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附院血液報廢制度

附院血液報廢制度

2024-07-09 閱讀 6173

附屬醫院血液報廢制度

1、血液報廢時須由經辦人員登記、簽名后報科主任核準,上報醫院審批。

2、血液報廢標準:

1)眼觀有溶血、大凝快、血袋破裂、管口熱合不嚴密或啟過封、血液顏色呈紫玫瑰或高錳酸鉀色、紅細胞呈稀泥狀者;

2)血液過期、變質或培養有細菌生長;

3)血液啟封或離開血庫在3小時以上;

4)經復檢后不合格的血液;

5)確認是輸血反應而退回的血液;

6)患者因故未用完而退回血庫的血液。

3、廢棄血的處理方法,見醫院感染消毒管理常規及廢棄物處理制度。

篇2: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2~60C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4次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篇3:附屬醫院血液凈化區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血液凈化區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員工守則及內一科的各項規章制度。

2、凡進入透析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按規章著工作衣、帽、穿專用鞋。

3、進入室內應保持安靜,室內定期進行消毒、做空氣培養并記錄。

4、室內各種儀器、器械、家具、被服等物品放在規定的位置上,嚴格遵守物品、設備的使用保管及檢查核對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記錄破損、維修、遺失情況。

5、愛護公物,室內器械、物品均有專人負責,不得擅自外借挪用,如有特殊情況及時請示。

6、增收節支是每個員工的責任,注意節約水、電氣,為了更好的提高經濟效益,力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

7、提高警惕重視安全保衛工作,注意防火,防盜,防破壞,防事故。隨時注意消除隱患。

8、嚴格執行保密制度,在涉外活動中要做到內外有別。

9、禁止吸煙和隨地吐痰。