖鞋、帽子和口罩、內衣,頭發不得外漏。外出必須穿外出衣和鞋。

2.手術間嚴格控制入室人員,家屬不得入內。

3.工作人員患上呼吸道感染如必須進入手術間時應戴雙層口罩,面部、頸部和手有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間;私人物品不得放入手術間。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時防止跨越無菌區。

5.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產品說明書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去污、清潔、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特殊感染者應先進行消毒然后再按去污、清潔、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

6.無菌物品必須經兩人核對滅菌標記及有效期方能用于手術。

7.手術間的使用原則: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污染手術(澳抗陽性者),如同時進行兩臺手術,臺上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術間的一切物品不外借,防止交叉感染。

(三)物品消毒

1.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應有滅菌標記及時間,手術包內放指示卡,指示卡變為黑色說明滅菌有效。每日檢查有效期。

2.無菌持物鉗干式保存,有效時間為4小時,過時重新更換消毒。

3.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放黃色垃圾袋內焚燒處理。

4.醫療器械及引流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滅菌。澳抗陽性者用后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

5.澳抗陽性患者手術后房間進行終末消毒。

篇3: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感染培訓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一

1、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我院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全面領導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內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醫院感染發病率;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監控實施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核查。

  三、分析評價醫院感染病例報告資料,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控制在≤10%以內。

  四、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五、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加強醫院感染的業務培訓,做好技術指導工作。

  六、加強醫務人員的醫療護理實踐管理,預防醫務人員的感染,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提高防護意識,做好自我防護。

  七、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積極控制。

2、醫院感染培訓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須制定出該年度的培訓計劃。

  二、全院醫務人員、行管人員及工勤人員都必須積極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繼續教育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

  三、不定期對全院醫務人員、行管人員以及工勤人員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活動。

  四、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必須加強醫院感染的業務學習。

  五、臨床科室不定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業務學習,時間不少于1學時,根據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和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醫院感染發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組每月對全院醫院感染知識的掌握及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及時發現問題,針對薄弱環節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3、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

  一、各臨床科室必須對住院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病例感染監測。

  二、明確診斷后,由經治醫生于24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同時在出院病例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填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并且認真填報“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組于每月30日后到各臨床科室收集情況并簽收。

  五、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醫護人員在下列情況下必須認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潔洗手:

  (一)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

  (三)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當醫護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

  二、醫護人員洗手時應當徹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洗干凈的手不得配戴飾物。

  三、醫護人員使用肥皂洗手時,必須保證肥皂干燥。禁止將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